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徐州傳統體育與競技項目:沛縣武術(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沛縣素有“武術之鄉”, 源遠流長, 自秦漢以來兩千年沛人習兵練武, 英傑迭出, 相沿成習, 歷久不衰。

(1992年, 沛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授予“武術之鄉”稱號)

漢高祖劉邦及漢初沛籍將領樊噲、周勃、王陵等人在起義前均酷愛武術, 曾組織地方青壯年習兵練武。 據新譯《沛縣誌》卷三, 沛人“尚武挾意氣”, “民喜佩劍以自衛”。 《民國新志》也說:“沛人富有膽略……雖婦女也多不知畏懼。 ”

1977年5月在棲山鎮9米深池塘中發現的漢墓裡出土了多塊石刻畫像及兩把鐵劍。 石刻畫像人物挾弓佩劍, 諸如擊劍、槍術、雜技等表演, 姿態清晰, 栩栩如生。

(棲山石塘漢墓出土兵器)

(部分稀有兵器)

沛地武術英才輩出, 更兼收外地武術之長。 清宣統三年(1911年)以後, 各地武術高手雲集沛境內外,

來自河南、河北、山西的武術高手多達十幾位, 在沛各立門派, 授徒傳藝。 至今沛縣擁有十二大門派, 其中八大門派為大洪、二洪、三晃膀、梅花、少林、西陽掌等, 自傳入沛境以來, 已成為蘇魯豫皖地區最有影響的拳種, 也是沛縣成為全國武術之鄉的歷史成因。

(李派梅花拳傳承人趙連亞、李濤演練對練套路)

(蔣立民、張基鳳演練“護手斧、盤龍拐”)

(90歲的德藝兼備的民間武術家 大洪拳 拳師 鄧憲文)

武術活動在民間廣為盛行, 全縣110多萬人口, 有28萬人習武練功。 全縣471個行政村設有練武場子, 武術館、校、輔導點110多處。 每逢月下日中, 尤其是農閒、節日, 在樹林、田頭、場院, 練武號子不絕於耳, 器械搏擊之聲相聞, 男女老少各逞英姿。 每年春節, 舉行全縣武術比賽, 大大促進了沛縣武術運動的發展和提高。

【三晃膀大洪拳(左)與二洪拳(右)】

【西陽掌(左)與武當大洪拳(右)】

(沛縣大洪拳武校健兒在練功)

沛縣武術人才輩出,燦若明星。1970年至今參加全國級、省、市各級各類比賽及表演達340餘次。榮獲全國武術表演一等獎8名,全國散打冠軍7名,世界技巧冠軍8名,世界舉重冠軍3名,冬奧會冠軍1名。

(省級傳承人鄧守超)

( 省級傳承人孟憲軍)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國內賽事多以國家標準套路為標準,沛縣武術傳統套路越來越不適應當代競技體育的需要,傳統套路沒有機會參加比賽。亟待對這一瀕臨失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搶救保護。

文/圖 徐州非遺保護中心

【三晃膀大洪拳(左)與二洪拳(右)】

【西陽掌(左)與武當大洪拳(右)】

(沛縣大洪拳武校健兒在練功)

沛縣武術人才輩出,燦若明星。1970年至今參加全國級、省、市各級各類比賽及表演達340餘次。榮獲全國武術表演一等獎8名,全國散打冠軍7名,世界技巧冠軍8名,世界舉重冠軍3名,冬奧會冠軍1名。

(省級傳承人鄧守超)

( 省級傳承人孟憲軍)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國內賽事多以國家標準套路為標準,沛縣武術傳統套路越來越不適應當代競技體育的需要,傳統套路沒有機會參加比賽。亟待對這一瀕臨失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搶救保護。

文/圖 徐州非遺保護中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