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扶貧藍皮書》發佈 脫貧攻堅需加大力度 有效創新

本報訊 經過多年的快速減貧過程, 我國剩餘貧困人口的脫貧難度越來越大。 今後, 從哪些地方、如何精准發力, 啃下脫貧“硬骨頭”?中國社會科學院課題組發佈的《扶貧藍皮書:中國扶貧開發報告(2017)》在總結前期扶貧實踐經驗、分析脫貧攻堅取得的進展基礎上, 對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精准扶貧、精准脫貧面臨的挑戰進行了前瞻分析, 並提出相應對策。

“過去4年, 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了5564萬人, 每年減少1391萬人。 這充分說明脫貧攻堅取得了符合預期的效果。 但經過多年的快速減貧過程, 剩餘貧困人口的脫貧難度越來越大。

”《扶貧藍皮書:中國扶貧開發報告(2017)》指出, 保證全國各地區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需要有比以前更大的扶貧力度、更有效的扶貧舉措創新。

“要根據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需要, 優化和加強其扶貧資源的投入和分配。 ”中國社會科學院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吳國寶說。

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 需要同步解決扶貧物件“兩不愁三保障”和區域整體脫貧、貧困村摘帽三個層次的問題。 因此, 要根據這三個層次上的綜合缺口評估扶貧資源需求, 制定脫貧計畫。 深度貧困地區的扶貧方式, 需要兼顧長期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專案和短期增收專案, 結合各地實際, 創新更精准的扶貧方式。

其中, 產業扶貧方面, 一方面需要探索建立連接貧困戶與市場的組織形式,

通過外部支援和地方市場組織發展, 更多地借助電商扶貧平臺, 幫助各地的優勢、特色產品實現價值;另一方面要尋求適合各地條件的資產收益扶貧、旅遊扶貧等方式, 拓展增收管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