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威海支援發展分享經濟下的就業模式

威海新聞網訊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 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支撐。 近日, 威海市發佈《威海市“十三五”促進就業規劃》, 這是“十三五”時期指導全市促進就業工作的戰略性、綜合性、基礎性規劃。

據悉, 《規劃》圍繞就業、創業、勞動者、公共服務、勞動關係等方面開展促進就業工作, 提出到2020年, 完成城鎮新增就業20萬人,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 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等9項主要目標。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

《規劃》指出, 積極開展促進就業工作, 是接下來一段時間的重要工作。

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

到2020年, 實現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 加強就業政策與財稅、金融、產業、投資、貿易等經濟政策以及人才、教育、培訓、社會保障等社會政策的協調, 合理安排就業補助資金、創業帶動就業扶持資金, 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繼續實施支援就業創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通過實施重點人群創業促進計畫, 促進符合條件的重點群體就業創業。 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畫、實施高校畢業生基層服務專案。 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多管道開發就業崗位, 加強職業培訓和就業創業服務, 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有序外出就業、就地就近就業和返鄉創業。 打造農村“扶貧車間”就地就近就業模式, 解決貧困人口轉移就業難的問題。

提供創業扶貧擔保貸款貼息, 加大創業扶持力度。 實施就業援助, 大力推進殘疾人就業。

支援發展分享經濟下的新型就業模式。 營造有利於分享經濟加快發展的政策環境。 加快完善風險控制、信用體系、社會保障政策, 保障各方合法權益, 促進社會資源通過共用實現高效充分利用, 促進分享經濟加快發展。 另外, 完善支持勞動者參與分享經濟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 支持符合條件、經工商登記註冊的分享經濟創業人員, 按規定享受現行就業創業扶持政策。 完善勞動用工、工資支付等相關制度措施, 引導和支持更多勞動者參與分享經濟下的就業創業活動。

勞動密集型產業、小微企業發展, 擴大就業規模。

優化提升傳統服務業, 做大做強現代服務業, 積極發展家庭服務業, 提高服務業從業人員比重。 鼓勵發展家庭手工業, 創造更多居家靈活就業機會。

建設現代農業, 培育職業農民, 實施農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行動, 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 積極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 擴大職業農民就業規模。

建省級以上孵化器和眾創空間超60家

加快落實高校、科研院所等專業技術人員創業創新政策, 完善科技人員創業股權激勵政策, 組織實施留學人員來威創業啟動支持計畫, 加大海外留學回國人員創業創新支持力度。

積極落實創業扶持政策, 完善創業擔保貸款政策,

鼓勵金融機構和擔保機構優化貸款審批流程, 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貸款服務。

建設“雙創”示範基地, 推廣新型孵化模式, 建設一批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園區, 建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 2018年, 全市評估認定25處市級創業孵化示範基地;開展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範城市”創建, 爭取入圍;到2020年, 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達到60家以上。

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 結合新型城市化開展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 推動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建設, 到2020年, 創建1處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

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2年

《規劃》提出, 實施人才強市戰略, 加強教育培訓。

健全人力資源市場體系,

推動建設統一規範的人力資源市場, 打破城鄉、區域、行業分割和身份、性別歧視, 維護勞動者平等就業權利;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 以產業引導、政策扶持和環境營造為重點, 規範發展人事代理、人才推薦、人員培訓、勞務派遣等人力資源服務。

實施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深化職業教育課程改革, 大力發展技工教育, 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 持續提升勞動者素質, 不斷優化人力資源市場供給。 到“十三五”末, 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2年, 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高等教育比例達到25%左右, 勞動者素質普遍提高, 就業創業能力、服務新舊動能轉換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

此外, 《規劃》還提出, 我市將實施公共就業創業服務能力提升計畫, 健全規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機構,健全服務制度,提升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水準,加強公共就業創業服務設施建設,實現就業創業服務設施全覆蓋。

實施智慧就業工程,利用APP和微信等平臺,打破服務時間、服務場所的局限性,開展主動精准推送業務,大力推廣社區就業創業服務智慧化。

健全勞動關係協調機制,完善勞動人事爭議處理機制,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行動計畫,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健全服務制度,實現就業創業服務設施全覆蓋。

健全規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機構,健全服務制度,提升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水準,加強公共就業創業服務設施建設,實現就業創業服務設施全覆蓋。

實施智慧就業工程,利用APP和微信等平臺,打破服務時間、服務場所的局限性,開展主動精准推送業務,大力推廣社區就業創業服務智慧化。

健全勞動關係協調機制,完善勞動人事爭議處理機制,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行動計畫,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健全服務制度,實現就業創業服務設施全覆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