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色戒:如此色戒,如此戒色

問:佛陀的法教為什麼要堅決的戒色?戒色是不是意味著一勞永逸不用再有“想不想”這些欲念了呢?他的這條法教是第一義諦還是權宜之法呢?

色, 事物的表像, 心的想相。 戒色, 看穿這一點, 看透這一點, 看著這一點, 不再被事物的表像——心幻化的華麗外衣所迷惑, 這就是佛陀們所說的戒色或色戒。

佛陀們為什麼要提出色戒或戒色?因為眾生被自心所生的想相所迷惑了, 在堅定地做著自心取自心的遊戲而不知, 並因此產生了無數無量的痛苦, 佛陀們慈悲, 因此, 指出這一點, 供眾生參詳提防。

當我們看透色的本質:男人, 女人, 以及美, 實際上並無男人、女人以及美, 那只是心在一件道器上的放光。 因為你的心以及它儲存的業, 男人成為男人, 女人成為女人, 美成為美。 若業不同, 此即不再相同。

例如, 一位美女我們看著是美女, 但在一隻饑餓的老虎的眼裡,

很可能只是一頓豐美的免費午餐;一位帥哥我們看著是帥哥, 但在女媧那裡, 很可能只是一隻她捏的, 突然有了靈氣、會移會動、並墜入自己夢幻的小泥人兒;男人、女人, 我們覺得是男人女人, 但在天穹之上, 上帝之眼看著我們只是一些飛動的塵埃……

對於一顆心, 內在的業不同, 所看到的景象不同;一顆心所看到的形象, 只是它的業。 同樣的, 一顆心所愛戀的, 所追求的, 也只是它的業——它自身所積攢變化的幻象。 所以, 在一位佛看來, 眾生所追求的動力來自幻覺, 其所追求的, 皆是幻象。 眾生追求自己所喜歡的事物, 就像猴子撈取水裡的月亮一樣。 但少有人看出這一點, 實實在在看出這一點者, 已是“覺悟者”了。

眾生一生都在做著“自心取自心”的不知情的愚妄活動,

所以體會到忙、累、迷茫或煩惱;諸佛看清了這一點, 他們停下來了, 他們進入了寂靜, 他們體會到清淨, 他們進入了妙觀的境地, 體會到妙趣的大夢人生。

自心取自心, 凡夫愚妄行, 勞煩不自知, 身陷深夢中。 無明的心對色的迷戀, 那狀況就像, 一位忘我的畫師把他的畫當真, 忘了現實世界一樣;就像一位雕塑家, 把他雕塑的栩栩如生的作品當真, 忘了它是假物一樣。

人們對著一個不持有任何形象的世界, 突然產生了形象——那心所雕塑出來的事物, 所塗上去的色彩……他們對那迷戀, 卻一點也不知道, 這只是自心所生出的幻法。

自心取自心, 非幻成幻法。 若悟自心時, 法法何曾法?佛付無法時, 誰人得真實!

佛陀們教導色戒, 只是讓你看著假像, 看著心相, 畫工師不要被他所塗抹的色彩迷惑了, 造物主不要被他所造的物奪取了主人的位置……這就是諸佛教導色戒或戒色的原始動機。

覺知色, 瞭解色, 這即是色戒。 諸佛教導色戒, 並不是不讓你愛美, 並不是不讓你戀愛, 並不是不讓你喜歡男人或男人, 他只是提醒你, 愛的時候, 喜歡的時候, 看著心, 看著心的創造和運作。 實際上, 對一位修行人而言, 好色時正是戒色時, 好色時正是色戒時。

你好色, 很好, 心喜歡它創造的華麗色彩, 喜歡它自身的天賦和光芒, 那有什麼錯?好色不是罪過, 對這種情況一無所知才是罪過——如果說一個關於罪過的故事的話。

聖人所謂好色, 和喜歡性愛活動是兩碼事(喜歡性愛是另一類故事)。

因此, 色戒或戒色, 也不是讓你拒絕男女性愛, 那完全是不同的事。

色者, 非男非女, 物之表像也, 心之化相也。 戒者, 非拒非絕, 心之覺知也, 心之瞭解也。 此是為諸佛色戒, 如此色戒, 如此戒色。

佛學文化,博大精深,傳遞正信,弘揚佛法

手機應用商店搜索【 天天佛】免費學佛修行必備APP

敬請關注我們, 感恩各位師兄法佈施, 南無阿彌陀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