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初出茅廬——我的青春歲月

最近到處彌漫著回顧什麼的霧霾, 我也來湊個熱鬧, 誰沒有過青春呢

在三國演義中, 劉備三請諸葛亮終於感動了他, 他出山的第一場戰鬥是火燒夏候惇, 把個夏候惇燒得個焦頭爛額、士兵丟盔棄甲, 把曹兵殺得個大敗而逃。 這是偉人的初出茅廬、小試牛刀。 但在現實生活中的平常百姓初出茅廬多半是剛踏上社會、不知天高地厚的莽撞行為之開脫的一種說詞。

我在五七年的十月剛從學校分配到宜賓天原化工廠工作,

那時反右派運動正如火如荼, 這時的知識份子臭得百無一用!廠部說;為了培養我們, 要我們先去車間當工人, 並要求把每一個工序都操作三個月。 隨著運動的深入、領導要我們當一輩子的工人, 當時我們有一位同學在小組學習時說:我們學校培養我們的目標當機械師和值班主任, 而不是工人!這話立即招來一群人批判, 在廠廣播上公開點名。 這樣一來我們這工人當定了。

我的第一個崗位是漂粉工段, 跟的師父是汪敬之, 他是氯產品車間的黨支部書記, 但當時, 書記不脫產, 與工人一樣勞動。

化工部規定從五八年起, 漂白粉的品質中的水分含量從7、8、9%, 下降為5、6、7%因為漂白粉是一個次氯酸鈣和氯化鈣、氫氧化鈣的混合物,

其中只有次氯酸鈣是有效成分, 而它又很容易分解, 分解次氯酸鈣的主要因素就是水!這一來我廠漂粉品質就一下子降為三級品、甚至是等外品!每降一級就損失15元, 當時對企業影響很大。 這漂粉塔是從德國引進的, 叫柏克曼塔。 塔內有七層、中間有一主軸, 軸上有耙, 負責括粉。 偶數層從周邊下料、奇數層從中問下料, 消石灰從上而下、氯氣則從2——4層進入, 過程是一種表面接觸反應。 我在漂粉實習時, 堅持記原始資料, 我分析資料和它水分的來龍去脈後, 發現一個規律:凡第五層塔溫在50度以上時, 品質都能達到一級品的標準, 否則就是二、三級品。 我把這一發現寫成一篇《關於漂粉的品質問題》,
發稿到《中國化學工業》上, 居然登出來了。

到了58年的2月, 我轉到了電解工段, 與工人一起看電槽水位。 不久又去了修理電槽的槽修班, 當時電解生產的電耗很高, 直流電耗都超過3000度, 電流密度是每平米1500安培, 槽電壓在4伏左右, 所以電耗就高。 修槽時, 我們必須在新槽運行一半時間後, 要對石墨電極沒有與陰極接觸的那一面再反過來使用, 這工作是站在電槽運行時的進行的。 我不禁想到:如果我們在兩排石墨電極的中間再插一個共用的陰極室, 使兩面接觸變成四面接觸, 那電流密度將下降一半, 電耗將節省30——40%, 於是我畫了一個草圖, 並和具體建議一起交給了當時管生產技術的工務科, 負責工務科是陳啟賢科長。

也許我的建議不是時候, 因為廠裡正在試驗賴工程師的電解芒硝——想沒有氯氣而能生產出燒鹼。 陳回答我是要研究、研究。 其實在六十年代中期美國虎克公司、上海天原相繼開發出多陽極的直立式電解槽, 其思路和我的建議卻有驚人的相似!我因為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學生, 真是人微言輕。 不久我又調到鹽酸工段去挑重130斤的鹽酸去了, 這事也就石沉大海了。

到了六零年, 我以技術人員的身分調到了電石車間負責技術工作, 這時大躍進的後果日漸顯現, 電石生產中沒有符合要求的原料, 更買不到半成品電極糊。 電石生產採用的是連續式的燒結電極, 就是在一個鋼板的圓桶內、連續地加入電極糊, 它在1600度的溫度下電極糊就能自動石墨電極化。 由於沒有好的原料和輔料,生產中時不時就產生電極斷裂,電極斷裂時一個直徑600——800毫米、重一、二百公斤的紅炭似的斷電極就得把它從爐子裡拖出來,這樣一來,這一班的產量也就完了。斷電極就成電石生產的一個成本高、消耗大、產量低的主要問題!我仔細地研究了問題的原因是由於我們自製的土電極糊裡用的是土法焦炭,灰很重,尤其在10毫米及以下的“中間”焦炭小粒子中灰分在40——50%之間,這些小粒子灰分高而粘結力差,使電極的瀝青不能充分地混合在一起。於是我採取了兩個措施:其一是不用中小粒子;其二是將我廠電解的廢石墨電極磨成粉,再用焦油混合而改善了電極的性能,使斷電極的事故率下降60%,使車間生產基本走向正常。我把這一成果整理後投稿於上海出版的《化學世界》上,居然也發表了。

我這個初出茅廬、不諳世事的年青人,秉著直言不諱的臭脾氣,犯了不少錯誤,也做出了一些成績,無論是錯誤也好、成績也罷,它卻是我一生中最可寶貴的經歷、更是我最珍貴的財富!

今天想起,時間已過了近六十年了,那是我的青春歲月呀!

由於沒有好的原料和輔料,生產中時不時就產生電極斷裂,電極斷裂時一個直徑600——800毫米、重一、二百公斤的紅炭似的斷電極就得把它從爐子裡拖出來,這樣一來,這一班的產量也就完了。斷電極就成電石生產的一個成本高、消耗大、產量低的主要問題!我仔細地研究了問題的原因是由於我們自製的土電極糊裡用的是土法焦炭,灰很重,尤其在10毫米及以下的“中間”焦炭小粒子中灰分在40——50%之間,這些小粒子灰分高而粘結力差,使電極的瀝青不能充分地混合在一起。於是我採取了兩個措施:其一是不用中小粒子;其二是將我廠電解的廢石墨電極磨成粉,再用焦油混合而改善了電極的性能,使斷電極的事故率下降60%,使車間生產基本走向正常。我把這一成果整理後投稿於上海出版的《化學世界》上,居然也發表了。

我這個初出茅廬、不諳世事的年青人,秉著直言不諱的臭脾氣,犯了不少錯誤,也做出了一些成績,無論是錯誤也好、成績也罷,它卻是我一生中最可寶貴的經歷、更是我最珍貴的財富!

今天想起,時間已過了近六十年了,那是我的青春歲月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