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最會“算計”的第四師團,日軍都像這樣,估計就沒有抗日戰爭了

對於日本, 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過:“日本人是有史以來我見過的最卑鄙、最無恥的民族。 ”當然, 這不排除這是美國人基於日本偷襲珍珠港後說的一句洩憤話。 日軍之所能在二戰初期捷報連連, 就事論事的來講, 日軍各師團作戰能力確實十分強悍。

戴高樂曾一針見血的評價日本如同“歐洲中世紀的吸血鬼德庫拉”, 一旦你的弱點暴露, 就會遭到致命一擊。 戴高樂的話並不誇張, 要知道, 二戰前, 駐華的日本特務曾研究過中國的國情、百姓的習性, 以此判斷中國人“毫無凝聚力, 不具備反抗能力”, 侵華戰爭由此爆發…

抗日戰爭打響後, 日本有17個常設師團是日軍的常備軍。 其中多數師團堪稱日軍中的王牌, 不過這其中有一個第四師團有點“另類”, 用日本軍事史學家關幸輔的話來說:“大阪師團(第四師團另一稱呼)的實際作戰能力不盡如人意”。

論資歷, 大阪師團成立於1888年, 在日軍中資格最老;論裝備, 他們配備了日軍當時最一流的武器, 堪稱“精英”。 然而, 大阪師團卻在日軍中一直是個笑柄。 日俄戰爭時期, 大阪師團的核心戰鬥力——第八聯隊, 屢戰屢敗, 被日軍內部譏諷為“敗不怕的八聯隊”。

究其原因, 還是因為大阪與日本城市有一點不同, 當地是著名的商業城市, 第四師團兵源大多是菜販子、商人出生, 習慣於“討價還價”、“斤斤計較”, 不像其他部隊腦子一根筋閉著眼睛往前沖, 他們甚至制定了“無謂的犧牲不要付出”、“逼急的敵軍不要追”、“不合理的戰鬥不要參加”的“三不”原則。

1937年, 因日軍前線吃緊, 大阪師團奉命前往中國東北, 為了讓這只王牌煥發戰鬥精神, 日本軍部甚至多次調遣軍內有名的大將整頓該師團, 但依然不見奏效。 曾擔任該師團的團長的山下奉文也曾無奈的說:“有第四師團參戰, 本來能打贏的仗, 也會打輸。 ”

1939年, 日軍為求北上, 試探性的對蘇發動襲擊, 諾門罕戰役由此爆發, 由日軍的第23師會戰蘇聯, 不過由於23師才成立1年, 作戰經驗、協調能力遠不如蘇聯紅軍, 因而很快就慘敗下來。 不服氣的日本軍部調派第二、四師團前來增援。 第二師團從駐地僅徒步行軍4天就抵達前線。

諷刺第四師團的漫畫

而距離相對較近的大阪師團,一接到要去前線打仗的指令,全團官兵不是肚子痛就是頭疼,花樣百出的理由希望能留守駐地。惹得師團長極為惱火,將裝病的一一揪了出來,這才得以集結完畢趕赴戰場。然後這一走就是8天,一路上大阪師團不是走掉隊就是走不動要休息。等到第四師趕到諾門罕地區,日軍早就被朱可夫打的被迫停戰了。一聽戰鬥已經結束了,大阪師團立刻“以極速”返回駐地,一些士兵甚至抱怨“根本無仗可打,早知道就不去了”。

不光如此,徐州會戰期間,李宗仁率部好不容易才從日軍的包圍圈突圍,可就在魯蘇皖邊界的一條公路上,一支裝備精良的日軍部隊突然出現在己方面前。驚慌失措的國軍不得不迅速往路邊附近的山區找好掩體準備迎戰。可左等右等並未發現日軍來襲的跡象,派人一打探日軍居然在路邊支灶做飯。由於當時形勢還很危急,國軍不得不冒險橫穿公路,結果竟毫不受阻,這只路邊野炊的日軍正是大阪師團的南進支隊,事後還理直氣壯的向上級解釋:“我部紀律嚴明,未接到對中國軍隊的阻擊的指示,所以並未與其交火。”

“臭名”在外的大阪師團最終因戰績不佳、無人收留被調往東南亞,擔任主力進攻科雷吉多爾要塞,出乎意料,這次大阪師團竟然圓滿完成了任務,巴丹半島近8萬美菲聯軍全部投降。可事後才知道,這場戰役之所以能取勝,是因為被美菲聯軍補給被切斷多日,靠著“鹽巴和菜梗”活著已經好幾個月了。不僅如此,美軍一投降,就有大阪士兵第一時間跑到饑腸轆轆的美軍面前擺地攤賣吃喝。

1945年8月15日,日本國內宣佈投降後,與其他不肯投降的日軍不同,大阪師團十分迅速的繳械投降踏上回國的路程。當他們一個個面色紅潤,精神飽滿的出現在日本港口時,與那些瘦得皮包骨的日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有甚者在投降的第二天,便在美軍軍營前擺起了地攤,兜售戰爭紀念品。

不過時至今日,這支“日軍中第一窩囊廢師團”的番號依然在日本陸上自衛隊中保留。

諷刺第四師團的漫畫

而距離相對較近的大阪師團,一接到要去前線打仗的指令,全團官兵不是肚子痛就是頭疼,花樣百出的理由希望能留守駐地。惹得師團長極為惱火,將裝病的一一揪了出來,這才得以集結完畢趕赴戰場。然後這一走就是8天,一路上大阪師團不是走掉隊就是走不動要休息。等到第四師趕到諾門罕地區,日軍早就被朱可夫打的被迫停戰了。一聽戰鬥已經結束了,大阪師團立刻“以極速”返回駐地,一些士兵甚至抱怨“根本無仗可打,早知道就不去了”。

不光如此,徐州會戰期間,李宗仁率部好不容易才從日軍的包圍圈突圍,可就在魯蘇皖邊界的一條公路上,一支裝備精良的日軍部隊突然出現在己方面前。驚慌失措的國軍不得不迅速往路邊附近的山區找好掩體準備迎戰。可左等右等並未發現日軍來襲的跡象,派人一打探日軍居然在路邊支灶做飯。由於當時形勢還很危急,國軍不得不冒險橫穿公路,結果竟毫不受阻,這只路邊野炊的日軍正是大阪師團的南進支隊,事後還理直氣壯的向上級解釋:“我部紀律嚴明,未接到對中國軍隊的阻擊的指示,所以並未與其交火。”

“臭名”在外的大阪師團最終因戰績不佳、無人收留被調往東南亞,擔任主力進攻科雷吉多爾要塞,出乎意料,這次大阪師團竟然圓滿完成了任務,巴丹半島近8萬美菲聯軍全部投降。可事後才知道,這場戰役之所以能取勝,是因為被美菲聯軍補給被切斷多日,靠著“鹽巴和菜梗”活著已經好幾個月了。不僅如此,美軍一投降,就有大阪士兵第一時間跑到饑腸轆轆的美軍面前擺地攤賣吃喝。

1945年8月15日,日本國內宣佈投降後,與其他不肯投降的日軍不同,大阪師團十分迅速的繳械投降踏上回國的路程。當他們一個個面色紅潤,精神飽滿的出現在日本港口時,與那些瘦得皮包骨的日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有甚者在投降的第二天,便在美軍軍營前擺起了地攤,兜售戰爭紀念品。

不過時至今日,這支“日軍中第一窩囊廢師團”的番號依然在日本陸上自衛隊中保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