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虞允文:壯志未酬身先死,他的去世更是讓南宋中興皇帝放棄北伐

虞允文(西元1110年-西元1174年), 字彬父, 一作彬甫, 南宋大臣, 抗金名將。 漢族, 南宋隆州仁壽(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藕塘鄉)人, 紹興年間進士。 西元1160年(紹興三十年)使金, 見其大舉運糧造船, 歸請加強防禦。 次年, 以參謀軍事犒師採石, 適主將罷職, 三軍無主, 而金完顏亮正擬渡江, 遂毅然督戰, 大破金軍。 三十二年, 任川陝宣諭使, 與吳璘共謀進取, 收復陝西數處州郡。

虞允文

虞允文幼時聰慧, 七歲即能提筆作文。 後來憑藉父親為官的緣故, 進入仕途。 母親去世後, 虞允文極度悲傷, 考慮到父親孑然一身, 且身患有疾病, 七年未曾調任。 西元1154年(紹興二十三年)虞允文進士及第, 獲委任為通判彭州, 權知黎州、渠州。 時秦檜當權, 允文一如同四川書生皆不獲重用。 秦檜死後, 終於獲得中書舍人趙逵推薦, 就任秘書丞, 官至禮部郎官、中書舍人、直學士院。

西元1161年(紹興三十一年), 金海陵王完顏亮統率金軍主力越過淮河, 進迫長江。 兩淮前線宋軍潰敗, 金軍如入無人之境。 虞允文時任督視江淮軍馬府參謀軍事, 被派往採石(今屬安徽省馬鞍山市)犒師, 正值金

採石之戰海陵王大軍謀由採石渡江。 原來負責督軍的主帥李顯忠還未趕到, 虞允文見形勢危急, 親自督師, 向當時軍心散漫的士兵演說:"若金軍成功渡江, 你們又能逃往哪裡?現在我軍控制著大江, 若憑藉長江天險, 為何不能于死裡求生?何況朝廷養兵三十年, 為什麼諸位不能與敵血戰以報效國家?"這番演說成功把士兵團結起來,

並大大振奮了軍心。 他並隨即把散處沿江各處無所統轄的軍隊迅速統合起來, 以1.8萬兵力與15萬金軍決戰於採石磯, 結果大敗金軍, 贏得了著名的"採石大捷"。

隨後, 金海陵王移兵揚州, 虞允文又趕赴鎮江府(今江蘇省鎮江市)阻截。 完顏亮見渡江失敗,

逃往揚州。 進攻其他地區的金軍也被宋軍打退, 完顏亮不禁大怒, 在進退無路的條件下, 孤注一擲。 下令金軍3天內全部渡江, 否則處死, 這促使其內部矛盾激化。 十一月下旬, 完顏亮被部下所殺。 金軍退屯三十裡, 遣使議和。 虞允文在南宋朝野上下獲得極高聲譽。

西元1172年(乾道八年), 虞允文改任為左丞相兼樞密使, 授特進。 但他隨即要求鎮撫四川, 以圖光復大業, 同年秋, 授少保、武安軍節度使、四川宣撫使職務, 封為"雍國公", 上命其再度赴四川總理軍政事務。 他在到任一年多的時間裡, 不斷籌畫由四川出師北伐, 以圖光復中原, 最終積勞成疾, 西元1174年(淳熙元年)以病卒。

西元1177年(淳熙四年),宋孝宗詔贈虞允文太傅,諡忠肅。虞允文的死,對孝宗打擊很大。從此以後,他再也不提北伐了。為政求穩,漸趨於保守。對與金的禮節問題也不再強求力爭。將全部精力全都轉移到內政建設上。可能他想將這個任務(恢復)留給自己的繼承人吧。

宋孝宗--趙昚

毛主席在讀《二十四史》時更是稱讚虞允文"偉哉虞公,千古一人"。

西元1177年(淳熙四年),宋孝宗詔贈虞允文太傅,諡忠肅。虞允文的死,對孝宗打擊很大。從此以後,他再也不提北伐了。為政求穩,漸趨於保守。對與金的禮節問題也不再強求力爭。將全部精力全都轉移到內政建設上。可能他想將這個任務(恢復)留給自己的繼承人吧。

宋孝宗--趙昚

毛主席在讀《二十四史》時更是稱讚虞允文"偉哉虞公,千古一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