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戰中最慘的殲滅戰,若非史達林,蘇軍損失恐怕會更重

一場戰役的慘敗, 究竟能有多慘?二戰中的基輔戰役, 可謂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場失利了。 1941年6月22日淩晨, 德軍突然對蘇聯的西方特別軍區管轄的26個軍用機場展開突擊, 僅一輪打擊, 西方面軍的戰機就都癱在地上, 制空權基本喪失;同時, 德軍第3裝甲集群從蘇瓦烏基出發, 利用蘇軍的防禦盲區向明斯克方向推進, 第2裝甲集群繞過布列斯特要塞, 對明斯克完成合圍。

這是二戰中德軍在入侵蘇聯重要戰略據點時用的主要手段之一, 其實在合圍的過程中, 蘇軍有很多機會做出反擊。 然而, 西方面軍表現出來的遲鈍、疏忽讓明斯克戰役成為一場一邊倒的潰敗, 32.4萬蘇軍精銳被俘, 同時還有3332輛坦克、1809門火炮被德軍繳獲。 明斯克失守, 蘇聯第三大城市、有“大糧倉”之稱的基輔則一下暴露在德軍兵鋒前。 不過, 雖然局勢緊急, 蘇聯方面似乎並不怎麼非常擔心,

甚至還有固守的信心。

基輔是蘇聯重要的戰略中心, 還有極為特殊的政治象徵意義, 駐守基輔的是蘇聯超級王牌西南方面軍, 總兵力達到85萬人, 武器裝備不但齊全且大都比較先進, 裝甲部隊尤其規模龐大。 另外, 基輔還囤積大量戰略物資和糧食, 僅這一座城市的蘇軍兵力, 就可以與一個歐洲中等軍事強國相提並論。 因此, 不僅僅是蘇聯高層對守住基輔有信心, 德軍方面也是比較忌憚。

德軍進犯基輔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為此, 蘇聯高層多次召開會議。 雖然最高領袖史達林一直沒怎麼表態, 但會議的主要論題很清楚, 那便是如何守住基輔。 史達林定下的基調, 基本上沒有人敢反對, 剛剛上任的總參謀長朱可夫卻偏偏提出了不同的聲音。 他認為, 德軍目前的戰略部署與明斯克戰役時如出一轍;雖然蘇軍在基輔的駐軍較為強大, 但西南方面軍的部署存在漏洞, 一旦後方被切斷, 百萬大軍陷入包圍, 後果不堪設想。

朱可夫的建議是將軍隊撤出, 保留實力, 甚至可以根據德軍的動向展開反擊。

然而說了這麼多, 其他人腦子裡就只有倆字——“逃跑”, 認為此舉和臨陣逃跑沒什麼兩樣。 史達林更是氣得吹鬍子瞪眼, 撤了朱可夫的職, 給他搞到預備役去了。 這在當時可是非常危險的訊號, 不少蘇軍將領一旦失寵便很難翻身。 朱可夫也是個耿直的人, 一看這樣, 自己也甩手不管了。

1941年7月7日, 德軍裝甲軍團從基輔東、西兩個方向快速推進, 當西南方面軍司令布瓊尼元帥反應過來時, 德軍第2、3集群已經在基輔東方約200公里的洛赫維察地區實現了合圍, 並切斷了基輔蘇軍同後方的聯繫。 一切正如朱可夫預料的那樣, 基輔守軍陷入了非常危險的境地。 布瓊尼元帥當即組織多場反擊, 然而身陷絕境的蘇軍戰意渙散, 戰鬥力差的缺點被無限放大, 德軍並沒有費多大勁就瓦解了蘇軍的突圍。 更慘的是, 德軍援軍不斷趕來鞏固包圍圈, 1941年9月17日, 蘇軍最高統帥部認識到局勢已經失控, 不得不批准撤退的請求。

此事可以說一切都已經晚了, 蘇軍各個方向的突圍均告失敗, 德軍又趁勢發動進攻,將龐大的西南方面軍切割成多個部分。蘇軍各部聯繫中斷,不得不各自為戰,9月18日下午,蘇軍終於在包圍圈上打出一個窟窿,布瓊尼元帥、鐵木辛哥元帥和政治委員赫魯雪夫等一批高層領導趁機撤走,基輔的百萬蘇軍群龍無首。回到莫斯科後,鐵木辛哥立刻調兵遣將試圖解圍,不過德軍對此早就做了準備,蘇軍的多次嘗試均告失敗。至此,基輔包圍圈內的百萬蘇軍徹底陷入了絕境。

1941年9月底,基輔內物資基本告罄,軍官用廣播車播放最高領袖史達林的講話,鼓勵士兵突圍。蘇軍有的部隊成編制地對德軍包圍圈發動突擊,有人則已經徹底放棄,癱坐原地等待投降。9月26日,德軍佔領基輔,至此,蘇軍第5、第21、第26、第37、第38、第40共計6個集團軍基本被殲滅,約20萬人陣亡,65萬人被俘,僅1.5萬人突圍成功。蘇軍的超級王牌西南方面軍癱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喪失了戰鬥力。與之對應的是,德軍僅僅損失了15萬人。德軍接管基輔後,至少有3萬猶太人慘遭屠戮,這座歷史名城一時間猶如人間地獄。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對於蘇軍來說,基輔戰役無疑是二戰中最大的一場悲劇了。然而,這場戰役的影響也並非全是消極的。此役結束後,史達林充分認識到一批蘇聯老將的作戰理念和指戰水準已經全面落伍,尤其是以騎兵作戰見長的布瓊尼,完全不適合指揮大兵團作戰。為此,史達林非但沒有追究朱可夫的責任,還不計前嫌重用;一批年輕的蘇聯將星也得到了史達林的青睞,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

有人認為“史達林模式”是導致蘇聯解體的罪魁禍首,但史達林本人對蘇聯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說斯大林格勒戰役是整個二戰的轉捩點,那麼為其奠定基礎的,莫過於這場失敗後這位最高領袖的反思了。

德軍又趁勢發動進攻,將龐大的西南方面軍切割成多個部分。蘇軍各部聯繫中斷,不得不各自為戰,9月18日下午,蘇軍終於在包圍圈上打出一個窟窿,布瓊尼元帥、鐵木辛哥元帥和政治委員赫魯雪夫等一批高層領導趁機撤走,基輔的百萬蘇軍群龍無首。回到莫斯科後,鐵木辛哥立刻調兵遣將試圖解圍,不過德軍對此早就做了準備,蘇軍的多次嘗試均告失敗。至此,基輔包圍圈內的百萬蘇軍徹底陷入了絕境。

1941年9月底,基輔內物資基本告罄,軍官用廣播車播放最高領袖史達林的講話,鼓勵士兵突圍。蘇軍有的部隊成編制地對德軍包圍圈發動突擊,有人則已經徹底放棄,癱坐原地等待投降。9月26日,德軍佔領基輔,至此,蘇軍第5、第21、第26、第37、第38、第40共計6個集團軍基本被殲滅,約20萬人陣亡,65萬人被俘,僅1.5萬人突圍成功。蘇軍的超級王牌西南方面軍癱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喪失了戰鬥力。與之對應的是,德軍僅僅損失了15萬人。德軍接管基輔後,至少有3萬猶太人慘遭屠戮,這座歷史名城一時間猶如人間地獄。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對於蘇軍來說,基輔戰役無疑是二戰中最大的一場悲劇了。然而,這場戰役的影響也並非全是消極的。此役結束後,史達林充分認識到一批蘇聯老將的作戰理念和指戰水準已經全面落伍,尤其是以騎兵作戰見長的布瓊尼,完全不適合指揮大兵團作戰。為此,史達林非但沒有追究朱可夫的責任,還不計前嫌重用;一批年輕的蘇聯將星也得到了史達林的青睞,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

有人認為“史達林模式”是導致蘇聯解體的罪魁禍首,但史達林本人對蘇聯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說斯大林格勒戰役是整個二戰的轉捩點,那麼為其奠定基礎的,莫過於這場失敗後這位最高領袖的反思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