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華為的美國坎坷之路

2012年以來華為的業務已經從140個國家擴張到170個國家, 並且宣稱全球最大的50家無線運營商現有45個為其客戶。 2016年華為整體營收達到750億美元, 除電信設備業務外, 華為智慧手機也頗受市場歡迎。 某國際諮詢機構估計, 2016年整體收入中大約260億美元來自其電信設備和軟體業務, 在年度規模1,260億美元的全球市場居於領先地位。 華為現在是排在三星電子和蘋果公司之後的全球第三大智慧手機品牌。

華為的市場優勢引發了華盛頓安全和情報專家的擔憂, 他們害怕美國各大運營商可能會經受不住誘惑轉向華為。

六年前, 美國國會調查人員認定, 華為的設備可能被用於監聽或破壞美國電信網路, 之後華為似乎被關在了美國的大門外。 2012年調查人員以報告的形式提交了結論和建議, 當時適逢華為在美國越來越受歡迎, 國會的調查結論實際上扼殺了華為從主要美國運營商贏得業務的機會。 美國的法律並未規定公司不得與華為合作, 但如果與華為合作, 可能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

這種壓力可能已經發揮作用。 華為原計劃週二在拉斯維加斯一場貿易展會上宣佈達成一項協定, 將通過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 銷售華為智慧手機。 但據知情人士透露, AT&T已經退出這項協議。 至於美國第二大運營商AT&T為何改變主意, 目前無法確定。

但美國消費者仍可以在亞馬遜網站或百思買Best Buy 門店買到華為手機。

針對華為的質疑有一部分源自于華為的出身。 這是一家由原解放軍工程師任正非于1987年創立的公司。 華為目前有三名輪值CEO。 現年73歲的任正非仍擔任副董事長, 也是實際上的大老闆。 任正非43歲創立華為時啟動資金只有3,200美元, 最早的業務是轉售電話交換機。 據華為消費者業務主管余承東回憶, 任正非很早就告訴員工, 有朝一日華為將成為中國最大的電信設備供應商, 這讓員工們大吃一驚, 當時所有人還都不知道公司能不能生存下去。

華為開始與美國科技公司爭奪人才, 並在深圳設立了一個園區, 風格就像是矽谷公司。 員工穿著T恤和運動鞋上班。 一位美國前電信高管表示, 華為工程師和高管還經常拜訪美國運營商, 展示新技術, 潛在的成本節省相當大, 有時甚至較競爭對手的價格低一半。 2016年8月AT&T公佈了一份潛在的5G供應商名單, 該名單不僅包括愛立信和諾基亞, 還包括華為, 這令華為看起來可能會獲得一席之地。

據知情人士稱, 接下來的幾周, 美國國會工作人員在華盛頓與AT&T高管會面表達擔憂時得知, 華為的設備報價比競爭對手低了70%。 AT&T高管對國會工作人員表示, 他們在安全擔憂和對股東的責任之間左右為難。

諾基亞和愛立信都警告稱, 2018年形勢將嚴峻。 愛立信替換了首席執行長, 裁員數千人, 發出銷售訂單取消的警告, 並面臨一位激進投資者的施壓。 愛立信和諾基亞加起來的收入不及華為。 美國安全官員和電信行業高管都擔心行業格局日益失衡。 前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Mike Rogers稱, 鑒於當前的市場趨勢, 可以想像10年後華為變成唯一的選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