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熊玲:人性本矛盾

為什麼那麼多人看不慣有錢人, 卻努力想成為有錢人, 是不是很矛盾?

人是欲望的生物。 有社會屬性的人, 比起所有生物的欲望是更多也更高級,

是“欲壑難填”。 努力想成為有錢人, 算是古往今來人們永不滅的欲望目標。 原因自然是淺顯易懂。 但我們得承認, 在沒有成為有錢人的人群中, 存在精神貧窮和精神富有者, 在有錢人的人群中, 同樣存在精神貧窮和精神富翁。

對於精神貧窮的有錢人, 錢並沒有給他們帶來一切, 尤其是快樂, 那麼, 他們還是得為未滿足的精神欲望而掙扎而努力。 對於精神富有的窮人, 又分兩種:一種是輕物質重精神, 錢不多但過得去的人, 比如做學問搞研究的人;另一種是“知足常樂”的貧窮人。 但真正知足常樂的窮人, 是接受命運而快樂的, 這是少數;更多的窮人只是窮開心, 根本無法做到知足常樂, 想成為有錢人是他們終其一生的願望。

總之, 無論你有錢還是沒錢, 人都是活在自我無盡的欲望中的。

人性本矛盾。 人在追逐各種願望中, 體驗最多的是矛盾衝突, 比如總想要的, 始終要不了, 不想要的, 甩也甩不掉。 正所謂“人的不如意十之八九”“活人不容易”之說。 人性本矛盾中,

最深的矛盾或許是, 既想擁有又想懶惰。 這會演繹出:既想做上上人, 又不想付出;既想獨立, 又想依賴;既想自由, 又不想擔責任;既想賺錢, 又不願吃苦...種種矛盾。

我們處在一個物欲橫流的社會, 錢, 成為了人的核心目標, 似乎有了錢就有了一切。 而對於看不慣有錢人, 卻努力想成為有錢的人, 此現象本身是這一說法的證明。

看不慣有錢人, 不是他真看不慣人有錢, 而是不能接受自己沒有錢。 自然, 看不慣有錢人的背後, 是他們的自卑感, 自尊心在有錢人的面前, 像被踩在腳下, 是屈尊的。 看不慣有錢人的背後, 更不是瞧不起錢, 而是別人的鈔票, 照見了自己的窮苦, 點著了嫉妒之火。

嫉妒之心人皆有, 而嫉妒作為中性力量, 給人製造的是好處,

還是破壞, 取決於人自身的性格。 往往, 性格很不成熟的人, 比如斤斤計較、敏感多疑、情緒化的人, 總愛挑剔愛抱怨, 看不慣任何人, 喜歡挑釁或攻擊比自己優秀的人, 由於把精力注視(嫉妒)著別人, 而忽視自己的努力, 終究一事無成。

顯然, 提問中的“很多看不慣有錢人,

卻努力想成為有錢的人”, 他們的努力想有錢, 說明並沒有停留在只是嫉妒人, 而是通過努力去成就自己的願望, 這一嫉妒給他們帶來的是實現願望的動力。 他們這一看似很矛盾的表像, 其實是很自然很正性的矛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