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22年前海☆禁☆洛☆禁☆因將軍坤沙投降:他創造了雙獅地球牌毒☆禁☆品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 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薩沙講史堂第五百零五期】(軍事系列第224講)

在22年前的今天, 1996年1月12日 金三角大毒梟坤沙向緬政府軍投降。

這裡我們就要說說坤沙,和他創造鼎鼎大名的 雙獅地球牌海洛因。 在當年, 雙獅地球牌堪稱毒品界的王牌。 聽薩沙說一說吧。

看過電影《美國黑幫》的朋友, 都記得一個情節。

美國市面上的海洛因純度, 基本在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弗蘭克帶回來的毒品, 純度則高達百分之百。 由此, 弗蘭克的生意大賺特賺, 瞬間成為紐約最有實力的黑幫頭子之一。

電影中這個軍閥頭子, 就是大名鼎鼎的坤沙。

坤沙原名張奇夫, 是一個混血兒。 他的父親是漢人, 母親則是撣族, 也就是中國的傣族人。

坤沙從小失去了父母, 又被撣族仇人追殺, 被迫四處流浪以從軍為生。

在那個年代, 緬甸剛剛獨立不久, 仰光政權的勢力還無法深入緬北。

緬北山區群雄割據,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李彌的國軍殘部93師也雄踞一方, 曾經2次將緬甸政府軍打的屁滾尿流,

佔據了金三角地區。

此時的坤沙在緬北混跡, 加入了李彌在金三角建立的“反共抗俄大學”:同羅星漢、彭家聲都是同學。

這段時期的學習, 讓坤沙成為一個正規的軍官, 對他一生有著重要的影響。

緬甸人打不過93師只能玩陰的, 在蘇聯支持下向聯合國控告中國人侵略。

在聯合國壓力下, 50年代國軍殘部陸續撤回臺灣, 留下了大片真空區。

而60年代緬共迅速崛起又有強大的後援, 成為緬甸政府軍的頭號敵人。

政府軍忙於圍剿緬共, 無暇顧及緬北中小軍閥。

在這種情況下, 坤沙這種草頭王有了發展的空間。

在成為當地撣族土司女婿後, 他組建了八百多人的地方武裝“弄亮地區民眾自衛隊指揮官”, 受到緬甸政府的承認。

當時的緬北就是三國初期的局面, 弱肉強食, 看誰厲害。 坤沙以自己卓越的軍政能力, 一軍突起, 擊潰老同學羅星漢等軍閥, 成為金三角的霸主。

隨後的坤沙在金三角生存了30年,部隊一度發展到2.5萬軍隊(其中骨幹4000人)和2萬民兵的規模,裝備包括直升機在內的各種新式武器。

對於坤沙的起起伏伏,薩沙不想多說,主要就說說它的雙獅地球牌。

在緬北,鴉片種植是很尋常的事情。

緬北山區自然條件惡劣,交通奇差,農業技術落後。

資料寫到:金三角山區裡的許多土著民族如苗、僳僳、瑤、阿卡等族直到現在,仍然保持著刀耕火種的習慣,其村寨圍繞著新辟耕地不時遷移。這一原始生產方式很適宜種植罌粟。因為種罌粟無須高明複雜的技術,當人們把一片片茂密的叢林砍倒燒毀後,僅肥沃的腐殖層就可以連續幾年使鴉片豐收。當地力耗盡時,又開闢新的耕地,反正那裡眼下還有無邊無際的土地可供利用。

這種地方即便農業豐收也無法運出去。上千年來,緬北的少數民族基本都是赤貧,經常大批餓死。

從英國人帶來鴉片以後,緬北山民開始找到維持生命的東西。緬北的山區非常適合鴉片的種植,而鴉片外號叫做懶莊稼,不需要精心打理,即便山區貧瘠的土地也可以種植。

罌粟收割以後,製成的鴉片生膏重量很輕,根本不需要什麼公路運輸,幾匹馬就背的出去。

由此,緬北山民普遍種植鴉片,以維持一家的生計。在緬北,鴉片就是流通貨幣。山民可以用鴉片能買金銀首飾、槍支、牲畜和收音機,還可求醫看病。

而盤踞緬北的軍閥,也對鴉片種植進行鼓勵。

緬北這個地方除了玉石、木材以外,特產就是只有鴉片。

玉石不容易賺大錢,木材又難以運輸,說來說去,就是鴉片利潤最高。

靠山吃山,從李國輝時代開始,緬北各種武裝包括緬共,都不干涉山民的鴉片種植,還從中抽稅。

鴉片從緬北賣到泰國價格翻了很多倍,足以滿足軍閥的軍費需要。

不過,軍閥通常是只是賣鴉片或者嗎啡,由泰國、老撾的買家自行提煉為海洛因。

於是,一些精明的軍閥自行組織工廠生產海洛因,以擠壓中間商的利潤空間。

可惜,軍閥邀請的化學工程師水準不高,加上工人多是本地文盲農民,導致海洛因品質不高,純度甚至只有百分之二三十。

早在七十年代壟斷金三角絕大部分的毒品市場以後,坤沙扭轉了這個局面,甚至創造了著名的海洛因品牌。

所謂的雙獅地球牌,就是純度高達百分之百的海洛因。

雙獅地球牌的包裝很簡單,用普通的油紙包裹。

油紙上印有紅色的圖示,是兩個獅子抱著地球,上面有一帆風順、純淨100%字樣。

有意思的是,標誌上還寫著“提放假冒”四個字。

一塊是1公斤,海洛因磚上還印著999三個數字,表明純度是99.9%。

就是以這種品牌效應,坤沙從毒品貿易中獲利極大,能夠支持數萬人的軍隊。

1988年,坤沙毒品收入高達2億美元(當時幣值),1989年為4億。

雙獅地球牌可以看出坤沙精明的一面,做毒品生意都能夠形成品牌化。

也就是雙獅地球牌,讓坤沙的名氣過大,成為眾矢之的,最終垮臺。

薩沙需要補充的是,坤沙雖打成撣邦共和國的口號,其實他基本是一個地道的華人。

【薩沙講史堂第五百零五期】(軍事系列第224講)

隨後的坤沙在金三角生存了30年,部隊一度發展到2.5萬軍隊(其中骨幹4000人)和2萬民兵的規模,裝備包括直升機在內的各種新式武器。

對於坤沙的起起伏伏,薩沙不想多說,主要就說說它的雙獅地球牌。

在緬北,鴉片種植是很尋常的事情。

緬北山區自然條件惡劣,交通奇差,農業技術落後。

資料寫到:金三角山區裡的許多土著民族如苗、僳僳、瑤、阿卡等族直到現在,仍然保持著刀耕火種的習慣,其村寨圍繞著新辟耕地不時遷移。這一原始生產方式很適宜種植罌粟。因為種罌粟無須高明複雜的技術,當人們把一片片茂密的叢林砍倒燒毀後,僅肥沃的腐殖層就可以連續幾年使鴉片豐收。當地力耗盡時,又開闢新的耕地,反正那裡眼下還有無邊無際的土地可供利用。

這種地方即便農業豐收也無法運出去。上千年來,緬北的少數民族基本都是赤貧,經常大批餓死。

從英國人帶來鴉片以後,緬北山民開始找到維持生命的東西。緬北的山區非常適合鴉片的種植,而鴉片外號叫做懶莊稼,不需要精心打理,即便山區貧瘠的土地也可以種植。

罌粟收割以後,製成的鴉片生膏重量很輕,根本不需要什麼公路運輸,幾匹馬就背的出去。

由此,緬北山民普遍種植鴉片,以維持一家的生計。在緬北,鴉片就是流通貨幣。山民可以用鴉片能買金銀首飾、槍支、牲畜和收音機,還可求醫看病。

而盤踞緬北的軍閥,也對鴉片種植進行鼓勵。

緬北這個地方除了玉石、木材以外,特產就是只有鴉片。

玉石不容易賺大錢,木材又難以運輸,說來說去,就是鴉片利潤最高。

靠山吃山,從李國輝時代開始,緬北各種武裝包括緬共,都不干涉山民的鴉片種植,還從中抽稅。

鴉片從緬北賣到泰國價格翻了很多倍,足以滿足軍閥的軍費需要。

不過,軍閥通常是只是賣鴉片或者嗎啡,由泰國、老撾的買家自行提煉為海洛因。

於是,一些精明的軍閥自行組織工廠生產海洛因,以擠壓中間商的利潤空間。

可惜,軍閥邀請的化學工程師水準不高,加上工人多是本地文盲農民,導致海洛因品質不高,純度甚至只有百分之二三十。

早在七十年代壟斷金三角絕大部分的毒品市場以後,坤沙扭轉了這個局面,甚至創造了著名的海洛因品牌。

所謂的雙獅地球牌,就是純度高達百分之百的海洛因。

雙獅地球牌的包裝很簡單,用普通的油紙包裹。

油紙上印有紅色的圖示,是兩個獅子抱著地球,上面有一帆風順、純淨100%字樣。

有意思的是,標誌上還寫著“提放假冒”四個字。

一塊是1公斤,海洛因磚上還印著999三個數字,表明純度是99.9%。

就是以這種品牌效應,坤沙從毒品貿易中獲利極大,能夠支持數萬人的軍隊。

1988年,坤沙毒品收入高達2億美元(當時幣值),1989年為4億。

雙獅地球牌可以看出坤沙精明的一面,做毒品生意都能夠形成品牌化。

也就是雙獅地球牌,讓坤沙的名氣過大,成為眾矢之的,最終垮臺。

薩沙需要補充的是,坤沙雖打成撣邦共和國的口號,其實他基本是一個地道的華人。

【薩沙講史堂第五百零五期】(軍事系列第224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