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揭秘大學老師喜歡什麼樣的學生

在大學裡, 期末無疑是一年中師生關係最為微妙的時候, 有些學生可能一年也見不了自己的任課老師幾次, 但期末是時候就會想法設法地在老師面前各種刷存在感。

不少學生在考試時, 都會有三大錯覺, 我有卷面分, 我有平時分, 我有人情分。

於是, 一到期末, 大學老師接受短信的頻率堪比雙11期間, 諸如這樣的短信, 要是沒有收到過, 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大學老師。

“老師您辛苦了, 這學期讓您再次費心了。 其實我上課有認真聽課, 考試也有用心複習, 但是可能用力過猛, 考下來感覺不是很好, 還請您多多關照。 謝謝您。 ”

“X老師, 我拜讀了您的著作, 您的研究方向是XXX, 讓我很感興趣, 我也準備未來在X大學繼續深造這方面研究, 以後我可以多向您請教這個方向的內容嗎?所以想問一問您能不能多給我一點分呢?拜託老師了。 ”

……

雖然每條短信的字數不一,

文風不同, 但都有一個核心思想:

無論我的卷面分有多低, 無論我這學期逃了多少課, 但請一定不要讓我掛科啊!!!

老師可能想像不到, 有些平時連你名字和長相都記不住的學生, 一到期末卻會費盡周折、四處打聽要來你的手機號, 給你發短信的時候要一字一句斟酌,

連標點符號的添加都小心翼翼, 短信發送後, 滿懷期待盼望你回復的表情有多麼虔誠。

其實, 不是高冷不近人情, 沒有一位元老師願意用分數去為難自己的學生。 與其期末的時候想各種套路去摸清老師的喜好, 去做討老師喜歡的乖寶寶, 不如在平時多下功夫, 討老師喜歡其實也並不難。 一位大學老師就在自己的公眾號裡表示了自己喜歡什麼樣的學生:

有明確的目標, 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和為什麼而努力。 很多同學在考上大學後就不清楚自己下一個人生目標在什麼地方, 似乎這輩子的終極追求就在於考上大學。 實則大學是一個新的起點, 也是獲得人生一張新的入門券的起跑線。 你未必清楚在大學之後道路會怎麼走,

但至少在大學四年裡, 可以設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專業不理想, 那就讀雙學位或者努力轉專業;學校不理想, 那就爭取通過考研去讀心儀的學校;如果自己的學校和專業已經是國內一流, 那就爭取保研或者在這基礎上申請出國深造;如果對做學問沒興趣, 那就拓展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 為進入社會做準備……

無論如何, 不要渾渾噩噩地混日子, 如果沒有一個四年的長遠目標, 也可以設置一年甚至一個學期的目標, 然後努力去實現它, 不要把上大學這件事情, 最後變成了大學上了你。

培養自己強大的執行力, 別讓拖延症誤了你。 也許你上了大學後, 自己有很多的雄心壯志, 也把目標設置細化到了每個小時,

但有目標卻沒實踐, 或者希望把實踐推到明天甚至是哪一個自己心情好的時刻。 加上周圍如果沒有合適的環境, 自己的意志又不夠強大, 慢慢就容易被他人所同化。 所以要培養自己的行動力, 該這一分鐘做的事情, 不要拖到下一分鐘去做, 給自己留下足夠多的空間進行迴旋, 把每一件事情做到盡善盡美。

培養自己對學術的欣賞力和鑽研力。 上大學是來讀書的, 這是一個不能動搖的終極目標;而大學不是一個功利性的培養機構, 這是一個需要始終明確的基本前提。 你不是為了未來找一份養家糊口的工作才來讀書的, 你是為了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而來學習, 所以無論是自己的專業知識、還是在專業以後的知識拓展, 都應該以極大的興趣去瞭解摸索。

這是個比較艱苦的過程,因為“可愛之學問不可信,可信之學問不可愛”,尤其是不要憑著自己的喜惡去決定對老師的判斷和對課程的判斷,有些課程和老師可能的確沒有太多的樂趣,但它對個人未來的發展和完善如果能產生深遠影響的話,那我們自己就應該去探尋摸索其中的學術的美感與快樂。事實上,萬事開頭難,一旦進入了門檻,你會發現有新的境界與新的體驗。

要有規矩的觀念,不要因為自由散漫害了你。如果說老師都能提前十五分鐘到教室來保證不要出現教學事故的話,那同學們實在沒有什麼理由上課姍姍來遲。這是一個習慣的問題,不要因為這樣的一些習慣細節而成為未來在社會工作中一些容易誤事的開始。另外諸如像與老師打交道過程中的一些細節:請假條的寫法、郵件的寫法、論文的寫作規矩等等,都是要自己主動去瞭解和學習,而不是隨意地糊弄了事。你現在越不認真,未來付出代價的可能性就越高。

敢於在學理的基礎上挑戰老師。大學最可貴的地方,在於“自由之精神,獨立之思想”,學術的進展在於一代又一代不斷在繼承的基礎上開拓前進,這也包括了對前輩學者研究成果的不斷反思與推進深入。大學的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過程中的討論是讓你主動發現自己知識體系中的短板,然後到圖書館中去找書增長見識的基礎。如果將討論僅僅定位在提高平時成績的話,那基本上還是以“投入-產出”的眼光看待學習。須知大學的專業知識往往都是很快就過時的,但在大學課堂上及課堂之外培養的思辨能力、自學能力、表達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是可以伴隨自己一輩子的。

老師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學生要是能做到以上這些,期末能不能及格,心裡還沒點數嗎?

注:本文綜合整理自吳昱則剛(ID:JNUskbwuyu)、學術格子(ID:aagrid-com)等。

都應該以極大的興趣去瞭解摸索。

這是個比較艱苦的過程,因為“可愛之學問不可信,可信之學問不可愛”,尤其是不要憑著自己的喜惡去決定對老師的判斷和對課程的判斷,有些課程和老師可能的確沒有太多的樂趣,但它對個人未來的發展和完善如果能產生深遠影響的話,那我們自己就應該去探尋摸索其中的學術的美感與快樂。事實上,萬事開頭難,一旦進入了門檻,你會發現有新的境界與新的體驗。

要有規矩的觀念,不要因為自由散漫害了你。如果說老師都能提前十五分鐘到教室來保證不要出現教學事故的話,那同學們實在沒有什麼理由上課姍姍來遲。這是一個習慣的問題,不要因為這樣的一些習慣細節而成為未來在社會工作中一些容易誤事的開始。另外諸如像與老師打交道過程中的一些細節:請假條的寫法、郵件的寫法、論文的寫作規矩等等,都是要自己主動去瞭解和學習,而不是隨意地糊弄了事。你現在越不認真,未來付出代價的可能性就越高。

敢於在學理的基礎上挑戰老師。大學最可貴的地方,在於“自由之精神,獨立之思想”,學術的進展在於一代又一代不斷在繼承的基礎上開拓前進,這也包括了對前輩學者研究成果的不斷反思與推進深入。大學的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過程中的討論是讓你主動發現自己知識體系中的短板,然後到圖書館中去找書增長見識的基礎。如果將討論僅僅定位在提高平時成績的話,那基本上還是以“投入-產出”的眼光看待學習。須知大學的專業知識往往都是很快就過時的,但在大學課堂上及課堂之外培養的思辨能力、自學能力、表達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是可以伴隨自己一輩子的。

老師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學生要是能做到以上這些,期末能不能及格,心裡還沒點數嗎?

注:本文綜合整理自吳昱則剛(ID:JNUskbwuyu)、學術格子(ID:aagrid-com)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