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乙肝亂停藥會引發肝衰竭?要注意什麼問題

乙肝患者需要長期用藥控制病情, 但很多患者在用藥自我良好後覺得沒必要再進行用藥, 便有擅自停藥或間斷性用藥等行為, 最後導致問題嚴重。

曾有一位患者, 病情明顯好轉, 半年後複查, 病毒複製指標DNA已轉為陰性, 肝功能也恢復正常。 因此覺得身體完全恢復, 體檢也都正常, 吃不吃藥已經關係不大。 所以開始是間斷性服藥, 後來乾脆就一片也不吃了。

而就在他自行停藥四個多月後, 突然出現乏力、尿黃、腹痛等症狀。 到醫院一查, 竟診斷為由乙肝病毒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

肝臟作為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 因其具有合成、解毒、代謝、分泌、生物轉化以及免疫防禦等功能, 故又被稱為“化工廠”。 當受到諸如病毒、酒精、藥物等各種因素的嚴重損害時, 有的人會造成肝細胞大量壞死, 導致上述功能發生嚴重障礙, 進而出現以凝血功能下降和黃疸、昏迷、腹水等為主要表現,

專業說法稱之為肝衰竭, 老百姓俗稱“肝壞死”。

在我國, 約有90%的肝衰竭, 是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 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等均可引起肝衰竭。 大量飲酒, 吃了肝毒性藥物、肝臟手術後也可能會出現肝衰竭。

因此, 乙肝患者在用藥期間切忌隨意停藥或換藥。

患者對長期治療的依從性不僅與耐藥發生有關, 還與抗病毒治療的療效有關。

歐美一些國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對核苷(酸)類藥物治療的依從性約50%, 而我國拉米夫定經治患者自行停藥或換藥者達47%—49%, 其中治療1年內自行停藥或換藥者占19%—24%。 不規範地停藥或換藥都會影響療效, 甚至出現肝炎急性加重, 以致肝衰竭。

此外, 不規範地頻繁換藥可能會導致耐藥變異的過早出現;加之不同核苷(酸)類藥物之間存在交叉耐藥問題, 如調整治療時未進行耐藥變異檢測, 可能會影響後續藥物的療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