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個動作被視為共濟會操縱世界千年的鐵證,它真有這麼可怕嗎

我們在看一些歷史人物的肖像或是照片時, 經常會被這些偉大人物的一個動作吸引:他們常常會將一隻手揣進胸前的衣服裡, 遠到拿破崙、華盛頓, 近到列寧、史達林, 甚至連跟政治不沾邊的古典音樂大師莫札特等人, 都在肖像中做過這樣的動作。 對此, 網上有種非常驚悚的解讀:這種手勢是共濟會成員彰顯身份的一種暗示, 被稱為“揣手禮”。

提到歷史上的共濟會, 往往會伴隨不少陰謀論。 有不少人認為該組織非常厲害, 甚至強大到操控了美國的歷史。 有人指出, 美國歷任總統大多是共濟會成員,

唯獨林肯和甘迺迪不是。 然而這兩位“特立獨行”的總統下場一致, 均遇刺身亡, 這也被視為共濟會操縱美國的鐵證之一。 那麼, 這麼強大的一個組織, 究竟是從哪兒冒出來的呢?

其實, 歷史學家們對該組織的來頭並沒有一個確切的定論。 根據該組織成員自己的說法, 早在西元前4000年, 就有一群人自稱“該隱的後人”, 通曉天地自然以及宇宙的奧秘。 在西方宗教文化中, 該隱被稱為“殺親者”, 是世上所有惡人的祖先。 該組織曾在歷史上與不可一世的羅馬教派鬥爭了2個世紀, 並被歷史學家懷疑一手操縱了法國大革命。 由此來看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和歷史、政治有著緊密聯繫的共濟會實際上帶有強烈的宗教色彩;該組織怎麼看都像是一個邪教。

帶著這些背景, 我們回看這個被認為是“揣手禮”的動作, 似乎感受到了一股寒意。 不僅僅歷史人物, 就在當今世界, 仍有許多大人物也會帶著這樣的動作出現在世人眼前, 偌大的世界似乎仍然活在共濟會的陰影下。 然而, 筆者卻認為,

這個動作很有可能是被過分解讀了。 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從所謂“揣手禮”的來源看起。

歷史學家發現, 最早代言該動作的人是18世紀法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 在拿破崙的多幅畫像中, 我們都能看到拿破崙將一隻手揣進懷中的衣服裡。 雖然拿破崙的長兄約瑟夫·波拿巴被認為是共濟會成員, 還被尊為“導師”, 但歷史學者們並不能找到任何證據證明拿破崙也加入了該組織, 專家們更多地認為這位元法國皇帝與該組織並無聯繫。 那麼, 既然不是該組織成員, 拿破崙為何要頻頻做出“揣手禮”呢?

究其原因, 說來也搞笑。 最初不少歷史專家對此做出不少猜測, 比較有說服力的不外乎以下幾種:首先, 專家們認為拿破崙有胃病, 而在肖像繪製的過程中是不能亂動的, 他只能通過這種方式忍耐。 眾所周知, 拿破崙於1821年5月因胃癌病逝於聖赫勒拿島, 胃病一說似乎非常可信。 不過從邏輯上來講就經不起推敲了:皇帝的身體健康顯然更加重要, 沒必要為一幅肖像忍耐病痛。

另外, 有人認為拿破崙手有殘疾, 這種方式是為了遮羞。 這種說法更加沒有根據, 因為在歷史文獻中, 拿破崙被描述為“生有一雙女人的手, 纖長秀氣, 皇帝引以為傲”。 那麼, 拿破崙做“揣手禮”真正的企圖是什麼呢?原來, 這種姿勢的主要目的並不出於某種政治暗示, 而是為了彰顯自己的風度。 早在西元前3世紀, 雅典政治家、演說家埃斯基涅斯就提出, 在與別人交談時, 將手放在寬袍外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插進袍子裡則是一種非常妥當的處理方式。

埃斯基涅斯在古希臘社會有一定影響力,他的行為多少能夠影響到當時人們,尤其是上層人士的舉止。此後,不光是埃斯基涅斯,不少人都在典籍中討論禮儀時都提到過埃斯基涅斯的觀點。18世紀早期,還有專門的文獻討論“上流社會舉止”時用了大篇幅講解該行為。作為偉大的法國君主,拿破崙希望能夠在自己的肖像中展示一種能夠“展現男士們勇敢大膽而又不失謙虛謹慎的風度”的姿態。值得一提的是,據說這個動作的雛形是畫師自己想出來的,當是還被批評為“太理想化,太過抽象而缺乏真實感”。然而,拿破崙看後非常滿意,稱讚畫師“深得要領”。

當拿破崙越來越多地代言這一姿勢時,上流社會瞬間被“傳染”,紛紛以此彰顯自己的修養,這一動作也被視為當時上流社會的主要標籤之一。這一動作也得到了傳承,即使拿破崙後來倒臺,該動作被視為“專橫”的體現後,上流社會的大人物們仍然競相模仿。這一動作流行到了什麼程度?每個領域、每個國家、每個歷史時段的人似乎都領會了這一舉止的精髓,在如今的世界中也是屢見不鮮。

所謂的“揣手禮”有沒有被共濟會吸收並政治化,我們無從探究;但要將其視為這個組織的陰影籠罩世界的證據,恐怕有些矯枉過正了。

埃斯基涅斯在古希臘社會有一定影響力,他的行為多少能夠影響到當時人們,尤其是上層人士的舉止。此後,不光是埃斯基涅斯,不少人都在典籍中討論禮儀時都提到過埃斯基涅斯的觀點。18世紀早期,還有專門的文獻討論“上流社會舉止”時用了大篇幅講解該行為。作為偉大的法國君主,拿破崙希望能夠在自己的肖像中展示一種能夠“展現男士們勇敢大膽而又不失謙虛謹慎的風度”的姿態。值得一提的是,據說這個動作的雛形是畫師自己想出來的,當是還被批評為“太理想化,太過抽象而缺乏真實感”。然而,拿破崙看後非常滿意,稱讚畫師“深得要領”。

當拿破崙越來越多地代言這一姿勢時,上流社會瞬間被“傳染”,紛紛以此彰顯自己的修養,這一動作也被視為當時上流社會的主要標籤之一。這一動作也得到了傳承,即使拿破崙後來倒臺,該動作被視為“專橫”的體現後,上流社會的大人物們仍然競相模仿。這一動作流行到了什麼程度?每個領域、每個國家、每個歷史時段的人似乎都領會了這一舉止的精髓,在如今的世界中也是屢見不鮮。

所謂的“揣手禮”有沒有被共濟會吸收並政治化,我們無從探究;但要將其視為這個組織的陰影籠罩世界的證據,恐怕有些矯枉過正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