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紅色的多瑙河:1456年的貝爾格勒圍攻戰

在歐洲歷史上, 經典的城市堡壘圍攻戰一直是屢見不鮮, 內河的水師較量卻少之又少。 但在1456年的巴爾幹名城貝爾格勒, 兩種情況在同一場戰役中出現。

面對大兵壓境的奧斯曼土耳其人, 為數不多的匈牙利人可謂使出了渾身解數。 最終他們成功的將異教徒帝國的擴張步伐, 減緩了半個世紀。

志得意滿的征服者

君士坦丁堡的征服者 默罕默德二世

1453年, 距離貝爾格勒圍攻戰前三年,

奧斯曼土耳其人攻下了歐洲乃至全世界都最為著名的城市--君士坦丁堡。 幾乎整個基督教歐洲都為之震動, 而主導一切的奧斯曼蘇丹默罕默德二世, 則獲得了征服者的美譽。

在奧斯曼人施展當世第一流圍攻技術時, 支離破碎的歐洲只有4股勢力有意願救援東方的百城之王:

1 基督教世界的領袖教皇。 然而此時的教廷已經是既無十字軍大旗的號召力, 也無足夠強大的核心力量去直接援助。

2 遠在伊比利亞邊陲的葡萄牙王國。 這個小國擁有一支不錯的海軍船隊, 但距離太遠, 不願意隻身犯險。

3 來自威尼斯和熱那亞兩個共和國的義大利商人。 他們一貫是意志不堅定的援助者, 並用手裡的小規模部隊, 阻擊了奧斯曼人的大軍。

但在大勢所趨之下, 他們也不可能押寶君士坦丁堡裡的希臘人。

4 地處中歐與西歐交界處的歐洲盾牌--匈牙利王國。 但這個中歐大國, 還經常需要捲入巴爾幹諸侯、北義大利地區和神聖羅馬帝國內部的糾紛。 緩慢的封建動員制度, 讓他們的部隊沒有及時趕上戰役。

半個世紀以來 匈牙利及其附庸是救援拜占庭帝國的主力

隨著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奧斯曼人則將目光瞄準了巴爾幹半島上的各非希臘勢力。 羅馬尼亞北部的瓦拉幾亞、特蘭西瓦尼亞和摩達維亞都先後遭殃。 巴爾幹西部的塞爾維亞與阿爾巴尼亞也不得不匍匐在蘇丹的腳下。 蝸居在希臘南部的拜占庭殘餘勢力和義大利港口, 對此也是無能為力。

針對這樣的局面, 志在征服巴爾幹乃至中歐的默罕默德二世, 將下一個目標對準了匈牙利。 這個王國的統治者同時與德意志、巴爾幹和波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從1396年的尼科波利斯戰役, 到1444年的瓦爾納戰役, 甚至是1448年的第二次科索沃戰役。

匈牙利人都是反抗奧斯曼征服的基督教聯軍核心。 所以, 蘇丹若想繼續征服歐洲的事業, 就勢必要拔出匈牙利這個巨大的障礙。

1456年7月4日, 號稱30萬之眾的奧斯曼軍隊從巴爾幹與小亞細亞各地集結。 以巨大的兵力優勢與浩大的聲勢, 壓向了匈牙利人控制的南部重鎮--貝爾格勒。

君士坦丁堡陷落後 巴爾幹各地的抵抗成為奧斯曼的主要麻煩

多瑙河畔的堅城

貝爾格勒是奧斯曼征服歐洲路上的重要障礙

15世紀的貝爾格勒,總體上來說是一座匈牙利人的城市。由於地處巴爾幹中心位置,又毗鄰重要的航運通道多瑙河,是控制巴爾幹北部的重要基地。1440年,奧斯曼人就曾經嘗試攻克此城,但被堅實的城防與頑強的抵抗者挫敗。

1456年的貝爾格勒,依然是讓任何圍攻者都會感到棘手的目標。這座城市本身就依靠一座多瑙河邊的小山建立。除了中世紀標準下的雙層城牆和塔樓,一座要塞就豎立在小山上,讓抵抗者可以在外城失守後繼續堅持許久。城市本身並不依賴陸上運輸為唯一的後勤通道,來自多瑙河的船隻,可以較為輕鬆的進入設防的港口。因而,要組織起攻克此地的軍隊,難度不在圍攻君士坦丁堡之下。

防禦設計嚴密的貝爾格勒

但對於15世紀下半夜的奧斯曼蘇丹來說,貝爾格勒這樣的難題,恰恰是一個讓人興奮的目標。帝國在歐洲和亞洲已經建立的優秀動員體制,足以湊齊一支符合需要的力量。除了蘇丹直屬的加尼色裡近衛軍步兵,來自巴爾幹魯梅利亞行省與亞洲安納托利亞行省的封建部隊,也數量充足。以宗教聖戰口號糾集起來的大量赤貧炮灰,則提供了攻城戰中所必須的消耗力量。300門大小不一的火炮也被打造和運送過來。另外還有一支200艘大小船隻組成的內河艦隊,伴隨蘇丹的陸軍一路北上。

奧斯曼人筆下的貝爾格勒圍攻戰

奧斯曼軍隊在井然有序的狀態下,抵達貝爾格勒城下。由於當時的匈牙利人僅僅在城裡擁有5000多守衛力量,根本不能出城阻擾。土耳其人也就在城市周圍,不緊不慢的佈置起攻城陣地。

奧斯曼帝國的豐富資源是其不斷擴張的物質基礎

歐洲本地的魯梅利亞軍團,負責右翼。他們的陣地靠近多瑙河的河岸。軍團裡既有從亞洲渡海而來的突厥征服者後裔,也有大量在一代人之前還是希臘正教徒的本土封建領主。甚至於來自土耳其控制區域邊緣的基督教附庸勢力。他們的裝備與對面的守軍非常近似,並有著來自義大利和德意志地區的盔甲、火炮和技術人員。

魯梅利亞省的西帕希

亞洲來的安納托利亞軍隊,負責左翼。他們的陣地主要用來阻擋貝爾格勒的路上通道。大量亞洲本地的突厥軍人與希臘民兵是這支亞洲部隊的主力。不少亞美尼亞人雖然尚未改宗,卻是土耳其蘇丹堅實的支持者。他們在武器上弱于魯梅利亞軍團,卻有更多輕騎兵負責週邊警戒。

安納托利亞省的西帕希

蘇丹本土則與強大的加尼色裡近衛一起,位於兩支軍團之間的中心位置。他們不僅是優秀的弓箭手、格鬥專家和炮兵,也是蘇丹最忠誠的私人奴隸。軍樂隊會在戰鬥焦灼時,演奏歷史上第一首專業軍歌,讓本方士氣大振。

此外,為了阻止匈牙利軍隊可能的增援。200艘大小船隻組成的艦隊,在城市西北部的河道上,一字排開。這樣一來,貝爾格萊的水上運輸通道,也被斷絕了。雖然現代學者估計,奧斯曼人的總兵力不過10萬,但對於城市守軍來說,已經是絕對優勢。

奧斯曼蘇丹的個人奴隸部隊 加尼色裡近衛軍

強人來襲

身穿板甲 手持巴爾幹風格盾牌的匈雅提

此時的匈牙利國王,只是國內眾多諸侯眼裡的軟弱者。但這個王國卻有著他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強大將領--約翰.匈雅提。

作為土耳其人的老對手,匈雅提幾乎參與了1440年代以來,對奧斯曼帝國的所有戰役。由於巴爾幹聯軍的內部經常出現叛徒與混亂,匈雅提在瓦爾納戰役和第二次科索沃戰役中,功敗垂成。但土耳其人都明白,匈雅提是他們最難對付的對手。這個來自特蘭西瓦尼亞的小貴族後裔,對於指揮巴爾幹各地的騎兵作戰,頗有心得。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是軍事改革與步兵革命的堅定支持者。

1444年的瓦爾納之戰 匈雅提遺憾的輸給了奧斯曼軍隊

匈雅提此時最大的敵人則是匈牙利國內糟糕的動員體制。由於國王的權威非常弱小,傳統中世紀的領主40天服役規定,在匈牙利是不存在的。後者的大小騎士們,僅僅願意為國王在本國範圍內,作戰15天。而更多連成熟的封建采邑制度都沒有建立的地方,則是更多各自為戰的散兵游勇。正是這種狀態,讓巴爾幹聯軍在面對土耳其時,容易出現混亂,也更容易被收買。

好在匈雅提已經根據當時西歐的軍事改革趨勢,以國王的權威招募雇傭軍。這些雇傭軍最初是來自胡斯戰爭中的波西米亞流亡者。他們不僅將當時流行的胡斯戰車帶到匈牙利,也帶來了大量火器和匈牙利國內第一支強悍的步兵。此後,更多來自德意志文化區域的西里西亞人也加入進來,讓匈雅提的雇傭軍愈發犀利。重視火器的他,甚至於給每4名步兵就配發一杆火槍。這在當時的世界上,是非常罕見的。對面號稱精銳的奧斯曼近衛軍,也不過10%的士兵用上了火槍。

流亡到匈牙利的波西米亞人成為匈雅提手裡的王牌部隊

即便如此,擁有200門大小火炮的匈雅提,也只拼湊出4000人的部隊。很過名義上從屬匈牙利國王的貴族都不願意出兵來救。就在這時,一股來自羅馬教廷的神秘力量突然加入進來。教皇的特使,來自義大利卡皮斯特拉諾的神父約翰抵達了貝爾格勒前線。在他富有十字軍精神的感召下,大量匈牙利和巴爾幹山區的農民和市民紛紛站出來,組成了一支足有60000人的平民大軍。

後來被教廷封為聖人的 約翰神父

在這樣鼓舞人心的壯舉感召下,匈雅提的大軍在7月14日便抵達了戰場。為了衝破土耳其的第一道封鎖線,200艘臨時湊齊的大小船隻,向奧斯曼人的內河艦隊,發起攻擊。為了迅速擊潰嚴陣以待的對手,匈牙利人特意進行了分兵。較大的船隻在裝上大量火器後,從正面以楔形陣勢衝鋒。一些小船則從多瑙河與城市之間的支流薩瓦河出發,從後方夾擊土耳其船隊。

歐洲歷史上罕見的大規模內河水戰,就此爆發。雙方總計400艘大小船隻,在多瑙河上狹路相逢。從可以航海的帆船與槳帆船,到小艇與漁船。雙方沒有經過太長時間的火力投射,便開始了甲板上的肉搏。由於匈雅提的士兵往往裝備更好的盔甲,並有更多火器掩護,土耳其人在近戰中頗為吃虧。

1492年之前 奧斯曼人都不曾建立過專業的常備艦隊

此時的奧斯曼帝國,還沒有建立自己的專業海軍,所以船隻與水手都是徵召的希臘人和其他穆斯林。這樣的烏合之眾,在三年前的君士坦丁堡就被幾艘熱那亞商船,整的死去活來。三年後在貝爾格勒,他們鮮血然染紅了原本藍色的多瑙河。匈雅提的部隊,成功打通了城市的水上運輸線。但戰役好像才剛剛開始!

多瑙河水戰的勝利讓貝爾格勒的水路運輸被打通

暴走的民兵

另一副奧斯曼手抄本上的貝爾格勒圍攻戰

在多瑙河水戰失利後,奧斯曼軍隊依然掌握著戰役的主導權。雖然匈雅提的援軍和補給品,可以從港口運抵貝爾格勒城內,但奧斯曼的主力部隊並未受到損失。不情願撤退的默罕默德二世,下令繼續對城市進行炮擊。

此後的一周時間裡,得到加強的守城部隊,在城牆上用自己的火炮與土耳其人打起了炮戰。由於中世紀設計標準的城牆,並不適合使用大炮,所以城頭火器的口徑與射程大都有限。這就讓守軍在土耳其人的重型攻城炮面前,非常難受。進攻一周的對轟,不少城牆和塔樓已經破損。

圍攻戰中 奧斯曼人的重炮很有優勢

習慣取得攻城勝利的默罕默德二世,下令在7月21日日落發起總攻。大量僅僅裝備盾牌和刀斧的阿紮普宗教炮灰,在城牆的數個方向上開始猛撲。在被守軍的火器和弓弩射退後,魯梅利亞軍團的西帕希騎士與重步兵又接踵而至。精銳的加尼色裡近衛軍更是在奧斯曼軍歌的鼓動下,拼死一搏。由於兵力不足,且很多人只是臨時趕來的平民,守軍的防線終於開始崩潰。匈雅提和自己的雇傭軍一起撤退到了城市中心的堡壘處,而更多守軍則被孤立在城市的各段城牆上。虔誠而勇敢的約翰神父,也無力阻止這場潰敗。

中世紀手抄本上的匈雅提形象

最後時刻,早有準備的匈雅提下令使出最後一招。退守堡壘的匈牙利人,將大量燃燒物點燃,一起從山坡上推下。深夜中,已經沖入城中的土耳其人,被突如其來的一道火牆所震驚。他們的隊伍秩序很快發生混亂,而守軍則從堡壘和城牆附近殺回來。於是,攻入城市的奧斯曼軍隊,一下次被處於危險的包圍狀態。在損失大半後,倖存者匆忙逃離了城市。默罕默德很難接受自己的有史以來的首次戰敗,但第二天早晨的事情,將會讓他更為驚訝。

默罕默德二世及其朝臣 他們在此前的攻城戰中無往不利

一直到目前為止,大量被約翰神父感召來的市民、農民和小領主,都集中駐紮在薩瓦河對面的營地裡。由於他們的存在,奧斯曼的安納托利亞軍團不得不提防可能的進攻,無法大膽的參與攻城。但7月21日夜裡的混亂,也讓負責警戒的亞洲部隊,騷動了一晚上。

第二天白天,一些在河對岸的基督教民兵開始行動。在無人指揮的情況下,他們自發渡河,攻擊了疏于防範的安納托利亞軍團。一些匆匆趕來的亞洲西帕希騎兵,在越來越多的湧入的農民面前,也是無能為力。更多駐守貝爾格勒城市的民兵,也在目睹此景後,紛紛越牆來襲。一場偶然風波,就此轉變為雙方的全面衝突。約翰神父原本還準備維持現場秩序,發現自己已經被淹沒在暴走民兵的人海中後,便高聲呼喊:創造一切的上帝,必將終結一切!

一副近代油畫上 鼓舞民兵殺敵的約翰神父

城裡的守軍與薩瓦河對岸的更多民兵,開始加入這場混戰。隨著匈雅提的雇傭軍奪取了奧斯曼鎮壓最前方的炮兵陣地,大量的土耳其人開始潰逃。默罕默德二世本人則還在指揮近衛軍抵擋不斷湧來的基督教農民,即便是在遭到匈雅提的側擊後,依然死戰不退。但當他本人的腿部中箭後,不得不在左右護衛下,離開戰場。

不斷湧向近衛軍陣地的匈牙利民兵

7月22日的晚上,襲擊得手的匈牙利人,退到了城牆背後。他們一直謹慎的等待土耳其人可能發動的反撲。但已經負傷的默罕默德,顯然開始無心再戰。土耳其大軍以驚人的素質,開始夜間撤退。140量輜重車與數萬殘兵,悄無聲息的撤退南下。

貝爾格勒圍攻戰以守軍的完勝而告終

決定性勝利

匈雅提的紋章

1456年的貝爾格勒圍攻戰,以匈牙利人的勝利而告終。對於匈牙利人和匈雅提本人而言,這是一場決定性的勝利。戰後,他本人的威望幾乎達到了頂點。以原雇傭軍為班底擴編的黑軍,將成為了15世紀末歐洲最大的常備軍部隊。

戰後 匈雅提正式組建了自己的常備軍部隊 黑軍

對於默罕默德和奧斯曼帝國而言,這也是一場決定性的失敗。此後的20年裡,征服欲爆棚的蘇丹,繼續對羅馬尼亞和拜占庭餘孽的征服行動。甚至還遠征克裡米亞半島的義大利殖民地和東方的白羊突厥。但他們始終在避免與強大的匈牙利人兵戎相見。

晚年的默罕默德二世

至於巴爾幹各地的王公們,也是受到貝爾格勒勝利的鼓舞,也先後湧現了弗拉德三世、斯坎德培等反土耳其英雄。奧斯曼人的征服事業,被他們聯手拖延了70年。(全文完)

君士坦丁堡陷落後 巴爾幹各地的抵抗成為奧斯曼的主要麻煩

多瑙河畔的堅城

貝爾格勒是奧斯曼征服歐洲路上的重要障礙

15世紀的貝爾格勒,總體上來說是一座匈牙利人的城市。由於地處巴爾幹中心位置,又毗鄰重要的航運通道多瑙河,是控制巴爾幹北部的重要基地。1440年,奧斯曼人就曾經嘗試攻克此城,但被堅實的城防與頑強的抵抗者挫敗。

1456年的貝爾格勒,依然是讓任何圍攻者都會感到棘手的目標。這座城市本身就依靠一座多瑙河邊的小山建立。除了中世紀標準下的雙層城牆和塔樓,一座要塞就豎立在小山上,讓抵抗者可以在外城失守後繼續堅持許久。城市本身並不依賴陸上運輸為唯一的後勤通道,來自多瑙河的船隻,可以較為輕鬆的進入設防的港口。因而,要組織起攻克此地的軍隊,難度不在圍攻君士坦丁堡之下。

防禦設計嚴密的貝爾格勒

但對於15世紀下半夜的奧斯曼蘇丹來說,貝爾格勒這樣的難題,恰恰是一個讓人興奮的目標。帝國在歐洲和亞洲已經建立的優秀動員體制,足以湊齊一支符合需要的力量。除了蘇丹直屬的加尼色裡近衛軍步兵,來自巴爾幹魯梅利亞行省與亞洲安納托利亞行省的封建部隊,也數量充足。以宗教聖戰口號糾集起來的大量赤貧炮灰,則提供了攻城戰中所必須的消耗力量。300門大小不一的火炮也被打造和運送過來。另外還有一支200艘大小船隻組成的內河艦隊,伴隨蘇丹的陸軍一路北上。

奧斯曼人筆下的貝爾格勒圍攻戰

奧斯曼軍隊在井然有序的狀態下,抵達貝爾格勒城下。由於當時的匈牙利人僅僅在城裡擁有5000多守衛力量,根本不能出城阻擾。土耳其人也就在城市周圍,不緊不慢的佈置起攻城陣地。

奧斯曼帝國的豐富資源是其不斷擴張的物質基礎

歐洲本地的魯梅利亞軍團,負責右翼。他們的陣地靠近多瑙河的河岸。軍團裡既有從亞洲渡海而來的突厥征服者後裔,也有大量在一代人之前還是希臘正教徒的本土封建領主。甚至於來自土耳其控制區域邊緣的基督教附庸勢力。他們的裝備與對面的守軍非常近似,並有著來自義大利和德意志地區的盔甲、火炮和技術人員。

魯梅利亞省的西帕希

亞洲來的安納托利亞軍隊,負責左翼。他們的陣地主要用來阻擋貝爾格勒的路上通道。大量亞洲本地的突厥軍人與希臘民兵是這支亞洲部隊的主力。不少亞美尼亞人雖然尚未改宗,卻是土耳其蘇丹堅實的支持者。他們在武器上弱于魯梅利亞軍團,卻有更多輕騎兵負責週邊警戒。

安納托利亞省的西帕希

蘇丹本土則與強大的加尼色裡近衛一起,位於兩支軍團之間的中心位置。他們不僅是優秀的弓箭手、格鬥專家和炮兵,也是蘇丹最忠誠的私人奴隸。軍樂隊會在戰鬥焦灼時,演奏歷史上第一首專業軍歌,讓本方士氣大振。

此外,為了阻止匈牙利軍隊可能的增援。200艘大小船隻組成的艦隊,在城市西北部的河道上,一字排開。這樣一來,貝爾格萊的水上運輸通道,也被斷絕了。雖然現代學者估計,奧斯曼人的總兵力不過10萬,但對於城市守軍來說,已經是絕對優勢。

奧斯曼蘇丹的個人奴隸部隊 加尼色裡近衛軍

強人來襲

身穿板甲 手持巴爾幹風格盾牌的匈雅提

此時的匈牙利國王,只是國內眾多諸侯眼裡的軟弱者。但這個王國卻有著他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強大將領--約翰.匈雅提。

作為土耳其人的老對手,匈雅提幾乎參與了1440年代以來,對奧斯曼帝國的所有戰役。由於巴爾幹聯軍的內部經常出現叛徒與混亂,匈雅提在瓦爾納戰役和第二次科索沃戰役中,功敗垂成。但土耳其人都明白,匈雅提是他們最難對付的對手。這個來自特蘭西瓦尼亞的小貴族後裔,對於指揮巴爾幹各地的騎兵作戰,頗有心得。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是軍事改革與步兵革命的堅定支持者。

1444年的瓦爾納之戰 匈雅提遺憾的輸給了奧斯曼軍隊

匈雅提此時最大的敵人則是匈牙利國內糟糕的動員體制。由於國王的權威非常弱小,傳統中世紀的領主40天服役規定,在匈牙利是不存在的。後者的大小騎士們,僅僅願意為國王在本國範圍內,作戰15天。而更多連成熟的封建采邑制度都沒有建立的地方,則是更多各自為戰的散兵游勇。正是這種狀態,讓巴爾幹聯軍在面對土耳其時,容易出現混亂,也更容易被收買。

好在匈雅提已經根據當時西歐的軍事改革趨勢,以國王的權威招募雇傭軍。這些雇傭軍最初是來自胡斯戰爭中的波西米亞流亡者。他們不僅將當時流行的胡斯戰車帶到匈牙利,也帶來了大量火器和匈牙利國內第一支強悍的步兵。此後,更多來自德意志文化區域的西里西亞人也加入進來,讓匈雅提的雇傭軍愈發犀利。重視火器的他,甚至於給每4名步兵就配發一杆火槍。這在當時的世界上,是非常罕見的。對面號稱精銳的奧斯曼近衛軍,也不過10%的士兵用上了火槍。

流亡到匈牙利的波西米亞人成為匈雅提手裡的王牌部隊

即便如此,擁有200門大小火炮的匈雅提,也只拼湊出4000人的部隊。很過名義上從屬匈牙利國王的貴族都不願意出兵來救。就在這時,一股來自羅馬教廷的神秘力量突然加入進來。教皇的特使,來自義大利卡皮斯特拉諾的神父約翰抵達了貝爾格勒前線。在他富有十字軍精神的感召下,大量匈牙利和巴爾幹山區的農民和市民紛紛站出來,組成了一支足有60000人的平民大軍。

後來被教廷封為聖人的 約翰神父

在這樣鼓舞人心的壯舉感召下,匈雅提的大軍在7月14日便抵達了戰場。為了衝破土耳其的第一道封鎖線,200艘臨時湊齊的大小船隻,向奧斯曼人的內河艦隊,發起攻擊。為了迅速擊潰嚴陣以待的對手,匈牙利人特意進行了分兵。較大的船隻在裝上大量火器後,從正面以楔形陣勢衝鋒。一些小船則從多瑙河與城市之間的支流薩瓦河出發,從後方夾擊土耳其船隊。

歐洲歷史上罕見的大規模內河水戰,就此爆發。雙方總計400艘大小船隻,在多瑙河上狹路相逢。從可以航海的帆船與槳帆船,到小艇與漁船。雙方沒有經過太長時間的火力投射,便開始了甲板上的肉搏。由於匈雅提的士兵往往裝備更好的盔甲,並有更多火器掩護,土耳其人在近戰中頗為吃虧。

1492年之前 奧斯曼人都不曾建立過專業的常備艦隊

此時的奧斯曼帝國,還沒有建立自己的專業海軍,所以船隻與水手都是徵召的希臘人和其他穆斯林。這樣的烏合之眾,在三年前的君士坦丁堡就被幾艘熱那亞商船,整的死去活來。三年後在貝爾格勒,他們鮮血然染紅了原本藍色的多瑙河。匈雅提的部隊,成功打通了城市的水上運輸線。但戰役好像才剛剛開始!

多瑙河水戰的勝利讓貝爾格勒的水路運輸被打通

暴走的民兵

另一副奧斯曼手抄本上的貝爾格勒圍攻戰

在多瑙河水戰失利後,奧斯曼軍隊依然掌握著戰役的主導權。雖然匈雅提的援軍和補給品,可以從港口運抵貝爾格勒城內,但奧斯曼的主力部隊並未受到損失。不情願撤退的默罕默德二世,下令繼續對城市進行炮擊。

此後的一周時間裡,得到加強的守城部隊,在城牆上用自己的火炮與土耳其人打起了炮戰。由於中世紀設計標準的城牆,並不適合使用大炮,所以城頭火器的口徑與射程大都有限。這就讓守軍在土耳其人的重型攻城炮面前,非常難受。進攻一周的對轟,不少城牆和塔樓已經破損。

圍攻戰中 奧斯曼人的重炮很有優勢

習慣取得攻城勝利的默罕默德二世,下令在7月21日日落發起總攻。大量僅僅裝備盾牌和刀斧的阿紮普宗教炮灰,在城牆的數個方向上開始猛撲。在被守軍的火器和弓弩射退後,魯梅利亞軍團的西帕希騎士與重步兵又接踵而至。精銳的加尼色裡近衛軍更是在奧斯曼軍歌的鼓動下,拼死一搏。由於兵力不足,且很多人只是臨時趕來的平民,守軍的防線終於開始崩潰。匈雅提和自己的雇傭軍一起撤退到了城市中心的堡壘處,而更多守軍則被孤立在城市的各段城牆上。虔誠而勇敢的約翰神父,也無力阻止這場潰敗。

中世紀手抄本上的匈雅提形象

最後時刻,早有準備的匈雅提下令使出最後一招。退守堡壘的匈牙利人,將大量燃燒物點燃,一起從山坡上推下。深夜中,已經沖入城中的土耳其人,被突如其來的一道火牆所震驚。他們的隊伍秩序很快發生混亂,而守軍則從堡壘和城牆附近殺回來。於是,攻入城市的奧斯曼軍隊,一下次被處於危險的包圍狀態。在損失大半後,倖存者匆忙逃離了城市。默罕默德很難接受自己的有史以來的首次戰敗,但第二天早晨的事情,將會讓他更為驚訝。

默罕默德二世及其朝臣 他們在此前的攻城戰中無往不利

一直到目前為止,大量被約翰神父感召來的市民、農民和小領主,都集中駐紮在薩瓦河對面的營地裡。由於他們的存在,奧斯曼的安納托利亞軍團不得不提防可能的進攻,無法大膽的參與攻城。但7月21日夜裡的混亂,也讓負責警戒的亞洲部隊,騷動了一晚上。

第二天白天,一些在河對岸的基督教民兵開始行動。在無人指揮的情況下,他們自發渡河,攻擊了疏于防範的安納托利亞軍團。一些匆匆趕來的亞洲西帕希騎兵,在越來越多的湧入的農民面前,也是無能為力。更多駐守貝爾格勒城市的民兵,也在目睹此景後,紛紛越牆來襲。一場偶然風波,就此轉變為雙方的全面衝突。約翰神父原本還準備維持現場秩序,發現自己已經被淹沒在暴走民兵的人海中後,便高聲呼喊:創造一切的上帝,必將終結一切!

一副近代油畫上 鼓舞民兵殺敵的約翰神父

城裡的守軍與薩瓦河對岸的更多民兵,開始加入這場混戰。隨著匈雅提的雇傭軍奪取了奧斯曼鎮壓最前方的炮兵陣地,大量的土耳其人開始潰逃。默罕默德二世本人則還在指揮近衛軍抵擋不斷湧來的基督教農民,即便是在遭到匈雅提的側擊後,依然死戰不退。但當他本人的腿部中箭後,不得不在左右護衛下,離開戰場。

不斷湧向近衛軍陣地的匈牙利民兵

7月22日的晚上,襲擊得手的匈牙利人,退到了城牆背後。他們一直謹慎的等待土耳其人可能發動的反撲。但已經負傷的默罕默德,顯然開始無心再戰。土耳其大軍以驚人的素質,開始夜間撤退。140量輜重車與數萬殘兵,悄無聲息的撤退南下。

貝爾格勒圍攻戰以守軍的完勝而告終

決定性勝利

匈雅提的紋章

1456年的貝爾格勒圍攻戰,以匈牙利人的勝利而告終。對於匈牙利人和匈雅提本人而言,這是一場決定性的勝利。戰後,他本人的威望幾乎達到了頂點。以原雇傭軍為班底擴編的黑軍,將成為了15世紀末歐洲最大的常備軍部隊。

戰後 匈雅提正式組建了自己的常備軍部隊 黑軍

對於默罕默德和奧斯曼帝國而言,這也是一場決定性的失敗。此後的20年裡,征服欲爆棚的蘇丹,繼續對羅馬尼亞和拜占庭餘孽的征服行動。甚至還遠征克裡米亞半島的義大利殖民地和東方的白羊突厥。但他們始終在避免與強大的匈牙利人兵戎相見。

晚年的默罕默德二世

至於巴爾幹各地的王公們,也是受到貝爾格勒勝利的鼓舞,也先後湧現了弗拉德三世、斯坎德培等反土耳其英雄。奧斯曼人的征服事業,被他們聯手拖延了70年。(全文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