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霸氣君王卻將墳墓選在低窪的黃河邊,千年後人們才知道真相

劉秀(西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 即漢光武帝(西元25年—57年在位), 字文叔, 南陽郡蔡陽縣(今湖北棗陽)人, 出生于陳留郡濟陽縣濟陽宮 。 中國東漢王朝的建立者,

廟號“世祖”, 諡號“光武皇帝”。

新朝末年, 海內分崩, 天下大亂, 身為一介布衣的漢室宗親劉秀在南陽郡乘勢起兵。 更始三年(25年), 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 于鄗縣南千秋亭登基稱帝, 為表劉氏重興之意, 仍以“漢”為其國號, 史稱“東漢”。 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 劉秀先後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 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

大家都知道, 自古帝王陵要枕山蹬河, 免遭水淹, 但劉秀如此一個霸氣的君王墳離黃河僅有360米!為何聰明的劉秀卻要把自己的千秋陵寢建在喜怒無常的黃河岸邊?這其中充滿了神秘和懸念。

劉秀何許人也?東漢開國皇帝, 毛澤東盛讚“最會用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的一代君王。 他青年時期躬耕河南南陽, 是個種田的好把式, 可惜後來受人挑唆, 起義“造反”。 自從放下鋤頭作別稼穡之後, 咱這個農民兄弟帶領他的一干人馬縱橫捭闔, 叱吒風雲, 愣是掃平各地割據勢力, 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三次大統一。

說到劉秀為何頭枕黃河、腳蹬邙山被埋在黃河岸邊, 傳說全是他那不聽話的兒子所賜。 劉秀本打算在北邙山頂上建造寢陵, 可一直沒敢跟兒子說。 這兒子生就愛跟自己老子作對, 劉秀讓他往東, 他偏往西, 叫他打狗, 他偏攆雞。 劉秀擔心,

即使自己在邙山上建起陵寢, 百年之後兒子也會強著勁兒把他葬在黃河灘上。 於是, 臨死之日, 當兒子哭問老子想在何處安寢百年的時候, 劉秀便說:父皇我命中缺水, 你把我葬在黃河岸邊吧。 誰料想, 這兒子一輩子沒聽老子的話, 這會兒良心發現了:父皇放心, 不孝兒這次無論如何一定照您的意思辦!可憐劉秀哭笑不得, 嗚呼哀哉。

當然, 傳說只是人們想當然的猜測, 事實上, 劉秀的兒子劉莊並沒那般“要毛兒”, 中國第一佛寺白馬寺就正是這廝投資興建的。 “不以山為陵, 陂池以裁水”其實是劉秀本人的意願。 這個農民皇帝一生喜歡險中求勝, 昆陽之戰, 以不足2萬兵力大敗王莽42萬大軍, 死也要死得跟別人不一樣。 兩千年來, 黃河數次易道而流, 氾濫的河水淹沒了多少良田農莊, 劉秀墳卻一直居安無恙, 如此奇跡已經表明選陵黃河灘是劉秀一生所作出的又一個正確決定。

這樣一個響噹噹的人物, 放個屁都得地動山搖, 可連崇禎這樣的小皇帝都被恭恭敬敬葬在高高的景山之上, 並奉以為“陵”以示皇家尊崇,唯獨他被埋在低平的黃河岸邊,隨時面臨被發怒的河水吞噬的危險。許是埋得低了,太過平易近人,“刁民”們也跟著瞎胡鬧,竟把這埋皇帝的地方直呼為“墳”!

說是墳,真有點委屈劉秀。站在原陵廣場前望,只見闕門古樸巍峨,長而寬闊的神道由南向北筆直縱深,兩旁端立的石人、石獸威武莊嚴,無聲的“神氣”甚至是“殺氣”讓人不能不肅然起敬——這陣勢,豈是區區小墳比擬得了的?

陵園的中間是高20米、周長500米的墓塚。塚前豎立著清乾隆十五年(西元1750年)所立的通碑一塊,上書“漢世祖中興光武帝陵”。據說直面通碑,自20米遠處閉目舉臂向其前行,路盡,若掌觸通碑上“中”字,則仕途興旺;若掌觸“興”字,則體泰安康。

這樣的通碑園中一共有20多塊,有一塊中空的最奇特。該通碑位於墓塚左前方,碑體上有個茶盅大的洞,耳朵貼著洞口,能聽見汩汩的黃河流水聲。傳說洞中本來臥有一金蟬,後來被福建南蠻子盜走了。這南蠻子本是來盜墓的,但劉秀是個儉樸英明的好皇帝,陪葬品中淨是瓦器,他什麼也沒偷著,又累又氣,靠在通碑下睡著了。夢中忽聞蟬鳴,遂醒,見碑中金蟬,狂喜,盜挖而遺洞。

事實上,劉秀墓從未被盜過。一方面是劉秀隨葬品“含金量”太少,引不起盜墓賊的興趣,此外由於劉秀墓位於黃河灘,地下幾米就是流沙結構,也沒法盜挖。

並奉以為“陵”以示皇家尊崇,唯獨他被埋在低平的黃河岸邊,隨時面臨被發怒的河水吞噬的危險。許是埋得低了,太過平易近人,“刁民”們也跟著瞎胡鬧,竟把這埋皇帝的地方直呼為“墳”!

說是墳,真有點委屈劉秀。站在原陵廣場前望,只見闕門古樸巍峨,長而寬闊的神道由南向北筆直縱深,兩旁端立的石人、石獸威武莊嚴,無聲的“神氣”甚至是“殺氣”讓人不能不肅然起敬——這陣勢,豈是區區小墳比擬得了的?

陵園的中間是高20米、周長500米的墓塚。塚前豎立著清乾隆十五年(西元1750年)所立的通碑一塊,上書“漢世祖中興光武帝陵”。據說直面通碑,自20米遠處閉目舉臂向其前行,路盡,若掌觸通碑上“中”字,則仕途興旺;若掌觸“興”字,則體泰安康。

這樣的通碑園中一共有20多塊,有一塊中空的最奇特。該通碑位於墓塚左前方,碑體上有個茶盅大的洞,耳朵貼著洞口,能聽見汩汩的黃河流水聲。傳說洞中本來臥有一金蟬,後來被福建南蠻子盜走了。這南蠻子本是來盜墓的,但劉秀是個儉樸英明的好皇帝,陪葬品中淨是瓦器,他什麼也沒偷著,又累又氣,靠在通碑下睡著了。夢中忽聞蟬鳴,遂醒,見碑中金蟬,狂喜,盜挖而遺洞。

事實上,劉秀墓從未被盜過。一方面是劉秀隨葬品“含金量”太少,引不起盜墓賊的興趣,此外由於劉秀墓位於黃河灘,地下幾米就是流沙結構,也沒法盜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