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龍形螳螂拳的“合手式、墊手式、鎩骨手、十字手”

民間武術, 至為簡樸。 所謂龍形螳螂拳, 源於七星螳螂舉, 我自幼深愛之。 至今傳統之風日下, 感慨萬千, 覺得深有挖掘整理的必要。

現代搏擊多崇尚打擊, 少研究控制, 我們想要探討的正是對敵之際, 如何控制對手的四種技法。 為什麼要研究控 制對手呢?現代搏擊多戴拳套, 束縛住兩手, 自然難以發揮徒手搏鬥封堵採勾等優越性。 而合手式重在蓄之為開發之為合, 把握時機, 兩手配合進擊封纏;墊手式重在前後手速度的突然變化, 前後、上下、左右, 隨時應變; 鎩骨手重在功力深厚, 擅長豎勁破直勁如劈拳破直拳等類似,

尤其注重發力的爆炸性;十字手又稱十字絞, 該手法重在一個“絞”字, 表現在兩手十字交叉迎敵, 勢勢連綿不斷。 因此控制性手法, 很有深究的價值。

合手式

該手法強調一個字——纏。 具體表現在兩小臂彎曲上下滾壓形成擰裹合力, 再配合左右封架挫滾合力, 順勢金絲纏腕, 纏住敵進擊之手。 例如:設若對方用右直拳或掌向我打來, 我前(左)手抬高, 以小臂向下滾壓對方右手肘彎, 同時後(右)手向上擰裹, 封接對方右手腕, 如此形成左下右上冷脆勁擊打, 身法步法與之隨動。 其戰術思想是, 以左小臂向下滾壓為主, 意在控制敵右肘關節, 同時我右手腕向上纏扭, 使對方手腕向內旋收, 利用腰力縮身而下, 沉胯、屈膝、旋腰,

形成二把對一把態勢。 如果對方力大, 我應該先緊後隨, 令對方進擊之力落空, 順勢向下旋壓對方右臂, 像摔東西一樣向地下扔, 使對方腕肘肩膀根節抽筋麻痛, 門戶大開。 也可以借對方反抽之力, 我形成整體前催向上彈抖, 或肩撞、肘切、手砍掃眉, 適時而定(圖 1、2、3、4、5)。

把握合手式的進攻時機, 應在對方真實打擊的前提下, 若逢虛招則不予理會。 其攻防特點是組合式擊打, 纏敵腕肘, 控制右肩膀根節, 使對方感到一股松沉向下力量, 若對方本能向相反方向抽縮, 可借力打力, 力量變向, 突然快捷。

墊手式

該技法又名偷手。 意思是前(右)手向對方臉部做明手誘敵, 俗稱要手;引起對方伸手格擋, 突然左手從胸前經過, 自右手下面迅疾抖出,

是為暗手, 攥拿對方手腕, 前後手虛實互變, 令敵猝不及防。

設使對方右手要抓或拍擋我手臂, 己方以右手虛接迎擊;欲接未觸之際, 突然用左(後)手自右手下面攥拿對方腕部, 呈小立圓運動軌跡, 左手由下攥住敵手腕後, 右手前推並向下滾壓對方右手掌或手背, 使其腕指關節背折造成劇烈疼痛, 順勢探右手擊其面部, 續接回摟向下滾扣對方右肘, 借其回抽之力, 左腿弧形向左上步, 連續彈抖對方, 使對方摔出(圖6、7、8、9)。

墊手式的應變原則, 關鍵在於兩手動轉靈活、身手步配合協調。

鎩骨手

鎩骨手是突出兩手和身體之間的上下爭力, 發力時兩手上崩或劈砸, 身形與之反方向爭力, 遇阻力時身體龍形旋滾起伏, 接力點內帶橫切回摟,

兩手鎩擊對方腕骨和小臂, 使對方感到小臂接點處和肩關節疼痛難忍。

該手法用法範例之一:假如對方向己方頭部直拳擊來, 己方以兩小臂向上呈十字交叉狀迎上(圖10), 自下而上翻滾擰裹, 內含斜坡力, 崩開對方的攻勢。

該手法用法範例之二:假設對方雙掌向己方前胸擊來, 等對方雙掌將觸己身時, 我兩小臂向上呈十字交叉狀, 突然迅猛地兩手側向下抽砍, 以兩手外側至掌根處為節點部位。 此時兩手掌前後排列砸在對方小臂和腕處(圖11), 同時兩手向裡裹, 內含抽帶之力, 使對方肩膀根疼痛, 重心前載。 同時後腳下踩、前腳掌抓地, 身形下坐, 旋即長起, 整個動作呈現身長手落之勢。

鎩骨手特點:該動作可反復上崩或劈砸,

力如鞭梢抽打, 冷彈脆快, 更可以續接手拍、肩撞, 切莫以單動作孤立視之。

十字手

十字手又名十字絞, 顧名思義是十字手和絞絲手組合。 為什麼叫十字手呢?因為它注重橫(左右)勁和豎(上下)勁的配合運用, 形似十字。 為什麼又叫絞絲手呢?因為它不是前後直線打擊, 而是兩手一上一下呈互反橫向運轉, 旋擰如環。 具體說來, 左手向上、向右、向下在胸前盤疊旋繞, 右手向下、向左、向上環行, 同時完成左手心向下和右手心向上。 兩手形成十字懷抱, 其運動軌跡形似扇面, 左右周而復始, 配合身形起伏, 內含顧打合一的圓整靈活勁力(圖12、13、14)。

設使技擊中對方兩手向我前後直拳連續擊打, 我起雙手封堵對方前後手(確切說是敵兩小臂的位置, 圖示15);此時我松沉下坐,手心向前,左手托住敵右(後)小臂近肘部分,右手下按裡撥敵左(前)小臂近肘部分,同時身體微向右側轉(圖16),至此形成兩手十字懷抱,將敵牢牢控制住。這時十字手有兩個變化,一則趁敵重心前栽失重,己方可以上步前撞,或肘擊面部或掌拍掃眉等等(圖17、18);二則己方前(左)手攥拿對方右小臂,用力向左下方橫帶,致敵向外側傾失重,趁勢右(後)手撤回,猛擊對手後背(圖19)。

十字絞特點:勁氣始于丹田,蓄在腰背,重在感受敵我接力點之間的力量;要體現左右圓轉、身形起伏、內帶螺旋的混圓勁;兩手有輕、重、虛、實的靈敏度,對方進我退,對方退我追,對方虛我擊之;先破壞對方平衡,隨時續以重力打擊。

以上龍形螳螂拳各手法,運用之妙,存乎於心,雖述之獨立,實則用之相互聯繫,愛好者宜舉一反三,一法生萬法,如此傳統武術始有生生不息的希望。

圖示15);此時我松沉下坐,手心向前,左手托住敵右(後)小臂近肘部分,右手下按裡撥敵左(前)小臂近肘部分,同時身體微向右側轉(圖16),至此形成兩手十字懷抱,將敵牢牢控制住。這時十字手有兩個變化,一則趁敵重心前栽失重,己方可以上步前撞,或肘擊面部或掌拍掃眉等等(圖17、18);二則己方前(左)手攥拿對方右小臂,用力向左下方橫帶,致敵向外側傾失重,趁勢右(後)手撤回,猛擊對手後背(圖19)。

十字絞特點:勁氣始于丹田,蓄在腰背,重在感受敵我接力點之間的力量;要體現左右圓轉、身形起伏、內帶螺旋的混圓勁;兩手有輕、重、虛、實的靈敏度,對方進我退,對方退我追,對方虛我擊之;先破壞對方平衡,隨時續以重力打擊。

以上龍形螳螂拳各手法,運用之妙,存乎於心,雖述之獨立,實則用之相互聯繫,愛好者宜舉一反三,一法生萬法,如此傳統武術始有生生不息的希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