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大宋最後的風骨,都在這個人身上

01

人生許多事, 明知不可為, 為何仍要為之?

德祐元年(1275), 南宋臨安城裡, 朝野上下亂成一團。 面對節節推進的蒙古兵, 南宋各級官員,

紛紛拋下年僅4歲的宋恭帝趙㬎(xiǎn)棄職逃命, 已經66歲的太皇太后謝道清, 為此在臨安朝中, 張榜痛斥公開逃竄的各級官員:

“我朝三百多年, 對士大夫以禮相待。 現在我與新君遭蒙多難, 你們這些大小臣子, 不見一人出來救國。 我們有什麼對不起大家?你們內臣叛官離去, 地方守令舍印棄城·····平日讀聖賢書, 所許謂何?乃於此時, 作此舉措, 生何面目對人, 死何以見先帝?”

大宋帝國危亡, 眼下崩潰在即, 對於許多人來說, 那些史書上“疾風知勁草, 板蕩識誠臣”的訓導, 早已被逃生的恐懼所籠罩, 以狀元出身的宰相留夢炎(1219-1295)為首, 文臣武將們紛紛棄官逃命, 南宋, 這個自靖康之變以來就南渡偏安的政權, 眼下, 已搖搖欲墜。

02

危難時刻, 另外一位狀元出身的帝國官員,

挺身而出。

那是南宋寶祐四年(1256年)以20歲之身就榮膺狀元的文天祥(1236-1283)。 眼下, 這位39歲的昔日狀元, 正擔任贛州知府。

當得知朝廷詔令天下勤王, 這位“體貌豐偉, 美皙如玉”的美男子狀元, 捧著勤王詔書痛哭流涕, 儘管少年英才高中狀元, 但這位生性耿直、敢於在當時諷刺當權宰相賈似道的年輕官員, 在南宋朝中並不受待見, 為此他一度被貶, 仕運坎坷。

他剛硬正直, 但也不是那種清湯寡水式的保守官員, 他“性豪華, 平生自奉甚厚, 聲伎滿前”, 是個懂得生活享受的人, 但或許這是一種排遣仕途坎坷、心情抑鬱的方式, 當國家遭遇危難, 各級官員紛紛出逃之時, 他卻痛哭流涕, 變賣家產, 毀家紓難, 寧可讓自己過上最苦的日子,

也要“盡以家資為軍費”, 傾盡所有:打蒙古兵去。

儘管今天的史書敘述方式變了, 對於岳飛、文天祥的“民族英雄”提法變得隱晦起來, 然而在那個外敵入侵、民族危亡的時刻, 他們若不是民族英雄, 哪麼誰, 才是民族英雄?

在那個民族、國家危亡時刻, 他散盡家財, 東拼西湊, 甚至聯結了贛州境內的少數民族, 終於集合起一支一萬多人的隊伍向臨安進發勤王, 對此有朋友勸阻他說:

“元兵三路直逼臨安, 而你卻帶著一萬多人的烏合之眾去以卵擊石, 這跟趕著一群羊入虎口有什麼區別?”

這位狀元出身的地方官員, 對此回答說:我又何嘗不知, 但國家危難, 眼下徵召天下勤王, 卻“無一人一騎入關者, 吾深恨於此, 故不自量力, 而以身徇之”。

▲在南宋的末日中, 狀元出身的贛州知府文天祥, 毅然發兵勤王援救臨安。

儘管南宋皇族和朝廷要員看他, 只是個低級的地方官員;那些畏死逃避的同僚, 也只當他是個孤軍冒進的“傻大憨”。

但他早已抱定必死之心, 要與國家社稷共存亡。

在江蘇虞橋,

他臨時組織、毫無作戰經驗的勤王義軍, 被兇悍且久經戰陣的元兵屠戮殆盡, 他率領殘兵退保余杭, 德祐二年(1276), 在危難之中, 他被風雨飄搖的南宋朝廷, 任命為臨安知府, 協助拱衛京師。

元朝大軍逼近臨安城外的皋亭山, 在敵兵震赫前, 比文天祥先12年(1244年)考中狀元的左丞相留夢炎開溜了;然後, 右丞相陳宜中也腳底抹油了。

臨安城內的鳳凰山皇城中, 此時已幾乎無人來朝, 只有這位憨直的狀元知府文天祥, 和少數一些官員, 還畢恭畢敬伺立在老邁的太皇太后謝道清, 以及5歲的宋恭帝趙㬎左右, 無人可用的太皇太后謝道清, 只得頒發懿旨, 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全權負責與城外元軍主帥伯顏的談判事宜。

當王朝即將覆滅, 南宋皇族們放眼望去,才發現那些他們寄予厚望的權貴高官,卻紛紛倉惶逃命;而那幾個他們壓根不當回事的低級官員,卻始終堅守崗位,甚至不惜遠道千里勤王。

那些當初共富貴的人,都逃跑了;剩下那些他們看不入眼的人,卻選擇了與他們同生死、共患難。

03

在中國1300多年的科舉史上,一共產生過596位狀元,其中有45人由狀元而官至宰相,即為狀元宰相。在宋朝,狀元宰相有北宋的蔡京,以及跟文天祥同時代的留夢炎。

眼下,狀元宰相留夢炎已經棄官潛逃,另外一位宰相陳宜中,也撇下幼稚的小皇帝和老邁的太皇太后開溜了,剩下一個最後的爛攤子,等著趙家人自己收拾。

就在這個時候,文天祥挺身而出。

為了拯救危難中的大宋王朝,文天祥都做了些什麼?

“留取丹心照汗青”又是怎樣一回事?

南宋皇族們放眼望去,才發現那些他們寄予厚望的權貴高官,卻紛紛倉惶逃命;而那幾個他們壓根不當回事的低級官員,卻始終堅守崗位,甚至不惜遠道千里勤王。

那些當初共富貴的人,都逃跑了;剩下那些他們看不入眼的人,卻選擇了與他們同生死、共患難。

03

在中國1300多年的科舉史上,一共產生過596位狀元,其中有45人由狀元而官至宰相,即為狀元宰相。在宋朝,狀元宰相有北宋的蔡京,以及跟文天祥同時代的留夢炎。

眼下,狀元宰相留夢炎已經棄官潛逃,另外一位宰相陳宜中,也撇下幼稚的小皇帝和老邁的太皇太后開溜了,剩下一個最後的爛攤子,等著趙家人自己收拾。

就在這個時候,文天祥挺身而出。

為了拯救危難中的大宋王朝,文天祥都做了些什麼?

“留取丹心照汗青”又是怎樣一回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