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如廁訓練就要開始了,媽媽看完這個就淡定了

養育孩子真是一件世界上最複雜的工程, 排便本來是動物和人類的一種本能, 但到了文明社會, 廁所文化的發展, 馬桶的興起, 需要讓本能訓練成技能, 寶寶們本來自己就會排便, 媽媽得教會你在哪排, 這就是如廁訓練的意義吧。

至今, 對如廁訓練也有爭議, 一部分人認為需要訓練, 一部分人認為這完全是多此一舉, 孩子大了自然就會了。 的確存在天使寶寶, 自然就會了, 不過天使寶寶貌似總是在別人家。

當孩子要脫離紙尿褲的時候, 小便還好說, 有的孩子會站著大便, 睡覺也必須穿著紙尿褲。 穿開襠褲的孩子, 可能會隨地蹲著就大小便了, 因為實在太“方便”了。 若到孩子上幼稚園, 還不知道去廁所自主排便, 請迎接老師的談話吧。

既然要如廁訓練, 多大開始合適呢?並不是越早越好, 從生理結構來看, 18-24個月的寶寶自主下蹲不成問題, 臀部括約肌也已經發育成熟, 可以有意識的引導。 從心理表現來看, 當孩子對自己的生殖系統比較好奇, 若自己排便後能有意識的告訴大人, 能聽懂大人的指令, 也開始探索大人是如何上廁所的, 結合寶寶的情況, 就可以給寶寶引入自己的小馬桶了。

如廁訓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不是今天訓練明天就出效果了, 今天能自主了明天就不會尿床了。 媽媽們要有耐心, 淡定接受這個事實。 不能因為孩子偶爾又尿褲子尿床了, 都吵罵孩子, 給家庭關係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並且, 教會孩子如廁訓練, 大人的方法也很重要,

不能單單去指責孩子。

哪些方法更有利於如廁訓練呢?

第一, 大人的示範作用。 小孩子是天生最優秀的模仿者, 可以讓同性的父母一方在上廁所的時候告訴孩子自己在幹什麼。

第二, 繪本的作用。 喜歡閱讀的孩子會在繪本裡找認同, 會有“我也要跟繪本裡的小朋友一樣”的心理。

通過心理的暗示不斷強化孩子如何上廁所的意識。

第三, 讓孩子自己選擇一個自己的專屬小馬桶。 這個年齡的孩子對自己的東西都有特別的“所有權”, 不准別人去碰。 當孩子認同了自己的小坐便器, 會更願意去使用它。

第四, 用“小玩偶”和孩子互動上廁所的方式。 你會發現不知道什麼時候孩子已經會很嫺熟的幫助他的娃娃在小馬桶上上廁所了。

第五, 支持孩子獨立自主, 多鼓勵。 和孩子一起進行如廁訓練, 在剛開始的時候, 可以提醒孩子要不要排便, 幫助孩子脫穿小褲子, 你會發現這個階段的孩子更喜歡自己去做一些事情, 拒絕你的幫助, 這個時候要尊重孩子的意願, 即使做的不到位, 沒有大人嫺熟,也可以試著讓孩子多去嘗試。然後媽媽可以再徵詢孩子的意見,媽媽幫你整理下好不好?

最後,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和羞恥心。很多孩子在進行如廁訓練後還會反復,這個時候,孩子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好,會自責和羞愧,甚至大哭。這個時候家長最好不要過度放大這個事情,也可以試著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像你這麼小的時候也會尿褲子呢,還有叔叔阿姨都會呢。沒有關係,給孩子換掉就可以了。

沒有大人嫺熟,也可以試著讓孩子多去嘗試。然後媽媽可以再徵詢孩子的意見,媽媽幫你整理下好不好?

最後,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和羞恥心。很多孩子在進行如廁訓練後還會反復,這個時候,孩子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好,會自責和羞愧,甚至大哭。這個時候家長最好不要過度放大這個事情,也可以試著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像你這麼小的時候也會尿褲子呢,還有叔叔阿姨都會呢。沒有關係,給孩子換掉就可以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