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雖為大將卻出場極少,但打殘曹操大勝孫堅,帶兵打仗遠勝呂布

三國時代能臣輩出, 戰無不勝的當世名將更是層出不窮;對於三國名將似乎早有排名“呂布、典韋、趙雲、關羽……”等等。 說起武力值最高者, 公認的都是“呂布”;使人經常把“呂布”和“董卓”聯繫在一起, 好似董卓之所能第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全因為帳下有猛將“呂奉先”一樣。

其實呂布雖勇冠三軍, 但帶兵打仗的本事卻很一般。 董卓之所以面對討伐自己的十八路諸侯而不懼, 不是因為有“呂布”, 而是因為有“徐榮”。 說起這個“徐榮”, 在《三國演義》中被夏侯惇所殺, 看起來最多算是個三流武將。 其實不然, 徐榮堪稱董卓帳下第一能能征慣戰的“大將之才”。

十八路諸侯會戰董卓之時, 徐榮並沒有露面;倒不是徐榮武藝不行, 恰恰相反, 徐榮之勇不在呂布、華雄等人之下。 據《三國志》記載, 徐榮並非“西涼”嫡系, 且善能用兵, 因此董卓對徐榮並不十分信任;就因為這個原因, 董卓在與十八路諸侯對陣之時, 刻意不用“徐榮”, 這也凸顯了董卓任人唯親的特性。

《三國志》有詳細描述, 當時曹操算是討伐董卓的發起人之一, 但畢竟剛剛自立不久, 因此手下兵甲不多且都是新招募的未經沙場的新兵。 在董卓放棄洛陽之後, 十八路諸侯各自為政, 都不願意乘勝追擊, 只有曹操一支孤軍窮追董卓不舍。 此時徐榮正式出場, 正面阻擊曹操的追兵;這一戰曹操大敗, 幾乎喪命之時被曹洪所救。 曹洪當時把自己的馬讓與曹操騎, 並留下了千古名言“天下可無洪, 不可無君!”

當時曹操的兵甲大多訓練不足, 數量雖有五千之眾, 但面對徐榮的精兵勁旅, 仍舊是一觸即潰。 徐榮所率兵馬都是西涼多年來與胡羌作戰磨礪出的精兵, 徐榮的這支部隊可比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後來曹操的“虎豹騎”和劉備的“無當飛軍”;但因為董卓不信任徐榮, 導致出場機會並不多,

這才顯得默默無聞而已;因此, 徐榮大勝曹操也在意料之中。

如果說徐榮戰曹操憑藉的是精兵勁旅, 勝利不足為奇;那麼與“孫堅”一戰, 徐榮之才世人皆服。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 名義上是十八路, 其實真正與西涼軍正面交鋒的只有“孫堅”, 即便是之後差點被打殘的“曹操”也不能算與董卓正面對戰。《三國志》中的“孫堅”在當時堪稱“世之虎將”,一直與董卓正面交鋒,曾數次打敗領兵來戰的“呂布”。如果單論個人武力值,可能孫堅不如呂布;但論領兵打仗,十個呂布估計也打不贏一個“孫堅”。

“江東猛虎”孫堅憑藉其勇武和謀略硬是將實力雄厚的董卓趕出了神都“洛陽”。董卓雖敗,但孫堅萬萬沒想到,西涼軍斷後的竟是“徐榮”。徐榮奉命在“梁縣”阻擊孫堅,這一戰徐榮以少勝多,雖處於人數劣勢卻最終大敗孫堅。不僅如此,“梁縣之戰”中徐榮還生擒了孫堅帳下數員大將;徐榮一怒竟架鍋活活“煮”了這幾人。

徐榮這一舉動對孫堅兵馬起到了很大的震懾作用,當時江東兵馬軍心渙散,談“徐榮”猶如見鬼。孫堅不能戰,只能選擇退兵;徐榮得知後不僅沒有因為敵方大軍退走而慶倖,相反的卻大罵孫堅“無用之人”。不僅如此,徐榮還引兵追擊孫堅;結果孫堅又是大敗而逃。直殺到最後,身邊只剩下十幾名親兵捨命保護,孫堅這才僥倖逃出重圍;倘若不是祖茂與孫堅換了衣服,恐怕孫堅難逃徐榮索命。

徐榮兩次出場,分別大勝“曹操”和“孫堅”這兩支十八路諸侯中最積極的隊伍;儘管如此,董卓並沒有重用徐榮,相反的卻再次將徐榮“雪藏”。董卓此時又派出呂布去收拾孫堅的殘兵敗將,結果呂布卻被孫堅殺的潰不成軍。由此可證,呂布雖勇,但跟徐榮比領兵打仗,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選手。

董卓最終敗亡,徐榮也隨呂布一起投降了王允。直到李傕、郭汜反攻“長安”之時徐榮才再次出場。當時王允派徐榮和胡軫一起領兵出戰迎敵,但因為徐榮在董卓帳下之時先敗曹操,後敗孫堅,其用兵之才也被王允所忌憚;因此王允刻意將兵馬交由“胡軫”率領大部。結果,胡軫竟與李傕、郭汜暗中勾結;徐榮身邊兵馬太少且又孤立無援,最終被胡軫、李傕、郭汜三路夾擊下死於亂軍之中。

徐榮之才雖不在呂布之下、孫堅等人之下,只可惜兩次都被自己人猜忌,最終“冤死”陣中。

即便是之後差點被打殘的“曹操”也不能算與董卓正面對戰。《三國志》中的“孫堅”在當時堪稱“世之虎將”,一直與董卓正面交鋒,曾數次打敗領兵來戰的“呂布”。如果單論個人武力值,可能孫堅不如呂布;但論領兵打仗,十個呂布估計也打不贏一個“孫堅”。

“江東猛虎”孫堅憑藉其勇武和謀略硬是將實力雄厚的董卓趕出了神都“洛陽”。董卓雖敗,但孫堅萬萬沒想到,西涼軍斷後的竟是“徐榮”。徐榮奉命在“梁縣”阻擊孫堅,這一戰徐榮以少勝多,雖處於人數劣勢卻最終大敗孫堅。不僅如此,“梁縣之戰”中徐榮還生擒了孫堅帳下數員大將;徐榮一怒竟架鍋活活“煮”了這幾人。

徐榮這一舉動對孫堅兵馬起到了很大的震懾作用,當時江東兵馬軍心渙散,談“徐榮”猶如見鬼。孫堅不能戰,只能選擇退兵;徐榮得知後不僅沒有因為敵方大軍退走而慶倖,相反的卻大罵孫堅“無用之人”。不僅如此,徐榮還引兵追擊孫堅;結果孫堅又是大敗而逃。直殺到最後,身邊只剩下十幾名親兵捨命保護,孫堅這才僥倖逃出重圍;倘若不是祖茂與孫堅換了衣服,恐怕孫堅難逃徐榮索命。

徐榮兩次出場,分別大勝“曹操”和“孫堅”這兩支十八路諸侯中最積極的隊伍;儘管如此,董卓並沒有重用徐榮,相反的卻再次將徐榮“雪藏”。董卓此時又派出呂布去收拾孫堅的殘兵敗將,結果呂布卻被孫堅殺的潰不成軍。由此可證,呂布雖勇,但跟徐榮比領兵打仗,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選手。

董卓最終敗亡,徐榮也隨呂布一起投降了王允。直到李傕、郭汜反攻“長安”之時徐榮才再次出場。當時王允派徐榮和胡軫一起領兵出戰迎敵,但因為徐榮在董卓帳下之時先敗曹操,後敗孫堅,其用兵之才也被王允所忌憚;因此王允刻意將兵馬交由“胡軫”率領大部。結果,胡軫竟與李傕、郭汜暗中勾結;徐榮身邊兵馬太少且又孤立無援,最終被胡軫、李傕、郭汜三路夾擊下死於亂軍之中。

徐榮之才雖不在呂布之下、孫堅等人之下,只可惜兩次都被自己人猜忌,最終“冤死”陣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