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日軍佔領長城,為何沒有破壞萬里長城?原因在這個男人身上

1931年日寇打響“九一八事變”第一槍之後, 乘機南下, 而此時我們的蔣委員長及其撤回到關內的東北軍統帥張學良, 正在義正言辭的控訴日軍種種不人道的行為。

並要求日寇軍隊退出中國領土, 退還所搶佔的財富, 當然蔣介石與張學良的控訴, 並不是說給全國老百姓聽的, 而是說給西方列國聽得, 蔣介石、張學良以期得到他們的支持。

最後的結果, 除了德國政府站出來譴責日寇行為之外, 所謂的美國與蘇聯對此事保持了沉默, 浪漫的法國人和相對紳士的英國人, 則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 任由事態發展, 反正火燒不到自己身上。

1933年, 日寇徹底拿下整個東北後, 日寇帝國主義把侵略矛頭指向了中國華北地區, 元旦前夕, 日寇如法炮製“九一八事變”向山海關發起進攻, 當時駐守在山海關的是國軍將領何柱國。

聽到日寇入侵山海關資訊, 二話不說操傢伙開始反擊, 頓時之間, 數千年前古人留下的萬里長城, 再一次點燃了抗擊侵略者的烽火, 不幸的是, 面對日寇的飛機大炮, 負責駐守在此的駐軍在堅守3晝夜之後, 全部殉國, 致死他們都沒有等來援兵。

1933年1月3日, 山海關淪陷, 囂張的日寇將太陽旗插上了天下第一關的城頭,

不久後, 熱河省地方官員表示願意歸附日本政府, 隨著熱河官員歸附日本, 當地頓時大亂, 日寇乘機在熱河一帶展開血洗, 而熱河省原主席湯玉麟不戰而逃。

危難時刻, 東北軍統帥張學良第一個站了出來, 沒想到此人又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長城抗戰打響之後, 張學良先後調集14個軍20余萬人, 企圖保衛熱河和依託長城阻止日軍進關。

然而在如此背景下, 日軍128騎兵還是不費一槍一彈的佔領了承德, 當時駐守在承德的10萬東北軍不戰而退, 讓國人認為是奇恥大辱, 後張學良無奈辭職, 何應欽接替張學良指揮。

儘管國軍在軍事上佔有一定優勢, 但人員層次不齊加上武器裝備較落後, 故而長城還是未能守住, 1933年5月, 日軍徹底佔領長城。

佔領長城的日寇企圖用飛機大炮摧毀長城, 因為在中國有這麼一句話“不到長城非好漢”日本人覺得只有把中國的脊樑長城摧毀了, 中國也就不存在好漢了。

山海關最先受到重創, 現在我們看到的山海關, 是後期修整的出來的, 甚至連“天下第一關”牌匾都被運到了日本收藏, 至今未曾歸還。

就在武藤信義下令摧毀長城其他隘口之時, 偽滿洲電令傳到了武藤信義, 其大意為不要摧毀長城云云, 落款為愛新覺羅溥儀。

在溥儀我的上半生中,曾回憶此事道:“他認為長城是中華文化瑰寶,不容日寇破壞,故而說服了日本政府!”當時日本政府鑒於溥儀還有利用價值,遂通過了溥儀的建議,長城才得以保存下來。

在溥儀我的上半生中,曾回憶此事道:“他認為長城是中華文化瑰寶,不容日寇破壞,故而說服了日本政府!”當時日本政府鑒於溥儀還有利用價值,遂通過了溥儀的建議,長城才得以保存下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