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寵物>正文

不聊人生,聊聊貓生和狗生

村上春樹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一書中曾寫道:假如將人分成“狗型人格”和“貓型人格”, 我覺得自己堪稱徹底的貓型人格。 聽到“向右轉”的口令時, 會不由自主地轉向左邊。

如今, 貓狗已經成為我們的好夥伴, 跟貓狗相處久了後會發現:“哎, 它們的性格和人的好像哦!”

不過, 貓和狗的性格真是不太一樣。

貓生多高冷, 狗生徒感傷

印象裡的貓永遠是優雅的:散步時, 趾高氣昂, 尾巴高高地翹過頭頂;休息時, 眯著雙眼, 身子在陽光下肆意舒展。 在影視作品中, 貓的形象多是慵懶、狡猾、瀟灑、高冷。

《加菲貓》裡, 加菲貪吃高傲又自大,

是一隻圓滾滾、賤兮兮的機靈鬼。

《九條命》裡, 喵星人毛褲先生霸道總裁上線, 傲嬌腹黑自我, 使出各種么蛾子把家裡鬧得雞飛狗跳。

同樣是萌寵, 狗在電影中卻總是無比忠誠的形象。 它們沒有自己的生活, 沒有自己的喜好, 甚至沒有自己的朋友, 一切都獻給了“主人”。

《一條狗的使命》裡, 貝利既是陪伴小主人一起成長, 身兼橄欖球童和撩妹利器的金毛;也是忠於職守, 在關鍵時刻該出手時就出手的警犬黑貝;還是見證幸福, 為主人牽線搭橋的紅娘萌寵柯基和不離不棄、跨越萬千重阻, 回到最初主人身邊再現幼年時期接球神技的忠犬聖伯納。

《忠犬八公的故事》裡, 教授去世後, 小八不願意去沒有教授的地方生活, 不遠千里地跑回車站, 每日等著教授回來, 直到生命的盡頭。

你是貓性還是狗性?

曉筠從小就是一個乖乖女, 從小學到工作, 父母為她安排好了一切。 曉筠交了一個男朋友, 小情侶甜甜蜜蜜的, 讓旁人很是羡慕。 只不過周圍的朋友偶爾聊起他們時, 都說曉筠更像是找了一個爸爸, 因為她性格軟弱、沒有主見,對男友言聽計從。

然而好景不長,有一天突然聽說曉筠住進了醫院,據說是因為男友要和她分手,她受不了這個結果要自殺。

曉筠幾乎用盡了所有的方法來挽回這段感情——給男友接二連三地發短信、打電話,直到話筒中傳來“對不起,您撥打的電話已關機”;跑到男友公司門口,從早到晚守在那裡;將寫好的信拜託相識的朋友送給男友……可是,這些都沒有任何作用。

其實,情侶之間分分合合的很正常,傷心、難過也是難免的。可對於曉筠來說,沒有男友的生活寸步難行,分手的消息就像是晴天霹靂。她無法接受這個現實。

在醫院裡看到曉筠時,躺在病床上的這個女孩,面容憔悴,眼神渙散,就像一隻被拋棄的小狗,無力地搖著尾巴,發出陣陣哀鳴。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

是找回真實的自己

對比狗和貓,你會發現,同是萌寵,狗總是帶著悲情的色彩,而貓則是一副高高在上、人生贏家的姿態。其中的差別就在於它們保留的那一份自我——是把自我寄託在自己的身上,還是寄託在別人的身上。

如果把自我寄託在別人身上,那你的命運也就只能由那個人來掌控了。一條狗找到了一個好主人,是一個幸福的故事;找到了一個壞主人,自然是一場悲劇。

人更是這樣。

我們並非與世隔絕,而是成長於群體之中,家庭是最小的社會單位。在家庭之外,還有各種群體,例如同學、鄰居、同一個社團的成員、父老鄉親、民族同胞,乃至地球上的所有居民。這些大大小小的群體塑造了我們的思維,進而影響我們的行為模式。

在現實生活中,有太多人在有形無形中被他人控制著,這個人可能是另一半、父母、朋友、同事,甚至是身體裡的另一個“自我”。我們的各種自我會借由各種形式對我們施壓,讓我們成為他們需求的“完美木偶”。

而要擺脫這種窘境,把人生掌控在自己手中,就要學會找到真實的自我,像貓一樣,活出自己,獲得幸福。

【推薦閱讀】

《遇見26個自我》

[德]席薇雅·恩格爾/著 賴雅靜/譯

“德國頂尖心靈教練”席薇雅發現內在人格的運作模式,用幽默的擬人化筆調介紹26個自我,教我們透視這些內在朋友的心理與恐懼,奪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協助我們毫無阻礙地去感受內在的聲音,真正碰觸到26個自我的原型,找到生命的幸福羅盤,翻轉人生。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

是找到真實的自己。

因為她性格軟弱、沒有主見,對男友言聽計從。

然而好景不長,有一天突然聽說曉筠住進了醫院,據說是因為男友要和她分手,她受不了這個結果要自殺。

曉筠幾乎用盡了所有的方法來挽回這段感情——給男友接二連三地發短信、打電話,直到話筒中傳來“對不起,您撥打的電話已關機”;跑到男友公司門口,從早到晚守在那裡;將寫好的信拜託相識的朋友送給男友……可是,這些都沒有任何作用。

其實,情侶之間分分合合的很正常,傷心、難過也是難免的。可對於曉筠來說,沒有男友的生活寸步難行,分手的消息就像是晴天霹靂。她無法接受這個現實。

在醫院裡看到曉筠時,躺在病床上的這個女孩,面容憔悴,眼神渙散,就像一隻被拋棄的小狗,無力地搖著尾巴,發出陣陣哀鳴。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

是找回真實的自己

對比狗和貓,你會發現,同是萌寵,狗總是帶著悲情的色彩,而貓則是一副高高在上、人生贏家的姿態。其中的差別就在於它們保留的那一份自我——是把自我寄託在自己的身上,還是寄託在別人的身上。

如果把自我寄託在別人身上,那你的命運也就只能由那個人來掌控了。一條狗找到了一個好主人,是一個幸福的故事;找到了一個壞主人,自然是一場悲劇。

人更是這樣。

我們並非與世隔絕,而是成長於群體之中,家庭是最小的社會單位。在家庭之外,還有各種群體,例如同學、鄰居、同一個社團的成員、父老鄉親、民族同胞,乃至地球上的所有居民。這些大大小小的群體塑造了我們的思維,進而影響我們的行為模式。

在現實生活中,有太多人在有形無形中被他人控制著,這個人可能是另一半、父母、朋友、同事,甚至是身體裡的另一個“自我”。我們的各種自我會借由各種形式對我們施壓,讓我們成為他們需求的“完美木偶”。

而要擺脫這種窘境,把人生掌控在自己手中,就要學會找到真實的自我,像貓一樣,活出自己,獲得幸福。

【推薦閱讀】

《遇見26個自我》

[德]席薇雅·恩格爾/著 賴雅靜/譯

“德國頂尖心靈教練”席薇雅發現內在人格的運作模式,用幽默的擬人化筆調介紹26個自我,教我們透視這些內在朋友的心理與恐懼,奪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協助我們毫無阻礙地去感受內在的聲音,真正碰觸到26個自我的原型,找到生命的幸福羅盤,翻轉人生。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

是找到真實的自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