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哭是個宣洩的過程,請給孩子哭的權利!

當寶寶傷心難過地哭泣時, 媽媽們可能比寶寶還傷心, 誰叫寶寶是自己的心頭肉呢?

1-2歲的寶寶還不能完全用語言說出自己為什麼傷心難過,

媽媽們要事先學習這方面的知識、經驗, 才能當個“解鈴人”。 那麼具體該如何做呢?下面就帶大家一起學習一下。

寶寶傷心哭鬧不是罪

1、因痛苦而傷心

寶寶會因為痛苦而產生一種傷心情緒。

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 很多事情都會讓寶寶感到痛苦, 比如, 把他喜歡的東西拿走, 媽媽從他身邊走開, 或者爸爸媽媽吵架了, 他都會感到傷心難過, 從而嗚嗚地哭。

2、因共情而傷心

寶寶在一歲以後就有了共情能力, 他開始為別人的痛苦而感到傷心難過了。

比如, 他看到一隻小鳥受傷了, 看到媽媽哭了, 或者聽到了悲傷的故事、音樂, 他都會傷心地哭起來。

3、受媽媽悲傷情緒感染

寶寶會用表情、聲音或動作與人互動。

但是, 面對寶寶的互動,

如果媽媽總是板著臉, 或者表情沮喪, 寶寶就會感到困惑、慌亂, 更加試圖引起媽媽的關注。 如果媽媽長時間不理寶寶, 寶寶就會傷心地哭泣。

寶寶傷心哭, 媽媽有妙招

情緒宜疏不宜堵。 寶寶傷心了, 媽媽們應該鼓勵他大聲哭出來, 因為大哭有助於身體釋放內啡肽, 減緩悲傷情緒。

如果阻止寶寶哭泣, 時間長了就容易導致他形成消極悲觀心理。 我們一起來看看寶寶樹的媽媽是怎麼做的吧。

1、允許男寶寶盡情地哭

很多爸爸認為“男人流血不流淚”, 所以當男寶寶哭時, 爸爸總是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他不許哭, 讓他學會壓抑情緒。

其實, 隱藏悲傷情緒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 相反, 把它釋放出來才能減輕寶寶心靈的負擔。

2、放一些歡快的音樂

如果寶寶是因為共情而難過, 聽到悲傷的音樂而哭, 媽媽就要放一些歡快的音樂給寶寶聽, 把快樂的氛圍帶給寶寶, 讓他健康快樂成長。

如果寶寶看到受傷的小鳥而哭, 媽媽可以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讓他看美麗的蝴蝶。

3、調整自己的悲傷情緒

媽媽快樂, 寶寶自然快樂;媽媽總是傷心難過, 寶寶自然會傷心流淚。

所以, 媽媽要認識到自己的悲傷情緒會給寶寶帶來不良的影響, 及時採取積極措施調整自己。 媽媽只有照顧好自己的情緒, 才能更好地照顧寶寶的情緒。

寶寶傷心難過 並不是壞事

一般來說, 寶寶偶爾傷心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 它對於寶寶的同情心、助人行為的發展都有積極的作用。 寶寶會由己及人, 由自己的傷心難過體會別人的傷心難過, 從而促使他做出幫助別人緩解痛苦的行為。 但媽媽們不能讓寶寶長期傷心, 如果這樣, 寶寶就會陷入消極的情緒中, 性格變得悲觀失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