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老劃斷”的貓膩不容忽視

中國股市的一系列改革和監管政策中, 使用頻率較高的莫過於“新老劃斷”, 而貓膩最大的也當非“新老劃斷”莫屬。

誰也說不清“新老劃斷”作為改革過程中的一種緩衝手段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盛行起來的。 然而, 不爭的事實是, “新老劃斷”在中國股市的改革進程中, 不僅越來越多, 越來越頻繁, 簡直幾乎可以說無處不在, 無所不在, 而且越是尷尬的事情, 越是離不開“新老劃斷”, 似乎什麼事情都可以用“新老劃斷”去排憂解難, 逢凶化吉似的。 先前退市政策的PT、ST再在ST上加*備受批評之後, 於是就又奏起“新老劃斷”的法寶。

2014年10月, 上交所發佈了新的《上市規則》, 新規生效前已退市的公司, 而在生效之日起36個月內申請重新上市的, 卻仍可適用原《上市規則》的規定。 換言之, 採取這樣的新老劃斷之後, 對部分業績好的退市股利好。 如果說, 萬福生科的該退不退和欣泰電氣的強制退市可以算是新老劃斷, 那麼欣泰以後那些雖有欺詐發行情節卻仍然僅按現行《證券法》罰了個幾十萬了事的案例又算什麼呢?如果這樣的做法不難以《證券法》未改為托詞, 那麼難道強制退市也有個什麼新股新辦法老股老辦法?

儘管強監管、去杠杆是當前的大趨勢, 但是無可否認, 有一些“新老劃斷”充其量不過多了一些表態意義, 而少了一些實質性的改革和創新的內涵。

正因為此, 動不動就出臺的“新老劃斷”短期內對於市場的衝擊作用雖然不可謂小, 然而對於市場長期的穩定和健康發展, 則並無太大的補益。 舉例來說, 在並購重組的問題上, 一會兒限制借殼, 一會兒又鼓勵重組。 有關的監管意見就好像孩兒臉, 變起來比什麼都快。 而恰恰正是在這裡, 到底什麼是新, 什麼是老, 都讓人難以去分得清, 又有什麼“新老劃斷”可言呢?對此, 人們不能不懷疑, 如果不是為了遷就市場關聯方的什麼利益需求, 那麼, 莫非監管者還有自己的某種特殊利益需求不成?!

在筆者看來, 隨心所欲的變臉是“新老劃斷”的最大貓膩, 無疑也是市場監管最要不得的大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