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周最佳天文圖片(NASA中文版)3.6-3.12

2017 年 3 月 6 日

冰島上空色彩繽紛的極光

影像提供與版權: Sigurdur William Brynjarsson; Annotation Advice: Sævar Helgi Bragason

說明: 並不是去古火山徒步旅遊都會見到這種美景, 你得很幸運才行。 在二星期之前,

當這位天文攝影者知道可見到極光之時, 他連夜趕去破火山口, 看看是否能捕捉到反映在火山口湖面的極光。 當他抵達時, 他發現…極光空前的明亮和生動, 而這幅由13張照片組成的拼接全景影像可為見證。 影像中央的火山口湖名為Kerid (冰島語稱為Kerie), 大約形成於3,000年前。 天空中的極光則具有生動的色彩和條紋結構, 其中紅色極光出現在比綠色極光要高的地球大氣層裡。 背景的星空中, 滿布著北天的標誌性天體, 包括北極星、昴宿星團以及組成北斗七星斗柄的數顆亮星。

2017 年 3 月 7 日

UGC 12591: 現知自轉最快速的星系

影像提供: NASA, ESA, Hubble

說明: 這個星系的自轉為何如此快速呢?首先, 我們連分辨星系UGC 12591到底是那類星系都有困難 -- 它有像螺旋星系的塵埃帶, 但是它也擁有類似透鏡星系、由恒星所聚成的大型彌漫核心。 此外, 讓人驚奇的是:觀測指出UGC 12591的自轉速率大約為每秒480公里, 幾乎是我們銀河系的2倍, 也是截自目前量測過最快的旋轉速率。 也因此, 要讓旋轉這麼快的星系不分崩離析,

它的品質必須是銀河系品質的許多倍。 UGC 12591快速旋轉的可能前導場景, 包括吸積周圍物質導致的緩慢增加機制, 或者是不久前發生一次或多次星系碰撞所導致的快速增加機制, 未來的觀測或許能夠分辨。 我們現在看見來自UGC 12591的光, 大約在4億年前就起程了, 當時樹剛開始在地球上紮根。

2017 年 3 月 8 日

獵戶座大星雲的塵埃、氣體和恒星

影像提供: NASA, ESA, Hubble, HLA; 影像再提交與版權: Jesús M.Vargas & Maritxu Poyal

說明: 巨大且鄰近的恒星形成區─獵戶座大星雲, 或許是所有天文星雲裡最著名的一個。 這團位在一個距離只有1,500光年遠、極為龐大的星際分子雲邊緣之星雲, 在其內, 纖維狀的黝黑塵埃和輝光氣體環拱著熾熱的年輕恒星。 上面這幅由哈伯太空望遠鏡所拍攝、色澤經過人為調配的深空主題影像, 呈現了部分的星雲中心區。 獵戶座大星雲位在輕易可辨的北天著名獵戶座腰帶三星附近, 是個用肉眼即可見的天體。 在獵戶座大星雲之內, 除了有名為四邊形星團的明亮疏散星團之外, 還有擁有許多恒星形成區。

這些恒星形成區內, 交織著大量氫氣、熾熱年輕恒星、原行星盤和物質以高速噴出的恒星噴流。 亦名為M42的獵戶座大星雲, 大小約有40光年, 和太陽位在同一條銀河系螺旋臂上,

2017 年 3 月 9 日

半人馬座A

影像提供與版權: Fabian Neyer

說明: 近在1千1百萬光年之處的半人馬座A, 是離地球最近的活躍星系。 這張清晰的望遠鏡影像,呈現了這個跨幅超過60,000光年、亦稱為NGC 5128的奇特橢圓星系。半人馬座A很顯然是二個原先很正常的星系碰撞之產物,而此次互撞,也產生了混亂堆積的星團和壯觀的黝黑塵埃帶。在星系的核心附近,碰撞殘留下來的碎片持續的被品質高達10億倍太陽的黑洞所吞噬。就如同其他活躍星系一樣,這種過程可能產生了半人馬座A的電波、X-射線與伽瑪射線波段的輻射。這張可見光波段的極深空影像,以活躍星系周圍的昏暗殼層和延伸結構,佐證了後續的宇宙狂暴事件。

2017 年 3 月 10 日

星系團Abell 2666

影像提供與版權: Bernhard Hubl, CEDIC 2017

說明: 位在飛馬座方向大約3億4千萬光年遠處的星系團Abell 2666,其成員星系遠在銀河的後方。而在這幅清晰的望遠鏡影像裡,美麗的星系團成員聚集在帶星芒的銀河恒星之後頭。其中,在影像中央附近的龐大橢圓星系NGC 7768,是此星系團最具主宰性的中心星系。在星系團形成之後,這種大品質星系之所以會變得如此之大,鹹信是因為合併了受星系團重力吸引而掉向星系團中心的星系。就像其他星系團典型的主宰性成員星系,NGC 7768可能也有一顆超大品質黑洞。以Abell 2666的估計距離來換算,這幅影像大約涵蓋了5百萬光年的區域。

2017 年 3 月 11 日

反射星雲vdB 31

影像提供與版權: Adam Block, Mt. Lemmon SkyCenter, U. Arizona

說明: 位在禦夫座之內的美麗泛藍vdB 31,是Sidney van den Bergh(范登伯)在1966編錄的反射星雲表中,編號第31的天體。在這張取景佳妙的天體靜物畫裡,它有巴納德在1919年所收錄的天空暗星雲表裡的黝黑不透光星雲為伴。上述這些都是星際塵埃雲,差別在於巴納德的暗星雲會遮掉背景恒星的星光;而以星雲vdB 31為例,它的塵埃則較有效率的反射來自熾熱變星─禦夫座AB星之藍色星光。哈伯太空望遠鏡在探索禦夫座AB星的環境時,發現了這顆稚齡數百萬年的年輕恒星,周圍環拱著扁平的塵埃盤,顯示一個行星系統正在形成之中。禦夫座AB星距離約為470光年,以此距離這片視野的寬度約有4光年。

2017 年 3 月 12 日

獵戶座大星雲的中心

影像提供與版權: Christoph Kaltseis, CEDIC 2017

說明: 這幅呈現獵戶座大星雲中心區的清晰宇宙影像裡,有由四顆熾熱大品質恒星所組成的四邊形星群。這四顆星擠在半徑1.5光年的區域內,是獵戶座大星雲眾多恒星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群。其中尤其是最亮的Theta-1 Orionis C所發出的電離性紫外輻射,驅動了這個恒星形成區輻散出可見輝光。年齡約3百萬年的獵戶星群,在形成之初時更為密集,而最近的一項動力學研究指出,當初近乎失控的恒星互撞,可能產生了一個品質超過100倍太陽的黑洞。因為星團之內有黑洞,就可以說明為何四邊形星群成員星的運動會如此快速。獵戶座大星雲離我們約有1,500光年遠,因此這顆黑洞可能是現知靠地球最近的黑洞。

從成大物理分站繁體翻譯,感謝星友空間網的翻譯。

南充天文線上整理

這張清晰的望遠鏡影像,呈現了這個跨幅超過60,000光年、亦稱為NGC 5128的奇特橢圓星系。半人馬座A很顯然是二個原先很正常的星系碰撞之產物,而此次互撞,也產生了混亂堆積的星團和壯觀的黝黑塵埃帶。在星系的核心附近,碰撞殘留下來的碎片持續的被品質高達10億倍太陽的黑洞所吞噬。就如同其他活躍星系一樣,這種過程可能產生了半人馬座A的電波、X-射線與伽瑪射線波段的輻射。這張可見光波段的極深空影像,以活躍星系周圍的昏暗殼層和延伸結構,佐證了後續的宇宙狂暴事件。

2017 年 3 月 10 日

星系團Abell 2666

影像提供與版權: Bernhard Hubl, CEDIC 2017

說明: 位在飛馬座方向大約3億4千萬光年遠處的星系團Abell 2666,其成員星系遠在銀河的後方。而在這幅清晰的望遠鏡影像裡,美麗的星系團成員聚集在帶星芒的銀河恒星之後頭。其中,在影像中央附近的龐大橢圓星系NGC 7768,是此星系團最具主宰性的中心星系。在星系團形成之後,這種大品質星系之所以會變得如此之大,鹹信是因為合併了受星系團重力吸引而掉向星系團中心的星系。就像其他星系團典型的主宰性成員星系,NGC 7768可能也有一顆超大品質黑洞。以Abell 2666的估計距離來換算,這幅影像大約涵蓋了5百萬光年的區域。

2017 年 3 月 11 日

反射星雲vdB 31

影像提供與版權: Adam Block, Mt. Lemmon SkyCenter, U. Arizona

說明: 位在禦夫座之內的美麗泛藍vdB 31,是Sidney van den Bergh(范登伯)在1966編錄的反射星雲表中,編號第31的天體。在這張取景佳妙的天體靜物畫裡,它有巴納德在1919年所收錄的天空暗星雲表裡的黝黑不透光星雲為伴。上述這些都是星際塵埃雲,差別在於巴納德的暗星雲會遮掉背景恒星的星光;而以星雲vdB 31為例,它的塵埃則較有效率的反射來自熾熱變星─禦夫座AB星之藍色星光。哈伯太空望遠鏡在探索禦夫座AB星的環境時,發現了這顆稚齡數百萬年的年輕恒星,周圍環拱著扁平的塵埃盤,顯示一個行星系統正在形成之中。禦夫座AB星距離約為470光年,以此距離這片視野的寬度約有4光年。

2017 年 3 月 12 日

獵戶座大星雲的中心

影像提供與版權: Christoph Kaltseis, CEDIC 2017

說明: 這幅呈現獵戶座大星雲中心區的清晰宇宙影像裡,有由四顆熾熱大品質恒星所組成的四邊形星群。這四顆星擠在半徑1.5光年的區域內,是獵戶座大星雲眾多恒星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群。其中尤其是最亮的Theta-1 Orionis C所發出的電離性紫外輻射,驅動了這個恒星形成區輻散出可見輝光。年齡約3百萬年的獵戶星群,在形成之初時更為密集,而最近的一項動力學研究指出,當初近乎失控的恒星互撞,可能產生了一個品質超過100倍太陽的黑洞。因為星團之內有黑洞,就可以說明為何四邊形星群成員星的運動會如此快速。獵戶座大星雲離我們約有1,500光年遠,因此這顆黑洞可能是現知靠地球最近的黑洞。

從成大物理分站繁體翻譯,感謝星友空間網的翻譯。

南充天文線上整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