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夏朝人物

禹yǔ

①人名, 因治水有方, 後人尊稱大禹。 傳說是夏後氏部落的首領, 夏朝的第一代君主, 也是子承父位、中國奴隸制的創始人。

②姓, 參禹姓條。

關於這個字的更多的資訊——

〈名〉象形。 小篆字形。 本義:蟲名。 《說文》:“蟲也。 ”一說為齲蟲) 遠古夏部落領袖。

禹、湯被之矣。 (禹、湯(都)遭受過。 傳說夏禹曾經遭到九年水災,商湯曾經遭到七年旱災。 被,遭受。 )―― 漢·賈誼《論積貯疏》

堯、舜、禹、湯…皆應運而生者。 ――《紅樓夢》

又如——

禹功:夏禹治水的功績。

禹跡:相傳夏禹治水,足跡遍於九州, 後因稱中國的疆域為禹跡,

禹啟:夏禹及其子啟。

禹鼎:大禹鑄的銅鼎。 象徵國家的命運,代表九州,代表中國。

禹域:指中國。 古代傳說禹平水土, 劃分九州, 指定名山﹑大川為各州疆界, 後世因稱中國為禹域。

禹州:地名, 在河南省。 因大禹治水有功被封於此而得名。

【大禹的簡介】

禹, 通常尊稱為大禹, 與堯舜並為傳說中的古聖王, 又相傳為夏王朝的開國君主。 《史記》說他名文命, 《帝王世紀》說字密。 “帝禹為夏後而別氏, 姓姒氏”, 但一般稱作夏禹, 是先秦時期以國為氏的習慣。

在傳說中, 禹的家世比較顯赫, “黃帝之玄孫而帝顓頊之孫也”, 既是貴胄, 其家又世為大臣。 禹父即治水無功的鯀, 於帝堯的時代登用, 帝舜時被放逐。 禹于舜時為司空, 治理水土, 其主要工作是治水, 接續其父未竟的事業。

【大禹治水的傳說】

大禹治水的傳說故事,

歷來傳頌不絕。 堯的時代洪水已氾濫成災, 為患下民。 《孟子·滕文公上》所載孟子對洪水時期的敘述, 最為生動逼真, 他說:“當堯之時, 天下猶未平, 洪水橫流, 氾濫於天下, 草木暢茂, 禽獸繁殖, 五穀不登, 禽獸逼人, 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 ”由於洪水為害, 人們生存極其艱難, 故爾滿目荒蕪, 荊榛遍野, 野獸出沒, 人煙稀少。 堯用鯀治水, 9年無功。 《尚書·洪范》說:“昔鯀堙洪水。 ”《山海經·海內經》中有個神話, 說鯀偷竊了天帝的寶物“息壤”, 這是一塊長生不止、能堆山成堤的寶土, 鯀用它去堙塞洪水, 但不見成效。 從此中可以推測, 鯀治水患的方法很成問題, 主要是用壅塞的辦法, 水無處可去, 東堵西決, 此堵彼溢, 仍然為患, 所以治水9年, “績用弗成”。

禹受命治水, 並有益和後稷作助手。 他“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 故“勞身焦思”, 發憤治好水患。 禹這個人聰慧機敏, 勤懇踏實, 言行一致, 又能身為表率。 他走遍天下, “陸行乘車, 水行乘船, 泥行乘橇, 山行乘攆(攆是一種登山用具, 置於盾下, 上山前齒短, 後齒長;下山前齒長, 後齒短)”, 踏勘水情地勢, 規劃治水大計。

禹治洪水採用的方法, 大約是接受其父失敗的教訓, 以疏導為主。 如孟子所說, “禹之行水也, 行其所無事也。 ”不是用人力去與大自然對抗, 而是順其自然, 因勢利導, 給洪水找出路, 所以他是“疏九河, 瀹濟, 漯而注諸海, 決汝、漢, 排淮、泗而注之江”, 洪水導入長江, 排入大海, 終於有所歸依。 黃河為害最甚, 所以大禹治水時, 在黃河上下得功夫最多。

他上溯黃河源頭, 從積石山疏導到龍門, 然後南到華陰, 東折至砥柱(修三門峽水庫時已炸掉), 又至孟津等處。 “禹以為河從來者高, 水湍悍, 難以行平地, 數為敗, 乃廝(義為分)二渠以引其河”。

由於黃河上游地勢高, 到中下游平原地區, 水勢太急, 容易成災, 故分其水勢, 開引管道, 最後輸入渤海。 另外《墨子·兼愛中》有禹“鑿為龍門”的傳說。 《呂氏春秋·愛類篇》有較詳細的記述:“昔上古龍門未開, 呂梁未發, 河出孟門, 大 溢逆流, 無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 盡皆滅之, 名曰“鴻水”。 禹於是疏河決江。 ”是說在大禹治水以前, 黃河沒有龍門以下的河道, 水蓄不泄, 一片汪洋澤國;大禹鑿龍門、發呂梁, 將水引至下游, 導入大海, 才解除了水患。 東漢高誘說:“龍門,

河之厄, 在左馮翊夏陽之北。 ”即今山西河津縣與陝西韓城縣之間黃河峽谷上的禹門口。 《水經注》卷四記:“昔者, 大禹導河積石, 疏決梁山, 謂斯處也。 即經所謂龍門矣。 《魏土地記》曰:“梁山北有龍門山, 大禹所鑿, 通孟津河口, 廣八十步。 岩際鐫跡, 遺功尚存。 ”這就是悅, 禹鑿龍門的傳說, 曾被人們認為是歷史上的真實事蹟, 還有人去龍門觀察過鑿山的痕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