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政府工作報告解讀!2018年咸寧將有這些變化

香城都市報報訊

面對挑戰 搶抓機遇 爭先進位 堅持發展奮力爭先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 是改革開放40周年,

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 我市將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目標,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綠色崛起”戰略, 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率先建成全省特色產業增長極, 全力打造中國中部“綠心”和國際生態城市, 建優建美香城泉都, 開啟新時代咸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1、關鍵字 發展

堅持發展第一要務, 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 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性作用, 深入推進“三抓一優”。 強化項目投資。 扎實開展“一季一拉練、一季一開工”等活動, 突出抓好省領導督辦重大產業項目、省級重點項目、10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100個市級重點項目,

燒旺專案投資之火。 突出招商引資。 全年引進國內外500強企業投資專案3個以上、10億元以上項目10個、億元以上項目100個, 招商引資到位資金超過1000億元。 積極向上爭資。 出臺爭資考核辦法, 力爭更多項目擠進國家和省“籠子”, 咸寧元素和咸寧份額大幅增加。 啟動民間投資。 進一步放開准入領域, 大力推進PPP模式, 加快建成一批示範帶動項目。 優化環境護資。 繼續實施重大專案建設考核、領導領銜包保、專案推進“五個一”制度, 落實工業專案“零”審批政策, 構建“親”“清”政商關係, 營造重商親商的投資環境。

持續釋放消費潛力。 繼續保持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傢俱類、電器類等快速增長勢頭, 大力提升房地產、汽車等改善性消費, 積極發展健康、文化、養老、體育等服務消費,

不斷擴大智慧、綠色、資訊、時尚等新興消費, 打造多點支撐的消費增長格局。 實施“荊楚優品”咸甯工程, 培育一批省級以上名企名牌名品。 實施品質強市戰略, 打造“咸寧標準”。

加快促進外貿增長。 實施“一企一策”, 重點培育瀛通、東森等龍頭企業。 實施外貿轉型升級工程, 利用境內外展會、電子商務、境外行銷點等開拓國際市場。 優化出口商品結構, 支援名特優產品出口。 支援企業到境外承包工程和開展境外投資, 重點引進農產品生產、外銷企業, 不斷提高外資專案落地率、合同利用外資轉化率。

2、關鍵字 現代產業

大力振興實體經濟, 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構建現代工業產業體系。 推動“五大千億產業”發展。

促進“一區四園”協調發展, 深度推進軍民融合產業園建設。 實施“雙十”工程, 培育10個三百億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 10家產值50億元引導示範性的關鍵企業。 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 全年新增入規企業75家, 力爭兩年規上工業企業淨增120家、總數突破1000家。 培育一批智慧製造、新型生產模式企業, 科技小巨人和隱形冠軍企業達到30家。

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加快打造一批田園綜合體。 新建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10萬畝, 抓好3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 新增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 實現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率先突破千億。 新增“農業+休閒”“農業+旅遊”“農業+文化”“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各30個。 加快林業產業發展, 實現產值200億元。

構建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

積極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推進131軍旅小鎮、黃龍山風景區、龍泉山萬畝野櫻花、富水湖旅遊開發等專案建設。 全面實施“養在咸寧”工程, 推進梓山湖大健康產業示範區、金色年華養生谷、藥姑山健康產業園等專案建設。 實施文化專案帶動工程, 推進田野國家鄉村公園、世界茶葉第一古鎮、闖王文化園等項目建設, 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3%。 賀勝金融小鎮引進基金公司達到200家, 規模達到500億元。 高標準規劃咸甯現代物流園, 推進捷利泉都現代物流產業園、湘鄂贛邊貿市場等專案建設。

構建現代城鎮產業體系。 實施“十大規劃行動”, 推進城市功能新區、棚戶區改造、特色小鎮建設, 以新型城鎮化拉動投資和消費。 推進產業園區與城鎮融合發展,支持建築業、餐飲業做大做強,發展裝潢、傢俱、環保等產業。按照“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基本要求,重點打造20個市級以上特色產業小鎮。

構建現代綠色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加快建設迴圈經濟園區、低碳產業園區,支持通山做大做強清潔能源產業群。推進咸甯高新區綠色創新體系建設,打造食品飲料、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資訊、先進裝備製造等綠色產業集群。建設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暨農業綠色發展試點先行區,打造“一區六園十八景”。推進省級農產品優勢區建設,支援赤壁建設綠色生態農產品交易基地,推出一批綠色農業品牌。

3、關鍵字 創新創業

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加快創新咸甯建設步伐。

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推動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打造人才高地。創新方式引才。實施“五個引才”工程,全力引進一批海內外科技領軍人才、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優秀青年人才。搭建平臺用才。實施 “百千萬”人才工程、“科技智囊團”一線人才工程,開展“院士專家咸甯行”等活動,加強人才專案庫建設,推進鄉土人才建設,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造活力。探索建立人才“旋轉門”機制,賦予用人主體更大自主權。優化服務留才。出臺人才優惠政策,妥善解決人才在專案建設、居留落戶、子女就讀等方面後顧之憂,增強人才的獲得感和歸屬感。

扎實推進科技創新。繼續實施科技創新“五大工程”,力爭專利申請量突破2000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2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10%。突出咸甯高新區創新龍頭地位,力爭把光谷南科技城打造成國家級科技孵化器、晶津城和啟迪之星打造成省級科技孵化器。新建眾創空間6家,新增入孵科技企業100家。加快企業創新主體建設,發揮湖北科技學院、咸寧職院、咸寧職教集團等創新領頭作用。探索建立科研經費使用管理新機制,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新建省級技術創新平臺2家,推進省級智慧機電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

全面推進創新創業。重點打造“夢香城·咸甯市人才創新創業超市”,建設市、縣整體聯動的青年創業孵化器平臺。發揮“咸商”等橋樑紐帶作用,開展“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吸引咸甯籍人士返鄉創業。開展“創新創業大講堂”,舉辦第二屆“南鄂杯”全球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培育壯大創客群體。推進技能強市戰略,辦好第四屆咸寧市職業技能大賽。加強科技金融融合,搭建創新創業融資平臺。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營造崇尚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

4、

關鍵字 改革開放

搶抓重大戰略機遇,更大力度推進改革開放。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部退出煤炭等落後產能。推進租購並舉,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確保商品房去庫存消化週期控制在10個月左右。完成棚戶區改造9642套。著力打造梓山湖·悅水灣、咸甯高鐵商務區、金融資訊港等城市綜合體。發行企業債20億元,保障重大項目建設的資金需求。清理涉企收費,整治亂收費,確保降低企業成本10億元以上。統籌推進補短板三年十大重點工程。

加快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立覆蓋市縣鄉三級標準管理體系。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改革試點,完善“證照分離”“多證合一”改革。深化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全面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推進“多規合一”,強化規劃引領作用。全面推行零基預算改革,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推進市縣鄉三級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深化國地稅征管體制改革。加快投資項目網上線上審批監管平臺應用。深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加快“三供一業”分離移交。

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準。加快潘家灣物流園區建設。支援通城、赤壁、崇陽與毗鄰地區在基礎設施、市場建設、公共服務等方面加強合作,擴大與長江沿線城市合作範圍。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中俄“兩江地區”合作專案,深度推進與蒙古、古巴及中亞各國合作。加強與韓國太白市和義王市、法國奧貝維利耶市等國際友城經濟文化交流。

5、關鍵字 融合發展

實施區域發展戰略,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提升中心城區品質。實施城市“雙修”工程,加快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訂,高標準推進“一城十區二十景”建設。加快推進107國道咸安繞城段、咸甯大道西延伸等重點項目建設。推進淦河流域綜合整治、大洲湖生態治理等工程,加快地下綜合管廊、城市防洪排澇、黑臭水體治理和“海綿城市”建設。加快永安閣、圖書館、檔案館、體育館、工人文化宮等項目建設,推進街景整治、公園提升和美化亮化工程,優化完善充電站場等設置。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工程”,推進城鄉資源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成203個試點村改革任務。全市土地流轉面積達到70萬畝以上。新發展市級以上示範家庭農場40家。抓好防洪抗旱、農田排灌、水毀修復等9大方面工程建設,建設30個高標準美麗示範鄉村。積極探索農村公共設施社會化建管模式,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加快嘉魚長江大橋、武深高速嘉魚北段等建設步伐,推進赤壁長江大橋開工建設,全力爭取咸寧(通山)至九江(永武)高速、通城至修水高速、城區南外環高速等列入中期規劃,積極做好武幕扶貧旅遊公路論證工作。加快咸嘉生態文化城鎮帶和幕阜山綠色產業帶建設,協調推進沿線招商引資、產業發展和特色小鎮建設。積極謀劃“兩湖”流域等區域性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振興縣域經濟,支持縣(市、區)按照各自定位,爭創全省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全市城鎮化率提高1.2個百分點。

6、關鍵字 綠色生態

建優建強綠色品牌,打造山清水秀美麗咸寧。

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深入開展“三非三水”整治工作,持續開展長江大保護十大行動。全面落實河湖庫長制,加快推進斧頭湖、富水湖、黃蓋湖、陸水河流域綜合整治,確保57個鄉鎮汙水處理廠全部建成。確保空氣品質優良率在78%以上,PM10濃度均值控制在每立方70微克以下,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穩居全省前列。確保42個鄉鎮垃圾壓縮中轉站建成投運。

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積極推進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市、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建設,深入開展森林城鎮和綠色示範鄉村創建工作,力爭創建2個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4個省級森林城鎮、50個綠色示範鄉村。實施國土綠化精准滅荒三年行動計畫,完成年度荒山造林15.4萬畝。

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嚴格落實生態環保“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全面實行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嚴格執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健全環保監管體系,健全完善生態環保市場化制度。

7、關鍵字 人民利益

堅持人民利益至上,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確保67178人脫貧、48個貧困村出列、崇陽縣和通山縣“摘帽”。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統籌推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和困難群體就業創業,新增城鎮就業3.7萬人。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全額資助特殊困難群體參加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推進社保擴面征繳工作。完善工資收入結構,保持物價總體穩定,努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準。提高低保保障標準,完善醫療救助、臨時救助、慈善求助體系。

促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全市新建、改擴建學校131所。健全學生資助政策,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分級診療和“三醫聯動”,實施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推動跨省異地就醫聯網結算。推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面提升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系,全力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繼續舉辦咸甯國際溫泉馬拉松,打造品牌體育賽事。加強城鄉公共健身場所建設,打造居民15分鐘健身圈。加快縣市區“四館三場”建設,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

推動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用。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社區治理體系建設,妥善化解信訪矛盾和歷史遺留問題。構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推進信用體系建設,確保創建國家社會信用體系示範城市通過國家評估驗收。

更多咸寧本地新聞,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香城都市報(或公眾號搜索:xcdsbgfwx)

推進產業園區與城鎮融合發展,支持建築業、餐飲業做大做強,發展裝潢、傢俱、環保等產業。按照“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基本要求,重點打造20個市級以上特色產業小鎮。

構建現代綠色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加快建設迴圈經濟園區、低碳產業園區,支持通山做大做強清潔能源產業群。推進咸甯高新區綠色創新體系建設,打造食品飲料、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資訊、先進裝備製造等綠色產業集群。建設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暨農業綠色發展試點先行區,打造“一區六園十八景”。推進省級農產品優勢區建設,支援赤壁建設綠色生態農產品交易基地,推出一批綠色農業品牌。

3、關鍵字 創新創業

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加快創新咸甯建設步伐。

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推動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打造人才高地。創新方式引才。實施“五個引才”工程,全力引進一批海內外科技領軍人才、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優秀青年人才。搭建平臺用才。實施 “百千萬”人才工程、“科技智囊團”一線人才工程,開展“院士專家咸甯行”等活動,加強人才專案庫建設,推進鄉土人才建設,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造活力。探索建立人才“旋轉門”機制,賦予用人主體更大自主權。優化服務留才。出臺人才優惠政策,妥善解決人才在專案建設、居留落戶、子女就讀等方面後顧之憂,增強人才的獲得感和歸屬感。

扎實推進科技創新。繼續實施科技創新“五大工程”,力爭專利申請量突破2000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2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10%。突出咸甯高新區創新龍頭地位,力爭把光谷南科技城打造成國家級科技孵化器、晶津城和啟迪之星打造成省級科技孵化器。新建眾創空間6家,新增入孵科技企業100家。加快企業創新主體建設,發揮湖北科技學院、咸寧職院、咸寧職教集團等創新領頭作用。探索建立科研經費使用管理新機制,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新建省級技術創新平臺2家,推進省級智慧機電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

全面推進創新創業。重點打造“夢香城·咸甯市人才創新創業超市”,建設市、縣整體聯動的青年創業孵化器平臺。發揮“咸商”等橋樑紐帶作用,開展“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吸引咸甯籍人士返鄉創業。開展“創新創業大講堂”,舉辦第二屆“南鄂杯”全球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培育壯大創客群體。推進技能強市戰略,辦好第四屆咸寧市職業技能大賽。加強科技金融融合,搭建創新創業融資平臺。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營造崇尚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

4、

關鍵字 改革開放

搶抓重大戰略機遇,更大力度推進改革開放。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部退出煤炭等落後產能。推進租購並舉,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確保商品房去庫存消化週期控制在10個月左右。完成棚戶區改造9642套。著力打造梓山湖·悅水灣、咸甯高鐵商務區、金融資訊港等城市綜合體。發行企業債20億元,保障重大項目建設的資金需求。清理涉企收費,整治亂收費,確保降低企業成本10億元以上。統籌推進補短板三年十大重點工程。

加快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立覆蓋市縣鄉三級標準管理體系。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改革試點,完善“證照分離”“多證合一”改革。深化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全面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推進“多規合一”,強化規劃引領作用。全面推行零基預算改革,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推進市縣鄉三級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深化國地稅征管體制改革。加快投資項目網上線上審批監管平臺應用。深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加快“三供一業”分離移交。

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準。加快潘家灣物流園區建設。支援通城、赤壁、崇陽與毗鄰地區在基礎設施、市場建設、公共服務等方面加強合作,擴大與長江沿線城市合作範圍。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中俄“兩江地區”合作專案,深度推進與蒙古、古巴及中亞各國合作。加強與韓國太白市和義王市、法國奧貝維利耶市等國際友城經濟文化交流。

5、關鍵字 融合發展

實施區域發展戰略,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提升中心城區品質。實施城市“雙修”工程,加快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訂,高標準推進“一城十區二十景”建設。加快推進107國道咸安繞城段、咸甯大道西延伸等重點項目建設。推進淦河流域綜合整治、大洲湖生態治理等工程,加快地下綜合管廊、城市防洪排澇、黑臭水體治理和“海綿城市”建設。加快永安閣、圖書館、檔案館、體育館、工人文化宮等項目建設,推進街景整治、公園提升和美化亮化工程,優化完善充電站場等設置。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工程”,推進城鄉資源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成203個試點村改革任務。全市土地流轉面積達到70萬畝以上。新發展市級以上示範家庭農場40家。抓好防洪抗旱、農田排灌、水毀修復等9大方面工程建設,建設30個高標準美麗示範鄉村。積極探索農村公共設施社會化建管模式,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加快嘉魚長江大橋、武深高速嘉魚北段等建設步伐,推進赤壁長江大橋開工建設,全力爭取咸寧(通山)至九江(永武)高速、通城至修水高速、城區南外環高速等列入中期規劃,積極做好武幕扶貧旅遊公路論證工作。加快咸嘉生態文化城鎮帶和幕阜山綠色產業帶建設,協調推進沿線招商引資、產業發展和特色小鎮建設。積極謀劃“兩湖”流域等區域性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振興縣域經濟,支持縣(市、區)按照各自定位,爭創全省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全市城鎮化率提高1.2個百分點。

6、關鍵字 綠色生態

建優建強綠色品牌,打造山清水秀美麗咸寧。

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深入開展“三非三水”整治工作,持續開展長江大保護十大行動。全面落實河湖庫長制,加快推進斧頭湖、富水湖、黃蓋湖、陸水河流域綜合整治,確保57個鄉鎮汙水處理廠全部建成。確保空氣品質優良率在78%以上,PM10濃度均值控制在每立方70微克以下,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穩居全省前列。確保42個鄉鎮垃圾壓縮中轉站建成投運。

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積極推進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市、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建設,深入開展森林城鎮和綠色示範鄉村創建工作,力爭創建2個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4個省級森林城鎮、50個綠色示範鄉村。實施國土綠化精准滅荒三年行動計畫,完成年度荒山造林15.4萬畝。

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嚴格落實生態環保“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全面實行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嚴格執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健全環保監管體系,健全完善生態環保市場化制度。

7、關鍵字 人民利益

堅持人民利益至上,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確保67178人脫貧、48個貧困村出列、崇陽縣和通山縣“摘帽”。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統籌推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和困難群體就業創業,新增城鎮就業3.7萬人。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全額資助特殊困難群體參加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推進社保擴面征繳工作。完善工資收入結構,保持物價總體穩定,努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準。提高低保保障標準,完善醫療救助、臨時救助、慈善求助體系。

促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全市新建、改擴建學校131所。健全學生資助政策,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分級診療和“三醫聯動”,實施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推動跨省異地就醫聯網結算。推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面提升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系,全力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繼續舉辦咸甯國際溫泉馬拉松,打造品牌體育賽事。加強城鄉公共健身場所建設,打造居民15分鐘健身圈。加快縣市區“四館三場”建設,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

推動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用。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社區治理體系建設,妥善化解信訪矛盾和歷史遺留問題。構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推進信用體系建設,確保創建國家社會信用體系示範城市通過國家評估驗收。

更多咸寧本地新聞,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香城都市報(或公眾號搜索:xcdsbgfwx)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