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食品行業月度十大新聞(2017年12月)

1、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

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歷程, 分析當前經濟形勢, 部署2018年經濟工作。 李克強在講話中對明年經濟工作作出具體部署, 並作了總結講話。

點評:引領經濟發展新時代, 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明確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 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 高品質發展,

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 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 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用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供給側結構性問題是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之一, 矛盾的解決需要長期努力。 推進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中國速度向中國品質轉變, 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 這是一個系統工程。 著力點應放在提振實體經濟上, 大力培育新動能, 培育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排頭兵企業。 從企業角度來看, 必須轉變觀念, 適應新時代消費需求的新變化, 與時俱進地創新技術與商業模式, 提供更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的同時加強品牌建設,

努力提升供給體系的品質。

2、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舉行研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要政策

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會議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全面分析“三農”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 研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政策, 部署2018年和今後一個時期的農業農村工作。

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三農”事業的歷史性成就和變革, 深刻闡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問題, 對貫徹落實提出明確要求。 李克強在講話中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作出具體部署。

點評:新時代, 鄉村發展正當時

會議首次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會議提出必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走品質興農之路, 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 因此, 構建綠色發展的農業產業結構, 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強化綠色發展的科技支撐, 依靠科技引領推進農業轉型升級;健全綠色發展的政策支持體系, 建立促進農業綠色發展的補貼政策體系勢在必行。

3、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資料亮最新家底 “三農”發生歷史性變革

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的標準時點為2016年12月31日, 時期資料為2016年度。 普查結果顯示, 10年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 我國農業、農村、農民基本情況發生了重大積極變化:農業基礎地位更加鞏固,

農業現代化水準明顯提高;現代農村建設成績斐然, 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 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 普查結果也顯示, 我國“三農”還存在一些短板, 主要包括農業產業化水準仍然不高, 城鄉發展仍然存在較大差距等。

此次農業普查獲得了海量反映我國“三農”最新家底的基礎資料, 查清了糧食、棉花、畜禽、水產品等主要農業生產底數, 系統反映了農民和農村新變化。 同時, 獲取了農業規模化經營、農村基礎設施及環境等方面常規統計調查沒有覆蓋的資訊, 填補了“三農”統計上的空白。

點評:做好三農工作, 讓資料來說話

歷時3年多的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結果為全面準確把握“三農”基本國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重要統計支撐。

在普查表設置上, 新增規模經營戶表, 將規模戶與普通農戶區別普查, 對新型經營主體的普查更加翔實, 以準確反映農業現代化新進程。 在普查內容上, 新增反映當前農業農村農民新變化、新特點的內容和指標, 深入揭示農村土地流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規模化和產業化等新特點, 全面反映10年來我國農業發展新情況、農村建設新面貌、農民生活新變化。 在普查手段上, 首次在農業普查中利用無人機、衛星遙感、手持智慧終端機和聯網直報等現代資訊技術採集和處理普查資料。 使用手持移動採集終端(PDA)入戶訪問登記, 並即時向國家統計局傳輸原始資料, 提高了普查工作效率和資料品質。

此次普查為社會公眾提供了翔實的“三農”基礎資訊,為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適應市場環境變化提供服務,為農業生產經營者提供生產決策資訊,直接受益的就是廣大農村居民和農業生產經營者。

4、“中國乳業領軍品牌榜”揭曉12家乳品企業上榜

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於2017年12月22日召開的“中國乳業國家品牌建設論壇”,發佈了“中國乳業領軍品牌榜”,國內12家乳品企業榮獲殊榮,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君樂寶、飛鶴、三元等國內知名乳品企業。

此次發佈的12家領軍品牌,是根據企業近年的產量、銷售收入、市場佔有率和產品品質狀況以及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而評選的。12個品牌2016年銷售收入1705.07億元,占全行業的48.66%;乳粉產量37.64萬噸,占全行業的27.54%;液體乳產量1184.02萬噸,占全行業的43.26%。

點評:品牌建設成效卓著,品質安全仍是首位

12個乳業品牌不僅在國內享有盛譽,而且在國際上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伊利、蒙牛、光明、聖元、飛鶴都已跨出國門,在資源優勢的國家建設生產基地,成為名副其實的跨國公司,這標誌著乳製品行業供給側結構性的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極大地提振了消費者對中國乳品消費的信心。隨著國際化進程的加快,我國乳業品質安全水準逐步並肩世界水準。

幾十年來,中國乳業湧現出一批又一批著名品牌,產品品質好,市場佔有率高,深受消費者歡迎,在國內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推動了乳製品消費,帶動了行業發展。品牌的成長和壯大,需要品牌企業的不斷發展進步,不斷創新提升。未來的日子裡,中國乳製品行業仍要強化品質安全主體責任意識,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兼併重組,構建安全長效機制,切實保障乳製品品質安全。

5、《2017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佈

在2017年12月9日舉辦的第三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年會暨企業家精神論壇上,《2017中國食品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佈。該報告以我國食品行業唯一的《中國食品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標準》為依據,對食品企業如何履行社會責任給出了科學評價。

報告從社會責任治理、員工責任、環境責任、消費者責任、市場責任、社區責任、食品安全與健康責任這7個二級指標,對企業發佈的社會責任資訊進行了分析評選。報告表明,企業在社會責任治理方面優良率為90%,員工責任方面優良率為75%,環境責任方面優良率為70%,消費者責任方面優良率為74%,公平運行責任方面優良率為74%,社區責任方面優良率為90%,食品安全與品質責任方面優良率為81%。

點評:企業應進一步增強主動披露意識

由於食品的特殊性質,食品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性不可忽視。優秀企業是有道德、有社會責任感、有勇氣擔當的企業;優秀企業在守法合規、安全平穩的基礎之上,應將對社會的貢獻與自身發展視為統一整體,從戰略層面,將滿足社會未來需求融入到企業日常運行中,實現企業與社會的互動發展。

對於企業的社會責任,官方披露是一種途徑,企業主動披露是另一種途徑,而且,企業要增強主動披露意識,積極地向社會公開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這樣才能增強傳播的有效性,提振消費者信心,提升食品企業在市場中的影響力,為食品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6、三部委將協同推進《國民營養計畫》落實

國家衛生計生委等部門有關負責人2017年12月22日表示,將通過建立完善保障計畫實施的工作制度和協作機制等舉措,協同推進計畫落地落實。

目前,國家已組建國民營養健康指導委員會,負責頂層設計、統籌協調、組織動員等工作。同時,依託國家衛生計生委、農業部和體育總局等三部門的技術機構,國家成立了國民營養推進工作組,並成立了推進工作專家組作為推進計畫實施的技術機構。

點評:各自發力,形成合力

隨著健康意識和營養需求明顯提升,人民群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注重和關心營養問題。然而,我國在營養法規、管理、標準、供給等方面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營養健康科普領域資訊傳播混雜也給人民群眾帶來困惑。

在推進國民營養計畫落實過程中,三部委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發揮著不同職能,在改善人民群眾營養健康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國民營養計畫是一個大的體系,推廣好、實施好需要多個部門持續發力,並使之形成合力,才能讓《國民營養計畫》真正地造福百姓,真正地讓中國人強壯起來。

7、《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資訊公開管理辦法》出臺

2017年12月22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出臺《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資訊公開管理辦法》。辦法界定了監管資訊公開的範圍,闡明了監管資訊公開的要求,規範了監管資訊公開的管理,其細則包括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依職責在其政府網站上公開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行政審批資訊,備案管理、監督檢查、監督抽檢、行政處罰、責令召回及統計調查等結果資訊;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積極聽取社會公眾對監管資訊公開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協力廠商評估、公眾滿意度調查等方式,瞭解監管資訊公開工作的實效,加強和改進工作,確保執行到位;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建立監管資訊公開考核制度,並納入本單位的工作目標責任考核體系等。

點評: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全面推進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資訊公開工作,能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推進食品藥品安全社會共治,增強政府部門公信力執行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資訊的公開,是對消費者最好的保護,是對違法者最大的震懾,是對執法者最硬的約束,是對社會輿論最好的引導,是對誠信體系建設最大的貢獻。辦法的出臺,對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資訊公開工作邁上新臺階會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8、國家食藥監總局發佈《關於實行“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實施意見》

2017年12月19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佈《關於實行“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實施意見》,明確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食品藥品安全普法宣傳工作責任制,即總局負責組織開展全系統普法宣傳工作,地方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普法工作。同時,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制定本單位普法責任清單和年度普法計畫,認真組織實施。

點評:明確責任,全程普法

普法是國家機關的應盡義務,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就是進一步細化、實化國家機關的普法責任,在執法的過程中精准普法,讓人民群眾更好地理解法律規定,自覺執行法律裁決,並在法治實踐中感受法治精神。

意見要求全面履行社會普法責任,充分利用立法過程開展普法;圍繞熱點難點問題開展普法;堅持執法過程全程普法。

9、絕味鴨脖低俗廣告被罰60萬元

2017年11月1日,絕味鴨脖推出的“雙11”廣告文案,涉及低俗內容,引來了公眾和媒體的口誅筆伐。12月22日,絕味食品發佈公告稱,此前子公司發佈的網路廣告內容違反廣告法,長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責令(絕味食品子公司)停止發佈違法廣告,罰款人民幣60萬元整。

而絕味鴨脖的“案底”,還遠不止於此。據媒體統計,2017年1月份至今,絕味鴨脖官方微信號共有5篇推送涉嫌暗含低俗內容。如果再往前追溯,自2016年6月份以來,絕味鴨脖就不時推送標題低俗、字眼含性暗示、封面圖打馬賽克等類似文章。

點評:違道德觸法律,後果很嚴重

或許,在絕味鴨脖看來,推送點帶“刺激”的內容,是自己開動腦筋的創新之舉。讓絕味鴨脖沒料到的是,這種針對不特定公眾的廣告行為,已經觸犯了廣告法。作為一家市場經濟中的企業,絕味鴨脖應充分意識到,公司攤子越大,承擔的社會責任就越大。拿著龐大的身軀當資本,將法律和道德遠遠甩在後面,難免絆了腳。

10、廣藥集團董事長“喝王老吉可延長壽命大約10%”言論引發爭議

王老吉這個“廣告”頗有套路:2013年,廣藥稱老鼠喝了王老吉身材標緻,有延長動物壽命的作用;2016年,主辦“王老吉涼茶國家863計畫突破性科研成果發佈暨廣州王老吉大健康研究院成立發佈會”,對外宣稱:喝王老吉,可“延長壽命”;而後更是直接說成了“延長壽命大約10%”。

點評:此為飲料,而非神仙水

王老吉生產的飲料是給人喝的,不是給老鼠喝的,既然是給人喝的,就應在人身上去做臨床試驗,然後公佈試驗結果,否則就有誇大產品功能、做虛假宣傳之嫌,而產品的虛假宣傳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國家相關部門應高度重視此類事件,根治虛假廣告頑疾,增加其違法違規的成本,對其形成強大的震懾力。

個別企業在行業轉型創新發展的過程中,為了搶地盤、爭市場,僥倖投機,不惜愚弄消費者。這樣的企業絕不僅僅是廣藥一家,王老吉延壽如此,一些有品牌影響力的企業也是如此。知名企業如果節操丟失,對於中國食品行業信譽的殺傷力無疑更加巨大,必須引起行業的高度關注和絕對警惕。 中國食品報社 新聞部 新媒體部 社會活動部聯合發佈 本報記者 張麗娟

提高了普查工作效率和資料品質。

此次普查為社會公眾提供了翔實的“三農”基礎資訊,為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適應市場環境變化提供服務,為農業生產經營者提供生產決策資訊,直接受益的就是廣大農村居民和農業生產經營者。

4、“中國乳業領軍品牌榜”揭曉12家乳品企業上榜

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於2017年12月22日召開的“中國乳業國家品牌建設論壇”,發佈了“中國乳業領軍品牌榜”,國內12家乳品企業榮獲殊榮,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君樂寶、飛鶴、三元等國內知名乳品企業。

此次發佈的12家領軍品牌,是根據企業近年的產量、銷售收入、市場佔有率和產品品質狀況以及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而評選的。12個品牌2016年銷售收入1705.07億元,占全行業的48.66%;乳粉產量37.64萬噸,占全行業的27.54%;液體乳產量1184.02萬噸,占全行業的43.26%。

點評:品牌建設成效卓著,品質安全仍是首位

12個乳業品牌不僅在國內享有盛譽,而且在國際上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伊利、蒙牛、光明、聖元、飛鶴都已跨出國門,在資源優勢的國家建設生產基地,成為名副其實的跨國公司,這標誌著乳製品行業供給側結構性的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極大地提振了消費者對中國乳品消費的信心。隨著國際化進程的加快,我國乳業品質安全水準逐步並肩世界水準。

幾十年來,中國乳業湧現出一批又一批著名品牌,產品品質好,市場佔有率高,深受消費者歡迎,在國內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推動了乳製品消費,帶動了行業發展。品牌的成長和壯大,需要品牌企業的不斷發展進步,不斷創新提升。未來的日子裡,中國乳製品行業仍要強化品質安全主體責任意識,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兼併重組,構建安全長效機制,切實保障乳製品品質安全。

5、《2017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佈

在2017年12月9日舉辦的第三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年會暨企業家精神論壇上,《2017中國食品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佈。該報告以我國食品行業唯一的《中國食品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標準》為依據,對食品企業如何履行社會責任給出了科學評價。

報告從社會責任治理、員工責任、環境責任、消費者責任、市場責任、社區責任、食品安全與健康責任這7個二級指標,對企業發佈的社會責任資訊進行了分析評選。報告表明,企業在社會責任治理方面優良率為90%,員工責任方面優良率為75%,環境責任方面優良率為70%,消費者責任方面優良率為74%,公平運行責任方面優良率為74%,社區責任方面優良率為90%,食品安全與品質責任方面優良率為81%。

點評:企業應進一步增強主動披露意識

由於食品的特殊性質,食品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性不可忽視。優秀企業是有道德、有社會責任感、有勇氣擔當的企業;優秀企業在守法合規、安全平穩的基礎之上,應將對社會的貢獻與自身發展視為統一整體,從戰略層面,將滿足社會未來需求融入到企業日常運行中,實現企業與社會的互動發展。

對於企業的社會責任,官方披露是一種途徑,企業主動披露是另一種途徑,而且,企業要增強主動披露意識,積極地向社會公開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這樣才能增強傳播的有效性,提振消費者信心,提升食品企業在市場中的影響力,為食品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6、三部委將協同推進《國民營養計畫》落實

國家衛生計生委等部門有關負責人2017年12月22日表示,將通過建立完善保障計畫實施的工作制度和協作機制等舉措,協同推進計畫落地落實。

目前,國家已組建國民營養健康指導委員會,負責頂層設計、統籌協調、組織動員等工作。同時,依託國家衛生計生委、農業部和體育總局等三部門的技術機構,國家成立了國民營養推進工作組,並成立了推進工作專家組作為推進計畫實施的技術機構。

點評:各自發力,形成合力

隨著健康意識和營養需求明顯提升,人民群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注重和關心營養問題。然而,我國在營養法規、管理、標準、供給等方面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營養健康科普領域資訊傳播混雜也給人民群眾帶來困惑。

在推進國民營養計畫落實過程中,三部委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發揮著不同職能,在改善人民群眾營養健康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國民營養計畫是一個大的體系,推廣好、實施好需要多個部門持續發力,並使之形成合力,才能讓《國民營養計畫》真正地造福百姓,真正地讓中國人強壯起來。

7、《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資訊公開管理辦法》出臺

2017年12月22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出臺《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資訊公開管理辦法》。辦法界定了監管資訊公開的範圍,闡明了監管資訊公開的要求,規範了監管資訊公開的管理,其細則包括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依職責在其政府網站上公開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行政審批資訊,備案管理、監督檢查、監督抽檢、行政處罰、責令召回及統計調查等結果資訊;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積極聽取社會公眾對監管資訊公開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協力廠商評估、公眾滿意度調查等方式,瞭解監管資訊公開工作的實效,加強和改進工作,確保執行到位;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建立監管資訊公開考核制度,並納入本單位的工作目標責任考核體系等。

點評: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全面推進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資訊公開工作,能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推進食品藥品安全社會共治,增強政府部門公信力執行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資訊的公開,是對消費者最好的保護,是對違法者最大的震懾,是對執法者最硬的約束,是對社會輿論最好的引導,是對誠信體系建設最大的貢獻。辦法的出臺,對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資訊公開工作邁上新臺階會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8、國家食藥監總局發佈《關於實行“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實施意見》

2017年12月19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佈《關於實行“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實施意見》,明確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食品藥品安全普法宣傳工作責任制,即總局負責組織開展全系統普法宣傳工作,地方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普法工作。同時,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制定本單位普法責任清單和年度普法計畫,認真組織實施。

點評:明確責任,全程普法

普法是國家機關的應盡義務,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就是進一步細化、實化國家機關的普法責任,在執法的過程中精准普法,讓人民群眾更好地理解法律規定,自覺執行法律裁決,並在法治實踐中感受法治精神。

意見要求全面履行社會普法責任,充分利用立法過程開展普法;圍繞熱點難點問題開展普法;堅持執法過程全程普法。

9、絕味鴨脖低俗廣告被罰60萬元

2017年11月1日,絕味鴨脖推出的“雙11”廣告文案,涉及低俗內容,引來了公眾和媒體的口誅筆伐。12月22日,絕味食品發佈公告稱,此前子公司發佈的網路廣告內容違反廣告法,長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責令(絕味食品子公司)停止發佈違法廣告,罰款人民幣60萬元整。

而絕味鴨脖的“案底”,還遠不止於此。據媒體統計,2017年1月份至今,絕味鴨脖官方微信號共有5篇推送涉嫌暗含低俗內容。如果再往前追溯,自2016年6月份以來,絕味鴨脖就不時推送標題低俗、字眼含性暗示、封面圖打馬賽克等類似文章。

點評:違道德觸法律,後果很嚴重

或許,在絕味鴨脖看來,推送點帶“刺激”的內容,是自己開動腦筋的創新之舉。讓絕味鴨脖沒料到的是,這種針對不特定公眾的廣告行為,已經觸犯了廣告法。作為一家市場經濟中的企業,絕味鴨脖應充分意識到,公司攤子越大,承擔的社會責任就越大。拿著龐大的身軀當資本,將法律和道德遠遠甩在後面,難免絆了腳。

10、廣藥集團董事長“喝王老吉可延長壽命大約10%”言論引發爭議

王老吉這個“廣告”頗有套路:2013年,廣藥稱老鼠喝了王老吉身材標緻,有延長動物壽命的作用;2016年,主辦“王老吉涼茶國家863計畫突破性科研成果發佈暨廣州王老吉大健康研究院成立發佈會”,對外宣稱:喝王老吉,可“延長壽命”;而後更是直接說成了“延長壽命大約10%”。

點評:此為飲料,而非神仙水

王老吉生產的飲料是給人喝的,不是給老鼠喝的,既然是給人喝的,就應在人身上去做臨床試驗,然後公佈試驗結果,否則就有誇大產品功能、做虛假宣傳之嫌,而產品的虛假宣傳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國家相關部門應高度重視此類事件,根治虛假廣告頑疾,增加其違法違規的成本,對其形成強大的震懾力。

個別企業在行業轉型創新發展的過程中,為了搶地盤、爭市場,僥倖投機,不惜愚弄消費者。這樣的企業絕不僅僅是廣藥一家,王老吉延壽如此,一些有品牌影響力的企業也是如此。知名企業如果節操丟失,對於中國食品行業信譽的殺傷力無疑更加巨大,必須引起行業的高度關注和絕對警惕。 中國食品報社 新聞部 新媒體部 社會活動部聯合發佈 本報記者 張麗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