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國演義裡這些你誤以為真實的歷史,其實都是假的你知道麼

《三國演義》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 全名是《三國志通俗演義》。 當然了, 大多數歷史愛好者也都知道《三國演義》作為一本小說, 它對真實的歷史內容是有戲化的, 比如說“諸葛亮唱空城計”, 在真實的歷史上這會諸葛亮還沒和司馬懿碰面呢;再比如說“諸葛亮三氣周瑜”, 周瑜被描述為一個心胸狹隘的東吳統帥, 而實際上周瑜為人心胸寬廣, 至今有一個成語叫做“飲醇自醉”就是用周瑜待人寬厚的性格來形容寬廣的胸懷令人佩服。 他自然也和諸葛亮一點矛盾都沒有了, 只是西元210年他在出征伐益州的路上由於染上重病才年僅36便不治身亡。

所以對於《三國演義》一直有一句評價是“七分實三分虛”, 三觀君先不評價這個說法准不准, 但是由於《三國演義》影響力太大太大了, 雖然有些真真假假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可依舊還有一部分“假歷史”由於傳播廣和知名度大被人誤以為是“真實歷史”。

所以這篇文章, 我們就來看一看三國演義中有哪些你誤以為是真實歷史的假歷史。

一:真實歷史沒有貂蟬?

貂蟬是誰?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呀, 董卓和呂布皆被其玩弄於鼓掌之間, 不管是情商還是智商再加上美貌都是中國自古以來最獨一無二的女性。 所以當說起貂蟬這個名字的時候, 十個人裡面絕對有九個人不會懷疑其實這根本就是一個虛構的人物, 再加上虛構的名字。

在真實歷史中, 我們能看到的僅僅是當初董卓身邊確實有一個婢女與呂布有染, 才導致了呂布和董卓分裂。 而羅貫中正是以這個婢女為原型創造出了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貂蟬。 但是除了說是原型, 但是這個婢女無名無姓歷史也僅幾個字一筆帶過, 而貂蟬這個名字已經具體形象都是元代以後的事情了。

二:草船借箭到底是誰?

“草船借箭”是三觀君初中時期語文課本裡面的文章, 這同時是整個《三國演義》裡面最知名的場景和成語,

甚至沒有之一, 並且這也是最能襯托諸葛亮神機妙算, 機智過人的典故。 所以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懷疑這件事, 但實際上這事根本就沒有諸葛亮的事。

那麼“草船借箭”的人到底是誰呢?

根據《三國志·吳主傳》記載, 當初濡須之戰的時候, 孫權親自坐船到曹軍水寨口叫陣,

曹操隨即下令射箭。 當箭射滿船身一側的時候, 由於掛箭吃重, 孫權下令掉頭, 使“箭勻船平”之後滿載曹軍弓箭回營。

難怪三觀君在不知道這件事之前, 按理說諸葛亮和孫權年間就差一歲(諸葛亮大), 可是曹操為啥吟詩“生子當如孫仲謀”, 而不是“生子當如諸葛孔明”, 諸葛亮明明比孫權厲害這麼多呀, 現在可算是明白了。

三:三顧茅廬到底見不見

“三顧茅廬”這個故事毫無疑問是真實的歷史, 諸葛亮在自己的文章《出師表》中也提到, “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 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 由是感激, 遂許先帝以驅馳”。 既然是真實的故事, 那麼我們要講的是什麼呢?

其實正因為“三顧茅廬”不管是人物還是場景都可以和真實的歷史對上號, 所以許多人對《三國演義》中劉關張直到第三次拜訪才得見神秘的臥龍先生這一橋段深信不疑。但真實的歷史其實並不是這樣,三顧是顧了,可這並不是一個已經是天下梟雄之一的劉首領去拜訪比自己小二十歲的無名年輕人,而是在諸葛亮家裡面試了三次諸葛亮,最後決定錄用栽培。

當然了,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三顧茅廬”,不僅表明了諸葛亮之才以及求主德賢的期望,其實更重要的還是襯托了劉備的性格以及求賢若渴的心態,這就是藝術再創作的魅力。

四:關羽恩情義重華容道釋放曹操

大家都說諸葛亮神機妙算,但是小時候的我一直有一事不解,比如說他明明算到了關羽重情重義的個性可能會釋放在赤壁之戰後敗走華容道的曹操,然而他卻真的讓關羽去守了;他明明算到了馬謖為人驕傲自大卻讓他去守街亭,結果如此重要的戰略要地果然失守,最後不得不“戮謖以謝眾”。甚至出現了“事後諸葛亮”這唯一一個和諸葛亮有關的貶義詞成語,這到底是為啥呢?

原因很簡單

因為是假的。在赤壁之戰後,曹操確實走的是華容道,但完全沒出現關羽的身影。劉備雖然知道曹操必走華容道,可等到蜀軍趕到的時候,曹軍已經先行一步全部撤走了。而我國一款以此為典故所創造出來的民間智力益智遊戲—華容道,很抱歉,它只有幾十年的歷史。當然了,順帶的“揮淚斬馬謖”倒是一件真事。

五:拿我青龍偃月刀來

這個真假就很簡單了,青龍偃月刀是宋朝才出現的禮儀性兵器,也就是諸如此類的大刀長杆兵器都是宋以後才出現的,也不是用來砍人的,而是禮儀上“嚇唬人”的。所以這當然是一件“穿越”兵器啦。

而根據歷史記載,關羽用的是類似長矛的兵器,這樣的話,你也許可以把關羽和張飛的頭像調換一下。

當然了,在《三國演義》裡,會讓大家誤以為真的典故肯定是不只這麼幾個,同時也看個人的歷史知識儲備來看。但毋庸置疑的是,正是羅貫中對三國歷史故事的改編和再創作,才更加體現出了這些英雄人物的色彩,才讓原本普通平平的一段三國史成為了海內外都大名鼎鼎的英雄史,它是藝術創作的魅力,也是藝術創作的功勞。當然了,好的藝術創作和差的藝術創作,看看現在某些三觀毀盡的新歷史劇就行了。

所以許多人對《三國演義》中劉關張直到第三次拜訪才得見神秘的臥龍先生這一橋段深信不疑。但真實的歷史其實並不是這樣,三顧是顧了,可這並不是一個已經是天下梟雄之一的劉首領去拜訪比自己小二十歲的無名年輕人,而是在諸葛亮家裡面試了三次諸葛亮,最後決定錄用栽培。

當然了,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三顧茅廬”,不僅表明了諸葛亮之才以及求主德賢的期望,其實更重要的還是襯托了劉備的性格以及求賢若渴的心態,這就是藝術再創作的魅力。

四:關羽恩情義重華容道釋放曹操

大家都說諸葛亮神機妙算,但是小時候的我一直有一事不解,比如說他明明算到了關羽重情重義的個性可能會釋放在赤壁之戰後敗走華容道的曹操,然而他卻真的讓關羽去守了;他明明算到了馬謖為人驕傲自大卻讓他去守街亭,結果如此重要的戰略要地果然失守,最後不得不“戮謖以謝眾”。甚至出現了“事後諸葛亮”這唯一一個和諸葛亮有關的貶義詞成語,這到底是為啥呢?

原因很簡單

因為是假的。在赤壁之戰後,曹操確實走的是華容道,但完全沒出現關羽的身影。劉備雖然知道曹操必走華容道,可等到蜀軍趕到的時候,曹軍已經先行一步全部撤走了。而我國一款以此為典故所創造出來的民間智力益智遊戲—華容道,很抱歉,它只有幾十年的歷史。當然了,順帶的“揮淚斬馬謖”倒是一件真事。

五:拿我青龍偃月刀來

這個真假就很簡單了,青龍偃月刀是宋朝才出現的禮儀性兵器,也就是諸如此類的大刀長杆兵器都是宋以後才出現的,也不是用來砍人的,而是禮儀上“嚇唬人”的。所以這當然是一件“穿越”兵器啦。

而根據歷史記載,關羽用的是類似長矛的兵器,這樣的話,你也許可以把關羽和張飛的頭像調換一下。

當然了,在《三國演義》裡,會讓大家誤以為真的典故肯定是不只這麼幾個,同時也看個人的歷史知識儲備來看。但毋庸置疑的是,正是羅貫中對三國歷史故事的改編和再創作,才更加體現出了這些英雄人物的色彩,才讓原本普通平平的一段三國史成為了海內外都大名鼎鼎的英雄史,它是藝術創作的魅力,也是藝術創作的功勞。當然了,好的藝術創作和差的藝術創作,看看現在某些三觀毀盡的新歷史劇就行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