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從0到3300億,他只用了短短5年

幹掉搖搖, 拼掉大黃蜂, 靠10億行銷補貼大戰快的, 收購優步中國, 滴滴出行締造一個又一個傳奇, 短短5年就成長為估值超過3300億的龐然大物,

而它的創始人卻是一個剛滿34歲的年輕人, 他的名字叫程維。

第一次創業, 就把蘋果、BAT等國內外IT巨頭一網打盡, 更是吸引到中投、中金、中信、軟銀、鼎輝、交通銀行、招商銀行等30多家風投機構, 大夥好奇程維到底有什麼魅力?

本是一隻平凡的小小鳥

其實, 2011年之前, 1983年出生的程維可以用“落魄”兩個字來形容。 高考前夕突發高燒, 結果考數學時漏掉最後一頁的2道大題, 最後只能去了北京一所化工大學的行政管理專業就讀。

大四本想找一個單位實習, 卻被櫻花西街一位40歲的大姐拉去聽保險講座, 一時衝動就交了800元押金, 然後開始賣保險。

社區掃樓, 大街擺攤, 地鐵搭訕, 程維什麼招都想盡了, 可一份保險也沒賣出去。 最後,

程維決定找老師殺熟, 卻遭到輔導員一頓奚落, “來晚了, 我們家的狗都買了保險。 ”

等正式找工作時, 他又被騙了。 當時上海一家醫療集團發來面試通知, 職位是總經理助理。 等程維到了上海, 卻發現所謂的醫療集團就是一家足療店, 老闆、燒鍋爐以及他一共3個男的, 其餘的20多個都是女孩子。

此後, 程維前前後後找了七、八份工作, 但不是拖著不發工資, 就是剛要發薪水, 老闆就找個理由把他開了。

蛻變, 蛻變, 再蛻變

第一次蛻變發生在杭州。 其實一個大學生工作找成那樣, 估計很多人也就認命了, 然後就是破罐子破摔。

但是, 程維不這麼想, “跟著蜜蜂找花朵, 跟著蒼蠅找廁所, 主要是沒有跟對老大。 ”2007年, 哪個老大霞光萬丈?顯然是已經露出巨星像的馬雲,

於是程維決定去杭州碰碰運氣。

在所投簡歷石沉大海後, 程維最後決定毛遂自薦, 他通過七拐八拐的關係, 找到阿裡的一位人力資源總監。

恰巧當時阿裡高速擴張, 地推隊伍極度缺人, 那位總監一看程維是正兒八經本科, 順水推舟讓他到上海做銷售, 底薪1500元。

第二次蛻變發生在上海。 當時, 阿裡主推的是一款叫“出口通”的產品, 如何才能開胡呢?程維想到了自己的專業, 他把目標鎖定昆山那些做化工的小貿易公司身上。

雖然程維大學沒學什麼東西, 但是怎麼著也在化工大學待了4年, 糊弄那些小老闆還是綽綽有餘的。 三句話談下去, 絕大多數老闆覺得程維相當專業, 程維和他的“出口通”就在昆山一帶打開了市場。

有一次, 馬雲去上海參加公司的半年度會議, 需要一位元主持人, 程維又一次毛遂自薦。

當時, 他那蹩腳的江西普通話還派上了用場, 雖然把一位互聯網協會的宋女士報成宋先生, 大夥總體反響還不錯, 程維慢慢就成了上海分公司的固定主持人。

不知道是產品賣得好, 還是主持搞得不錯, 第二年程維就成了一個小領導, 手底下有7個剛畢業的大學生。 此後不到一年時間, 程維的小團隊就從阿裡幾百號團隊中脫穎而出, 排進了全國前10強。

第三次蛻變是在北京。 2009年, 程維被派往北京分區, 頂頭上司正是王剛, 脾氣、性格相投, 兩人就此對上了眼。

此後, 程維一路猛打猛衝, 王剛就一路使勁提拔。 8年時間內, 程維先後成為阿裡B2B最年輕的部門主管,

最年輕的區域經理, 直到2010年晉升為支付寶B2C事業部的副總經理。

高人指點, 貴人相助, 大神加盟

遇到的第一位高人就是王剛。 王剛對程維不只是知遇之恩, 提拔了程維, 更主要的是扮演創業導師以及金主的角色。 2012年6月, 程維想要成立小桔科技, 主做智慧打車軟體, 王剛既出謀又劃策, 最初的70萬啟動資金也是他提供的。

後來, 程維賬上的資金用完了, 又是王剛挺身而出, “這是我孵化的第一個項目, 寧可不投其他公司, 也會扛下去。 ”果斷又給了程維幾十萬資金。

正是王剛的那100多萬早期投資, 幫助程維度過寒冬, 一直等到了金沙江創投朱嘯虎的A輪融資。 當然, 王剛的那100萬, 現在可就價值連城了, 少說也是100個億。

遇到的第一位高人是馬化騰。要說小馬哥有眼光,就在2012年滴滴成立後不到半年,他就發現了滴滴。

當然,小馬哥很有談判技巧,知道程維曾是阿裡的員工,拿騰訊的錢有心理障礙。所以,他直接繞開讓騰訊投資部一把手,親自出馬,並在2013年北京兩會期間專門請程維吃飯。

你想啊,馬化騰是什麼人物?什麼身價?當時滴滴一天才一兩千單,撐起量也就10萬元的流水,與騰訊哪裡在一個頻道上。

但是,人家小馬哥就肯放下身段,單獨請程維吃飯。而且,馬化騰還大氣地答應了程維的所有條件,包括不干涉公司業務的獨立發展和不謀求控制權。所以,那頓飯之後的不久,滴滴就獲得了騰訊的1500萬美元投資,程維也多了一位大哥馬化騰。

日後,在馬化騰的主導下,滴滴於2014年完成C輪1億美元的融資。也正是那筆融資,增強了程維與快的打行銷“補貼”大戰的底氣。而且,馬化騰還一手促成了微信與滴滴之間的戰略合作。

在微信巨大流量的帶動下,到2014年3月,滴滴用戶已經超過1個億,日均單超過500萬單,滴滴一躍成為移動互聯網最大日均訂單交易平臺。

遇到的第一個大神是柳青。本來柳青是代表高盛想要入股滴滴,沒有想到,程維挺強勢,雙方就滴滴的估值一直談不攏。

到了2014年6月,在上地五街一家湘菜館,兩人又談了一個半小時,估值還是談不攏,柳青很生氣,“我不走了,沒有辦法向老闆交差。”

柳青說的是氣話,程維卻當了真,聽說柳青年薪400萬美元時當即表態,“滴滴的一半工資是你的,剩下的才是我們大家的工資。”沒有想到一個星期後,等程維從西藏回來,就收到柳青的短信,“決定了,上路吧。”

你想,柳青是誰?北大才女,柳老闆的女兒,高盛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那人脈,那資源,那視野,怎是草根出身的程維能比?

所以,6個月之後的2014年12月9日,柳青就帶來好消息,“由淡馬錫、騰訊和DST主投,融資超過7億美元,”該數字也創出了國內移動互聯網領域的融資新紀錄。

在滴滴與快的搞了一年的燒錢大戰,有意合併之時,又是柳青出面,三下五除二就搞定股權置換方案。於是,2015年2月14日,我國最大的兩家打車軟體公司採用完全換股的方式合併成滴滴出行,實現了“情人節計畫”。

事實上,除了柳青外,程維身後集結了一支超豪華的管理團隊。張博,首席技術官,前百度資深員工,“上天派來的天使;”李建華,首席發展官,體制內前司局級幹部。朱景士,戰略副總裁,兩個月就搞定了7億美元的融資。

血戰鋼鋸嶺

有了錢,有了人,程維自然跨步格外高遠。從2013年秋季開始,他先後發起4個回合的行銷攻勢,每一次都堪稱經典。

第一個回合是用巧勁幹掉搖搖。當時,程維堅持四不做,“不做黑車、不做加價、不做帳戶、不做硬體,”目的就一個,迅速佔領市場。

但是搖搖已經A輪融了320萬美元,而滴滴的天使輪就70萬人民幣,所以,程維決定智取。對方在廣播上花30多萬做了一個廣告,程維就花幾千塊錢,緊接著廣告後面做一個“撥打某某電話可以安裝滴滴打車軟體”的廣告。

司機師傅根本分得清哪個是哪個,尤其是滴滴安裝電話全是8,好記,結果幾個月下來,滴滴打車軟體安裝量直線上升。

後來搖搖放大招,跟一家機場協力廠商公司簽了排他協議,把控了首都機場三號航站樓,“每天的計程車輸送量超過兩萬,相當於北京其他聚集點車輛數量加一起的總和。”

怎麼辦?程維的一招就是農村包圍城市,他帶著地推人員連夜蹲守在四惠、大屯等計程車司機紮堆的地方,挨個搞定,佔領了除首都機場T3航站樓以外的所有重要據點,目的就是讓T3航站樓成為孤島。

果然,等到機場管理部門接到投訴,取消搖搖那個推廣點後,搖搖再也找不到其他的入口。

此後,程維推出滴滴順風車,一舉幹掉了估值達到10個億的微微拼車,包括曾經火爆一時的滴答拼車、e代駕只有大幅裁員的份。

第二個回合是打巷戰剿滅大黃蜂。2013年上半年,大黃蜂異軍突起,他們以100多人的團隊,專攻上海一個城市,聯絡點就跟滴滴並排在一起,而且人員比滴滴的團隊更敬業,更認真。

王剛現場拍了一張照片發給程維,“上海可能要丟掉了,這座城市一旦丟掉,你就給了對手一個很好的融資理由,後患無窮啊。”程維斬釘截鐵回答,“給我一周時間!”

但是,程維腹背受敵,“二線城市是快的在拼命拉長戰線,一線城市遭遇大黃蜂逐步蠶食。”最後他決定暫時放棄二線,集中火力猛攻上海,“核心城市一個不能丟,必須把大黃蜂按住。”

於是,程維採取陣地攻堅戰,即大黃蜂打哪裡,滴滴就打哪裡,“它不打的地方滴滴也不打。”大黃蜂在虹橋火車站前花高價租下一攤位,程維也想辦法花4000塊在火車站廁所旁邊租一攤位,並特意叮囑地推,“一定要人出來的時候發傳單,人進去的時候傳單就沒了。”

同時,程維為上海市場單獨做預算,比如北京市場放500萬,上海市場加碼到3000萬。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幾個回合下來,滴滴就追平了大黃蜂,直到後來大黃蜂被快的並購。

第三個回合是靠資本拼掉快的。快的比滴滴還早出生了一個月,背靠阿裡,實力非凡,但快的是程維繞不過去的坎,“只能贏不能輸。”

戰鬥從2014年1月10日開始打響。

程維本來準備用滴滴推廣微信支付,跟騰訊要800萬,可小馬哥直接就給了1500萬,程維很高興,他宣佈從1月10日起,滴滴推出“乘客車費立減10元、司機立獎10元”的優惠政策。結果話音未落,半天功夫1500萬就燒沒了。

快的一看不行,馬上聯合支付寶,宣佈1月20日推出“乘客車費返現10元,司機獎勵10元”的優惠政策,而且補貼的時間比滴滴還要長。

週末形勢迅速逆轉,滴滴的交易資料開始大幅下滑。

程維急了,在董事會上摔杯子,“兩周以後,快的資料將超越我們,”所有的董事都驚呆了。

等一個月後再反擊?市場份額可能變成7:3,而一旦這種局面出現,將會產生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結果,最後的結果就是滴滴出局。

跟進補貼?所有投資人的錢,很快就會全部燒光。關鍵時候,馬老闆非常爽快答應滴滴董事會,“騰訊和滴滴各拿50%的補貼,”程維則當機宣佈,“下週一重新補貼!”

本來是為了推廣,結果擦槍走火,兩個平臺尤其拉開了一場補貼大戰,“快的補貼10塊,滴滴補貼11;滴滴補貼11,快的補貼12。”誰都不敢單方面宣佈停止補貼,只能往裡燒錢。

最後還是馬化騰主意多,他給程維支了一招,“每單補貼隨機,10塊到20塊不等,”快的就無法跟進了。

但是,這邊補貼一投放,那邊訂單量就上漲了50倍,滴滴的40台伺服器受不了。“昨天北京訂單量漲了110%,”“華東區伺服器需要火速支援,”滴滴辦公區內,充滿了緊張的作戰氣氛。

程維連夜電話連線馬化騰,小馬哥立刻從騰訊調集了一支精銳技術部隊,一夜間準備了1000台伺服器。程維對張博說,“部隊給你調來了,山頭必須拿下。”

在中關村蘇州街的銀科大廈,張博和技術團隊連夜重寫服務端架構,7天7夜沒下樓,吃住全在辦公室。

當時的情況是,滴滴的伺服器掛了,用戶就會湧向快的,快的伺服器馬上掛了,用戶再湧回來,滴滴接著掛。“誰的伺服器先穩定下來,用戶就會沉澱。”程維給張博下了死命令。

與快的戰爭結束後,滴滴所有的工程師們渾身發臭,一位工程師的隱形眼鏡已經拿不下來,更有人出現幻覺,大喊一聲“地震了”,結果所有成員從銀科大廈十層轟轟轟跑下樓。

回頭看那場整整搞了一年的燒錢大戰,雙方共投入20多億。最後的結果是老大、老二一打仗,後來的40多個小弟全不見了。當然,一起火爆的還有騰訊和阿裡的二維碼掃碼支付。

第四個回合是以速度擊垮優步。實際上優步很早就進入了中國市場,只不過發力是在2014年末。但是,其創始人特拉維斯找到程維,“是優步入股40%,還是被優步打敗?”程維毫不猶豫選擇開戰!

優步的殺手鐧是專車,那項服務在美國、歐洲推出2年多,大獲成功,而當時滴滴專車上線僅僅4個月,滴滴如何競爭?

最可怕的是,優步一擊即擊中滴滴的軟肋。2015年3月,優步宣佈降價30%,訂單立馬蹭蹭呈幾何數上漲,數字的背後是半年就燒掉近15億美金。

那一年,特拉維斯特別重視中國,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待在上海。要知道在優步全球排名前五的城市中,中國佔據四席。

眼看優步就要彎道超車,程維急了。他火速調集市場、業務、PR、HR和財務,成立“狼圖騰”專案組,和Uber火拼。

與快的打的是“持久仗”,與優步打的是“閃電戰”,拼的是最有效的組織資源。每隔一個小時程維就會給專案組負責人陳汀發一條資訊,“有空嗎?過來一下。”

那段時間,滴滴員工幾乎每天早上跑步進公司,“九點鐘早會,遲到一次罰200百,遲到三次就是500百。”有時候會在公司門口遇到程維,四、五個人一起猛跑。

2015年的那10個月,滴滴辦公室沒有超過一個禮拜是平靜的,不是競爭出狀況,就是價格戰出現問題,“來不及喘氣,天天都是高潮。”程維每天感覺坐在一輛飛速行駛的車上,“輪子都要飛出去了,但是還要踩油門,每天都驚心動魄。”

最終程維贏了!雖然Uber有錢,有百度的支持,但是程維的背後有騰訊,有阿裡。在燒了幾十億美元後還沒能完全佔領中國市場,特拉維斯決定戰略性撤退。2016年8月1日,滴滴出行全面收購優步中國。

2016年10月12日,蘋果入股滴滴10億美元。此時,程維背後一字排開BAT三大巨頭、蘋果及其他大財團。短短4年時間,程維就佔領了智慧打車行業的制高點,估值達到了驚人的3300億。

四個回合下來,滴滴的會議室多了七八塊“西客站”、“C980”、“七天七夜”、“狼圖騰”的牌子,程維以這種獨特的方式,讓大夥記住滴滴曾經經歷的腥風血雨。

生命不息,戰鬥不止

如今,程維是國內最年輕的獨角獸企業CEO,他橫跨騰訊、阿裡,口袋裡有近40億美元現金,旗下有計程車、專車、快車、順風車、代駕、巴士等十多條產品線,3億使用者,在中國400多個城市裡開展服務,司機超過1400萬,每天服務的訂單超過1300萬。

但相比王興、姚勁波等那些O2O大佬,程維仍然還堅持在一線戰鬥。因為交通部、市交委還時不時約談他,執法大隊、派出所隔陣子就上街扣車。以北京為例,首都機場、火車站、國貿、中關村都是專車司機口中的危險地帶。

在程維看來,滴滴的危機感遠遠不止這些,“我們生在血海狼窩裡面,出生在戰爭年代,就註定要面對殘酷的競爭,一刻不得停。”

和程維聊天,你會覺得他是一位50多歲的老男人,心理年齡遠超34歲。只有和團隊喝酒喝多的時候,你才會看到一個34歲年輕人該有的一面。

有些人喝酒是為了應酬,有些人喝酒是為了釋放壓力,而程維屬於後者。

遇到的第一位高人是馬化騰。要說小馬哥有眼光,就在2012年滴滴成立後不到半年,他就發現了滴滴。

當然,小馬哥很有談判技巧,知道程維曾是阿裡的員工,拿騰訊的錢有心理障礙。所以,他直接繞開讓騰訊投資部一把手,親自出馬,並在2013年北京兩會期間專門請程維吃飯。

你想啊,馬化騰是什麼人物?什麼身價?當時滴滴一天才一兩千單,撐起量也就10萬元的流水,與騰訊哪裡在一個頻道上。

但是,人家小馬哥就肯放下身段,單獨請程維吃飯。而且,馬化騰還大氣地答應了程維的所有條件,包括不干涉公司業務的獨立發展和不謀求控制權。所以,那頓飯之後的不久,滴滴就獲得了騰訊的1500萬美元投資,程維也多了一位大哥馬化騰。

日後,在馬化騰的主導下,滴滴於2014年完成C輪1億美元的融資。也正是那筆融資,增強了程維與快的打行銷“補貼”大戰的底氣。而且,馬化騰還一手促成了微信與滴滴之間的戰略合作。

在微信巨大流量的帶動下,到2014年3月,滴滴用戶已經超過1個億,日均單超過500萬單,滴滴一躍成為移動互聯網最大日均訂單交易平臺。

遇到的第一個大神是柳青。本來柳青是代表高盛想要入股滴滴,沒有想到,程維挺強勢,雙方就滴滴的估值一直談不攏。

到了2014年6月,在上地五街一家湘菜館,兩人又談了一個半小時,估值還是談不攏,柳青很生氣,“我不走了,沒有辦法向老闆交差。”

柳青說的是氣話,程維卻當了真,聽說柳青年薪400萬美元時當即表態,“滴滴的一半工資是你的,剩下的才是我們大家的工資。”沒有想到一個星期後,等程維從西藏回來,就收到柳青的短信,“決定了,上路吧。”

你想,柳青是誰?北大才女,柳老闆的女兒,高盛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那人脈,那資源,那視野,怎是草根出身的程維能比?

所以,6個月之後的2014年12月9日,柳青就帶來好消息,“由淡馬錫、騰訊和DST主投,融資超過7億美元,”該數字也創出了國內移動互聯網領域的融資新紀錄。

在滴滴與快的搞了一年的燒錢大戰,有意合併之時,又是柳青出面,三下五除二就搞定股權置換方案。於是,2015年2月14日,我國最大的兩家打車軟體公司採用完全換股的方式合併成滴滴出行,實現了“情人節計畫”。

事實上,除了柳青外,程維身後集結了一支超豪華的管理團隊。張博,首席技術官,前百度資深員工,“上天派來的天使;”李建華,首席發展官,體制內前司局級幹部。朱景士,戰略副總裁,兩個月就搞定了7億美元的融資。

血戰鋼鋸嶺

有了錢,有了人,程維自然跨步格外高遠。從2013年秋季開始,他先後發起4個回合的行銷攻勢,每一次都堪稱經典。

第一個回合是用巧勁幹掉搖搖。當時,程維堅持四不做,“不做黑車、不做加價、不做帳戶、不做硬體,”目的就一個,迅速佔領市場。

但是搖搖已經A輪融了320萬美元,而滴滴的天使輪就70萬人民幣,所以,程維決定智取。對方在廣播上花30多萬做了一個廣告,程維就花幾千塊錢,緊接著廣告後面做一個“撥打某某電話可以安裝滴滴打車軟體”的廣告。

司機師傅根本分得清哪個是哪個,尤其是滴滴安裝電話全是8,好記,結果幾個月下來,滴滴打車軟體安裝量直線上升。

後來搖搖放大招,跟一家機場協力廠商公司簽了排他協議,把控了首都機場三號航站樓,“每天的計程車輸送量超過兩萬,相當於北京其他聚集點車輛數量加一起的總和。”

怎麼辦?程維的一招就是農村包圍城市,他帶著地推人員連夜蹲守在四惠、大屯等計程車司機紮堆的地方,挨個搞定,佔領了除首都機場T3航站樓以外的所有重要據點,目的就是讓T3航站樓成為孤島。

果然,等到機場管理部門接到投訴,取消搖搖那個推廣點後,搖搖再也找不到其他的入口。

此後,程維推出滴滴順風車,一舉幹掉了估值達到10個億的微微拼車,包括曾經火爆一時的滴答拼車、e代駕只有大幅裁員的份。

第二個回合是打巷戰剿滅大黃蜂。2013年上半年,大黃蜂異軍突起,他們以100多人的團隊,專攻上海一個城市,聯絡點就跟滴滴並排在一起,而且人員比滴滴的團隊更敬業,更認真。

王剛現場拍了一張照片發給程維,“上海可能要丟掉了,這座城市一旦丟掉,你就給了對手一個很好的融資理由,後患無窮啊。”程維斬釘截鐵回答,“給我一周時間!”

但是,程維腹背受敵,“二線城市是快的在拼命拉長戰線,一線城市遭遇大黃蜂逐步蠶食。”最後他決定暫時放棄二線,集中火力猛攻上海,“核心城市一個不能丟,必須把大黃蜂按住。”

於是,程維採取陣地攻堅戰,即大黃蜂打哪裡,滴滴就打哪裡,“它不打的地方滴滴也不打。”大黃蜂在虹橋火車站前花高價租下一攤位,程維也想辦法花4000塊在火車站廁所旁邊租一攤位,並特意叮囑地推,“一定要人出來的時候發傳單,人進去的時候傳單就沒了。”

同時,程維為上海市場單獨做預算,比如北京市場放500萬,上海市場加碼到3000萬。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幾個回合下來,滴滴就追平了大黃蜂,直到後來大黃蜂被快的並購。

第三個回合是靠資本拼掉快的。快的比滴滴還早出生了一個月,背靠阿裡,實力非凡,但快的是程維繞不過去的坎,“只能贏不能輸。”

戰鬥從2014年1月10日開始打響。

程維本來準備用滴滴推廣微信支付,跟騰訊要800萬,可小馬哥直接就給了1500萬,程維很高興,他宣佈從1月10日起,滴滴推出“乘客車費立減10元、司機立獎10元”的優惠政策。結果話音未落,半天功夫1500萬就燒沒了。

快的一看不行,馬上聯合支付寶,宣佈1月20日推出“乘客車費返現10元,司機獎勵10元”的優惠政策,而且補貼的時間比滴滴還要長。

週末形勢迅速逆轉,滴滴的交易資料開始大幅下滑。

程維急了,在董事會上摔杯子,“兩周以後,快的資料將超越我們,”所有的董事都驚呆了。

等一個月後再反擊?市場份額可能變成7:3,而一旦這種局面出現,將會產生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結果,最後的結果就是滴滴出局。

跟進補貼?所有投資人的錢,很快就會全部燒光。關鍵時候,馬老闆非常爽快答應滴滴董事會,“騰訊和滴滴各拿50%的補貼,”程維則當機宣佈,“下週一重新補貼!”

本來是為了推廣,結果擦槍走火,兩個平臺尤其拉開了一場補貼大戰,“快的補貼10塊,滴滴補貼11;滴滴補貼11,快的補貼12。”誰都不敢單方面宣佈停止補貼,只能往裡燒錢。

最後還是馬化騰主意多,他給程維支了一招,“每單補貼隨機,10塊到20塊不等,”快的就無法跟進了。

但是,這邊補貼一投放,那邊訂單量就上漲了50倍,滴滴的40台伺服器受不了。“昨天北京訂單量漲了110%,”“華東區伺服器需要火速支援,”滴滴辦公區內,充滿了緊張的作戰氣氛。

程維連夜電話連線馬化騰,小馬哥立刻從騰訊調集了一支精銳技術部隊,一夜間準備了1000台伺服器。程維對張博說,“部隊給你調來了,山頭必須拿下。”

在中關村蘇州街的銀科大廈,張博和技術團隊連夜重寫服務端架構,7天7夜沒下樓,吃住全在辦公室。

當時的情況是,滴滴的伺服器掛了,用戶就會湧向快的,快的伺服器馬上掛了,用戶再湧回來,滴滴接著掛。“誰的伺服器先穩定下來,用戶就會沉澱。”程維給張博下了死命令。

與快的戰爭結束後,滴滴所有的工程師們渾身發臭,一位工程師的隱形眼鏡已經拿不下來,更有人出現幻覺,大喊一聲“地震了”,結果所有成員從銀科大廈十層轟轟轟跑下樓。

回頭看那場整整搞了一年的燒錢大戰,雙方共投入20多億。最後的結果是老大、老二一打仗,後來的40多個小弟全不見了。當然,一起火爆的還有騰訊和阿裡的二維碼掃碼支付。

第四個回合是以速度擊垮優步。實際上優步很早就進入了中國市場,只不過發力是在2014年末。但是,其創始人特拉維斯找到程維,“是優步入股40%,還是被優步打敗?”程維毫不猶豫選擇開戰!

優步的殺手鐧是專車,那項服務在美國、歐洲推出2年多,大獲成功,而當時滴滴專車上線僅僅4個月,滴滴如何競爭?

最可怕的是,優步一擊即擊中滴滴的軟肋。2015年3月,優步宣佈降價30%,訂單立馬蹭蹭呈幾何數上漲,數字的背後是半年就燒掉近15億美金。

那一年,特拉維斯特別重視中國,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待在上海。要知道在優步全球排名前五的城市中,中國佔據四席。

眼看優步就要彎道超車,程維急了。他火速調集市場、業務、PR、HR和財務,成立“狼圖騰”專案組,和Uber火拼。

與快的打的是“持久仗”,與優步打的是“閃電戰”,拼的是最有效的組織資源。每隔一個小時程維就會給專案組負責人陳汀發一條資訊,“有空嗎?過來一下。”

那段時間,滴滴員工幾乎每天早上跑步進公司,“九點鐘早會,遲到一次罰200百,遲到三次就是500百。”有時候會在公司門口遇到程維,四、五個人一起猛跑。

2015年的那10個月,滴滴辦公室沒有超過一個禮拜是平靜的,不是競爭出狀況,就是價格戰出現問題,“來不及喘氣,天天都是高潮。”程維每天感覺坐在一輛飛速行駛的車上,“輪子都要飛出去了,但是還要踩油門,每天都驚心動魄。”

最終程維贏了!雖然Uber有錢,有百度的支持,但是程維的背後有騰訊,有阿裡。在燒了幾十億美元後還沒能完全佔領中國市場,特拉維斯決定戰略性撤退。2016年8月1日,滴滴出行全面收購優步中國。

2016年10月12日,蘋果入股滴滴10億美元。此時,程維背後一字排開BAT三大巨頭、蘋果及其他大財團。短短4年時間,程維就佔領了智慧打車行業的制高點,估值達到了驚人的3300億。

四個回合下來,滴滴的會議室多了七八塊“西客站”、“C980”、“七天七夜”、“狼圖騰”的牌子,程維以這種獨特的方式,讓大夥記住滴滴曾經經歷的腥風血雨。

生命不息,戰鬥不止

如今,程維是國內最年輕的獨角獸企業CEO,他橫跨騰訊、阿裡,口袋裡有近40億美元現金,旗下有計程車、專車、快車、順風車、代駕、巴士等十多條產品線,3億使用者,在中國400多個城市裡開展服務,司機超過1400萬,每天服務的訂單超過1300萬。

但相比王興、姚勁波等那些O2O大佬,程維仍然還堅持在一線戰鬥。因為交通部、市交委還時不時約談他,執法大隊、派出所隔陣子就上街扣車。以北京為例,首都機場、火車站、國貿、中關村都是專車司機口中的危險地帶。

在程維看來,滴滴的危機感遠遠不止這些,“我們生在血海狼窩裡面,出生在戰爭年代,就註定要面對殘酷的競爭,一刻不得停。”

和程維聊天,你會覺得他是一位50多歲的老男人,心理年齡遠超34歲。只有和團隊喝酒喝多的時候,你才會看到一個34歲年輕人該有的一面。

有些人喝酒是為了應酬,有些人喝酒是為了釋放壓力,而程維屬於後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