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楊潔勉:2018,中國外交新時代將有哪些亮點

【2017年12月30日, 觀察者網年度論壇“2018, 中國與世界新時代的樣子”圓滿舉辦。 楊潔勉、張維為、李世默、金燦榮、房甯、王紹光等十幾位學者共聚一堂, 就“大國關係”、“大國政治”、“大國智慧”對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進行了探討與展望。 此文為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研究員楊潔勉老師的主題發言。 接下來, 觀網將陸續推出更多與會專家的精彩演講, 敬請關注。 】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為“2018年外交重要議程展望”。 2018年是開局之年, 剛才暖場視頻裡習近平總書記說“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 我想我們現在面臨的是:開什麼局、怎樣開局和期待如何結局。

我想講這麼幾點, 中國的外交第一是要穩定大國關係, 第二是深化周邊關係, 第三是夯實全球治理的發展中國家基礎, 第四是打好主場和客場外交的硬仗, 最後當然還是深化和優化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十九大報告有一個特點, 以往在大國關係方面都是講中美關係怎麼樣、中歐關係怎麼樣, 而這一次的表達實際上更加提煉, 就是“推進大國協調和合作, 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框架”。 在這一方面, 我認為重點是:穩住美國重點, 創造俄羅斯亮點, 扶持歐洲弱點, 實現日本拐點, 照顧其他大國特點。

現在有一種說法——世界上有中、美、俄三個大國, 我認為這是不符合事實的。 歐洲現在雖然忙於內部,

但是它也應該是一個重要的方面, 所以要扶持它的弱點。 而日本明年有可能實現拐點, 另外還要照顧好其他大國的特點。 比如說印度, 大家說它小家子氣, 但印度的專家跟我說, 你們中國是怎麼看美國的, 我們印度就是怎麼看你們中國的。 所以這樣設身處地想一想各國的reversed position, 他們印度說的多少也有點道理。

十九大提出深化同周邊國家的關係, 但我看了一下周邊國家這麼多, 能夠真正談得上深化的卻不多。 對於周邊, 深化要有層次感和針對性, 要應對東北亞危機, 推進東南亞關係, 穩定南亞形勢, 深化中亞合作。 整合起來就是“深化同周邊國家關係”。

關於第三個方面“夯實全球治理的發展中國家基礎”, 我們在外交上歷來有一句話——發展中國家是基礎。 這一次十九大報告裡有三個地方把全球治理和發展中國家外交結合了起來。 所以我們看關於全球治理的部分連標點在內總共只有125個字元, 其中發展中國家就佔據了凸顯的位置。 報告指出:“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

宣導國際關係民主化, 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 支持聯合國發揮積極作用, 支援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 中國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 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 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此外, 黨的十九大號召:“秉持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 ”

前兩天在北京開會, 講到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 本來這一次只是部長級的論壇, 現在決定了提高到元首級。 那麼它的主題是什麼呢?有的提出應該主打“一帶一路”, 但是我個人認為“一帶一路”還不夠高, 可以在全球治理這方面進行提高。 今後主要還是要搞好雙邊合作和善用多邊平臺,

這是我們同發展中國家的一個基礎, 如聯合國、中國和發展中地區的合作機制、金磚國家、亞投行和新開發銀行、“一帶一路”等。

我重點想講打好主場和客場外交的硬仗。 在接到這個主講任務後, 我還在自己琢磨著, 後來看到王毅外長的兩次重要講話, 一次是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年會上, 一次是接受採訪, 這樣一來, 他講的就比較清楚了。 我認為習近平主席在前5年實現來訪和出訪的全覆蓋以後, 新的5年裡面將會有更加創新的意識理念和實踐, 在主場和客場外交中體現新時代的新特點和新內涵。

就主場外交而言, 2018年大概有4次活動是習近平主席要出席的。 現在確定了的有:4月份的博鼇亞洲論壇、6月份的青島上合峰會,、9月份的中非合作論壇;還有11月是上海進口博覽會。 習近平主席將在這4次主場外交上發表重要講話,對於學者來說,這是加強中國外交的理論和戰略建設很好的機遇。北京的準備工作已經啟動了,上海也有自己特殊的視角。

2017年12月9日,王毅外長在“2017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開幕式上的演講指出:“我們將辦好博鼇亞洲論壇、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兩大面向周邊的主場外交,凝聚守望相助的地區共識,增添區域合作的發展動力。”博鼇論壇跟上合組織的重點是周邊,如果印度、巴基斯坦也加入上合組織,那以後情況會發生很大變化。

關於中非合作論壇,王毅外長提到“明年中國外交的一件大事,就是主辦好新一屆中非合作論壇這一盛會。我們願同非洲的兄弟姐妹共商未來發展大計,就中非合作推出新舉措,打造新亮點,邁上新臺階。尤其是回應廣大非洲國家的願望,把‘一帶一路’倡議與非洲2063年議程更緊密地相互對接,讓共建‘一帶一路’成為引領中非全方位合作新的強勁動力。”

上海的進口博覽會,是全世界第一個專門為進口舉辦的博覽會,是向世界表明中國願意打開自己的市場,讓各國分享中國的發展機遇。由此看來,以上四個方面的重點是比較清楚的。上海進口博覽會是打造開放的新局面,而且跟十一屆三中全會40周年正好連在一起。上海進口博覽會分兩大部分,一個是國家館,它是不做買賣的,是做宣示的;還有一個是各種具體的館,是做買賣的。再要加上一個虹橋論壇,原本全國各兄弟省市大家友好競爭很厲害,最終中央把永久性的會制放在了上海,說明對上海很重視。

王毅外長表示將辦好2018年4次主場外交 央視新聞/視頻截圖

至於客場外交,就是主席和總理都將根據各自需要出席的多邊外交活動,與出訪鄰近國家結合起來。這些年來慢慢的形成了一個慣例,多邊的會議早早就定好了,然後主席或者總理出訪的時候,周邊的地方也去走一下。比如說20國集團峰會是放在阿根廷,王毅外長下個月就要去那裡做準備工作。APEC峰會是在巴布亞紐幾內亞,他搞了一個APEC周,題目叫“把握包容性機遇,擁抱數位化未來”(Harnessing Inclusive Opportunities, Embracing the Digital Future)。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主要承包了費用和安保工作,僅靠巴布亞紐幾內亞是不行的,中國也承擔了一定的義務。金磚峰會在南非,東亞峰會在新加坡,還有16+1等等。那麼對於我們來說,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理論和戰略研究準備,鞏固既有關係和推進務實合作。

我最後講一下深化和優化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這個可以概括為“時”、“勢”、“利”、“義”,我高興我能想到這個點,這四個字讀起來還有點押韻。

第一個“時”就是時代背景,是潮流和新時代,其中新時代特別重要,它具有強烈的國內外溢效應。連特朗普發表國家安全報告,他講話的題目也是for a new era,也是新時代。但詞同義不同,各有所指。這次十九大至少我覺得是有一點出乎意料的,十九大報告發表以後,發展中國家普遍歡迎或回應,而發達國家如歐美國家反彈厲害,正所謂樹大招風。我們要為世界那些既想發展,又想堅持獨立的國家提供新的選擇,這也將成為今後世界發展的一個階段。

第二個“勢”就是認清形勢,順應趨勢,積極造勢,爭取對我更為有利的國際和地區形勢。我個人認為這是我們中國特有的一種思維方式,裡邊飽含著哲學和人文精神,以及5000年特別是3500年以來縱橫捭闔的智慧。現在國運是在我們這一邊,所以一定要維護正能量。

第三個是“利”,外交主要還是講利益的,就是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今後的重點和難點是維護和推進在海外的利益,這是新任務。

最後一個是“義”,這不僅僅是道義,而且還應該包括意識形態、價值、文化等等。黨的十九大強調社會主義和強國發展目標後,美國和西方的戰略警覺明顯提升,強化了意識形態因素。這是形勢新的發展,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習近平主席將在這4次主場外交上發表重要講話,對於學者來說,這是加強中國外交的理論和戰略建設很好的機遇。北京的準備工作已經啟動了,上海也有自己特殊的視角。

2017年12月9日,王毅外長在“2017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開幕式上的演講指出:“我們將辦好博鼇亞洲論壇、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兩大面向周邊的主場外交,凝聚守望相助的地區共識,增添區域合作的發展動力。”博鼇論壇跟上合組織的重點是周邊,如果印度、巴基斯坦也加入上合組織,那以後情況會發生很大變化。

關於中非合作論壇,王毅外長提到“明年中國外交的一件大事,就是主辦好新一屆中非合作論壇這一盛會。我們願同非洲的兄弟姐妹共商未來發展大計,就中非合作推出新舉措,打造新亮點,邁上新臺階。尤其是回應廣大非洲國家的願望,把‘一帶一路’倡議與非洲2063年議程更緊密地相互對接,讓共建‘一帶一路’成為引領中非全方位合作新的強勁動力。”

上海的進口博覽會,是全世界第一個專門為進口舉辦的博覽會,是向世界表明中國願意打開自己的市場,讓各國分享中國的發展機遇。由此看來,以上四個方面的重點是比較清楚的。上海進口博覽會是打造開放的新局面,而且跟十一屆三中全會40周年正好連在一起。上海進口博覽會分兩大部分,一個是國家館,它是不做買賣的,是做宣示的;還有一個是各種具體的館,是做買賣的。再要加上一個虹橋論壇,原本全國各兄弟省市大家友好競爭很厲害,最終中央把永久性的會制放在了上海,說明對上海很重視。

王毅外長表示將辦好2018年4次主場外交 央視新聞/視頻截圖

至於客場外交,就是主席和總理都將根據各自需要出席的多邊外交活動,與出訪鄰近國家結合起來。這些年來慢慢的形成了一個慣例,多邊的會議早早就定好了,然後主席或者總理出訪的時候,周邊的地方也去走一下。比如說20國集團峰會是放在阿根廷,王毅外長下個月就要去那裡做準備工作。APEC峰會是在巴布亞紐幾內亞,他搞了一個APEC周,題目叫“把握包容性機遇,擁抱數位化未來”(Harnessing Inclusive Opportunities, Embracing the Digital Future)。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主要承包了費用和安保工作,僅靠巴布亞紐幾內亞是不行的,中國也承擔了一定的義務。金磚峰會在南非,東亞峰會在新加坡,還有16+1等等。那麼對於我們來說,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理論和戰略研究準備,鞏固既有關係和推進務實合作。

我最後講一下深化和優化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這個可以概括為“時”、“勢”、“利”、“義”,我高興我能想到這個點,這四個字讀起來還有點押韻。

第一個“時”就是時代背景,是潮流和新時代,其中新時代特別重要,它具有強烈的國內外溢效應。連特朗普發表國家安全報告,他講話的題目也是for a new era,也是新時代。但詞同義不同,各有所指。這次十九大至少我覺得是有一點出乎意料的,十九大報告發表以後,發展中國家普遍歡迎或回應,而發達國家如歐美國家反彈厲害,正所謂樹大招風。我們要為世界那些既想發展,又想堅持獨立的國家提供新的選擇,這也將成為今後世界發展的一個階段。

第二個“勢”就是認清形勢,順應趨勢,積極造勢,爭取對我更為有利的國際和地區形勢。我個人認為這是我們中國特有的一種思維方式,裡邊飽含著哲學和人文精神,以及5000年特別是3500年以來縱橫捭闔的智慧。現在國運是在我們這一邊,所以一定要維護正能量。

第三個是“利”,外交主要還是講利益的,就是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今後的重點和難點是維護和推進在海外的利益,這是新任務。

最後一個是“義”,這不僅僅是道義,而且還應該包括意識形態、價值、文化等等。黨的十九大強調社會主義和強國發展目標後,美國和西方的戰略警覺明顯提升,強化了意識形態因素。這是形勢新的發展,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