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新旗艦紮堆的狂歡 CES 2018音訊類新品匯總

本內容來源於@什麼值得買SMZDM.COM|3C家電小小值

與往年一樣, 新年一月便是整個數碼圈的狂歡節——由CES(國際消費電子展)領銜, 各路電子產品廠商都會使出渾身解數, 無論參展與否都要搞出點新品或者新聞來, 吸引全世界科技媒體與顧客的眼球。 當然還有不少廠商(比如蘋果)堅持不參展, 搞自己的發佈會與開發者大會, 不過時間也不會與CES相隔太遠。

在今年的CES 2018上, 不少音訊廠商在大家都想不到的時候突然放大招, 出來的都是大家朝思暮想的新旗艦產品。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CES 2018到底有哪些音訊廠商出手發新品了。

SONY

這次索尼可是趁機更新了非旗艦也非h.ear產品線的一大堆產品, 也帶來的全新的運動耳機系列——這些更新的不少產品線自從2015年之後就沒有得到更新。 而主要打頭陣的依舊是“降噪豆”技術的全新應用, 一款帶有生活防水功能、主動降噪功能的真無線運動藍牙耳機WF-SP700N。

▼撞色設計, 帶生活防水的“新款降噪豆”。

除此之外, 還有索尼便攜頭戴前任扛把子MDR-1A也終於全面換代, 更新了帶有全新單元設計、自帶4.4mm平衡線材的新版, 成功補上了價位空缺。 至於另外的XB系列音箱與其它產品的例行升級, 按照索尼的習慣還會單獨在各個地區召開單獨的發佈會, 到時候再聊也不遲。

▼這款1AM2也算是千呼萬喚始出來了。

作為除開哈曼集團之外動作最大的老牌音訊品牌, 索尼在CES 2018上最吸引眼球的其實還是AIBO機器狗與Xperia Touch這兩款產品, 音訊類的升級都沒有做什麼重點宣傳。 不過我們可以期待這些新亮相的系列在2018上半年的市場表現, 畢竟之前ZX300a如此優秀的4.4平衡介面平價播放機都做出來了, 期待一下配套的後端耳機也是很合理的。

SENNHEISER

森海塞爾今年CES 2018除了展出去年發佈的幾款頸掛式藍牙入耳系列之外, 就只發佈了一款新品, 不過這款新品分量有夠重就是了。 森海作為開放式耳機的絕對大拿, 此次端出的居然是封閉式設計的全新旗艦頭戴式耳機HD 820。

對於HD800發佈之後天天被各種對手的萬元旗艦頭戴“秒殺”的森海塞爾來說, 重調音塗色版本的HD800s自然不能滿足粉絲期待, 只有來一個全新技術全新概念的玩意兒出來才足以定民心, 也能給大家一個全新的秒殺目標。

▼HD 820是真的好看, 那個康寧玻璃大概要催生“耳機貼膜業”復興了。

HD 820可以說的點其實蠻多的, 300歐的全新動圈單元, 全程德國研發製造, 康寧玻璃外殼不僅能夠直接把單元偷出來, 也可以消除多餘共振, 實在是亮騷的很。 至於“手工纖維耳罩”、“原廠OFC線材”這些不用說自然也是旗艦標配, 而4.4mm平衡介面的配備算是一個亮點, 也是森海與索尼之間的基情也可見一斑。

Harman

▼AKG變了, AKG也沒變。 愛ta的人依舊愛ta的溫柔纖細, 而那些跟風粉又跟風黑的, 不過是牆頭粉罷了。

這次AKG發佈的N5005無論從命名、定價還是定位上都是毫無疑問的K3003取代者,卻在工業設計上長了一張N40的臉。不過這也沒辦法,AKG民用產品線以後很少還會有以K開頭的產品推出,Y和N系列分管入門與中高端已成定局。而這條N5005且不說聲音如何,至少在同單元配置的腔體體積、設計與線材配置上已經可以稱得上驚豔業界了。況且首發定價才六千多軟妹幣,直接盲狙也不會太多猶豫,比直接就賣9999的K3003理性不少。

至於哈曼與JBL給汽車做的解決方案嘛——畢竟是汽車改裝起源地加上谷歌黑科技加持,能夠做出好用且好聽的東西也是理所當然的。其它全系例行升級的藍牙音箱系列只看外形也看不出什麼,稍微期待一下就好。

nura

這個nura是一家全新的聲學技術公司,旗下首款產品nuraphone就直接獲得了很難拿到的CES最佳創新大獎(CES 2018 BEST OF INNOVATION),含金量並非普通的CES創新大獎可比,算得上是2018年開年音訊圈的第一匹黑馬了。

▼小編能力有限,對它感興趣的朋友們請移步nuraphone官網進行瞭解。

這款看起來很像momentum變種的頭戴式耳機其實是由骨傳導技術與普通入耳式耳機的結合,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是nura憑藉過硬的技術做到了兩種聲音傳導方式的結合。並且在此之上,muraphone還採用了內部麥克風收音的負反饋技術,能夠即時的調整發聲,從而得到不同的耳道形狀也可以獲得一樣的好聲音。(AKG N90Q、索尼WH-1000XM2都使用了類似的技術)。

每次新技術來臨的時候,就會使某個行業變革的時間點。此次nura做出的變革遠非不同的換能方式那麼簡單,而是直接結合了兩種聲音傳導方式來進行更好的聲音還原。這次嘗試或許能夠真正的突破耳機在“自然聲場構造”上的不足,真正的模擬出“讓腿毛顫慄”的好聲音來。

B&O

今年B&O並沒有什麼大刀闊斧的新產品,而是發佈了兩款無線頭戴耳機H8i與H9i。兩款耳機都沿襲了B&O的招牌造型與小羊皮耳罩,是頗具“高級感”的機型。作為姍姍來遲的主動降噪耳機升級款,H8i與H9i也加入了距離感測器,可以在摘下耳機的時候可以馬上靜音,捂住耳罩也可以靜音。

▼無論什麼時代B&O都是音訊產品的潮流風向標,設計感無人能敵。

與此同時,H8i放棄了酷炫的觸摸控制採用傳統按鍵,從而達到了30小時的強大續航;而H9i也擁有18小時續航,完全夠用)。總體來說,對於喜歡且不嫌棄B&O耳機定價的朋友來說,這個源自丹麥的傳統音訊廠牌的確擁有著獨特的魅力,無論是外形、設計、使用感受還是聲音表現都是如此。

不過對於沒有品牌傾向的人來說,350/450英鎊的上市售價也的確是太貴了一點。

Chord

英國和絃作為現在這個大家統統都在搞玄學的後Hi-Fi時代難得的純技術流,之前憑藉著Hugo與Mojo兩款可以隨身的解碼耳放一體機大殺四方,可謂是名利雙收的典範。而在Hugo 2推出之後,他們也在CES 2018上推出了新款的純解碼產品Qutest。

▼這兩年直接稱作英國發燒器材的復興也不為過,叫好又叫座的產品頻出,真的很努力啊。

要說這種“小作坊”性質的廠商能夠參展CES就已經很優秀了,而這款新品則更加令人興奮。它直接將Hugo 2的解碼部分單獨分隔出來,採用了完全相同的DAC架構、軟體編碼以及可選擇的濾波器,多種數位輸入也讓它擁有著更多使用場景。

預計售價1195英鎊的Qutest依舊不便宜,而它簡約的外形與強大的功能卻依舊那麼吸引人。對於這個“獨孤求敗”的東西小編只能說一句:很好,買不起,先讓了。

NAD

同樣身為老牌英國廠牌,NAD的知名度卻要差不少。不過沒關係,他們在CES上發的東西一定會讓你驚訝。他們推出了D3020 V2解碼放大一體機、M22V2解碼耳放一體機與一款名為VISO MP70的主動降噪藍牙耳機。三款產品都可以通過aptX高清藍牙協定來進行信號傳輸,也算是開創了高品質藍牙解碼放大一體機的先河了。

▼那個一體小耳放似乎還挺不錯的。

重點說一下定價399美金的VISO MP70吧。這款產品採用了類似於JVC M750或者B&W類似的“饅頭型耳罩”設計,看圖片在佩戴舒適度上應該非常不錯。而以NAD之前的兩款耳機表現來看,結構設計相似的MP70應該也擁有著乾淨的聲音表現力。

▼耳機也挺好看,擁有著優雅的復古感覺。

Audeze

源自印度的Audeze算是這個時代還在研究平板耳機的大拿之一了,借由它和其他平板耳機品牌(比如HIFIMAN)的持續努力,近年來平板耳機頗有復興之勢。這次的CES 2018上,奧蒂茲發佈的不是什麼大旗艦,反而是公司有史以來最廉價的產品,iSine LX入耳式平板耳機。

▼聲音再好,面對毫無質感的大白塑膠外殼,也始終有點讓人提不起勁的感覺。

根據Audeze公司的說明,這款iSine LX與之前的iSine 10/20都採用了完全相同的單元與技術,售價卻要親民得多,只要200美元就可以得到。而作為取得了MFi認證,正式上了多個國家蘋果官網官方商城的品牌,再次推出黑科技Lightening線材版本也在意料之中。或許那些對於音質非常苛求卻懶得帶獨立DAP的朋友們或許可以來一條試試?

Audio Technica

鐵三角今年在CES上也主要是例行更新,剛發佈期間開放式動圈耳機ADX5000不久的他們也需要一段時間的緩和期來消化新旗艦帶來的流量。此次他們帶來的有雙動圈藍牙入耳耳機ATH-DSR5BT、與WH-1000XM2正面對決的ANC700BTs與擁有IPX5防水的ATH-SPORT70BT/50BT三款。

▼旗艦藍牙入耳這個定位真的有點尷尬,希望它不像它的頭戴式大哥DSR9那般撲街。

先說ATH-DSR5BT吧,這款耳機選用了高通的aptX-HD協議,這也使鐵三角正式成為了採用這個協議的第二十家音訊廠商。定價350英鎊的它可以說是鐵三角的全新入耳旗艦了,只不過藍牙入耳賣到那麼貴有沒有人買帳還是另說。

▼好看也好聽的兩款主動降噪耳機,唯一的問題是不知道降噪技術有沒有精進一些。

而ANC700BTs則是一款長得很“商務主動降噪”的頭戴,鐵三角並非第一次踏入這個領域,而對於ANC700BT的信心也自然是十足的,否則不會定價200歐元,直接與QC35二代以及WH-1000XM2剛正面。至於運動耳機系列嘛——長得足夠美就可以了。SPORT70BT也擁有一定的主動降噪功能,而120歐元的定價也是一個不小的門檻。

總結

除了意料之外的大廠旗艦發佈之外,這次CES2018的新品主要還是圍繞著藍牙無線化與主動降噪功能來進行的。包括高通在內的業界大佬也發佈了相應的晶片與解決方案來讓這些老牌Hi-Fi廠商來在新時代更好的展現自己的調音實力與單元設計水準,最終達到科技與藝術的一體化。

今天的《Hi-Fi控》到這裡就差不多要結束了,不知道大家最喜歡的是哪一家呢?下周小編會回歸品牌,說一個雖然比較小眾、產品線也比較“匱乏”,卻一直靠著自身獨特的魅力閃耀了數十年的品牌。大家也可以在評論區猜一下是什麼品牌,猜中說不定有獎喲。

想瞭解更多相關內容,點擊下方“瞭解更多”,你會收穫更多相關優質內容

這次AKG發佈的N5005無論從命名、定價還是定位上都是毫無疑問的K3003取代者,卻在工業設計上長了一張N40的臉。不過這也沒辦法,AKG民用產品線以後很少還會有以K開頭的產品推出,Y和N系列分管入門與中高端已成定局。而這條N5005且不說聲音如何,至少在同單元配置的腔體體積、設計與線材配置上已經可以稱得上驚豔業界了。況且首發定價才六千多軟妹幣,直接盲狙也不會太多猶豫,比直接就賣9999的K3003理性不少。

至於哈曼與JBL給汽車做的解決方案嘛——畢竟是汽車改裝起源地加上谷歌黑科技加持,能夠做出好用且好聽的東西也是理所當然的。其它全系例行升級的藍牙音箱系列只看外形也看不出什麼,稍微期待一下就好。

nura

這個nura是一家全新的聲學技術公司,旗下首款產品nuraphone就直接獲得了很難拿到的CES最佳創新大獎(CES 2018 BEST OF INNOVATION),含金量並非普通的CES創新大獎可比,算得上是2018年開年音訊圈的第一匹黑馬了。

▼小編能力有限,對它感興趣的朋友們請移步nuraphone官網進行瞭解。

這款看起來很像momentum變種的頭戴式耳機其實是由骨傳導技術與普通入耳式耳機的結合,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是nura憑藉過硬的技術做到了兩種聲音傳導方式的結合。並且在此之上,muraphone還採用了內部麥克風收音的負反饋技術,能夠即時的調整發聲,從而得到不同的耳道形狀也可以獲得一樣的好聲音。(AKG N90Q、索尼WH-1000XM2都使用了類似的技術)。

每次新技術來臨的時候,就會使某個行業變革的時間點。此次nura做出的變革遠非不同的換能方式那麼簡單,而是直接結合了兩種聲音傳導方式來進行更好的聲音還原。這次嘗試或許能夠真正的突破耳機在“自然聲場構造”上的不足,真正的模擬出“讓腿毛顫慄”的好聲音來。

B&O

今年B&O並沒有什麼大刀闊斧的新產品,而是發佈了兩款無線頭戴耳機H8i與H9i。兩款耳機都沿襲了B&O的招牌造型與小羊皮耳罩,是頗具“高級感”的機型。作為姍姍來遲的主動降噪耳機升級款,H8i與H9i也加入了距離感測器,可以在摘下耳機的時候可以馬上靜音,捂住耳罩也可以靜音。

▼無論什麼時代B&O都是音訊產品的潮流風向標,設計感無人能敵。

與此同時,H8i放棄了酷炫的觸摸控制採用傳統按鍵,從而達到了30小時的強大續航;而H9i也擁有18小時續航,完全夠用)。總體來說,對於喜歡且不嫌棄B&O耳機定價的朋友來說,這個源自丹麥的傳統音訊廠牌的確擁有著獨特的魅力,無論是外形、設計、使用感受還是聲音表現都是如此。

不過對於沒有品牌傾向的人來說,350/450英鎊的上市售價也的確是太貴了一點。

Chord

英國和絃作為現在這個大家統統都在搞玄學的後Hi-Fi時代難得的純技術流,之前憑藉著Hugo與Mojo兩款可以隨身的解碼耳放一體機大殺四方,可謂是名利雙收的典範。而在Hugo 2推出之後,他們也在CES 2018上推出了新款的純解碼產品Qutest。

▼這兩年直接稱作英國發燒器材的復興也不為過,叫好又叫座的產品頻出,真的很努力啊。

要說這種“小作坊”性質的廠商能夠參展CES就已經很優秀了,而這款新品則更加令人興奮。它直接將Hugo 2的解碼部分單獨分隔出來,採用了完全相同的DAC架構、軟體編碼以及可選擇的濾波器,多種數位輸入也讓它擁有著更多使用場景。

預計售價1195英鎊的Qutest依舊不便宜,而它簡約的外形與強大的功能卻依舊那麼吸引人。對於這個“獨孤求敗”的東西小編只能說一句:很好,買不起,先讓了。

NAD

同樣身為老牌英國廠牌,NAD的知名度卻要差不少。不過沒關係,他們在CES上發的東西一定會讓你驚訝。他們推出了D3020 V2解碼放大一體機、M22V2解碼耳放一體機與一款名為VISO MP70的主動降噪藍牙耳機。三款產品都可以通過aptX高清藍牙協定來進行信號傳輸,也算是開創了高品質藍牙解碼放大一體機的先河了。

▼那個一體小耳放似乎還挺不錯的。

重點說一下定價399美金的VISO MP70吧。這款產品採用了類似於JVC M750或者B&W類似的“饅頭型耳罩”設計,看圖片在佩戴舒適度上應該非常不錯。而以NAD之前的兩款耳機表現來看,結構設計相似的MP70應該也擁有著乾淨的聲音表現力。

▼耳機也挺好看,擁有著優雅的復古感覺。

Audeze

源自印度的Audeze算是這個時代還在研究平板耳機的大拿之一了,借由它和其他平板耳機品牌(比如HIFIMAN)的持續努力,近年來平板耳機頗有復興之勢。這次的CES 2018上,奧蒂茲發佈的不是什麼大旗艦,反而是公司有史以來最廉價的產品,iSine LX入耳式平板耳機。

▼聲音再好,面對毫無質感的大白塑膠外殼,也始終有點讓人提不起勁的感覺。

根據Audeze公司的說明,這款iSine LX與之前的iSine 10/20都採用了完全相同的單元與技術,售價卻要親民得多,只要200美元就可以得到。而作為取得了MFi認證,正式上了多個國家蘋果官網官方商城的品牌,再次推出黑科技Lightening線材版本也在意料之中。或許那些對於音質非常苛求卻懶得帶獨立DAP的朋友們或許可以來一條試試?

Audio Technica

鐵三角今年在CES上也主要是例行更新,剛發佈期間開放式動圈耳機ADX5000不久的他們也需要一段時間的緩和期來消化新旗艦帶來的流量。此次他們帶來的有雙動圈藍牙入耳耳機ATH-DSR5BT、與WH-1000XM2正面對決的ANC700BTs與擁有IPX5防水的ATH-SPORT70BT/50BT三款。

▼旗艦藍牙入耳這個定位真的有點尷尬,希望它不像它的頭戴式大哥DSR9那般撲街。

先說ATH-DSR5BT吧,這款耳機選用了高通的aptX-HD協議,這也使鐵三角正式成為了採用這個協議的第二十家音訊廠商。定價350英鎊的它可以說是鐵三角的全新入耳旗艦了,只不過藍牙入耳賣到那麼貴有沒有人買帳還是另說。

▼好看也好聽的兩款主動降噪耳機,唯一的問題是不知道降噪技術有沒有精進一些。

而ANC700BTs則是一款長得很“商務主動降噪”的頭戴,鐵三角並非第一次踏入這個領域,而對於ANC700BT的信心也自然是十足的,否則不會定價200歐元,直接與QC35二代以及WH-1000XM2剛正面。至於運動耳機系列嘛——長得足夠美就可以了。SPORT70BT也擁有一定的主動降噪功能,而120歐元的定價也是一個不小的門檻。

總結

除了意料之外的大廠旗艦發佈之外,這次CES2018的新品主要還是圍繞著藍牙無線化與主動降噪功能來進行的。包括高通在內的業界大佬也發佈了相應的晶片與解決方案來讓這些老牌Hi-Fi廠商來在新時代更好的展現自己的調音實力與單元設計水準,最終達到科技與藝術的一體化。

今天的《Hi-Fi控》到這裡就差不多要結束了,不知道大家最喜歡的是哪一家呢?下周小編會回歸品牌,說一個雖然比較小眾、產品線也比較“匱乏”,卻一直靠著自身獨特的魅力閃耀了數十年的品牌。大家也可以在評論區猜一下是什麼品牌,猜中說不定有獎喲。

想瞭解更多相關內容,點擊下方“瞭解更多”,你會收穫更多相關優質內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