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被委任為北京大學校長,遭學生集體抵制不敢上任,為啥

1919年6月6日, 一個六六大順的日子, 胡仁源被北京政府委任為北大校長, 卻不敢上任。

什麼情況?

北大校長胡仁源

胡仁源是浙江吳興人,

曾在日本和德國留學, 回國後進入北京大學, 1913年30歲就當上該校校長, 3年後才由蔡元培接任。 1919年5月9日, 蔡元培掛冠而去, 留下辭呈出走。 當時, 學生運動風起雲湧, 北大沒了掌門人, 更加失控。 北京政府急了, 趕忙把前任校長胡仁源請出來, 覺得他資歷老, 能管住學生。 可是, 學生們絲毫不給老校長面子, 集體抵制, 搞得胡不敢上任。

在那個特殊時期, 豈止北京大學校長不好幹, 連教育總長也不好幹。 5月4日至5日, 總理錢能訓連續召集緊急會議, 商議如何處理學生運動。 居然有人提出把北京大學解散拉倒, 教育總長傅增湘不同意:政府一定要這麼幹, 我也不會不簽字副署命令。 於是又有人提出北大校長蔡元培太軟, 管不好自己的人,

要撤掉, 換個強硬的校長。 對此, 傅增湘也不同意, 表示北大不能沒有蔡元培。 總理錢能訓以反問的方式責備:“你說蔡元培的地位不可動搖, 那如果蔡元培死了, 北大就非解散不可嗎?即使北大解散又怎麼樣呢?那其他大學就辦不好嗎?”

傅增湘(徐悲鴻繪)

巧得很, 傅增湘是筆者正宗老鄉——四川宜賓人, 書香世家, 著名的藏書家。 1917年12月, 他被任命為教育總長, 此後一年半內, 換了一任總統和三任總理, 但教育未受政治多大影響, 傅增湘的教育總長位子巋然不動。

段祺瑞和徐樹錚主張對“鬧事”學生採取強硬態度, 按照他們的說法:“寧可十年不要學校, 不可一日容此學風”。 北京政府一定要追究蔡元培的責任, 還打算對教育系統進行“整頓”, 用安福系(徐樹錚為段祺瑞組織的國會派系)的人去換掉各大院校校長, 加強對學生的控制, 平息學潮。 因此, 段祺瑞指責錢能訓政府無能, 蔡元培是學閥, 而傅增湘則包庇學閥。 5月9日蔡元培去職, 一周後傅增湘也不幹了。

蔡元培因提出“思想自由, 相容並包”的辦學方針,

成為北京大學歷史上最有聲譽的校長之一, 不過, 他在1919年學潮中的表現值得玩味。

蔡元培

一般認為, 蔡元培支持學生運動, 不願屈從政府意志停止學潮, 故掛冠而去, 這種解釋似乎過於簡單。 蔡元培對1919年學潮的態度其實比較糾結,

一方面, 這是一次愛國學潮, 應該支持;另一方面, 蔡元培一向主張學生應安于“求學”, 不應分心其他東西尤其是政治。 他原話是這樣說的:“愛國不忘讀書, 讀書不忘愛國, 如此方謂得其要旨。 至若現在有一班學生, 借著愛國的美名, 今日罷課, 明日遊行, 完全把讀書忘了, 像這樣的愛國運動, 是我所不敢贊同的。 ”當年學潮, “當北大學生出發時, 我曾力阻他們, 他們一定要參與, 我因此引咎辭職……”(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學的經歷》)

蔡元培為什麼掛冠而去?學生不聽他的, 他也不想聽政府的, 不想夾在中間難受難過難做。

參考資料:

1.來新夏:《北洋軍閥史稿》,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3年

2.近代史叢書編寫組:《北洋軍閥》,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3年

3.張黎輝等編:《北洋軍閥史料》,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

4.杜春和:《北洋軍閥史料選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

5.婁嶴菲:《重釋蔡元培與北大:記憶的視角》,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

(第209集)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

4.杜春和:《北洋軍閥史料選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

5.婁嶴菲:《重釋蔡元培與北大:記憶的視角》,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

(第209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