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在“最幸福國度”斐濟生活的華人過得怎麼樣?

如果你愛他, 就把他送到斐濟, 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 就把他送到斐濟, 因為那裡是地獄。

斐濟土著年輕人。 (圖片來自華輿)

據知名民調機構蓋洛普2017年12月31日發佈的年末統計, 斐濟“令人意外”地榮登榜首, 成為了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 這已不是斐濟第一次出現在同類榜單之上了, 但就像很多人並不知道斐濟的7人制英式橄欖球雄霸全球一樣, 大多數人也覺得看上去貧窮落後的斐濟似乎和“幸福”沾不上邊。

調查結果顯示的10大幸福國家和地區分別是:斐濟、哥倫比亞、菲律賓、墨西哥、越南、哈薩克、巴布亞紐幾內亞、印尼、印度、阿根廷、荷蘭, 10大不幸福國家和地區分別是:伊朗、伊拉克、烏克蘭、希臘、莫爾達瓦、巴西、中國香港、南非、土耳其、迦納。 (資料來自蓋洛普報告)

幸福與貧富無關, 與內心相連

在海島上工作的土著人愉快地結束了工作, 準備搭船回家。 (圖片來自華輿)

斐濟作為一個蜜月度假勝地著實占盡天時地利——1.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僅有不到100萬的人口, 300多個島嶼上多數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物產豐富, 曾有經營農場的老華人笑稱:“就這個地比中國東北的還肥, 插點鋼筋進去都能長。 ”在一些依然保持著傳統生活方式的土著村莊中, 錢反而成了最沒有價值的東西。 土著人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豐富的物產源源不斷地從生存的土地上和海洋中獲取, 芋頭、木薯、水果、各類海鮮……這些都讓淳樸的斐濟人覺得生活是如此的美好富足, 如果再能有一些凝神的國飲“卡瓦”(一種胡椒樹根部搗碎成粉沖水而成)和一把木吉他,

那還要錢有什麼用呢。

土著人向中國客人敬獻卡瓦。 (圖片來自華輿)

在斐濟, 越是我們覺得“窮”的地方, 人們卻越洋溢著幸福的笑, 反觀是經濟相對發達的城鎮, 浮躁、拜金的現象略多,

頗為傳統斐濟人唾棄。

如果你愛他, 就把他送到斐濟, 因為那裡是天堂

在斐濟不到百萬的人口中, 斐濟土著人和印度人各占約50%和45%, 而其中大約有2%是華僑華人。 華人在斐歷史悠久, 至今已有160多年的歷史了, 目前是斐濟第三大種族。

早年抵斐的華僑華人中以廣東籍居多, 首代移民充分發揚吃苦耐勞、聰明能幹的優良傳統, 憑藉自身的聰明才智活躍在斐濟各類經濟領域中, 農業、漁業、商業……華人都是斐濟經濟圈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1920年抵斐的華人愛國僑領方作標先生所擁有的商行“方利記”曾是華人商行中的旗艦, 其經營覆蓋面積廣, 影響力極大, 方作標先生曾在抗日戰爭期間利用自己的積蓄向當時的國民政府捐獻了一架戰鬥機, 可見商行財力雄厚。

從20世紀中葉至今,大批斐濟華僑華人移民美、澳、新等發達國家,斐濟則成為了被遺忘的故土,更多的是起到了跳板的作用,即便如此華僑華人仍然是斐濟經濟上的領頭羊。

斐濟文化藝術村。(圖片來自華輿)

作為斐濟最大的傳統文化藝術村的擁有者,潘行偉在接受捕輿者採訪時說:“中國人有恒心,在經商的視野上也超過大部分人,如果肯吃苦肯付出就一定能成就一番事業。”潘行偉的文化藝術村是斐濟旅遊重鎮楠迪鎮歷史上首家依託斐濟傳統文化發展起來的旅遊項目,村子裡集傳統舞蹈表演、文化展示長廊、獨特動植物展示及斐濟特色餐飲於一身,是來斐濟旅遊不可錯過的知名景點。

斐濟文化藝術村的表演。(圖片來自華輿)

曾有來訪的斐濟西區大小酋長在參觀過後激動地握著潘行偉的手說:“三百年了,楠迪終於有一個能夠講述斐濟故事的地方了!”就連參加開幕式的旅遊局工作人員都表示,斐濟的傳統文化藝術村,居然是華人在經營,著實有些讓當地人感到慚愧。

斐濟文化藝術村的表演。(圖片來自華輿)

看著文化村裡絡繹不絕的遊客,潘行偉的眼裡滿是笑容,“很有成就感,傾注了自己多年的心血終於建成了,也給遊客提供了一個瞭解斐濟文化的好場所,就算是折騰了那麼多年也值了。”

今年是斐濟華人婦女聯合會會長、天翼船務代理公司的總經理方園女士來斐濟的第18個年頭了,她現在工作後最大的愛好就是在朋友圈裡曬斐濟的美食美景。“斐濟有世界上最純淨的水和空氣,平常吃的用的也都是純天然無污染,在人間天堂裡享受這麼好的資源當然要趁機多曬曬咯。”

在蘇瓦中心菜市的海鮮市場上,一個小販正在整理她的海產品。(圖片來自中新社 祝麗攝)

每個週六早上方園都要到首都蘇瓦市港口的海鮮市場去逛逛,“星期六是大集,好多平時少見的海鮮和農產品今天都能碰上,斐濟的海產品質特別好。不過龍蝦螃蟹吃膩了,現在還就想吃點家裡的小吃,什麼水煮毛豆、幹豆腐炒尖椒啊這類斐濟沒有的。”說到這,方園不禁掩面一笑。

方園的兒子和女兒是正經的華二代,都在蘇瓦市的華人學校“逸仙學校”讀書,兒子王璟琦愛好打籃球,才上初中身高就一米八了,而女兒王玥琦多才多藝,曾經在“遠方的惦念——華僑華人春節聯歡晚會”上代表斐濟表演節目。說起兩個孩子,方園充滿了自豪,“父母最大的成就就是孩子,無論公司多麼成功,他們都是我的最愛,和老公孩子家庭和睦才是最大的幸福。”

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斐濟,因為那裡是地獄

在斐濟的華僑華人也並不都是順風順水,在這個依舊有點落後的國家創業,有的時候就算是付出了努力和投入也未必能夠收穫對等的回報。由於斐濟在政治體制和土地制度上與中國有很大的不同,政府行政人員在辦理具體事務的時候也存在辦事效率低下和貪污腐敗等現象,還有大城鎮較為惡劣的社會治安問題等情況,都造成了斐濟投資環境較差的形象,而華僑華人作為“外來人”也多少因為語言不通和慣性思維而付出了代價。

來自中國東南沿海的小林就是諸多吃過虧的華僑之一。他在幾年前抵斐後選擇在首都蘇瓦市開了一個超市,在接受捕輿者採訪時他坦言,開店多年的經歷中,防盜始終是最主要的問題。“斐濟人的文化裡沒有偷,他看你東西多就來拿,抓住了也不覺得害臊,覺得反正你有錢,給我是天經地義的。”在短短的幾年開店生涯中,即使店裡安裝了防盜門、監控攝像等防盜措施,但是小林的店仍舊經常被小偷頻頻光顧,“看著很老實的大媽和很可愛的小孩子都有可能是小偷,從店裡摸了東西就跑,就算回頭被員警抓住了,東西也早就被消耗掉了,他自己又沒有賠償的能力只能自認倒楣。”

有很多像小林這樣的投資人已經對這樣的經商環境感到無奈,有相當一部分人萌生去意打算離開斐濟去別的國家投資。在採訪中他們普遍流露出一種厭倦,甚至經常拿斐濟和某些非洲國家相比。

其實客觀來講,斐濟近些年在整治對華案件上已經有很大的作為,中國駐斐濟大使館、斐濟華助中心以及華僑華人領袖等都在不遺餘力地推進華社治安的優化進程。使館的王建國領事是24小時領保電話的接聽人,他幾乎每天都要犧牲一些自己的個人時間來幫助僑胞解決一些或大或小的事,甚至有的時候本不屬於領保範圍內的事情也要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協助。“有的僑胞不太瞭解領事保護的範圍,不管什麼事情都會打這個電話,但是就算不在我們的管轄範圍內,多少也都會給出一些建議和幫助,使館就是海外華僑華人的家裡人,有事情第一時間肯定就是找家裡人商量。”王建國領事說。

“守著天堂美景實現中國夢,辛苦奮鬥著也幸福快樂著。”是斐濟華人僑領劉楓太平紳士對身在斐濟的華僑華人狀況的概括。他說:“斐濟是美麗的,在斐濟的華僑華人也都對這個第二故鄉有了深厚的感情,斐濟人的幸福感很強,這其中當然也包括了萬千華僑華人。希望所有在斐的華僑華人都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幸福地享受平安喜樂。”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可見商行財力雄厚。

從20世紀中葉至今,大批斐濟華僑華人移民美、澳、新等發達國家,斐濟則成為了被遺忘的故土,更多的是起到了跳板的作用,即便如此華僑華人仍然是斐濟經濟上的領頭羊。

斐濟文化藝術村。(圖片來自華輿)

作為斐濟最大的傳統文化藝術村的擁有者,潘行偉在接受捕輿者採訪時說:“中國人有恒心,在經商的視野上也超過大部分人,如果肯吃苦肯付出就一定能成就一番事業。”潘行偉的文化藝術村是斐濟旅遊重鎮楠迪鎮歷史上首家依託斐濟傳統文化發展起來的旅遊項目,村子裡集傳統舞蹈表演、文化展示長廊、獨特動植物展示及斐濟特色餐飲於一身,是來斐濟旅遊不可錯過的知名景點。

斐濟文化藝術村的表演。(圖片來自華輿)

曾有來訪的斐濟西區大小酋長在參觀過後激動地握著潘行偉的手說:“三百年了,楠迪終於有一個能夠講述斐濟故事的地方了!”就連參加開幕式的旅遊局工作人員都表示,斐濟的傳統文化藝術村,居然是華人在經營,著實有些讓當地人感到慚愧。

斐濟文化藝術村的表演。(圖片來自華輿)

看著文化村裡絡繹不絕的遊客,潘行偉的眼裡滿是笑容,“很有成就感,傾注了自己多年的心血終於建成了,也給遊客提供了一個瞭解斐濟文化的好場所,就算是折騰了那麼多年也值了。”

今年是斐濟華人婦女聯合會會長、天翼船務代理公司的總經理方園女士來斐濟的第18個年頭了,她現在工作後最大的愛好就是在朋友圈裡曬斐濟的美食美景。“斐濟有世界上最純淨的水和空氣,平常吃的用的也都是純天然無污染,在人間天堂裡享受這麼好的資源當然要趁機多曬曬咯。”

在蘇瓦中心菜市的海鮮市場上,一個小販正在整理她的海產品。(圖片來自中新社 祝麗攝)

每個週六早上方園都要到首都蘇瓦市港口的海鮮市場去逛逛,“星期六是大集,好多平時少見的海鮮和農產品今天都能碰上,斐濟的海產品質特別好。不過龍蝦螃蟹吃膩了,現在還就想吃點家裡的小吃,什麼水煮毛豆、幹豆腐炒尖椒啊這類斐濟沒有的。”說到這,方園不禁掩面一笑。

方園的兒子和女兒是正經的華二代,都在蘇瓦市的華人學校“逸仙學校”讀書,兒子王璟琦愛好打籃球,才上初中身高就一米八了,而女兒王玥琦多才多藝,曾經在“遠方的惦念——華僑華人春節聯歡晚會”上代表斐濟表演節目。說起兩個孩子,方園充滿了自豪,“父母最大的成就就是孩子,無論公司多麼成功,他們都是我的最愛,和老公孩子家庭和睦才是最大的幸福。”

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斐濟,因為那裡是地獄

在斐濟的華僑華人也並不都是順風順水,在這個依舊有點落後的國家創業,有的時候就算是付出了努力和投入也未必能夠收穫對等的回報。由於斐濟在政治體制和土地制度上與中國有很大的不同,政府行政人員在辦理具體事務的時候也存在辦事效率低下和貪污腐敗等現象,還有大城鎮較為惡劣的社會治安問題等情況,都造成了斐濟投資環境較差的形象,而華僑華人作為“外來人”也多少因為語言不通和慣性思維而付出了代價。

來自中國東南沿海的小林就是諸多吃過虧的華僑之一。他在幾年前抵斐後選擇在首都蘇瓦市開了一個超市,在接受捕輿者採訪時他坦言,開店多年的經歷中,防盜始終是最主要的問題。“斐濟人的文化裡沒有偷,他看你東西多就來拿,抓住了也不覺得害臊,覺得反正你有錢,給我是天經地義的。”在短短的幾年開店生涯中,即使店裡安裝了防盜門、監控攝像等防盜措施,但是小林的店仍舊經常被小偷頻頻光顧,“看著很老實的大媽和很可愛的小孩子都有可能是小偷,從店裡摸了東西就跑,就算回頭被員警抓住了,東西也早就被消耗掉了,他自己又沒有賠償的能力只能自認倒楣。”

有很多像小林這樣的投資人已經對這樣的經商環境感到無奈,有相當一部分人萌生去意打算離開斐濟去別的國家投資。在採訪中他們普遍流露出一種厭倦,甚至經常拿斐濟和某些非洲國家相比。

其實客觀來講,斐濟近些年在整治對華案件上已經有很大的作為,中國駐斐濟大使館、斐濟華助中心以及華僑華人領袖等都在不遺餘力地推進華社治安的優化進程。使館的王建國領事是24小時領保電話的接聽人,他幾乎每天都要犧牲一些自己的個人時間來幫助僑胞解決一些或大或小的事,甚至有的時候本不屬於領保範圍內的事情也要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協助。“有的僑胞不太瞭解領事保護的範圍,不管什麼事情都會打這個電話,但是就算不在我們的管轄範圍內,多少也都會給出一些建議和幫助,使館就是海外華僑華人的家裡人,有事情第一時間肯定就是找家裡人商量。”王建國領事說。

“守著天堂美景實現中國夢,辛苦奮鬥著也幸福快樂著。”是斐濟華人僑領劉楓太平紳士對身在斐濟的華僑華人狀況的概括。他說:“斐濟是美麗的,在斐濟的華僑華人也都對這個第二故鄉有了深厚的感情,斐濟人的幸福感很強,這其中當然也包括了萬千華僑華人。希望所有在斐的華僑華人都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幸福地享受平安喜樂。”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