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驍將萬里回朝,遭洪秀全剝奪姓名權,叛清後成天國掘墓人

封建時代各朝都有“避諱”習慣, 即帝王的名字不可以隨便用於其他場合, 臣民也不可以隨便寫他名字中的任何一個字。

這方面,

清王朝是歷史上公認最嚴酷的朝代, 只要有一字忌犯, 不但腦袋搬家, 而且禍及九族。

實際上, 僅僅立朝十四年的小王國太平天國的“避諱”執行之嚴酷, 比起清王朝來, 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舉個例, 洪秀全稱天王, 則他名字中的“秀”(楊秀清和他同是天兄弟, 不用避;李秀成原名李以文, “秀成”是洪秀全作為一種拉攏手段恩賜與的)、“全”旁人不僅要避, 甚至連姓“洪”, 以及“天”、“王”, 別人也要避。

為了這個, 洪秀全貴縣賜谷村表兄王盛均一家的王姓被迫改成了黃姓。

贊王蒙得恩原名為蒙得天, 這個“天”字被改為了“恩”字。

洪秀全不但要別人避諱自己的天王號和姓名, 也要別人避諱自己幾個兒子的姓名。

洪秀全生了一個兒子, 起名“洪天曾”。

這麼一來, 太平軍著名大將曾天格、曾天養、曾水源等等, 一律不得姓曾, 得改姓為“永”。

即改叫成永天格、永天養、永水源。

幸好, 洪天曾命薄, 養不大, 早早就夭折了, 這幫姓曾的將領有了認祖歸宗的自由。

這裡說一個比較悲摧的人物, 他是投降了清軍才有了認祖歸宗的自由。

這人本姓洪, 原名洪大鑼, 安徽無為州人, 加入太平軍後, 隸翼王石達開麾下。

洪大鑼的姓和洪秀全相同了, 得避, 於是洪大鑼被迫改姓為童, 另外起了個名, 叫童容海。

童容海性情兇悍, 非常有野心。

天京事變後, 石達開為自保, 潛離天京, 把太平天國原屬轄地全部留給洪秀全, 進軍浙閩, 打算另外開闢新根據地。

童容海與眾多將士緊隨石達開行動, 累封至觀天豫。

但一系列軍事行動下來, 浙閩既不可得, 石達開在湖南寶慶攻守戰失利, 退入廣西慶遠, 童容海開始有了別的想法。

1860年九月, 童容海串通豫爵彭大順、吉慶元、朱衣點、黃祥勝、黃五馥、李加勝、黃益先、杜大祥、余大林、汪海洋、汪花班等人, 突然“反旆”, 各統手下將士,

共二十多萬人, 誓師回朝。

他們從廣西出湖南, 經江西向福建挺進。

1861年三月, 彭大順在連城姑田鄉作戰受傷, 三月二十九日, 傷重不治身亡。

彭大順一死, 童容海的心思就活泛起來了。 他想獨吞回朝大功, 以李加勝、杜大祥等人一心回京先奏凱功、擅自作威作福為由, 竟將豫爵的李加勝、杜大祥, 及另外侯爵的楊、張等共十餘員一併殺害, 奪取各豫、侯官兵作為身邊衛隊。

吉慶元等見他兇惡, 對他敢怒不敢言。

大軍自閩起程, 到了江西瀘溪, 童容海貪心不厭, 溝壑難填, 膽子陡壯, 竟自封燕爵, 命令吉慶元等聽其號令, 隨後修本章回朝, 獨蓋其印, 把二十多萬將士反旆功勞畢集於一己之身。

這年八月初六日, 大軍與從湖北班師的李秀成在江西鉛山相會。

吉慶元等悄悄把一切情由向李秀成面訴。

李秀成不忍隊伍分裂, 兩下調和, 奏加童容海殿左東破愾軍主將觀天義, 旋改扶朝天軍左東主將, 自己親自帶往攻杭州;吉慶元和朱衣點、黃祥勝、黃五馥等各升爵職有差, 合領一路, 往攻紹興、寧波。

九月初十日, 童容海跟隨李秀成攻克余杭縣, 進圍杭州, 悉定浙江。

圍攻杭州時, 童容海親遣使者招降城外、城中清兵, 功勞最大, 自以為李秀成會將杭州交給他鎮守。

但李秀成卻讓陳炳文、鄧光明、錢桂仁等主將劃城同守, 童容海不免泱泱氣喪, 大為失望。

洪秀全的二哥洪仁達、族弟洪仁玕忌憚李秀成勢大, 唯恐天下不亂, 到處散佈謠言, 說天王本來已加封童容海職爵, 李秀成卻隱而不發, 不知是何居心。

童容海勃然大怒,對李秀成恨之入骨。

十二月,吉應元所領大軍不但攻克了紹興、寧波,還奉命往攻上海,克復華亭、金山、奉賢、南匯等地。

洪秀全眉開眼笑,論功行賞,下詔賜反旆起義軍“扶朝天軍”之美名,封童容海殿前東方統率天軍頂天扶朝綱保王安千歲,統轄扶朝天軍事務,封吉慶元為扶朝天軍主將,朱衣點、黃祥勝、黃五馥都升封為扶朝天軍安爵。

吉慶元等人接讀詔書,不願歸童容海統轄,六十七將領聊名啟奏,大暴童容海殘忍貪狠的罪行,稱“小臣慶元等一片赤心,萬里回朝,扶主保駕,暫居破愾軍原職,不屬保王統率。小臣等即赴湯蹈火,原聽陛下驅策,無不竭盡心力,永圖報答”。

此奏呈上,洪秀全准如所請,吉慶元等因此得脫離了童容海的統屬。

童容海雖得封保王,始終認為功大賞薄,暗萌降清之意。

次年,聽王陳炳文等人率軍助攻上海,童容海以攻打江西為名,棄杭州城不守,沿途縱火焚燒民房。

童容海抵達皖南時,清將鮑超正猛攻甯國府。

輔王楊輔清據守甯國府,知童容海到來,大喜,命其率所部六萬人守城東之夏家渡、孫家渡。

童容海不交一兵、不遺一矢,直接派人給鮑超投遞降書,聲稱自己願意襲取甯國府城,捆縛楊輔清相獻。

鮑超未敢輕信,此事擱置。

1862 年 7 月 11 日,楊輔清在大東門與鮑超決戰,童容海隔岸觀火,袖手旁觀,坐觀成敗。

一番拉鋸戰下來,楊輔清戰敗,從洪林橋敗走。

清軍攻陷甯國府城,血屠太平軍將士近兩萬餘人,獲大小炮位六十五尊。

楊輔清遠遁、甯國府城失陷,童容海失去了向鮑超遞交投名狀的機會。

為有投降的見面禮,童容海率隊奔赴廣德,於 7 月 16 日攻佔縣城,殺害李侍賢座下大將閥天義馬桂攻,將其部眾一萬餘人收歸自己名下,再向鮑超請降。

曾國藩認為若得童容海投誠,則皖南可迅速肅清,有利於戰局,要鮑超接受童容海的投降。

童容海降清後,立刻恢復原姓,改稱洪容海,歡欣無限。

童容海在太平軍中榮膺王銜,身居高位,實際上,清廷是不予受降的,而要求將之擒獲,千刀萬剮。

曾國藩不得不極力為童容海開脫,說:“洪容海數年被擄,一旦自新,乃能計取堅城,襲殺守賊,力圖脫苦,非假以虛名,恐不足以馭下。”清廷最後接受了曾國藩的意見,批復:“其從前被賊所脅並非甘心從逆,此次奮勉立功,不無微勞足錄,洪容海著賞給遊擊銜,以示獎勵”。

也就是說,童容海從太平天國的一個王爵貶值成了清廷的一個遊擊銜。

此外,曾國藩認為童容海所部人數太多,後患無窮,要求鮑超僅留二千人,其餘全部遣散。

清廷對曾國藩的作法深感不安,指出:“惟該降眾六萬僅留二千人,恐餘黨不能盡散,若複聚而為匪,又成巨股,不可不防”。

但是,來不及了,童容海部大量將士對被遣返回籍的做法大為不滿,先是張得勝、陶子高帶領二萬餘人投入輔王楊輔清軍中;其後破愾主將莖天義朱大椒、征討主將蒙天義黃三元等又率領二萬餘人在廣德州向童容海發起倒戈一擊,把童容海打得丟盔棄甲、衣衫不整地竄入駐紮在甯國府的鮑超軍營。

鮑超及時收容和保護住了童容海,命其反攻廣德,將功贖罪。

收心攝神後的童容海很快恢復了其悍人本色,不僅收復了廣德,還跟隨鮑超于甯國府擊敗楊輔清,升官至總兵。

1864年8月,童容海還跟隨鮑超在江西金溪招降“聽王”陳炳文。

此後,童容海又與同為降將的前太平天國奉王古隆賢合隊,轉戰皖南諸邑,最後竟然奇跡般地消失于人世,蹤跡難尋了。

不知是何居心。

童容海勃然大怒,對李秀成恨之入骨。

十二月,吉應元所領大軍不但攻克了紹興、寧波,還奉命往攻上海,克復華亭、金山、奉賢、南匯等地。

洪秀全眉開眼笑,論功行賞,下詔賜反旆起義軍“扶朝天軍”之美名,封童容海殿前東方統率天軍頂天扶朝綱保王安千歲,統轄扶朝天軍事務,封吉慶元為扶朝天軍主將,朱衣點、黃祥勝、黃五馥都升封為扶朝天軍安爵。

吉慶元等人接讀詔書,不願歸童容海統轄,六十七將領聊名啟奏,大暴童容海殘忍貪狠的罪行,稱“小臣慶元等一片赤心,萬里回朝,扶主保駕,暫居破愾軍原職,不屬保王統率。小臣等即赴湯蹈火,原聽陛下驅策,無不竭盡心力,永圖報答”。

此奏呈上,洪秀全准如所請,吉慶元等因此得脫離了童容海的統屬。

童容海雖得封保王,始終認為功大賞薄,暗萌降清之意。

次年,聽王陳炳文等人率軍助攻上海,童容海以攻打江西為名,棄杭州城不守,沿途縱火焚燒民房。

童容海抵達皖南時,清將鮑超正猛攻甯國府。

輔王楊輔清據守甯國府,知童容海到來,大喜,命其率所部六萬人守城東之夏家渡、孫家渡。

童容海不交一兵、不遺一矢,直接派人給鮑超投遞降書,聲稱自己願意襲取甯國府城,捆縛楊輔清相獻。

鮑超未敢輕信,此事擱置。

1862 年 7 月 11 日,楊輔清在大東門與鮑超決戰,童容海隔岸觀火,袖手旁觀,坐觀成敗。

一番拉鋸戰下來,楊輔清戰敗,從洪林橋敗走。

清軍攻陷甯國府城,血屠太平軍將士近兩萬餘人,獲大小炮位六十五尊。

楊輔清遠遁、甯國府城失陷,童容海失去了向鮑超遞交投名狀的機會。

為有投降的見面禮,童容海率隊奔赴廣德,於 7 月 16 日攻佔縣城,殺害李侍賢座下大將閥天義馬桂攻,將其部眾一萬餘人收歸自己名下,再向鮑超請降。

曾國藩認為若得童容海投誠,則皖南可迅速肅清,有利於戰局,要鮑超接受童容海的投降。

童容海降清後,立刻恢復原姓,改稱洪容海,歡欣無限。

童容海在太平軍中榮膺王銜,身居高位,實際上,清廷是不予受降的,而要求將之擒獲,千刀萬剮。

曾國藩不得不極力為童容海開脫,說:“洪容海數年被擄,一旦自新,乃能計取堅城,襲殺守賊,力圖脫苦,非假以虛名,恐不足以馭下。”清廷最後接受了曾國藩的意見,批復:“其從前被賊所脅並非甘心從逆,此次奮勉立功,不無微勞足錄,洪容海著賞給遊擊銜,以示獎勵”。

也就是說,童容海從太平天國的一個王爵貶值成了清廷的一個遊擊銜。

此外,曾國藩認為童容海所部人數太多,後患無窮,要求鮑超僅留二千人,其餘全部遣散。

清廷對曾國藩的作法深感不安,指出:“惟該降眾六萬僅留二千人,恐餘黨不能盡散,若複聚而為匪,又成巨股,不可不防”。

但是,來不及了,童容海部大量將士對被遣返回籍的做法大為不滿,先是張得勝、陶子高帶領二萬餘人投入輔王楊輔清軍中;其後破愾主將莖天義朱大椒、征討主將蒙天義黃三元等又率領二萬餘人在廣德州向童容海發起倒戈一擊,把童容海打得丟盔棄甲、衣衫不整地竄入駐紮在甯國府的鮑超軍營。

鮑超及時收容和保護住了童容海,命其反攻廣德,將功贖罪。

收心攝神後的童容海很快恢復了其悍人本色,不僅收復了廣德,還跟隨鮑超于甯國府擊敗楊輔清,升官至總兵。

1864年8月,童容海還跟隨鮑超在江西金溪招降“聽王”陳炳文。

此後,童容海又與同為降將的前太平天國奉王古隆賢合隊,轉戰皖南諸邑,最後竟然奇跡般地消失于人世,蹤跡難尋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