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美太康|馬廠鎮小朱行政村(小朱、朱小樓、朱寨、王莊)村名由來

小朱行政村位於馬廠鎮西南6公里處, 與符草樓鎮接壤, 轄小朱、朱小樓、朱寨、王莊四個自然村, 約1600平方千米, 耕地面積1750畝地, 總人口1800人, 總人口2700人, 南至前何行政村, 北至王老家行政村, 東至大施行政村, 西至劉清占行政村。 該行政村皆是漢民, 有朱、申、孫、張、馮、王、共六姓。 朱姓為本村大姓, 占總人口的70%。 小朱村交通便利, 東鄰通往符草樓鎮的南北大道, 鄉間東西水泥大道直通馬廠鎮, 村民出行方便快捷, 小朱村土地平整肥沃, 以沙地為主, 俗稱“夜潮地”, 有利農作物生長, 盛產小麥、玉米、大豆、芝麻等油料作物, 八尺幹渠橫貫東西,

有利灌溉和排澇, 該行政村村民統為漢族, 民風簡樸守孝道, 發家致富講和諧, 1974年行政體制改革成立小朱大隊, 歷任大隊支書朱法朗、朱錫建、朱法成、王俊業、1984年改為小朱行政村現任支部書記朱高尚。

小朱自然村

小朱自然村位於馬廠鎮西南6公里處, 東至陳倉, 西至朱小樓, 南至賈莊, 北至王老家行政村, 村落呈正方形, 面積約30000平方米, 總人口500人, 小朱村交通便利, 水泥路直通符草樓、馬廠、高朗三鎮, 村內有朱孫兩姓氏, 以朱姓為主, 統為漢族, 孫姓人數占全村的8%。

【村名由來】 據朱氏族譜記載始祖諱光虞于明朝洪武年間明朝洪武年間(西元1409年)由山西洪洞遷徙至太康縣東45裡朱口鎮南二裡大朱莊, 子孫繁衍, 明中期由大朱莊遷居至此建村,

以姓氏得名。

朱小樓村

朱小樓村位於馬廠鎮西南6公里處, 屬小朱村委會, 東至小朱, 西至朱寨, 南至後何, 北至王老家行政村, 村落呈正方形, 面積約35000平方米, 人口約400人, 該村統為朱姓, 漢族。

【村名由來】 據朱氏族譜記載始祖諱光虞于明朝洪武年間(西元1409年)由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奉命遷徙定居太康縣東45裡朱口南大朱莊為家焉, 子孫後代散居各村, 六世祖三子, 其三子遷至此, 此名沿用至今。

朱寨村

朱寨村位於馬廠鎮西南6公里處, 屬小朱村委會, 東至朱小樓, 西至曹莊, 南至後何村, 北臨渦河, 村落呈長方形, 面積約67000平方米, 人口約700人, 有朱、申、孫、張四姓氏, 以朱姓、申姓為主, 張、孫兩姓各占5%, 該村村民統為漢族。

【村名由來】 據口碑雲,

朱寨前世叫丁村, 始祖諱光虞由山西洪洞縣聚集大槐樹下奉命遷徙河南太康東45裡朱口鎮南大朱莊為家, 二始祖諱唐公有五子, 其三子洪公遷丁村定居, 滄海桑田日長久, 朱姓後代昌盛, 人丁興旺, 丁姓人口漸衰, 朱姓強矣, 他們挖溝築寨, 以防外患, 據傳, 朱有丁姓人家在此居住, 申姓號稱“打鍋申”, 據傳, 朱寨四面有寨牆, 牆外有水溝, 以禦外敵, 日月更換, 日久年長, 寨牆、水溝已蕩然無存。

王莊村

王莊村位於馬廠鎮西南6公里處, 屬小朱村委會, 東至朱寨, 西至范店、曹莊, 南至後何村, 北臨朱寨, 村落呈長方形, 面積約54000平方米, 人口約650人, 有王、朱、馮三姓氏, 其中以王姓多, 朱姓少, 馮姓占4%, 該村村民統為漢族。

【村名由來】 據朱氏族譜記載,

由長門十二世族百弘子世藍, 百壽子世鵬從馬廠南頭遷徙至此, 據傳說, 王莊前世稱朱村前社, 有朱姓人家在此居住, 王氏先祖兄弟二人是朱姓之外甥(俗稱住姥姥家), 年長日久, 時代更迭, 王姓人丁興旺, 後代子孫無病而健, 王姓人多勢眾, 王姓在姥姥家強大了, 王姓強, 朱姓衰, 現在王姓家族還有“餓死不住姥姥家”的傳說。

整理人:何明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