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梁思成林徽因與中國古建築的不解之緣

梁、林在山西考察古建築

提起中國的建築, 最早出現於8000年時期的石器時代, 在陝西的半坡發現, 當時的人們已經從樹上、山洞搬遷至平地,

當時建起了以樹杆為架、茅草為蓬的蓬屋, 且四周挖有水溝, 寬、深都達五米, 以防外來之敵。 7000年前的殷墟時期, 此時房屋已經建在平臺之上, 有的平臺高達五米;到了秦朝就出現了宮殿——阿房宮、劉邦的未央宮已經是富麗堂皇了, 在唐代太宗年代的大明宮, 其建築面積有72平方千米, 為北京故宮的四倍!成為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

梁思成(1901——1972)系梁啟超之子, 早年就讀于清華高科班, 因受林徽因力勸、一齊赴美國留學於建築系, 後又在哈佛深造。 一日接到其父寄來一本書《營造法式》——乃是宋朝關於木質結構的規範與標準。 但當時的他卻看不懂!他覺得自己是一個留洋學建築的學子, 竟看不懂中文寫就的專業書, 真是愧對祖先!由此對中國的古建築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1930年, 梁、林雙雙回國, 參加了朱啟鈐組建的民間組織《中國營造學社》, 梁任主任。 這時有日本人放言:在中國已經找不到唐代建築, 中國人要學習唐代建築, 請到日本的乃良!梁對此狂言, 嗤之以鼻, 心想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 有成千上萬個古建築, 沒有盛唐時期的建築遺留下來, 絕對不可能!從此他們展開了對中國古建築的普遍調查。 他們訊訪了薊縣的獨樂寺, 正定的隆興寺, 寶坻的廣濟寺, 大同的華嚴寺, 山西的懸空寺和晉祠......收集了大量的古建築的資料和照片, 察看了它們的外貌和結構以及結構中的立柱、橫樑、斗拱、飛簷、屋面、地基、坡度、層次......等等大量的資料。 但是確實沒有發現唐代時期的古建築!一次梁、林和莫宗江、紀玉堂等四人來到了敦煌,

卻意外地發現了一本《敦煌圖錄》內有一圖是唐代時期的五臺山佛光寺!此圖從建築形態上看極似唐時建築。

他們四人馬不停蹄趕到五臺山, 五臺山並非一座山, 乃是由五峰組成, 其中有:東台望海峰、南台錦繡峰、西台掛月峰、北台葉鬥峰、中台翠岩峰組成。 此地曾有廟宇128座, 至今仍有47處。 他們一行四人穿梭於中台的廟宇之中聽那晨鐘暮鼓、看那繞繞香火, 但並沒有發現唐時建築, 後來在中台以外一處卻發現了唐代建築_——佛光寺。 這一發現使他們欣喜若狂, 他們對寺進行了詳細地觀察、測量、照相、記錄後肯定其結構、氣勢、風格就是一處唐代時的廟宇。

但還是缺乏文字證明, 他們又企圖在大殿的脊樑上尋找證據, 但脊樑上爬滿蝙蝠趕之不走, 後來還是林在一橫樑上看到淡淡的墨蹟, 擦洗後上寫:“佛殿主女弟子甯公遇”此乃唐大中十一年的事。 這一發現, 否定了日本人的狂言, 相反 , 在乃良的建築卻是中國宋、遼、元、明時代的建築, 而非唐時之作!

從1930——1936年間, 梁、林等走遍了中國的16個省、200多縣, 考察了太多太多的中國的古建築, 僅照片就達2000多幅, 他們對古建築積累了大量的手頭和文字資料。 可就在1937年暴發了抗日戰爭, 他們帶著能帶走的一些資料逃到了昆明。 開始了近十年的流離生活!於1940輾轉來到四川宜賓的小鎮李莊, 這時的梁、林已是一個四口之家, 林還拖著被肺病感染的病體,

他們租住在一處民房, 過著半饑半飽的生活。 就在這樣的條件下, 梁完成了對宋代《營造法式的注釋》一書, 同時, 他倆又完成了《中國建築史》和英文版的《圖解中國建築史》等兩部著作。 當時有一位美國友人費正清見到他們後, 對他們的孜孜不倦的治學精神深為敬佩!

李莊旋螺殿

在和平解放北京前,解放軍還專門請教了梁先生,請他指明萬一武力攻城時,應該保護的古建築的地方,梁在軍用地圖上一一進行了注明,北京和平解放後,梁又和清華大學一起向解放軍提供了《全國主要建築文物目錄》,為國家保護了大量的古跡和文物,功不可沒!

解放後梁思成首先在清華大學設立了“中國建築學系”,開創中國的建築學。縱觀梁與林的一生,可以說是將畢生精力都獻給中國的古建築事業!他們的業蹟將被後世永遠傳誦!

李莊

李莊旋螺殿

在和平解放北京前,解放軍還專門請教了梁先生,請他指明萬一武力攻城時,應該保護的古建築的地方,梁在軍用地圖上一一進行了注明,北京和平解放後,梁又和清華大學一起向解放軍提供了《全國主要建築文物目錄》,為國家保護了大量的古跡和文物,功不可沒!

解放後梁思成首先在清華大學設立了“中國建築學系”,開創中國的建築學。縱觀梁與林的一生,可以說是將畢生精力都獻給中國的古建築事業!他們的業蹟將被後世永遠傳誦!

李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