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觀點|少年宮:非遺保護中一支強大的力量

點擊上方“社會科學報”關注我們哦!

在非遺保護活動中, 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機構浮出水面, 這就是少年宮。 說熟悉, 對於城市少年來說, 那曾經是他們的樂園。 當然在教育以考試為中心的歲月裡, 它的光輝是有所減弱的。 而隨著城鎮化的推進, 許多農村少年進入了城市, 那種與小夥伴一起, 在山野打鬧歡聚的時光遠去了, 少年宮這個陌生的空間開始吞納鄉村來的小朋友的課外時光。

而在非遺保護中, 少年宮系列已經是一支強大的力量。

原文:《非遺保護:少年宮是一支強大的力量》

作者:華東師範大學 田兆元

無論是城市出生還是新近進入城市的小朋友, 他們都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與傳統陌生。 數位化時代整天與螢幕為伍;離開了家鄉來到城市, 淡化了與家鄉的聯繫, 淡化了與大人的交流, 淡化了小夥伴間的互動, 更是淡化了與傳統的聯繫。 文化斷層, 真的就發生了?

十多年前, 一場世界性的偉大的文化運動發生了, 這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國際行動。 保護文化遺產不僅是國家和地區的責任, 而且是人類的共同責任。 現在政府行動很多, 而真正推進這項工作還需要更多的社會社區與個人的參與。 學校是非遺傳承的當仁不讓的責任者, 但是囿於課堂教學的諸多限制, 真正有所作為的學校並不是很多。 這時, 我們在眾多的保護群體中, 看到一個單位群體站出來, 這就是少年宮群體!

起初, 我們與楊浦區少年宮接觸, 發現那裡作為一個城市社區的文化空間, 真正成了文化傳承了的樂園。 後來, 我們又與上海市少年宮頻繁接觸, 發現他們的文化傳承做得非常出色, 他們還承擔國家級的非遺課題研究。 接著, 四川少年宮寄來非遺傳承的教材, 要求寫幾句話……少年宮的行動, 引起了我們的高度關注。

於是, 華東師範大學非遺研究團隊決定支持這一行動, 參與這一行動, 共同推進這一行動。 我們率先與楊浦少年宮合作, 建立共建工作形式, 落實資源分享與互補, 促進特色活動聯盟。 期待通過這樣的行動, 推進全國龐大的少年宮系統整體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積極行動, 在城市化到來的時代, 成為文化傳承的重要堡壘和陣地。

在諸多的文化傳承行動中,我們發現了一個共同現象:即少年宮系統積極開展非遺的教材建設與開發,編寫了系列教材。我們節日傳承,要怎麼行動,該做哪些工作?有哪些儀式?其實很多地方很多人都是迷茫的。因此,編寫非遺教材是一項當務之急。

有的地方文化傳統已經淡漠,即便有傳承文化的願望,也不知道如何措手。這時就必須創造性重建文化系統。文化研究與文化整理的成果,通過一套教材,系統地傳承,就是一種必然的選擇。所以非遺教材建設就是當下非遺保護活動中的一項創造性的成果。

非遺保護不是天天喊空話,需要實實在在。它有一套系列的程式,教材與教學就是基本環節。捨棄這些基本的行動談非遺保護,真是不得要領的。因此非遺保護,作為一種民俗行動,已經與傳統時代面臨了不同的語境。與外婆一起親昵地講故事已經不是主要的文化傳承形式;一對一的師徒傳承很重要,但是不適應文化的大規模傳承與傳播。文化遺產走進現代生活,必須有大手筆。教材課堂模式,將是必然的、重要的選擇。這是文化傳承的新趨向,也是民俗文化發展的新特點。

既然教材重要,那教材編寫,師資哪裡來?可以是非遺研究者參與,然而,最好還是課程教材開發的專業人才。在2015年我們開辦的民俗學暑期學校中,華東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的研究生也參與其中,在跨專業指導下,學員所撰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入中學美術課程與教學的研究》論文榮獲上海市優秀碩士畢業論文,該批學員也逐漸成長為非遺教材開發的專業人才。同時,楊浦區少年宮主任朱茹潔女士高屋建瓴,陸續引進相關人才,將理論研究與活動實踐的研究結合,使專業教師的培養與合作基地校的孵化研訓一體,將少年宮線下課程實踐與線上課程教材開發有機銜接,最終形成文化傳承的經驗提升與非遺傳承課程的系統化、科學化、多元化,楊浦少年宮逐漸形成一個強大的非遺教材開發中心。這充分表明:非遺保護,需要很好的組織者,需要一個大公無私,以文化傳承為己任的擔當者。管理者的責任感如何,將直接關係到文化傳承的成敗。

教材的編寫者則是需要專業的非遺人才參與。楊浦區少年宮把一批非遺傳人聘為導師,網羅了大批人才,這就保障了教材的專業性。同時,非遺傳承人也要通過教材編寫來實現自己的傳承使命。傳承人有無編寫教材的能力,應該成為非遺傳承人傳承能力建設的一件大事。

教材開發是一種科學的知識傳授的系列行動,需要遵守科學的教育規律。教材開發是對於編寫者的組織管理,及其教材規則的制訂。因此,非遺教材編寫要遵守兩個方面的規則:即教育的基本規則與非遺文化核心傳承的基本規則。專業的領導管理者,專業的教材開發者,專業的非遺傳承教材編寫者,加上專家與研究者隊伍,形成一個教材建設譜系,這就是楊浦非遺教材建設的方陣,一個重要的非遺傳承創新團隊,一個豪華陣容。

“智慧中華·我是非遺傳習人系列”教材就是該陣容的成果展示。希望這些教材的出版,不僅推動課外的文化傳承,而且能夠走進學校課堂,更新校園的通識課程體系,使之更加適應當代社會的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增強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我們更希望,這些教材走進家庭生活,讓家庭成為一個文化傳承的集體與空間,因為只有修身齊家,才可以治國平天下!

希望教材面世後,通過傳承實踐,不斷修訂,創出一條中國非遺傳承的教材編寫之路。

-大家都在看-

長按二維碼關注

做優質的思想產品

社會科學報

微信號:shehuikexuebao

社會科學報官網:http://www.shekebao.com.cn/

在諸多的文化傳承行動中,我們發現了一個共同現象:即少年宮系統積極開展非遺的教材建設與開發,編寫了系列教材。我們節日傳承,要怎麼行動,該做哪些工作?有哪些儀式?其實很多地方很多人都是迷茫的。因此,編寫非遺教材是一項當務之急。

有的地方文化傳統已經淡漠,即便有傳承文化的願望,也不知道如何措手。這時就必須創造性重建文化系統。文化研究與文化整理的成果,通過一套教材,系統地傳承,就是一種必然的選擇。所以非遺教材建設就是當下非遺保護活動中的一項創造性的成果。

非遺保護不是天天喊空話,需要實實在在。它有一套系列的程式,教材與教學就是基本環節。捨棄這些基本的行動談非遺保護,真是不得要領的。因此非遺保護,作為一種民俗行動,已經與傳統時代面臨了不同的語境。與外婆一起親昵地講故事已經不是主要的文化傳承形式;一對一的師徒傳承很重要,但是不適應文化的大規模傳承與傳播。文化遺產走進現代生活,必須有大手筆。教材課堂模式,將是必然的、重要的選擇。這是文化傳承的新趨向,也是民俗文化發展的新特點。

既然教材重要,那教材編寫,師資哪裡來?可以是非遺研究者參與,然而,最好還是課程教材開發的專業人才。在2015年我們開辦的民俗學暑期學校中,華東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的研究生也參與其中,在跨專業指導下,學員所撰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入中學美術課程與教學的研究》論文榮獲上海市優秀碩士畢業論文,該批學員也逐漸成長為非遺教材開發的專業人才。同時,楊浦區少年宮主任朱茹潔女士高屋建瓴,陸續引進相關人才,將理論研究與活動實踐的研究結合,使專業教師的培養與合作基地校的孵化研訓一體,將少年宮線下課程實踐與線上課程教材開發有機銜接,最終形成文化傳承的經驗提升與非遺傳承課程的系統化、科學化、多元化,楊浦少年宮逐漸形成一個強大的非遺教材開發中心。這充分表明:非遺保護,需要很好的組織者,需要一個大公無私,以文化傳承為己任的擔當者。管理者的責任感如何,將直接關係到文化傳承的成敗。

教材的編寫者則是需要專業的非遺人才參與。楊浦區少年宮把一批非遺傳人聘為導師,網羅了大批人才,這就保障了教材的專業性。同時,非遺傳承人也要通過教材編寫來實現自己的傳承使命。傳承人有無編寫教材的能力,應該成為非遺傳承人傳承能力建設的一件大事。

教材開發是一種科學的知識傳授的系列行動,需要遵守科學的教育規律。教材開發是對於編寫者的組織管理,及其教材規則的制訂。因此,非遺教材編寫要遵守兩個方面的規則:即教育的基本規則與非遺文化核心傳承的基本規則。專業的領導管理者,專業的教材開發者,專業的非遺傳承教材編寫者,加上專家與研究者隊伍,形成一個教材建設譜系,這就是楊浦非遺教材建設的方陣,一個重要的非遺傳承創新團隊,一個豪華陣容。

“智慧中華·我是非遺傳習人系列”教材就是該陣容的成果展示。希望這些教材的出版,不僅推動課外的文化傳承,而且能夠走進學校課堂,更新校園的通識課程體系,使之更加適應當代社會的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增強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我們更希望,這些教材走進家庭生活,讓家庭成為一個文化傳承的集體與空間,因為只有修身齊家,才可以治國平天下!

希望教材面世後,通過傳承實踐,不斷修訂,創出一條中國非遺傳承的教材編寫之路。

-大家都在看-

長按二維碼關注

做優質的思想產品

社會科學報

微信號:shehuikexuebao

社會科學報官網:http://www.shekebao.com.cn/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