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殺不得的3位將領,在他們死後國家也隨即滅亡

在歷史上, 每逢國家為亡之際, 總會有一些人挺身而出, 挽狂瀾於既倒, 扶大廈之將傾。 由於他們的存在, 保護了一方的平安, 同時也為國家延長了生命。 但是在他們被殺後, 其國家也隨即滅亡。 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 歷史上最殺不得的3位名將。 他們的死亡預示著國家將要的滅亡, 這比預言都准, 無比靈驗。

1、伍子胥

伍子胥, 楚國人, 父親伍奢是當時楚國的太子太傅, 後因遭到受到奸臣費無忌的誣陷, 其父親伍奢和兄長伍尚被楚平王所殺害。 伍子胥逃到吳國, 並輔佐公子光成為吳王(吳王闔閭)。 西元前506年,

伍子胥協同孫武一起帶兵攻入楚都。 期間, 伍子胥掘楚平王墓, 鞭屍三百, 以報父兄之仇。 由於當時的吳王闔閭光非常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謀, 所以吳國西破強楚、北敗徐、魯、齊, 成為春秋時期的霸主。

夫差繼位後, 吳國打敗了越國, 越王勾踐投降。 此時,

伍子胥力諫吳王夫差, 讓其一舉消滅越國, 但是夫差為伯嚭所讒, 放過了死敵勾踐, 從而讓越王勾踐獲得喘息之機。 後來, 伯嚭再次乘機進讒言, 誣陷伍子胥有謀反之心, 於是夫差就賜死了伍子胥。 伍子胥死後不久, 果然越國趁吳國發兵北上之際, 發兵偷襲吳國, 並且消滅吳國。 夫差臨死前, 由於悔恨不聽伍子胥之言, 所以用黑布蒙住雙眼, 以示自己無面目在地下見到伍子胥。

2、李牧

李牧, 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 與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李牧治軍有方, 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 有著崇高的威望。 在他的征戰生涯中, 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績, 這顯示出了他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 尤其是在趙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

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 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

但是這樣的一位傑出的將領, 卻因秦國所使的“離間計”, 被趙王遷所殺。 在李牧死後, 趙國再也沒有能夠阻擋秦軍的將領了。 在李牧死厚的三個月, 秦軍攻下趙國都城—邯鄲,

趙王被俘, 趙國滅亡。

3、袁崇煥

袁崇煥, 明朝末年的抗金名將。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 後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 之後, 因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 在抗擊清軍(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甯遠大捷、甯錦大捷, 重創了當時的後金。 即使是天縱英才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 在袁崇煥鎮守遼東期間, 始終未能越過袁崇煥的防區。 因此, 袁崇煥就成為明帝國最堅硬的北方屏障。

崇禎二年(1629年), 拿袁崇煥毫無辦法的皇太極, 決定繞道蒙古, 避開袁崇煥的防區, 從大安口入侵明朝, 直逼京城。 緊要關頭, 袁崇煥率領麾下將士浴血死戰, 最終擊退清軍(後金), 保住了京城。 但是事後, 袁崇煥被以通敵叛國罪處以淩遲。 在他死後的第十年, 那個曾經無比強大的大明王朝也跟著轟然倒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