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揭秘,大清朝孝莊皇后與多爾袞的隱情!

順治六年年底, 多爾袞成為“皇父攝政王”剛滿一年, 他的王妃就去世了。 一個月後, 順治七年正月, 多爾袞納娶了肅親王豪格的夫人。

當時, 豪格死去不到兩年。 多爾袞死後, 在漢族士大夫——甚至今天文人的筆下掀起了一陣喧囂。 核心意思是指責多爾袞用這種方式, 繼續報復已經死去一年多的豪格。 孰不知, 這個指責可能仍然是驢唇不對馬嘴。

實際上, 在盛行多種婚姻制度的蒙古人和滿洲人看來, 這種彼此沒有血緣關係的婚姻既考慮到了經濟利益, 又照顧到了未亡人的生活寄託, 是再好、再正常不過的了。 他們不理解的倒可能是漢族人——什麼三從四德!什麼貞節牌坊!自己給自己的生活找了那麼多麻煩和苦難, 怎麼還能自我感覺這麼好?

當年, 三貝勒莽古爾泰死後, 他的妻子分別由侄子豪格與嶽托娶去做了夫人;努爾哈赤的第十個兒子德格類死後,

其妻子又嫁給了德格類的弟弟阿濟格;豪格死後, 除了十四叔多爾袞迎娶了他的一位夫人之外, 他的另外一位夫人則嫁給了多爾袞的哥哥阿濟格。 這些堂堂正正地記載在清代官方史書中的, 只不過是一種與漢民族農耕文化具有重大差異的文化現象而已。 那些在孔孟之道薰染下, 既缺少人文情懷, 又缺少對異質文化研究瞭解的漢族士大夫們, 喋喋不休地用三從四德之類貨色去評判別人, 實在是令人討厭。 事實上, 多爾袞在這裡報復的恐怕不是已經死去的豪格, 而是做給活著的孝莊皇太后看的。

我們無法知道多爾袞的這個舉動, 對孝莊皇太后有些什麼樣的心理影響。 從常識和常情推測, 她恐怕很難感覺愉快。

如果她與多爾袞之間有夫妻之實, “皇父攝政王”又使二人有了夫妻之名, 多爾袞卻還要再娶豪格夫人為妻, 顯然對她的皇太后之尊是一種蔑視和傷害。 假如多爾袞和她之間不是事實上的夫妻, 她只是想通過“皇父攝政王”這個頭銜給多爾袞這匹野馬套上一個籠頭的話, 她就勢必會在此舉中, 感受到多爾袞深切的不滿與敵意。 因此, 無論如何, 有了這樣一件事, 多爾袞身後就很難不受到清算了。 孝莊皇太后也自然可以在這種清算中, 保持住自己心理上的平衡與滿足。

多爾袞死後, 對他的清算表面上是由順治皇帝發動的。 其實, 當時福臨剛滿十三周歲, 顯然可以將孝莊皇太后看成是幕後主使人。 清算的兇狠程度,

遠遠超過了一般的憎惡與報復。 在到那時為止的大清朝歷史上, 針對自己人, 似乎還沒有如此兇殘過。 何況還是像多爾袞這樣, 對大清朝立過蓋世功勳的人。 對死人的過度摧殘與侮辱, 大體表現了這對皇家母子令人不齒的卑怯和變態。 仔細翻檢當日的史料, 很難找到福臨與孝莊皇太后如此痛恨多爾袞的充足理由。 因此, 除皇家的個人感受之外, 其中, 大約有這位皇太后很深切的政治考慮在。 這種考慮, 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成是, 多爾袞在為自己生前的某些不恰當做法付出代價。 其中, 最重要的就是對濟爾哈朗和豪格的不公正待遇。

濟爾哈朗是努爾哈赤同胞弟弟舒爾哈齊的第六子, 從小由努爾哈赤撫養長大,

他是多爾袞的堂哥, 比多爾袞大十三歲左右。 從史書記載上看, 他很早就跟隨努爾哈赤衝殺在戰場上, 立下過許多顯赫的戰功。 因此, 深受努爾哈赤與皇太極兩代汗王的賞識, 是努爾哈赤時期共柄國政的八大和碩貝勒之一, 也是皇太極時代四大親王之一。 按照名次, 他在四大親王中還排列在多爾袞前面。

儘管擁有崇高的軍功、威望和地位, 但可能受父親舒爾哈齊與哥哥阿敏命運的影響, 濟爾哈朗為人很是低調, 遠不像阿敏那樣鋒芒畢露。 因此, 福臨繼位以後, 他主動要求將自己排在多爾袞前面的名次放到多爾袞之下, 並要求諸王大臣商討國事時, 只報告多爾袞即可, 不必報告自己。 遷都北京後, 他還率領諸王大臣主動要求在禮儀上, 大幅度提高多爾袞的待遇。他做得應該算是足夠了。然而,多爾袞為了滿足多鐸的要求,還是不肯放過他。當時,多爾袞的王府壯麗不亞於皇宮,卻以濟爾哈朗的王府超標為由,罷黜了他的輔政王,換上了多鐸。這種仗勢欺人、公然行私的行徑實在太過乖張,不可能不引起濟爾哈朗的痛恨,也不可能不引發人們的不平。

多爾袞對於豪格的處置,近乎喪心病狂,充滿了不祥的氣息。因此,儘管我們找不到多爾袞謀奪皇位的確鑿證據,但這些排斥異己的舉動,的確讓人具有足夠的理由感到不安。多爾袞的哥哥阿濟格和弟弟多鐸,可能特別希望多爾袞能夠登上皇位。按照努爾哈赤生前制定的汗王推舉制度,他們的願望並非毫無道理。可惜,鬥轉星移,時勢早已不是當年的模樣。他們的驕橫和兩白旗的威勢,除了有效加深人們的恐懼與憤怒之外,令人對多爾袞的生前身後很難產生什麼更加樂觀的想像。

這一切,都是在小皇帝和孝莊皇太后眼皮底下發生的,人們完全有理由認為是皇太后縱容和支持了多爾袞兄弟。事實上,為了福臨的皇位,孝莊皇太后確實在很長一個時間段裡,無條件地支持著多爾袞,直到他成為“皇父攝政王”為止。因此,對於多爾袞所做的一切,皇太后不可能不面臨人們疑慮的目光,從而陷入尷尬。她只有有效地將自己打扮成多爾袞跋扈和野心的受害者,方才可能擺脫這種尷尬。

順治五年,代善老病而死。順治六年,輔政豫親王多鐸死於天花。順治七年,多爾袞病死。努爾哈赤時期的八大和碩貝勒只剩下了濟爾哈朗與阿濟格,皇太極的四大親王則只剩下了一個濟爾哈朗。

面對阿濟格的桀驁不馴,面對兩白旗將士失去最高統帥的惶恐,面對多爾袞留下的諸多不平與動盪不安,只有濟爾哈朗具有足夠的威望與能力擺平這一切,只有濟爾哈朗能夠讓孝莊皇太后母子擺脫尷尬的局面。這應該是孝莊皇太后迅速起用濟爾哈朗,殺死地位崇高卻不得人心的阿濟格,並將一切惡行統統堆到多爾袞頭上、嚴酷對待死後多爾袞的唯一原因。在這個意義上說,時年同樣三十九歲的孝莊皇太后,其心計與無情,遠在多爾袞之上。在她的老辣、深沉、陰狠面前,多爾袞簡直就像是個混沌初開的毛頭小夥子。

十年後,孝莊皇太后的兒子順治皇帝死時,他的遺詔是在孝莊皇太后的一手主持下定稿並佈告天下的。在這篇遺詔中,用皇帝的口吻,列舉了福臨自己生前的十四項罪過,基本可以看成是一份皇帝的罪己詔。

這位皇太后真夠可以的。當年,為了兒子和自己的地位,她不惜降尊紆貴、自貶身價以取媚於多爾袞。多爾袞死後,為了兒子的皇位和擺脫自己的尷尬,她以中國歷史上只有針對不共戴天的仇人才會採用的手段,清算了對她們母子恩德大於天的多爾袞。後來,在和福臨鬧得形同冰炭、幾乎反目為仇的情勢下,又在他死後,用兒子的口吻清算了自己的親生兒子……當一種政治文化讓一位情人和母親只能用這種方式行事的話,也真是夠令人不寒而慄的。只有乖戾而沒有人性的皇家傳統,才會造就出如此乖戾而沒有人性的政治動物,讓人夫複何言?

平心而論,這樣的遭際,對於孝莊皇太后來說,也應是足夠慘痛。兒子死的這一年,她年近五十。按照當時的標準,已經是一位老婦人。這種心路歷程,可能促使她特別細心地呵護教養孫子玄燁,並終於培養出了一位足夠出色的康熙皇帝。假如不是這樣的話,孝莊皇太后在歷史上會是什麼樣的一個形象,恐怕就很難說了。

大幅度提高多爾袞的待遇。他做得應該算是足夠了。然而,多爾袞為了滿足多鐸的要求,還是不肯放過他。當時,多爾袞的王府壯麗不亞於皇宮,卻以濟爾哈朗的王府超標為由,罷黜了他的輔政王,換上了多鐸。這種仗勢欺人、公然行私的行徑實在太過乖張,不可能不引起濟爾哈朗的痛恨,也不可能不引發人們的不平。

多爾袞對於豪格的處置,近乎喪心病狂,充滿了不祥的氣息。因此,儘管我們找不到多爾袞謀奪皇位的確鑿證據,但這些排斥異己的舉動,的確讓人具有足夠的理由感到不安。多爾袞的哥哥阿濟格和弟弟多鐸,可能特別希望多爾袞能夠登上皇位。按照努爾哈赤生前制定的汗王推舉制度,他們的願望並非毫無道理。可惜,鬥轉星移,時勢早已不是當年的模樣。他們的驕橫和兩白旗的威勢,除了有效加深人們的恐懼與憤怒之外,令人對多爾袞的生前身後很難產生什麼更加樂觀的想像。

這一切,都是在小皇帝和孝莊皇太后眼皮底下發生的,人們完全有理由認為是皇太后縱容和支持了多爾袞兄弟。事實上,為了福臨的皇位,孝莊皇太后確實在很長一個時間段裡,無條件地支持著多爾袞,直到他成為“皇父攝政王”為止。因此,對於多爾袞所做的一切,皇太后不可能不面臨人們疑慮的目光,從而陷入尷尬。她只有有效地將自己打扮成多爾袞跋扈和野心的受害者,方才可能擺脫這種尷尬。

順治五年,代善老病而死。順治六年,輔政豫親王多鐸死於天花。順治七年,多爾袞病死。努爾哈赤時期的八大和碩貝勒只剩下了濟爾哈朗與阿濟格,皇太極的四大親王則只剩下了一個濟爾哈朗。

面對阿濟格的桀驁不馴,面對兩白旗將士失去最高統帥的惶恐,面對多爾袞留下的諸多不平與動盪不安,只有濟爾哈朗具有足夠的威望與能力擺平這一切,只有濟爾哈朗能夠讓孝莊皇太后母子擺脫尷尬的局面。這應該是孝莊皇太后迅速起用濟爾哈朗,殺死地位崇高卻不得人心的阿濟格,並將一切惡行統統堆到多爾袞頭上、嚴酷對待死後多爾袞的唯一原因。在這個意義上說,時年同樣三十九歲的孝莊皇太后,其心計與無情,遠在多爾袞之上。在她的老辣、深沉、陰狠面前,多爾袞簡直就像是個混沌初開的毛頭小夥子。

十年後,孝莊皇太后的兒子順治皇帝死時,他的遺詔是在孝莊皇太后的一手主持下定稿並佈告天下的。在這篇遺詔中,用皇帝的口吻,列舉了福臨自己生前的十四項罪過,基本可以看成是一份皇帝的罪己詔。

這位皇太后真夠可以的。當年,為了兒子和自己的地位,她不惜降尊紆貴、自貶身價以取媚於多爾袞。多爾袞死後,為了兒子的皇位和擺脫自己的尷尬,她以中國歷史上只有針對不共戴天的仇人才會採用的手段,清算了對她們母子恩德大於天的多爾袞。後來,在和福臨鬧得形同冰炭、幾乎反目為仇的情勢下,又在他死後,用兒子的口吻清算了自己的親生兒子……當一種政治文化讓一位情人和母親只能用這種方式行事的話,也真是夠令人不寒而慄的。只有乖戾而沒有人性的皇家傳統,才會造就出如此乖戾而沒有人性的政治動物,讓人夫複何言?

平心而論,這樣的遭際,對於孝莊皇太后來說,也應是足夠慘痛。兒子死的這一年,她年近五十。按照當時的標準,已經是一位老婦人。這種心路歷程,可能促使她特別細心地呵護教養孫子玄燁,並終於培養出了一位足夠出色的康熙皇帝。假如不是這樣的話,孝莊皇太后在歷史上會是什麼樣的一個形象,恐怕就很難說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