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盤點這些奇葩養生秘訣 沒想到還真管用

一說到養生肯定會引出大家一大堆的話題, 說也說不完。 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咱們生活中有一些很有意思的養生方法, 一起來瞧瞧吧。

1.多動腳趾能養胃

從經絡看, 胃經經過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中間, 管脾胃的內庭穴也在腳趾的部位。 所以從一般情況來看, 胃腸功能強的人, 站立時腳趾抓地也很牢固。

我們可以嘗試用腳趾抓地, 抓鞋底, 一次抓5分鐘左右, 兩隻腳可以分別鍛煉, 也可以同時進行, 一天抽出個10~20分鐘, 做2~3次。 這是為了讓腳部的經絡受到一定的壓力, 通過腳趾抓地, 對經絡形成鬆緊交替刺激,

這對腳部也是個放鬆。

還可嘗試用腳趾頭夾取東西。 小孩子玩的時候常常會用腳趾頭夾取玩具, 其實方法是一樣的, 用二趾和三趾的力量夾東西, 平時坐著或躺著的時候自己有意識地活動腳趾頭。

睡覺之前也可以用手按捏腳趾, 按摩15分鐘左右再入睡,

這對因全天工作而顯疲勞的身心也是個很好的放鬆。

應酬多多時, 常常自覺不自覺地就會飲食沒有節制, 大吃大喝後腸胃一下子增加負擔肯定是接受不了的, 脾胃容易受損, 回到家後泡泡腳, 活動一下腳趾頭, 一定程度上說就是幫脾胃減負。

2.伸懶腰有六種功效

伸懶腰看似不太雅觀, 實際是一種既簡單又方便的養生鍛煉方式, 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中國中醫科學院基礎所原所長孟慶雲說, 它不僅能消除疲勞, 還能起到促進血液迴圈及養護心臟的作用。

人們在伸懶腰時, 通常的程式是先打一個哈欠, 然後雙手張開、頭向後仰、腰往前挺。 這一連串的動作分解開來, 還有著各自不同的作用。 打哈欠時, 需要大口呼氣、吸氣, 如此不但能夠增加吸氧量, 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還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手臂上抬的過程中, 會對胸腔器官有一個擠壓作用, 利於心臟充分舒縮, 有養護心臟的作用;頭向後仰有利於血管舒暢地把血液輸送到大腦, 使大腦能得到充足的營養,

從而消除疲勞, 振奮精神;腰向前挺, 則可起到伸展腰部、活動筋骨、放鬆脊柱的作用, 以防出現腰肌勞損, 並及時糾正脊柱過度彎曲。

別小看這些短暫的改變, 它能讓你高速運轉的大腦得到充分休息, 使壓力、疲勞得以釋放, 即便短短幾分鐘也可以讓整個人像加滿油一樣動力十足, “滿血復活”。

①男人常伸懶腰, 養性

社會競爭如此激烈, 越來越多的男性患上了慢性疲勞綜合征。 空軍總醫院男科診療中心副主任醫師潘廣新指出, 對男人而言, 能夠解乏的“小動作”有很多, 如經常伸個懶腰、打個哈欠。 而打哈欠時, 一種叫做氧化氮的物質會進入大腦。 它能控制呼吸, 給陰莖輸送必要的能量。 因此, 伸懶腰是方便、價廉的陰莖保養法之一。

尤其是清晨起床時, 男性身體仍處在半睡眠狀態。 此時伸個懶腰, 同時張大嘴巴打個哈欠, 既可以讓腰部得到鍛煉, 又能讓氧化氮物質順利到達陰莖。

②學貓伸懶腰, 治背痛

很多老人有背疼的毛病, 一些長期伏案工作或長時間開車的人也易背痛、椎間盤突出等問題。 伸懶腰可通過脊柱柔和有序的節節S形運動, 強健背部肌肉和筋膜, 開啟命門穴, 貫通督脈, 防治脖子發硬、肩背痛、腎虛、腰痛、脊柱僵硬等病變, 強化內臟功能, 健全神經系統功能。

做法:或坐,或站,左掌在內,右掌在外,兩掌虎口交叉,合掌於腹前,由下向上提到胸前,再由體前向外推出,同時,腰脊做S形的蠕動彈性伸縮,帶動兩掌前推,目視前方。隨後兩手再回收腹前,如此反復練習,一般10次為1組,做5—6組。這個動作不難,很像貓伸懶腰,主要練習腰脊的S形蠕動伸展,要充分體現每個脊柱關節以及由脊柱運動到手指的節節貫穿,手掌由平掌(掌心向下)最後變立掌,以掌根為力點推出。感覺背部舒服,發熱為佳。

③使勁伸懶腰,養肝

“托踏應無病,三眠魂自安”,這句話出自清代馬齊所著的《陸地仙經》。馬齊家族從上到下四代人中,百歲以上的有15人,他本人也活了88歲。

“托踏應無病”是指兩手上托如舉千斤之重,兩腳踏地如豎石柱之直,盡力上托,屏住氣,憋不住了再慢慢呼出。(類似八段錦第一式兩手托天理三焦前勢)每天清晨或飯後,常常練習,能防百病。這個動作相當於使勁“伸懶腰”,但要注意伸展的過程中呼吸的控制。

最佳的鍛煉時間是每天的清晨與餐後,能養肝護肝、通暢三焦(中醫把“三焦”看做六腑之一,無實體,具有轉化水穀的功能)、調理氣血,對預防肩周炎、頸椎病、胸脅脹痛及消除身體疲勞都有積極的效果。 練習時要注意腳趾使勁抓地這個細節。人的腳趾都與臟腑經絡相通,比如肝、膽,肝開竅於目,對應四趾。

④早起伸個懶腰,醒得快

每當早晨被鬧鐘從酣睡中吵醒,人們都習慣在床上多賴一會兒。此時可以伸個懶腰,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喚醒身體,恢復體力。身體經過一夜沉睡,血液迴圈減慢、呼吸減弱,血液和氧氣供應不充分。

伸懶腰的動作可以伸展身體、擴張胸廓,加速血液迴圈,促進氧氣供應,有利於全身肌肉的收縮和呼吸的加深,對加速清醒也很有利。

做法:躺平,身體放鬆,將雙手五指交叉,掌心向上置於頭頂,腳尖交替伸直和上鉤。四肢伸展的同時,向左右轉體,大約持續30秒鐘。

⑤適當伸伸懶腰,練心腦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康復科主任劉合玉介紹說,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所謂“筋長一寸,延壽十年”,適當拉伸身體,比如做伸懶腰的動作,有助於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調整臟腑的陰陽平衡,是一種很好的自我保健方法。

更重要的是,伸懶腰有助於調節血液的再分佈。伸懶腰還能讓四肢、腰背部等肌肉得到活動,避免血栓形成。

劉合玉提醒,老年人和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由於血管柔韌度較差,猛伸胳膊可能牽拉血管,嚴重時導致血管撕裂、血栓脫落等。因此,伸懶腰時別著急,最好慢慢站起來,動作舒緩一些,伸懶腰的同時配合深呼吸,充分調動心肺功能。 此外,伸完懶腰最好四處走動一下,甩甩手、動動腿、轉轉脖子(動作都不要太大),預防動脈硬化、高血脂等問題。

⑥早上伸懶腰,防抽筋

每天早上起床前仰臥在床上,有條件的話最好選擇硬板床,兩腿伸直,兩手舉過頭頂,憋住氣做一次伸懶腰的動作,開始動作要慢,最後要使勁伸,伸到極限,再呼出氣,每次動作要保持30~50秒,要求每天做兩次,持之以恆。堅持一段時間後,腿抽筋的情況會大大改善。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科主任醫師來秋山指出,該方法可通過伸展自身的筋骨,達到活動前的熱身,對抽筋有著不錯的預防及緩解作用。但是,對於高血壓、心臟病等患者來說,此法不宜使用,因為這樣的憋氣運動容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造成危險。

側臥養護大腦

睡覺右側臥最好。(影響右側肺部運動,不適合肺氣腫的患者。 )右側臥時心臟不受壓,同時肝臟在右側,右側臥的時候血更容易回歸肝臟,對肝本身就是個養護過程。如果從進化的角度看,這種側臥的睡姿是最解乏,最能讓大腦放鬆。

我們的大腦皮層有一個功能,就是讓身體繃住勁兒,不那麼鬆鬆垮垮,這是一個人年輕、健康的體現,所以,年輕人會顯得挺拔,而老年人就好像泄了勁兒,都是大腦在我們不知不覺中,調整著肌肉的張力。但是,這種繃勁兒過程,大腦是耗能的,即便你沒有思考,即便你不察覺,這種耗能都在始終進行。

因為耗能所以要休息,睡眠時的姿勢自然很重要,它決定睡眠品質,所以,要採取一種大腦完全使不上勁兒的姿勢。

如果是仰臥,四肢伸開,這個時候骨骼肌會保持一定程度的緊張,如果一夜都保持這種姿勢,首先可能很難睡著,即便睡著了第二天也會覺得很累。但,如果你蜷縮在一起,像弓一樣,或者說像母體中的胎兒一樣,肌肉是用不上力的,這種姿勢很容易使人入睡,睡眠品質也高,因為這種姿勢,大腦對骨骼肌取消了所有“管束”,大腦因此如釋重負可以緩口氣了。

衣服顏色也重要

顏色豔麗的衣服可以有效改善疲憊,起到醒腦提神的作用,建議穿紅色、橙色和黃色。紅色能刺激身體興奮、產生溫暖感,增加心率、腦電波的活動及呼吸頻率;橙色能增加食欲、緩解疲勞,對乏力、過敏和便秘有一定改善作用;黃色是最有助於記憶的顏色。

做法:或坐,或站,左掌在內,右掌在外,兩掌虎口交叉,合掌於腹前,由下向上提到胸前,再由體前向外推出,同時,腰脊做S形的蠕動彈性伸縮,帶動兩掌前推,目視前方。隨後兩手再回收腹前,如此反復練習,一般10次為1組,做5—6組。這個動作不難,很像貓伸懶腰,主要練習腰脊的S形蠕動伸展,要充分體現每個脊柱關節以及由脊柱運動到手指的節節貫穿,手掌由平掌(掌心向下)最後變立掌,以掌根為力點推出。感覺背部舒服,發熱為佳。

③使勁伸懶腰,養肝

“托踏應無病,三眠魂自安”,這句話出自清代馬齊所著的《陸地仙經》。馬齊家族從上到下四代人中,百歲以上的有15人,他本人也活了88歲。

“托踏應無病”是指兩手上托如舉千斤之重,兩腳踏地如豎石柱之直,盡力上托,屏住氣,憋不住了再慢慢呼出。(類似八段錦第一式兩手托天理三焦前勢)每天清晨或飯後,常常練習,能防百病。這個動作相當於使勁“伸懶腰”,但要注意伸展的過程中呼吸的控制。

最佳的鍛煉時間是每天的清晨與餐後,能養肝護肝、通暢三焦(中醫把“三焦”看做六腑之一,無實體,具有轉化水穀的功能)、調理氣血,對預防肩周炎、頸椎病、胸脅脹痛及消除身體疲勞都有積極的效果。 練習時要注意腳趾使勁抓地這個細節。人的腳趾都與臟腑經絡相通,比如肝、膽,肝開竅於目,對應四趾。

④早起伸個懶腰,醒得快

每當早晨被鬧鐘從酣睡中吵醒,人們都習慣在床上多賴一會兒。此時可以伸個懶腰,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喚醒身體,恢復體力。身體經過一夜沉睡,血液迴圈減慢、呼吸減弱,血液和氧氣供應不充分。

伸懶腰的動作可以伸展身體、擴張胸廓,加速血液迴圈,促進氧氣供應,有利於全身肌肉的收縮和呼吸的加深,對加速清醒也很有利。

做法:躺平,身體放鬆,將雙手五指交叉,掌心向上置於頭頂,腳尖交替伸直和上鉤。四肢伸展的同時,向左右轉體,大約持續30秒鐘。

⑤適當伸伸懶腰,練心腦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康復科主任劉合玉介紹說,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所謂“筋長一寸,延壽十年”,適當拉伸身體,比如做伸懶腰的動作,有助於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調整臟腑的陰陽平衡,是一種很好的自我保健方法。

更重要的是,伸懶腰有助於調節血液的再分佈。伸懶腰還能讓四肢、腰背部等肌肉得到活動,避免血栓形成。

劉合玉提醒,老年人和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由於血管柔韌度較差,猛伸胳膊可能牽拉血管,嚴重時導致血管撕裂、血栓脫落等。因此,伸懶腰時別著急,最好慢慢站起來,動作舒緩一些,伸懶腰的同時配合深呼吸,充分調動心肺功能。 此外,伸完懶腰最好四處走動一下,甩甩手、動動腿、轉轉脖子(動作都不要太大),預防動脈硬化、高血脂等問題。

⑥早上伸懶腰,防抽筋

每天早上起床前仰臥在床上,有條件的話最好選擇硬板床,兩腿伸直,兩手舉過頭頂,憋住氣做一次伸懶腰的動作,開始動作要慢,最後要使勁伸,伸到極限,再呼出氣,每次動作要保持30~50秒,要求每天做兩次,持之以恆。堅持一段時間後,腿抽筋的情況會大大改善。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科主任醫師來秋山指出,該方法可通過伸展自身的筋骨,達到活動前的熱身,對抽筋有著不錯的預防及緩解作用。但是,對於高血壓、心臟病等患者來說,此法不宜使用,因為這樣的憋氣運動容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造成危險。

側臥養護大腦

睡覺右側臥最好。(影響右側肺部運動,不適合肺氣腫的患者。 )右側臥時心臟不受壓,同時肝臟在右側,右側臥的時候血更容易回歸肝臟,對肝本身就是個養護過程。如果從進化的角度看,這種側臥的睡姿是最解乏,最能讓大腦放鬆。

我們的大腦皮層有一個功能,就是讓身體繃住勁兒,不那麼鬆鬆垮垮,這是一個人年輕、健康的體現,所以,年輕人會顯得挺拔,而老年人就好像泄了勁兒,都是大腦在我們不知不覺中,調整著肌肉的張力。但是,這種繃勁兒過程,大腦是耗能的,即便你沒有思考,即便你不察覺,這種耗能都在始終進行。

因為耗能所以要休息,睡眠時的姿勢自然很重要,它決定睡眠品質,所以,要採取一種大腦完全使不上勁兒的姿勢。

如果是仰臥,四肢伸開,這個時候骨骼肌會保持一定程度的緊張,如果一夜都保持這種姿勢,首先可能很難睡著,即便睡著了第二天也會覺得很累。但,如果你蜷縮在一起,像弓一樣,或者說像母體中的胎兒一樣,肌肉是用不上力的,這種姿勢很容易使人入睡,睡眠品質也高,因為這種姿勢,大腦對骨骼肌取消了所有“管束”,大腦因此如釋重負可以緩口氣了。

衣服顏色也重要

顏色豔麗的衣服可以有效改善疲憊,起到醒腦提神的作用,建議穿紅色、橙色和黃色。紅色能刺激身體興奮、產生溫暖感,增加心率、腦電波的活動及呼吸頻率;橙色能增加食欲、緩解疲勞,對乏力、過敏和便秘有一定改善作用;黃色是最有助於記憶的顏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