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羋月自稱為“朕”是符合歷史常識的嗎?

羋月自稱為“朕”是符合歷史常規的嗎?

熱播電視劇《羋月傳》燃起了觀眾對戰國歷史的熱情, 這是一部講述戰國時期女政治家羋月的影視劇, 女主人公羋月成為太后之後自稱為“朕”, 引發了網友熱烈討論。

有人控訴“羋月”為什麼不自稱哀家, 大部分人質疑的是“朕”這一屬於皇帝自稱的方式, 怎麼可以讓一個女人稱呼呢?

羋月劇照

朕本為“我”, 秦始皇之前, 不論身份高低、等級貴賤都可以使用。 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 “朕”成為皇帝的專屬稱謂, 其他人不可再用。 漢承秦制, “朕”亦是皇帝的專屬稱謂, 一直延續到清朝。 蔡邕《注》曰:“朕, 我也。 古者, 上下共稱之, 至秦然後天子獨以為稱。 ”屈原在《離騷》中自稱為“朕”:“帝高陽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 宋玉的《招魂》中也自稱為“朕”:“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而未沬。 ”除此以外, 《論語》、《孟子》、《莊子》等文獻中“朕”出現多次。

漢代文獻中, 存在高位女性自稱為“朕”的記載。

東漢尤為多見。 東漢後期, 外戚與宦官的專權、鬥爭演變日益激烈, 皇帝多年幼登基, 太后臨朝現象多見。 《後漢書·皇后紀》開篇道:“東京皇統屢絕, 權歸女主, 外立者四帝, 臨朝者六後。 ”據史書記載, 可以發現臨朝皇太后、太皇太后以“朕”自稱的例子。

漢平帝劉衎繼位時, 年僅九歲, 太皇太后王政君垂簾聽政, 大司馬王莽操持國政, 十幾歲的漢平帝成為傀儡皇帝。 《漢書·平帝紀》中記載:“詔日:‘……朕以皇帝幼年, 且統國政, 惟宗室子弟皆太祖高皇帝子孫及兄弟……’”此處的“朕”是漢元帝皇后王政君自稱。 和帝幼子百余日登基, 皇太后鄧綏臨朝, 《後漢書·孝和孝殤帝紀》有“五月辛卯, 皇太后詔日:‘……今皇帝以幼年, 煢煢在疚, 朕且佐助聽政。

……”這裡的“朕”即皇太后。 這些記載中太后或太皇太后皆因皇帝年幼而“佐助聽政”、“佐助統政”, 自稱為“朕”。

羋月劇照

綜上, “朕”在先秦時候可以作為第一人稱, 意義功能皆與“我”相似, 不分貴賤皆可使用。 秦始皇之後成為天子的專稱。 漢代, 尤其東漢後期, 皇帝登基多年幼,

皇太后或太皇太后垂簾聽政, 也曾出現過自稱“朕”的記載。

秦始皇統一了天下才規定只有自己才可以稱朕, 朕即代表本人的意思, 皇是父親之意, 所以皇帝, 也就是最偉大的父親之意, 秦始皇規定只有自己可以稱朕, 意思是所有人都要接受他的意志,

只有他的意志才是本人的。 至於後來的皇帝, 那都是延續嬴政即秦始皇的那套即成規定罷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