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戰之初,蘇聯因為此事被國際聯盟除名,多國自願者參與抗蘇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芬蘭共經歷了3次戰役。 第一次是反抗蘇聯軍隊入侵的“冬季戰爭”;第二次是和德國結盟打擊蘇聯軍隊的“繼續戰爭”;第三次是德國和芬蘭之間對抗的“拉普蘭戰役”。 在“冬季戰爭”爆發半個月後, 國際聯盟就將蘇聯除名。 另外, 來自丹麥、挪威、英國、瑞典等國的萬餘名志願者也參加了對蘇聯的戰鬥。

1932年, 蘇芬兩國簽訂了《蘇芬互不侵犯條約》。 二戰爆發後不久, 蘇聯與芬蘭政府進行了緊急談判。 蘇聯提出共同保衛芬蘭灣的方案, 還提出了割讓和調整芬蘭部分領土的要求, 芬蘭政府斷然拒絕了蘇聯的提議。

幾次談判無果, 蘇聯決心武裝入侵芬蘭。 1939年11月26日, 蘇聯製造了“曼尼拉炮擊事件”, 以芬蘭軍隊炮擊曼尼拉村造成蘇聯士兵死亡為藉口, 要求芬蘭政府賠禮道歉, 並將軍隊後撤20到25公里, 同樣被芬蘭政府拒絕。

11月30日, 蘇聯單方廢除了《蘇芬互不侵犯條約》,

蘇軍出動20多個師約45萬軍隊, 在兩國邊境發動全線進攻, 迅速抵達曼納海姆防線。

國際聯盟隨即發表聲明, 稱蘇聯的行動為“非法攻擊”。 國際聯盟成立於1919年, 被視為聯合國的前身, 蘇聯在1934年成為國際聯盟的會員國。

1939年12月14日, 國際聯盟召開理事會,

就蘇聯會籍問題進行了表決。 15名理事會成員中, 英國、法國、比利時、玻利維亞、埃及、南非聯邦和多明尼加共和國等7國支持開除蘇聯會籍。 根據有關憲章, 國際聯盟作出了開除蘇聯會籍的決定。

“冬季戰爭”爆發後, 很多外國團體對蘇聯的侵略行為表示不滿。

他們不但在資金、物資和藥品等方面援助芬蘭, 還組織了自願者參加戰鬥。

3個多月的戰鬥期間, 來自丹麥的1000餘名志願者、挪威的近600名位志願者、英國的近400名志願者、其他國家的200多名自願者和數百名芬蘭在外國的移民趕赴前線參加了戰鬥。

而鄰國瑞典, 更是有近9000名志願者準備到芬蘭參加戰鬥。 其中, 包括一支有12架戰鬥機、5架轟炸機和8架後勤飛機的空軍, 他們準備放棄瑞典軍銜參戰。 1940年2月中旬, 這批瑞典人參加了戰鬥, 有30多人陣亡。

1940年2月, 同盟國決定援助芬蘭。 同盟國的計畫是, 派遣10余萬軍隊在挪威北部登陸, 穿過瑞典進入芬蘭。

然而,早在1939年12月,希特勒就曾經向瑞典政府照會,如果允許同盟國軍隊踏入瑞典國土,德國就會立即進攻瑞典。

因此,瑞典和挪威均未同意同盟國的要求,也拒絕了芬蘭希望瑞典軍隊的參戰要求。不過,同盟國希望戰爭能繼續拖下去,並許諾提供兩萬人的部隊,但德國和瑞典則希望儘快結束戰爭。經多方權衡,芬蘭政府決定進行和平談判。

“冬季戰爭”中,蘇聯投入了巨大兵力,雖然最終獲得慘勝,但人員損失非常慘重,國際聲譽也降到冰點。1940年3月13日,兩國終於簽訂了《莫斯科和平協定》,戰爭結束。

然而,早在1939年12月,希特勒就曾經向瑞典政府照會,如果允許同盟國軍隊踏入瑞典國土,德國就會立即進攻瑞典。

因此,瑞典和挪威均未同意同盟國的要求,也拒絕了芬蘭希望瑞典軍隊的參戰要求。不過,同盟國希望戰爭能繼續拖下去,並許諾提供兩萬人的部隊,但德國和瑞典則希望儘快結束戰爭。經多方權衡,芬蘭政府決定進行和平談判。

“冬季戰爭”中,蘇聯投入了巨大兵力,雖然最終獲得慘勝,但人員損失非常慘重,國際聲譽也降到冰點。1940年3月13日,兩國終於簽訂了《莫斯科和平協定》,戰爭結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