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豬附紅細胞體病防治體會

豬附紅細胞體病是由附紅細胞體寄生於紅細胞表面或血漿中而引起豬牛羊等共患的溶血性疾病。 該病病原體屬於立克次體目無漿體科附紅細胞體屬, 是一種多形態微生物, 多為環形、球形和卵圓形, 少數呈頓號形和杆狀。 豬附紅細胞體病發病急, 傳播快, 傳播途徑多, 病豬以高熱、貧血和黃疸為主要特徵, 感染發病率高達70%~90%, 是養豬業的一大頑症, 危害性很大。 該病多為隱性, 常與豬的其它疾病混合感染, 給診斷和防治帶來困難, 又是一種新病, 常造成誤診。 

1 臨床症狀

潛伏期為5 d~7 d, 病初隻表現厭食或少食,

糞便乾燥, 3 d~4 d後表現高熱, 體溫達41 ℃~42.5 ℃, 食欲廢絕, 喜臥, 鑽草堆或水坑。 結膜初期充血潮紅, 後期變蒼白、黃染。 皮膚、耳尖、四肢末端出現紫斑, 指壓不褪色, 後期體溫正常, 主要表現為貧血、虛脫、黃疸、異食(吃泥土)等。 自然康復豬病程可達1個月, 呈現生長緩慢, 形成“僵豬”。 懷孕母豬早產或產死胎。 

2 病理變化

皮膚黏膜蒼白, 血液稀薄呈櫻紅色, 全身性黃疸和全身肌肉色澤變淡, 皮下脂肪黃染。 多數病例胸腔及心包積液;肝臟腫大呈棕黃色;膽囊腫脹, 膽汁濃稠;脾臟腫大, 表面有一層假膜;腎臟腫大外觀顏色發白, 有出血斑點;有的淋巴結腫大;肺水腫或有出血點。 

3 診斷

根據臨床症狀, 可做出初步診斷, 確診需依靠實驗室檢查。 

3.1 臨床診斷

初診臨床症狀為貧血,

對外界反應遲鈍, 發熱41 ℃或更高, 耳尖及四肢末端發紺, 個別豬出現黃疸, 排血尿或醬油色尿。 

3.2 直接鏡檢

採用直接鏡檢診斷豬附紅細胞體病仍是當前的主要手段, 包括鮮血壓片和塗片染色。 鮮血片檢查是取病豬的新鮮血液1滴, 加生理鹽水混勻, 加蓋玻片油鏡暗視野檢查, 發現紅細胞表面和血漿中有多種形態如球形、橢圓形、環形及杆狀的蟲體。 塗片染色是采耳血塗片, 用姬姆薩染色, 將染色片置於1 000倍顯微鏡下, 在紅細胞或血漿上可見淡紅色多形態的附紅細胞體。 

4 防治措施

4.1 預防

目前尚無疫苗接種, 所以預防本病主要採取綜合性措施, 尤其要驅除媒介昆蟲, 做好針頭、注射器的消毒, 消除應激因素。 對在疫區未感染的健康豬,

可在飼料中添加土黴素或苯胺亞砷酸粉劑, 或用複方914A針劑0.2 mLkg體重, 每月肌肉注射1次, 可殺死體外昆蟲, 又可預防病原體在豬體內繁殖。 

4.2 治療

該病在不同地區治療效果不一, 應根據實際病情, 選擇用藥, 防治繼發感染或混合感染。 筆者在臨床實踐中使用以下幾種藥物治療本病, 效果不錯。 

4.2.1 新砷凡鈉明 按10 mgkg~15 mgkg體重靜脈滴注, 每天1次, 連用3 d, 具有一定效果。 

4.2.2 土黴素、四環素、強力黴素等 可按0.1 gkg體重口服, 連續應用, 有一定治療作用。 土黴素針劑每天按15 mgkg~50 mgkg體重分2次肌肉注射, 連用3 d。 

4.2.3 血蟲淨(貝尼爾)粉劑 按10 mg/kg體重, 肌肉注射, 每天1次, 連用3 d, 配合血牲素2 mgkg體重, 維生素B12 2 mg/kg~5 mgkg體重, 療效更為理想。 

5 防治體會

5.1 該病多因斷奶、閹割、長途運輸等應激因素誘發,且多發於仔豬,故在有應激因素發生前後,應多服用抗應激多維及抗生素,以防該病發生。

5.2 診斷該病, 要儘早、儘快。 尤其是該病各階段豬發病臨床表現不一致, 並且只是部分豬出現紅皮, 黃疸和貧血是在疾病後期出現, 還有繼發其它疾病, 給診斷帶來一定困難, 必須找出原發病。 

5.3 該病病原體主要寄生在紅細胞上, 使正常的細胞破壞、減少, 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易與其它疾病混合感染和繼發感染。 豬附紅細胞體病在臨床上經常與豬瘟、鏈球菌病、弓形蟲病混合感染, 以及繼發感染腸炎、肺炎等疾病, 治療時應在治療原發病的同時, 對繼發病和併發症進行治療, 才可取得最好的治療效果。 

5.3 有的豬場確診該病後, 用土黴素肌肉注射,

效果不佳。 經調查, 其原因是豬場飼料中長期添加土黴素造成豬群一定的抗藥性, 在這種情況下, 貝尼爾應成為首選藥物。 

5.4 豬附紅細胞體病由於不常見, 且病初無典型症狀, 在目前條件下較難及時確診, 有時還會誤診。 因天氣變化, 個別病豬咳嗽、流鼻涕, 部分獸醫把該病定為流感, 並按豬流感治療。 對於類似種類的疾病如何儘快確診, 正確治療, 筆者認為在臨床診斷上盡可能因地制宜, 在鄉鎮獸醫站設立必要的化驗設備, 進行常規的化驗培訓, 以提高基層獸醫人員診病治病的水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