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段祺瑞向日本借款只借不還,背後有怎樣的玄機?

借債還錢, 天經地義。 可北洋時期, 段祺瑞政府向日本大借款, 從來只借不還, 無限期拖欠, 連一句解釋的話都懶得說。 這其中有怎樣的玄機呢?

袁世凱去世後, 段祺瑞重新登上政治舞臺, 實際掌控了一時群龍無首的北洋集團, 成為當時中國新的政治強人。 段祺瑞並非渾水摸魚的亂世梟雄, 他的理想是統一中國, 再造共和。 但當時軍閥割據, 各霸一方, 中央政府形同虛設, 腰杆無力。 段祺瑞深知, 非武力不能統一中國。 但要打仗囊中羞澀, 袁世凱留下的是個爛攤子, 財政車庫入不敷出, 根本無力支付巨額的軍費開支。

寺內正毅

正當段祺瑞一籌莫展之時, 一個人的出現讓他看到了希望。 這個人就是日本人西原龜三。 日本寺內內閣改變以往政府的對華策略, 想通過借錢給段祺瑞政府, 修復中日間劍拔弩張的關係, 圖謀在華的長遠利益。 但日本政府又怕其他列強“參照執行”,

日本就無任何優勢可言, 遂想出一招, 寺內正毅派出私人代表西原龜三與段祺瑞密談。 西原龜三不但是個精明的生意人, 而且為人謹慎清廉, 堪當此任。

那麼, 日本借款在於主動向中國示好嗎?這樣想就過於幼稚了。 其實, 日本人從來不做賠本的買賣, 既有在經濟上得實惠的算計, 更有在政治上掌控段祺瑞的圖謀。 明治維新以後, 日本經濟得到迅猛發展, 為其資本輸出提供了可能。 為此, 日本提出“菊分根”政策——像菊花分根移植般將資本輸入中國, 大量借款給段祺瑞政府, 以確保在華的經濟優勢和侵華準備。

1917年至1918年間段祺瑞政府持續向日本借款, 最大的八次借款總額達1.45億日元, 因為西原龜三是日方主要經辦人,

所以這筆外債就叫“西原借款”。 雖然這些借款都以商業投資的形式出現, 但實際上, 這些真金白銀都源自於日本政府的國庫。 對於雄心勃勃的段祺瑞來說, 就像是雪中送炭。 那麼, 段祺瑞又準備如何歸還這些巨額貸款呢?

有一天, 有名無實的總統馮國璋,

擔憂留下“賣國賊”的駡名, 便叫來段祺瑞, 專門問他向日本借款之事, 他憂心忡忡地對段祺瑞說, 馮某對日後歸還貸款心裡沒底。 段祺瑞也面露難色:“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口袋空空, 我這個總理如何開鍋?”末了, 段祺瑞滿不在乎地說:“四哥您放心, 咱們對日本也就是利用一時, 這些借款誰打算還他呀, 只要咱們國家強起來, 到時候一瞪眼全拉倒!”

原來, 段祺瑞壓根就不想還日本人的錢, 只是相互利用而已。 由於在還貸上一點底氣都沒有, 以至於曹汝霖等人在借款簽字時筆都拿不穩, 他們不知道段總理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更不知道日後日本人一旦逼債, 會對千瘡百孔的中國幹出什麼來。

曹汝霖等人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

因為“西原借款”的條件是很優厚的。 當時, 中國其他的外債都是有手續費和傭金的, 唯獨“西原借款”沒有手續費這一項。 西原非但沒從中拿回扣, 反而建議首相, 對華借款要做得低調一些, 避免以獲取權利為主, 以體現日本的真誠姿態。

在不少文獻資料中, 稱段祺瑞政府通過“西原借款”, 出賣中國鐵路、礦產、森林等大量權益, “以投資手段使中國殖民化”。 事實上, “西原借款”所立合同中的款項, 日本人沒少給, 但段祺瑞政府拿出來抵押的資產權益等較為空泛, 鐵路墊款因為鐵路沒有興建而自然落空, 還有一些抵押品只是停留於借據的條款上, 在執行中並沒有讓日本人實際接管或插手。

恰恰因為段祺瑞向日本人借款一開始就沒想還, 在日本國內,“西原借款”倍受詬病,特別是後來成為日本少壯派軍人“辜負死難將士之靈”的口實。那麼,“西原借款”用到了什麼地方?是否如一些學者所說大部分用於打內戰了?

“西原借款”對當時的段祺瑞政府來說,就是“找米下鍋”。 日本人給出的不完全統計資料顯示,直接財政性支出占“西原借款”總支出的65.22% ;軍費占總支出的25.40%。據曹汝霖後來回憶:官員無欠薪,軍警無欠餉,學校經費月必照發,外交人員費用月必照匯,即清室優待費用從未積欠……可見,“西原借款”成為保障北洋中央政府運轉的“潤滑油”。

“西原借款”這樣一筆鉅資流入當時的中國,人們自然會想到不知要喂飽多少貪官污吏,特別是主政的段祺瑞,不知將多少錢揣進了他的腰包!段祺瑞一生不置財產,他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占,人稱“六不總理”。當然,這其中不排除做“廉政秀”的成分。

但段祺瑞當了四任內閣總理、一任“國家元首”,除了用於居住的房子外,在京津滬等大城市,確實沒有商鋪房產以及其他實業,更別說國外資產,這應該是事實。如果段祺瑞跟西原龜三之間有黑幕交易,那麼,不但在歷史上會成為一大醜聞,而且段祺瑞“賣國賊”之名也將被坐實。

段祺瑞下野後,民國政府每月送2萬元給他作為日常開支,他說這太多了,段某不能收!但蔣介石對他說,聽說老師的一些部下生活也很拮据,就分一些給他們吧。段祺瑞只留下幾千元,剩下的全都給了生活困難的舊部。

成立國民政府

由於段祺瑞無意歸還日本貸款,他下臺後,後來的中央政府更無意替前人擦屁股,西原借款的歸還被擱置起來。到了1925年,國民黨在廣州成立國民政府,堅持“對於賄選總統之下的北京政府所借的外債概不負責償還”的政策,加之日本無權處分借據中的抵押物,事實上,西原借款已變成了一筆大爛帳。日本發現被段祺瑞玩了一回套路,悔之晚矣。原敬內閣一上臺,立即暫停對華貸款。

後來,日本侵華戰爭爆發,段祺瑞拒絕與日本人合作,對採訪他的記者表明堅定的抗日態度:日本橫暴行為,已到情不能感理不可喻之地步。我國唯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救。“求人不如求己。”全國積極備戰,合力應付,則雖有十個日本,何足畏哉?

段祺瑞政府向日本貸款只借不還,由於是以民間借貸形式出現的,日本政府偷雞不得蝕把米,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但客觀上,還是給後來日本獅子大開口,想在中國獲得更大利益,甚至要吞併中國,留下了報復的藉口和縫隙。不過,僅就“西原借款”本身而言,將“賣國賊”的標籤貼段祺瑞的身上,還是值得商榷的。

在日本國內,“西原借款”倍受詬病,特別是後來成為日本少壯派軍人“辜負死難將士之靈”的口實。那麼,“西原借款”用到了什麼地方?是否如一些學者所說大部分用於打內戰了?

“西原借款”對當時的段祺瑞政府來說,就是“找米下鍋”。 日本人給出的不完全統計資料顯示,直接財政性支出占“西原借款”總支出的65.22% ;軍費占總支出的25.40%。據曹汝霖後來回憶:官員無欠薪,軍警無欠餉,學校經費月必照發,外交人員費用月必照匯,即清室優待費用從未積欠……可見,“西原借款”成為保障北洋中央政府運轉的“潤滑油”。

“西原借款”這樣一筆鉅資流入當時的中國,人們自然會想到不知要喂飽多少貪官污吏,特別是主政的段祺瑞,不知將多少錢揣進了他的腰包!段祺瑞一生不置財產,他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占,人稱“六不總理”。當然,這其中不排除做“廉政秀”的成分。

但段祺瑞當了四任內閣總理、一任“國家元首”,除了用於居住的房子外,在京津滬等大城市,確實沒有商鋪房產以及其他實業,更別說國外資產,這應該是事實。如果段祺瑞跟西原龜三之間有黑幕交易,那麼,不但在歷史上會成為一大醜聞,而且段祺瑞“賣國賊”之名也將被坐實。

段祺瑞下野後,民國政府每月送2萬元給他作為日常開支,他說這太多了,段某不能收!但蔣介石對他說,聽說老師的一些部下生活也很拮据,就分一些給他們吧。段祺瑞只留下幾千元,剩下的全都給了生活困難的舊部。

成立國民政府

由於段祺瑞無意歸還日本貸款,他下臺後,後來的中央政府更無意替前人擦屁股,西原借款的歸還被擱置起來。到了1925年,國民黨在廣州成立國民政府,堅持“對於賄選總統之下的北京政府所借的外債概不負責償還”的政策,加之日本無權處分借據中的抵押物,事實上,西原借款已變成了一筆大爛帳。日本發現被段祺瑞玩了一回套路,悔之晚矣。原敬內閣一上臺,立即暫停對華貸款。

後來,日本侵華戰爭爆發,段祺瑞拒絕與日本人合作,對採訪他的記者表明堅定的抗日態度:日本橫暴行為,已到情不能感理不可喻之地步。我國唯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救。“求人不如求己。”全國積極備戰,合力應付,則雖有十個日本,何足畏哉?

段祺瑞政府向日本貸款只借不還,由於是以民間借貸形式出現的,日本政府偷雞不得蝕把米,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但客觀上,還是給後來日本獅子大開口,想在中國獲得更大利益,甚至要吞併中國,留下了報復的藉口和縫隙。不過,僅就“西原借款”本身而言,將“賣國賊”的標籤貼段祺瑞的身上,還是值得商榷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