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踏雪尋梅景 聽琴聞梅話養生

連日來,一股強冷空氣持續席捲全國多地,並導致大範圍降雪,不少地區最低氣溫可能逼近或突破歷史極值。 素有花城之稱的廣州也飄起了雪花,

人們在防寒保暖的同時, 也感受著銀裝素裹的自然界所帶來的心靈淨化和精神愉悅, 雪中的梅花無疑是冬天最美的景色, 寒梅生傲骨,雪壓溢清香。 歷代文人詠花之詩詞, 以梅為題者最多, 或詠其風韻獨勝, 或吟其神行俱清, 或贊其標格秀雅, 或頌其節操凝重。 飛雪迎春, 懸崖百丈冰處, 一支梅花獨綻放, 給寒冷的世界帶來暖意, 給寒冬中的人們帶來春的資訊。 飛雪不能掩其俏, 險境不能摧其志, 鼓勵人們積極進取、永不屈服。

梅花也是一味中藥, 其性平, 味微酸、澀。 歸肝、胃、肺經, 入藥部分為梅花的乾燥花蕾。 有疏肝解鬱, 開胃生津, 化痰作用。 主用於鬱悶心煩;肝胃氣痛;梅核氣;瘰鬁瘡毒。

《本草綱目拾遺卷七花部》中談到“卉木皆感春氣而生,

獨梅開以冬, 蓋東方動以風, 風生木, 故曲直作酸, 則酸者木之性, 惟梅之味最酸, 乃得氣之正。 北方水為之母, 以生之則易感, 故梅先眾木而華。 ”“冬至一陽始複, 梅吐花得陽之先者”這些都說明梅花陽熱之氣盛, 有極強的抗寒能力。

歷代文人墨客在以詩詞贊梅的同時, 也把梅花傲雪獨立堅強不屈的精神融入了古琴曲《梅花三弄》之中。 明楊掄《伯牙心法》記載:“梅為花之最清, 琴為聲之最清, 以最清之聲寫最清之物, 宜其有淩霜音韻也。 該曲的主旋律用泛音演奏, 三次出現在曲子中, 故稱為“三弄”, 古琴的泛音音清脆高遠, 有時若隱若現, 輕盈活潑, 如天外之聲, 有“浮雲柳絮無根蒂”之喻。 故泛音象徵天, 聲音屬陽, 用陽性的聲音表現梅樹雪中傲立, 朵朵梅花迎風盛開微妙形象至極。 許多剛接觸古琴的人在聽這首曲子的時候, 都能感受到古琴泛音所描述的梅花盛開之象。

從中醫“五行相生相剋”來看這首曲子, 該曲有“培土生金”、“養木生火”的作用。 該曲“宮音”“商音”在曲首、曲中反復出現,

指法組成上散音、按音相結合。 全曲除尾聲外有十個段落, 有七個段落都結束在“宮音”上, 其它三個段結束在“徵音”上。 該曲三段泛音分別出現在(左手放在下准, 十徽、十二徽的位置)、(左手放在中准, 七徽、九徽的位置)、(左手放在上准, 四徽、五徽的位置), 泛音三段, 同弦異徽。 以“徵音”“角音”為主音變換。

“宮音”屬土歸脾, 脾在志為意, 在聲為歌;“商音”屬金歸肺, 肺在志為悲, 在聲為哭;“角音”屬木歸肝, 肝在志為怒, 在聲為呼;“徵音”屬火歸心, 心在志為喜, 在聲為笑。 木能生火, 火為土之母, 心得所養, 則火能生土, 土能生金。 所以常聽此曲能健脾益肺, 清肝養心, 提高人體免疫力作用。 在古琴的教學實踐中, 筆者觀察到許多中年女性非常喜歡這首古琴曲, 並因為聽了這首琴曲而選擇學習古琴, 說明這首琴曲有調節氣機、愉悅心情作用。 筆者以為, 琴曲《梅花三弄》相當於中醫處方“甘麥大棗湯”, 方中小麥為君藥, 養心益氣安神, 甘草為臣藥, 和中緩急(肝), 。 大棗為佐使藥, 補中益氣, 養血安神。 三藥合用,達到養心安神,和中緩急,調節情志作用。

南宋詞人洪皓出使金國時,面對威脅利誘,堅定不移。被扣留了十餘年。最終返回南宋前,寫下了《江梅引·憶江梅》一闕詞。其中有幾句是:“斷回腸,思故里。漫彈綠綺,引三弄,不覺魂飛”。詞句表現了洪皓得知自己即將回歸故里的消息後,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操起綠綺琴,演奏一曲《梅花三弄》。借梅花的傲霜淩雪,來比喻自己的堅貞不屈。也說明彈奏琴曲《梅花三弄》能淋漓盡致的表達詩人欣喜的心情。

寒冷的冬夜,圍爐夜話,聽一首古琴曲《梅花三弄》,當琴音由耳入心,梅花在雪中綻放,其香也留在我們心中。

三藥合用,達到養心安神,和中緩急,調節情志作用。

南宋詞人洪皓出使金國時,面對威脅利誘,堅定不移。被扣留了十餘年。最終返回南宋前,寫下了《江梅引·憶江梅》一闕詞。其中有幾句是:“斷回腸,思故里。漫彈綠綺,引三弄,不覺魂飛”。詞句表現了洪皓得知自己即將回歸故里的消息後,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操起綠綺琴,演奏一曲《梅花三弄》。借梅花的傲霜淩雪,來比喻自己的堅貞不屈。也說明彈奏琴曲《梅花三弄》能淋漓盡致的表達詩人欣喜的心情。

寒冷的冬夜,圍爐夜話,聽一首古琴曲《梅花三弄》,當琴音由耳入心,梅花在雪中綻放,其香也留在我們心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