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居>正文

宜家駭客:每一件宜家產品,都可以“開源”升級

文:方嘉文

喜歡宜家產品的人都知道, 以“民主設計”為設計宗旨的宜家產品, 整體性價比相對高, 但卻有同一個問題:“太宜家了, 大家買的都一樣。 ”

(畢利書櫃, 圖自宜家)

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沒被平民價傢俱限制想像力, 反倒是拿起砂紙、起子、鋸子等工具對宜家產品進行大改造, 他們被稱為“Ikea Hacker(宜家駭客)”。

雖然無法考究 Ikea Hack 運動是從何年開始, 但近幾年來, 參與到其中的人越來越多, 而這些愛好者和宜家官方的關係也在交互中改變, 甚至逐漸演變成一個小商業生態圈。

粉絲的勝利

(圖自 Ikeahackers)

2006 年 5 月某天, Jules Yap(網名)在網路上搜索一些 Ikea Hack 的靈感。 看到網路上那麼多不同的改裝主意, 她突然有個想法:如果能將這些好的想法彙集在同一個地方, 那該多好!

(宜家駭客改裝案例, 左圖為改裝前, 右圖為改裝後, 圖自 Ikeahackers)

於是, 她建立了一個在日後成為了影響力頗大的宜家愛好者網站 Ikeahackers.net, 上面發佈了大量宜家產品改裝方案。

(Jules Yap)我很喜歡功能變數名稱裡的複數(IKEAhackers)因為這個網站的本質是一個由宜家超級粉絲組成的社區。

Jules Yap 說道。 隨著這個社區的發展壯大, Yap 開始售賣廣告位以補貼運營成本, 這突然引起了宜家官方的注意。

(圖自 Ikeahackers)

2014 年, Yap 突然收到了宜家律師發來的停終信函(Cease and Desist letter)。 信函表示, Ikeahackers 侵犯了企業的知識版權, 並要求 Jules Yap 將 ikeahackers.net 這個功能變數名稱所有權轉移給宜家官方, 否則, 宜家將採取相應的法律手段。

長話短說, 經過雙方律師多番溝通後, 我可以保留這個功能變數名稱, 但前提是, 這個網站必須保持非商業性, 意味著, 不能有廣告。

Yap 在網站公告上寫道。 讓人意外的是, 一周之後, 宜家居然決定撤回對 Ikeahackers 的控訴。 其中一個原因, 可能是在這段時間內, 宜家收到了很多消費者對網站的支援留言、郵件和推特等資訊, 改變了心意。

自那時開始, 網站的最下面也增加了一個說明“IKEAhackers.net 是一個由粉絲建立的網站,

和宜家、ikea.com 或宜家集團沒有關係。 ”但與此同時, Ikeahackers 也終於可以和普通網站一樣, 接受來自 Google Ads 或亞馬遜購物外鏈獲利。

(Lack 邊桌和 Raspberry Pi 是很受歡迎的搭配, 圖自宜家和 Ikeahackers)

截自 2017 年 12 月, 這個網站的 Instagram 帳號已經積累了 3.3 萬粉絲關注, Jules Yap 還出版了一本宜家 hack 教程,收錄了 25 個改造項目詳細教程。

(圖自 ikeahackers)

宜家駭客 2.0:專業“開發者”

(雖然)這個圍繞著宜家產品形成的生態系統,在傢俱行業來說非常獨特,但這在科技行業,其實已經存在了很久。

Lesley Pennington 說道,他在離開蘋果公司後,創建了 Bemz,一家專門為宜家生產的沙發和椅子設計椅套的公司。平均下來,Bemz 每個月都會售出 3000-5000 件宜家沙發套,銷售範圍囊括超過 42 個國家。

在他看來,宜家駭客們做的事情,從某個層面來說,就跟開發者為智慧手機帶來新功能是一樣的。

(Bemz 產品,圖自 Bemz)

當宜家為 Ikeahackers 開綠燈後,部分愛好者將這份創造力轉為商業服務,也看似是一種合理延伸。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應數丹麥公司 Reform。

在裝修廚房時,你就能感覺到那份矛盾——宜家的產品品質可以,但剩下的所有品牌就是設計更好看,但貴很多。

我們總會和客戶說,‘如果用宜家的材料,你就可以省一半,我們可以幫你修飾門面。’這是我們最初的啟發。

Jeppe Christensen 和 Michael Andersen 對《紐約時報》說,他們在 2014 年創立了 Reform。

(Reform 兩位創始人在公司的布魯克林展廳,圖自《紐約時報》)

他們不僅專門為宜家廚房組合櫃做更具設計感的櫥櫃門、檯面等“門面”元素,而且還找來三家丹麥著名建築事務所 Bjarke Ingels Group (簡稱“BIG”,主要作品為 Google 新總部、樂高之家等 )、 Henning Larsen Architects 和 Norm Architects。

(BIG x Reform,圖自 Reform)

《紐約時報》列舉了一個案例:一個 130 平方英尺(約 12 平方米)的廚房,選了 Reform 裡最貴的一個方案,再配上宜家的基礎硬體,總價在 2 萬美元以下。但如果找其它公司報價,類似效果收費在 4-8 萬美元之間。

(Meyer Bengtsson x Reform,圖自 Reform)

2016 年,Reform 銷售了 500 套廚房設計,比前一年增加了一倍多。而截至 2017 年 10 月,他們已經銷售了將近 1000 套廚房設計,銷售範圍涵蓋了 20 多個國家。

今年秋季,Reform 還開始和丹麥設計師 Chris L. Halstrom、柏林建築師 Sigurd Larsen,和瑞典其中一個最炙手可熱的設計團隊 Afteroom 合作。

(Afteroom x Reform,圖自 Reform)

除了 Reform 這種有著名設計師助陣的改造團隊,基於宜家原有產品提供改造服務還有 Semihandmade、Dunsmuir Cabinets 和 Kokeena 等公司。

為什麼是宜家?

正如 Pennington 在前文所言,像 Ikea Hack 這種基於單個品牌產品的“再開發”現象,在家居產品行業並不常見。但為什麼卻發生在宜家身上?

廣泛的影響力

據宜家官方資訊,在 2017 年財年裡,分佈在全球 29 個國家的宜家門店迎來了 8.17 億消費者,宜家網站 IKEA.com 的流覽人次更是高達 21 億,全年營業額高達 402 億美元。

(圖自 Business Wire)

它無疑是全球其中一家影響力最大的家居品牌,說著不同語言的消費者,都有可能在使用同一款宜家產品。

(圖自 Youtube)

高度標準化的產品和通用的傢俱部件

此外,為了以更大批量來換取更低價格,宜家設計師在做產品時,大多會考慮產品模組的可通用性。譬如,一個尺寸的櫃門,在好幾款產品都會用上。

這樣龐大的影響範圍,以及標準化的產品,讓改造方案更通用。

成熟的自助設計工具

經過多年發展,宜家已為消費者打造了成熟的自助設計工具,使建造傢俱“骨架”和改裝更便利。

(圖自 Reform)

隨後,消費者再在 Reform 上選擇喜愛的外觀樣式,並把用宜家工具做好的設計圖,作為資料一部分發送給 Reform。後者將以此為參考,確定最後成品,並發貨給消費者。

(圖自《紐約時報》)

但更重要的是,宜家對 Ikea Hack 的態度,也在變得越來越開放。他們不僅對像 Ikeahackers.net 這種個人性質的改造愛好者開出綠燈,同時對 Reform 這類商業公司也更包容,甚至呈現出合作趨勢。

他們(宜家)律師寄來了一份非常友善的信件,上面說:‘沒事的,你們大可繼續做你們的生意,但千萬記得我們可是有注冊商標的哦。’

Reform 的聯合創始人 Jeppe Christensen 說道。

Bemz 的創始人 Pennington 這樣聲稱。她還認為,這種高設計感和低廉價格的結合,從某程度上,是未來的設計趨勢。

讓事情進展更順利的是,宜家官方現在甚至開始和 Bemz 這類公司合作。

將高度工業化的設計產品開源,是一個頗具革命性的概念,它將可能打開“創意的潘朵拉盒子”,同時也將挑戰傢俱公司和設計師之間的關係。

這是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我認為,越多人參與來解決主要問題,效果就會越好。

宜家的設計主管 Marcus Engman 說道。

2018 年 2 月,宜家中國將正式開始銷售和英國設計師 Tom Dixon 合作設計的 Delaktig 系列產品。這些產品最大的特色在於模組化,不僅靠背可以移動變位,只要有足夠配件和工具,它們幾乎可實現各種功能,可以說是非常開源了。

(Delaktig 系列產品,圖自 Pinterest)

而且,宜家還將就 Delaktig 系列和 Bemz 合作,設計更多種多樣的沙發套。

2017 年 8 月,宜家中國在上海的 2018 財年媒體發佈會上,首次邀請了兩位外部設計師——時尚設計師 Chris Chang 和《生活》雜誌創始人令狐磊。他們為發佈會做了兩個風格迥異的客廳設計,其中不乏對家居產品“破壞來組合”的 Ikea Hack 做法。

(令狐磊設計的客廳,圖自搜狐)

這些或都透露了宜家對消費者自己動手改造,對 Ikea Hack 日漸開放的態度。Engman 更是直言:“設計你自己的空間,而不是過去那種固定化的現成設計,才是未來宜家設計的方向。作為一家公司或是設計師,我們不再主張自己操辦一切,而是鼓勵更多的用戶參與到設計和開發其中。”

宜家其實是被賣傢俱耽誤的食品公司。搜索微信公眾號愛范兒(微信號:ifanr), 後臺回復「宜家」,看宜家如何讓你 1 分鐘做出刷爆 ins 的大餐。

題圖來自 Reform

Jules Yap 還出版了一本宜家 hack 教程,收錄了 25 個改造項目詳細教程。

(圖自 ikeahackers)

宜家駭客 2.0:專業“開發者”

(雖然)這個圍繞著宜家產品形成的生態系統,在傢俱行業來說非常獨特,但這在科技行業,其實已經存在了很久。

Lesley Pennington 說道,他在離開蘋果公司後,創建了 Bemz,一家專門為宜家生產的沙發和椅子設計椅套的公司。平均下來,Bemz 每個月都會售出 3000-5000 件宜家沙發套,銷售範圍囊括超過 42 個國家。

在他看來,宜家駭客們做的事情,從某個層面來說,就跟開發者為智慧手機帶來新功能是一樣的。

(Bemz 產品,圖自 Bemz)

當宜家為 Ikeahackers 開綠燈後,部分愛好者將這份創造力轉為商業服務,也看似是一種合理延伸。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應數丹麥公司 Reform。

在裝修廚房時,你就能感覺到那份矛盾——宜家的產品品質可以,但剩下的所有品牌就是設計更好看,但貴很多。

我們總會和客戶說,‘如果用宜家的材料,你就可以省一半,我們可以幫你修飾門面。’這是我們最初的啟發。

Jeppe Christensen 和 Michael Andersen 對《紐約時報》說,他們在 2014 年創立了 Reform。

(Reform 兩位創始人在公司的布魯克林展廳,圖自《紐約時報》)

他們不僅專門為宜家廚房組合櫃做更具設計感的櫥櫃門、檯面等“門面”元素,而且還找來三家丹麥著名建築事務所 Bjarke Ingels Group (簡稱“BIG”,主要作品為 Google 新總部、樂高之家等 )、 Henning Larsen Architects 和 Norm Architects。

(BIG x Reform,圖自 Reform)

《紐約時報》列舉了一個案例:一個 130 平方英尺(約 12 平方米)的廚房,選了 Reform 裡最貴的一個方案,再配上宜家的基礎硬體,總價在 2 萬美元以下。但如果找其它公司報價,類似效果收費在 4-8 萬美元之間。

(Meyer Bengtsson x Reform,圖自 Reform)

2016 年,Reform 銷售了 500 套廚房設計,比前一年增加了一倍多。而截至 2017 年 10 月,他們已經銷售了將近 1000 套廚房設計,銷售範圍涵蓋了 20 多個國家。

今年秋季,Reform 還開始和丹麥設計師 Chris L. Halstrom、柏林建築師 Sigurd Larsen,和瑞典其中一個最炙手可熱的設計團隊 Afteroom 合作。

(Afteroom x Reform,圖自 Reform)

除了 Reform 這種有著名設計師助陣的改造團隊,基於宜家原有產品提供改造服務還有 Semihandmade、Dunsmuir Cabinets 和 Kokeena 等公司。

為什麼是宜家?

正如 Pennington 在前文所言,像 Ikea Hack 這種基於單個品牌產品的“再開發”現象,在家居產品行業並不常見。但為什麼卻發生在宜家身上?

廣泛的影響力

據宜家官方資訊,在 2017 年財年裡,分佈在全球 29 個國家的宜家門店迎來了 8.17 億消費者,宜家網站 IKEA.com 的流覽人次更是高達 21 億,全年營業額高達 402 億美元。

(圖自 Business Wire)

它無疑是全球其中一家影響力最大的家居品牌,說著不同語言的消費者,都有可能在使用同一款宜家產品。

(圖自 Youtube)

高度標準化的產品和通用的傢俱部件

此外,為了以更大批量來換取更低價格,宜家設計師在做產品時,大多會考慮產品模組的可通用性。譬如,一個尺寸的櫃門,在好幾款產品都會用上。

這樣龐大的影響範圍,以及標準化的產品,讓改造方案更通用。

成熟的自助設計工具

經過多年發展,宜家已為消費者打造了成熟的自助設計工具,使建造傢俱“骨架”和改裝更便利。

(圖自 Reform)

隨後,消費者再在 Reform 上選擇喜愛的外觀樣式,並把用宜家工具做好的設計圖,作為資料一部分發送給 Reform。後者將以此為參考,確定最後成品,並發貨給消費者。

(圖自《紐約時報》)

但更重要的是,宜家對 Ikea Hack 的態度,也在變得越來越開放。他們不僅對像 Ikeahackers.net 這種個人性質的改造愛好者開出綠燈,同時對 Reform 這類商業公司也更包容,甚至呈現出合作趨勢。

他們(宜家)律師寄來了一份非常友善的信件,上面說:‘沒事的,你們大可繼續做你們的生意,但千萬記得我們可是有注冊商標的哦。’

Reform 的聯合創始人 Jeppe Christensen 說道。

Bemz 的創始人 Pennington 這樣聲稱。她還認為,這種高設計感和低廉價格的結合,從某程度上,是未來的設計趨勢。

讓事情進展更順利的是,宜家官方現在甚至開始和 Bemz 這類公司合作。

將高度工業化的設計產品開源,是一個頗具革命性的概念,它將可能打開“創意的潘朵拉盒子”,同時也將挑戰傢俱公司和設計師之間的關係。

這是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我認為,越多人參與來解決主要問題,效果就會越好。

宜家的設計主管 Marcus Engman 說道。

2018 年 2 月,宜家中國將正式開始銷售和英國設計師 Tom Dixon 合作設計的 Delaktig 系列產品。這些產品最大的特色在於模組化,不僅靠背可以移動變位,只要有足夠配件和工具,它們幾乎可實現各種功能,可以說是非常開源了。

(Delaktig 系列產品,圖自 Pinterest)

而且,宜家還將就 Delaktig 系列和 Bemz 合作,設計更多種多樣的沙發套。

2017 年 8 月,宜家中國在上海的 2018 財年媒體發佈會上,首次邀請了兩位外部設計師——時尚設計師 Chris Chang 和《生活》雜誌創始人令狐磊。他們為發佈會做了兩個風格迥異的客廳設計,其中不乏對家居產品“破壞來組合”的 Ikea Hack 做法。

(令狐磊設計的客廳,圖自搜狐)

這些或都透露了宜家對消費者自己動手改造,對 Ikea Hack 日漸開放的態度。Engman 更是直言:“設計你自己的空間,而不是過去那種固定化的現成設計,才是未來宜家設計的方向。作為一家公司或是設計師,我們不再主張自己操辦一切,而是鼓勵更多的用戶參與到設計和開發其中。”

宜家其實是被賣傢俱耽誤的食品公司。搜索微信公眾號愛范兒(微信號:ifanr), 後臺回復「宜家」,看宜家如何讓你 1 分鐘做出刷爆 ins 的大餐。

題圖來自 Refor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