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張建龍:為美好生活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

為美好生活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

國家林業局局長 張建龍

黨的十九大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重要戰略位置,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 建設美麗中國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鬥目標, 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成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任務,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理念。 這些重大理論創新和戰略部署將對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對林業的影響也將是深層次、全方位的。 我們要抓住機遇, 科學謀劃, 全力推進,

促進林業與國家同步實現現代化。

成就是全方位的, 變化是根本性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林業改革發展, 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戰略思想。 總書記指出“生態興則文明興, 生態衰則文明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

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著力推進國土綠化”“要著力提高森林品質”“要著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要著力建設國家公園”。 這些戰略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極大地豐富發展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 為林業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五年來, 全國林業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 牢固樹立“四個意識”, 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 推進各項林業改革, 著力提升林業發展品質效益, 努力滿足社會對林業的多樣化需求, 林業在許多方面發生深層次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 為建設生態文明、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全力維護森林生態安全, 國土綠化穩步推進。 5年來, 深入實施重點生態工程, 全國完成造林5.08億畝、森林撫育6.22億畝、治理沙化土地1.5億多畝, 森林面積達到31.2億畝, 森林覆蓋率達到21.66%, 森林蓄積量達到151.37億立方米, 成為同期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

——實行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 林業資源保護全面加強。 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 天然林保護範圍擴大到全國, 19.44億畝天然喬木林得到有效保護, 每年減少資源消耗3400萬立方米, 天然林生態功能逐步恢復。 林地林木管理、濕地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得到加強。 全國林業自然保護區達2249處, 總面積18.9億畝, 占國土面積的13.14%。

——積極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林業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國有林區林場生態保護職責全面強化, 相應的體制機制逐步建立, 95%以上的國有林場定性為公益性事業單位, 國有林區林場多管道安置富餘職工14萬多人, 社會職能逐步移交, 發展活力明顯增強;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深化, 集體林業良性發展機制初步形成, 經營管理水準不斷提高;中央深改組批准4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 其中東北虎豹、大熊貓、祁連山國家公園由國家林業局具體負責, 改革試點進入實質性階段;開展了濕地產權確權、國有森林資源資產有償使用、人工商品林採伐管理、林業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等試點, 配合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辦法。

——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綠色富民產業持續快速發展。 2017年, 全國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7萬億元, 林產品進出口貿易額達到1500億美元, 繼續保持林產品生產和貿易第一大國地位, 林業主要產業帶動5200多萬人就業。 林業精准扶貧成效顯著, 精准帶動130多萬人增收和穩定脫貧。

——主動參與全球生態治理, 積極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累計與33個國家簽署40份林業合作協定, 建立了中國—中東歐、中國—東盟、大中亞等多雙邊合作機制, 為106個發展中國家培訓林業人員3000人次, 與7個國家啟動大熊貓合作研究, 大熊貓在國家外交中的影響力穩步提升。 成功承辦《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和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第十屆國際濕地大會, 妥善應對涉林熱點問題。積極引進林業先進技術和理念,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18億美元,不斷深化林業對外交流與合作。

同時,不斷夯實林業發展基礎,支撐保障能力穩步增強。大力弘揚生態文明理念,林業社會影響力顯著提升。總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林業的地位作用全面提升,林業的頂層設計全面優化,林業的各項改革全面推進,林業的資源培育與保護全面加強。

新時代林業發展面臨新形勢

經過長期不懈努力,我國林業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各項改革不斷深化,森林面積持續增加,資源保護全面加強,生態狀況明顯改善,綠色產業快速發展,林業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但總的看,林業仍然是國家現代化建設中的短板,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尤為突出,制約著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現代化進程,也無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林業發展水準落後,生態資源總量不足,已成為我國生態系統脆弱、生態產品短缺的重要原因。

黨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作出了安排部署。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美麗中國是主要標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基本特徵。特別是我國穩定解決溫飽之後,消費正在升級,人民期待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已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任務。13億多人對優質生態產品的巨大需求,必將產生強大的拉動力,帶動林業不斷提升生態產品生產能力。

党的十九大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確定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號召全黨全國人民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林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可以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繼續深化各項改革,進一步解決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等問題,構建完善的政策支持體系和法律法規體系,為林業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好保障。同時,隨著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逐步完善,特別是一系列帶有強制性的目標任務、考核辦法、獎懲制度的建立健全,制度的引導、規範、激勵、約束作用將不斷顯現,各類開發、利用、保護行為將更加規範,有利於在全社會形成保護自然生態、推動林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黨的十九大提出,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我們黨著眼“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為解決“三農”問題、縮小城鄉差距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林業主要工作領域在農村,主要從業人員是農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可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也必將有力地推動林業現代化建設。振興鄉村最大的優勢在生態,最大的潛力在林業。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生態支撐,滿足城鄉居民對綠水青山的巨大需求,必須依靠鄉村這片廣闊天地,努力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廣大農民能夠安居樂業,讓城鎮居民方便尋找鄉愁。我們堅信,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必將有力地促進生態改善和林業發展。

還要認識到,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偉大進程中,最突出的優勢和最大的難點是生態,最適合的舉措和最具潛力的領域是林業,林業完全可以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大作為,作出更大貢獻。

用林業現代化引領林業改革發展全域

推進新時代林業現代化建設,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建設美麗中國為總目標,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總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按照推動高品質發展的要求,全面深化林業改革,切實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大力發展綠色富民產業,不斷增強基礎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新時代林業現代化建設水準,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推進新時代林業現代化建設,既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又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各級林業部門要堅持問題導向,緊盯發展目標,強化責任擔當,抓實工作舉措,用林業現代化引領林業改革發展全域。

——堅持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林業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導向。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要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著力提升林業綜合生產能力,滿足人民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讓人民充分享受林業現代化建設成果。讓人民群眾在參與林業建設中獲得更多實惠,在就業增收宜居中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堅持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林業現代化的不懈追求。要準確把握生態與產業、保護與發展的關係,始終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自覺按科學規律和自然規律辦事,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讓人與自然相得益彰。要提升自然生態系統承載力,方便人民更好地走進自然,滿足人民親近自然、體驗自然、享受自然的需要,推動人與自然融合發展。

——堅持把生態保護修復作為林業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使命。要始終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讓森林、河流、湖泊得到充分的休養生息。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著力增加林草植被,保護恢復濕地,治理沙化土地,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堅持把發展綠色產業作為林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修復保護好綠水青山的同時,大力發展綠色富民產業,努力實現生態產業協調發展、多種功能充分發揮,既創造更多的生態資本和綠色財富,滿足人民對良好生態的需要,又生產豐富的綠色林產品,滿足人民對物質產品的需要。

——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林業現代化建設的動力源泉。要把改革的紅利、創新的活力、發展的潛力有效疊加起來,著力形成持續健康的發展模式。要敢於在關鍵領域尋求突破,大膽創新產權模式,推進國有自然資源有償使用,拓展集體林經營權權能,健全林權流轉和抵押貸款制度,以吸引更多資本參與林業建設。要大力推動林業科技、金融和管理創新,優化要素配置,培育新興產業,全面增強林業發展內生動力。

——堅持把提升品質效益作為林業現代化建設的永恆主題。必須堅持數量品質並重,品質第一、效益優先,推動林業發展由規模速度型向品質效益型轉變,走出一條內涵式發展道路。

——堅持把夯實發展基礎作為林業現代化建設的有力保障。必須著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儘快解決林業基礎薄弱問題,提升林業自我發展能力。

妥善應對涉林熱點問題。積極引進林業先進技術和理念,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18億美元,不斷深化林業對外交流與合作。

同時,不斷夯實林業發展基礎,支撐保障能力穩步增強。大力弘揚生態文明理念,林業社會影響力顯著提升。總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林業的地位作用全面提升,林業的頂層設計全面優化,林業的各項改革全面推進,林業的資源培育與保護全面加強。

新時代林業發展面臨新形勢

經過長期不懈努力,我國林業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各項改革不斷深化,森林面積持續增加,資源保護全面加強,生態狀況明顯改善,綠色產業快速發展,林業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但總的看,林業仍然是國家現代化建設中的短板,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尤為突出,制約著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現代化進程,也無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林業發展水準落後,生態資源總量不足,已成為我國生態系統脆弱、生態產品短缺的重要原因。

黨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作出了安排部署。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美麗中國是主要標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基本特徵。特別是我國穩定解決溫飽之後,消費正在升級,人民期待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已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任務。13億多人對優質生態產品的巨大需求,必將產生強大的拉動力,帶動林業不斷提升生態產品生產能力。

党的十九大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確定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號召全黨全國人民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林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可以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繼續深化各項改革,進一步解決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等問題,構建完善的政策支持體系和法律法規體系,為林業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好保障。同時,隨著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逐步完善,特別是一系列帶有強制性的目標任務、考核辦法、獎懲制度的建立健全,制度的引導、規範、激勵、約束作用將不斷顯現,各類開發、利用、保護行為將更加規範,有利於在全社會形成保護自然生態、推動林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黨的十九大提出,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我們黨著眼“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為解決“三農”問題、縮小城鄉差距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林業主要工作領域在農村,主要從業人員是農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可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也必將有力地推動林業現代化建設。振興鄉村最大的優勢在生態,最大的潛力在林業。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生態支撐,滿足城鄉居民對綠水青山的巨大需求,必須依靠鄉村這片廣闊天地,努力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廣大農民能夠安居樂業,讓城鎮居民方便尋找鄉愁。我們堅信,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必將有力地促進生態改善和林業發展。

還要認識到,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偉大進程中,最突出的優勢和最大的難點是生態,最適合的舉措和最具潛力的領域是林業,林業完全可以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大作為,作出更大貢獻。

用林業現代化引領林業改革發展全域

推進新時代林業現代化建設,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建設美麗中國為總目標,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總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按照推動高品質發展的要求,全面深化林業改革,切實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大力發展綠色富民產業,不斷增強基礎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新時代林業現代化建設水準,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推進新時代林業現代化建設,既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又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各級林業部門要堅持問題導向,緊盯發展目標,強化責任擔當,抓實工作舉措,用林業現代化引領林業改革發展全域。

——堅持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林業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導向。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要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著力提升林業綜合生產能力,滿足人民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讓人民充分享受林業現代化建設成果。讓人民群眾在參與林業建設中獲得更多實惠,在就業增收宜居中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堅持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林業現代化的不懈追求。要準確把握生態與產業、保護與發展的關係,始終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自覺按科學規律和自然規律辦事,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讓人與自然相得益彰。要提升自然生態系統承載力,方便人民更好地走進自然,滿足人民親近自然、體驗自然、享受自然的需要,推動人與自然融合發展。

——堅持把生態保護修復作為林業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使命。要始終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讓森林、河流、湖泊得到充分的休養生息。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著力增加林草植被,保護恢復濕地,治理沙化土地,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堅持把發展綠色產業作為林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修復保護好綠水青山的同時,大力發展綠色富民產業,努力實現生態產業協調發展、多種功能充分發揮,既創造更多的生態資本和綠色財富,滿足人民對良好生態的需要,又生產豐富的綠色林產品,滿足人民對物質產品的需要。

——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林業現代化建設的動力源泉。要把改革的紅利、創新的活力、發展的潛力有效疊加起來,著力形成持續健康的發展模式。要敢於在關鍵領域尋求突破,大膽創新產權模式,推進國有自然資源有償使用,拓展集體林經營權權能,健全林權流轉和抵押貸款制度,以吸引更多資本參與林業建設。要大力推動林業科技、金融和管理創新,優化要素配置,培育新興產業,全面增強林業發展內生動力。

——堅持把提升品質效益作為林業現代化建設的永恆主題。必須堅持數量品質並重,品質第一、效益優先,推動林業發展由規模速度型向品質效益型轉變,走出一條內涵式發展道路。

——堅持把夯實發展基礎作為林業現代化建設的有力保障。必須著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儘快解決林業基礎薄弱問題,提升林業自我發展能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