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日“水面下”的這項激烈角逐,中國憑實力後來居上

日本《讀賣新聞》近日報導, 由聯合國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和國際航道測量組織共同管理的國際海底地名分委會, 2018年1月4日公佈了2017年的審議結果。

日本有34項申請獲得通過, 其中包括沖繩諸島南方海域的18項申請, 諸如“龍之介海山”、“漱石海脊”等, 對海底地名的稱謂都與文豪有關。 以日本文豪名字冠名的地形群被作為“文豪海山地形區”已經被國際社會所承認, 其中還包括2014年獲得通過的“康成海山”等地名。

▲香港《南華早報》相關報導截圖

海底“起名”玄機多

“文豪海山地形區”這一帶海域屬於日本專屬經濟區的邊界海域, 日本之所以將海底地名用日本文豪的名字命名, 其目的並非為埋藏很深的奧秘。

第一, 引起民眾關注。 海域與陸地不同, 海上沒有高大建築物或標誌性的地標作為參照物, 不借助海圖和先進的儀器設備, 一般人很難分清方向, 更何況是“海底”。

被海水覆蓋的地形地貌, 不是專業人員根本無法知曉, 即使有人感興趣想瞭解一二也無從下手。

有鑑於此, 日本對海底地名用家喻戶曉的文人墨客名字命名, 是喚起國民興趣和關注度的有效手段。 在日本, 芥川龍之介、夏目漱石、川端康成都是家喻戶曉的“大文豪”, 使用所謂的“龍之介海山”、“漱石海脊”、“康成海山”等比起用一號海山、二號海脊、三號海盆等效果明顯要好。

第二, 未雨綢繆, 提前下手。 海底地名雖然只是一個符號, 但作為島國的日本卻把它看得很重。 日方此舉主要是考慮到若干年之後, 一旦與鄰國或其他國際組織發生矛盾和爭執時, 名字起的好壞有可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起了好名字, 有時能起到有效的證據作用,

相反就會起反作用。

比如, 此次韓國在向同一機構的提案中就使用東海代替日本海, 引發日本抗議。 由此觀之, 我國周邊的東海以及南海的稱謂對與鄰國劃界時也能起到有利於我方解釋的作用。 加拿大不久前提供的海圖上面就標有“南中國海”字樣, 為我國爭取南海海洋權益提供了非常有利、有力的證據。

▲釣魚島海域

第三, 日本在海洋權益爭端問題上向來寸步不讓, 在與鄰近國家有島嶼和海域爭議時, 一定不使用他國的名稱, 必然使用自己起的名字。

日本與所有的近鄰均存在領土爭端。 中國稱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 日本稱作“尖閣諸島”;把俄羅斯稱作“南千島群島”的島嶼說成是“北方四島”, 並將四個小島分別命名為國後、擇足、齒舞、色丹;與韓國的爭議島嶼, 韓國稱“獨島”, 日本起名叫做“竹島”;還有, 原來的琉球改稱為沖繩。

▲日俄爭議島嶼地理位置示意圖(BBC)

中國後來居上, 日本望塵莫及

國際海底地理實體命名分委會(SCUFN)成立於上個世紀90年代, 日本從分委會成立之初就作為主要成員國積極推進海底地形名稱的註冊。 由於注意到了海底地形命名的重要性, 中國從2011年開始參加, 之後, 中日兩國在分委會會議上頻繁發生對立和摩擦。

▲國際航道測量組織標誌

在日本看來, 中國政府把積極推進海底命名作為加速建設“海洋強國”的一個具體舉措。 面對這一狀況,日方的做法是不僅要有所反應,還要先發制人進行應對。

但是,實際情況並不樂觀,中國於2011年加入國際海底地理實體命名分委會,雖然入會比較晚但是中國由於對世界海底地形地貌調查能力日趨提升,調查航次越來越多,命名提案數量猛增,被核准案件數量名列前茅。

▲中日在海底地形命名問題上頻繁發生對立和摩擦。(路透社)

2016年,中國國家海洋局共提交了50件命名申請,數量是上一年的兩倍多,區域涵蓋了東太平洋、中太平洋、西太平洋、南海、西北印度洋和西南印度洋,還有緊貼日本主張管轄區域的命名申請約占提案的五分之一。2017年,中國提出了沖鳥礁以南的“九州帛琉海嶺南部海域”的多個海底地形命名提案,其中有6項已經獲得通過。在全部113項提案申請中,中國提案最多,達41個,占總數的35.9%。

▲俄羅斯衛星網此前報導稱,中國對日本主張專屬經濟區附近海底地形的命名活動日增,引起日本注意。

日本對中國的海底地形命名申請和註冊結果十分關注,這主要是由於中國海洋調查實力不同於以往,對全球海底調查船從過去的幾艘發展到現在的幾十艘,無論航次和頻率,抑或範圍和領域都大大提升。加之,中國對海底命名的申請提案明顯增多,被核實批准的數量也大幅度增加,日本有些望塵莫及。

綜上所述,日本在海洋權益問題上非常“認真”,連海底地形地貌的冠名權也看得很重。作為一個島國,日本對於周邊海域的管理和監視從來就沒有放鬆過。雖然日本對於中韓在海洋方面的調查活動並不是不想採取強硬措施,但日本政府出於政治上的判斷還未對中韓採取過激“行動”。

▲近年來,中國多艘先進海洋科考船相繼服役。圖為“科學”號海洋科考船。

可以確定的是,日本對中國越來越頻繁的全球海底資源和環境,乃至地形地貌調查充滿著對立情緒,日方最為關注的是中國對靠近其主張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附近海域的海底調查,不僅擔心中國提出海底地形的命名提案,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堅決反對日本將沖之鳥礁視為島嶼,主張專屬經濟區及其大陸架。中國在海上實際調查獲取的資料和資料,可以作為直接否定日本主張的有力證據。

作者:郁志榮(寧波大學東海研究院研究員、浙江海洋大學教授、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太平洋學會副秘書長)

面對這一狀況,日方的做法是不僅要有所反應,還要先發制人進行應對。

但是,實際情況並不樂觀,中國於2011年加入國際海底地理實體命名分委會,雖然入會比較晚但是中國由於對世界海底地形地貌調查能力日趨提升,調查航次越來越多,命名提案數量猛增,被核准案件數量名列前茅。

▲中日在海底地形命名問題上頻繁發生對立和摩擦。(路透社)

2016年,中國國家海洋局共提交了50件命名申請,數量是上一年的兩倍多,區域涵蓋了東太平洋、中太平洋、西太平洋、南海、西北印度洋和西南印度洋,還有緊貼日本主張管轄區域的命名申請約占提案的五分之一。2017年,中國提出了沖鳥礁以南的“九州帛琉海嶺南部海域”的多個海底地形命名提案,其中有6項已經獲得通過。在全部113項提案申請中,中國提案最多,達41個,占總數的35.9%。

▲俄羅斯衛星網此前報導稱,中國對日本主張專屬經濟區附近海底地形的命名活動日增,引起日本注意。

日本對中國的海底地形命名申請和註冊結果十分關注,這主要是由於中國海洋調查實力不同於以往,對全球海底調查船從過去的幾艘發展到現在的幾十艘,無論航次和頻率,抑或範圍和領域都大大提升。加之,中國對海底命名的申請提案明顯增多,被核實批准的數量也大幅度增加,日本有些望塵莫及。

綜上所述,日本在海洋權益問題上非常“認真”,連海底地形地貌的冠名權也看得很重。作為一個島國,日本對於周邊海域的管理和監視從來就沒有放鬆過。雖然日本對於中韓在海洋方面的調查活動並不是不想採取強硬措施,但日本政府出於政治上的判斷還未對中韓採取過激“行動”。

▲近年來,中國多艘先進海洋科考船相繼服役。圖為“科學”號海洋科考船。

可以確定的是,日本對中國越來越頻繁的全球海底資源和環境,乃至地形地貌調查充滿著對立情緒,日方最為關注的是中國對靠近其主張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附近海域的海底調查,不僅擔心中國提出海底地形的命名提案,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堅決反對日本將沖之鳥礁視為島嶼,主張專屬經濟區及其大陸架。中國在海上實際調查獲取的資料和資料,可以作為直接否定日本主張的有力證據。

作者:郁志榮(寧波大學東海研究院研究員、浙江海洋大學教授、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太平洋學會副秘書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