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跑龍套的春秋霸主秦穆公

秦穆公, 雖說名列春秋五霸, 其實是一個異類, 換句話說, 他屬於不尷不尬的角色。 說他不濟吧, 可他在當時的“國際”大舞臺上活躍得很, 又是“勤王”, 又是“盟會”, 知名度、出鏡率一點兒也不遜色於其他人, 更何況他也曾“益國十二, 開地千里, 遂霸西戎”, 為秦國在春秋戰國期間的雄起, 作了非常扎實的鋪墊, 多少混出個“霸主”的模樣。 可如果真的把他算成是霸主, 卻似乎又不是這麼一回事, 畢竟他沒有像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那樣, 一本正經地充當過中原的霸主, 他的事業也僅局促於西北一隅, 從來不曾達到過光輝的頂點,

而且總是籠罩在晉國霸業的巨大陰影之下, 只好在當時上演的爭霸大戰中, 敲敲邊鼓, 跑跑龍套。 總而言之, 秦穆公在當時更像是攪局的角色, 把他列為春秋五霸之一, 或許比較勉強。

秦穆公之所以沒能成太大的氣候, 顯然有種種客觀因素的制約。

在他出道的時候, 齊、晉、楚已儼然蔚為大國, 中原這塊大蛋糕基本已被它們搶先分割完畢。 秦國長期僻處西北一隅, 中原諸侯“戎翟遇之”, 先天不足, 後天失調。 然而, 這並不等於說, 秦穆公一點機會也沒有。 如果戰略高明, 戰術對頭, 運籌於帷幄之中, 決勝於千里之外, 秦穆公還是可以有一番大的作為的。 問題的癥結, 看來還是出在秦穆公自己身上, 是他戰略眼光的短淺、戰略舉措的失當, 直接導致了其雄心勃勃的爭霸企圖成了“水中之月, 鏡中之花”。

秦穆公在位近40年, 他本人為秦國的崛起與發展, 還是做了不少力所能及的工作的。 他四處延攬人才, 打破常規, 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邳豹等一群賢能。 扎扎實實發展經濟,

大刀闊斧擴充軍備, 今日東征, 明天西討, 使得秦國的勢力迅速擴展到渭水流域的大部分地區。 總之, 秦國在他的領導下, 雖然不能躋身為“國際”大國, 但終究算得上地區強國。

“人心不足蛇吞象”, 秦穆公擁有了比較雄厚的資本, 自然企冀“百尺竿頭, 更進一步”, 去成就更大的功業。 這功業就是帶領秦國走出狹窄的關中地區, 東進中原, 稱霸諸侯。

可惜的是, 人算不如天算, 秦穆公的戰略措施跟他的戰略目標是完全南轅北轍的。 照著秦穆公自己的如意算盤, 秦國東進戰略步驟應該是:先想方設法同晉國搞好關係, 對晉國的政局施加影響, 通過締結婚姻、提供援助等手段, 逐漸控制晉國。 一旦在這方面得手之後, 再大兵出崤、函, 從容圖霸業,

指點江山, 號令天下。

於是乎, 秦穆公便趁著晉國內部發生驪姬之亂政局動盪的機會, 加大力度干預晉國內部的事務, 操縱晉國國君的廢立。 他先是派軍隊保駕護航, 把晉惠公扶持上臺, 爾後又默許晉懷公即位, 可是這兩位受保護者都不盡人意,

位子剛剛坐穩, 羽翼稍稍豐滿, 便神氣活現起來, 將秦穆公晾在一邊。 晉惠公更是忘恩負義, 撕破臉皮與秦穆公作對, 出動軍隊在韓原(今山西河津東)與秦國幹上一架, 兩國之間的關係完全惡化, 秦穆公原先的計畫統統泡湯。

與其將錯就錯, 不如改弦更張, 於是秦穆公決心中途換馬, 重新物色代理人。 具體的做法, 便是提供軍事援助, 進行武裝干涉, 幫助長期流亡在外的公子重耳返回晉國, 從晉懷公的手中搶過政權, 成為晉國民眾的新主子, 也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晉文公;同時, 秦穆公好人做到底, 送佛上西天, 又把自己的女兒文贏下嫁給晉文公, 延續所謂的“秦晉之好”, 希望借助政治聯姻的途徑, 籠絡住晉文公, 讓他成為秦國爭霸中原事業中的一顆過河卒子。

遺憾的是,秦穆公過於樂觀了。晉文公爬上寶座後,一門心思追求“取威定霸”,絲毫沒有被秦穆公昔日的恩情束縛住自己的手腳。當然,他也不主動和秦穆公公開叫板,撕破臉面,在不觸及晉國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有時也不忘拉上秦穆公一把,讓秦穆公跟著自己露露臉兒,抖抖威風。但在晉文公心中,雙方的定位是明確無誤的,即我晉國是當仁不讓的主角,你秦國只能當插科打諢的配角。

這時候,秦穆公才發現,自己以前的籌碼都下錯了,所花費的心血都被風吹了。他三助晉君的努力,結果只是加速了晉文公成為諸侯霸主的進程;他多次參與盟會,多次投入軍事行動 (包括城濮之戰中派兵增援晉國,一起教訓楚國),也往往是名惠而實不至,全是在那兒替晉國的霸業添磚加瓦!

秦穆公的戰略失誤只是走到這一步,還不算是輸得精光,血本無歸。可是,秦穆公居然利令智昏,孤注一擲,想用武力來達到外交、政治所沒有實現的目的。

晉文公在世時,秦穆公深知對手的厲害,是不敢輕舉妄動的。天遂人願,機緣湊巧,晉文公死在了秦穆公的前頭。這一下,秦穆公便渾身上下來了精神,他蠻橫決斷地拒絕了大臣蹇叔的勸誡,決定趁著晉文公易簀之際,大起三軍,越過晉國境土,去襲擊鄭國,企圖佔領地處天下之中的戰略要地,以作為自己稱霸中原的前進基地。他一廂情願地認為,晉襄公(在名義上算是他的外孫)剛剛登基,正忙於穩定內部,無暇顧及秦國方面的軍事行動。所以,他在沒有向晉國借道的情況下,派遣孟明視等三位大將,統率300輛戰車的兵力去偷襲鄭國,以圓自己的霸主之夢。

勞師襲遠,兵家大忌;棄信背盟,庸人短視。結果可想而知,不但沒有把鄭國給打下來,反而偷雞不著蝕把米,秦軍在崤山一帶讓晉國的伏兵殺得大敗,300輛戰車全部報銷,“匹馬只輪不返”,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這三位統帥一個不曾走掉,悉數做了晉軍的俘虜。而秦晉兩國之間保持多年的傳統友誼,也隨著崤函山谷中刀戟喊殺聲的響起而煙消雲散了。

更為糟糕的是,秦穆公偏激固執。為報崤山慘敗之仇,他又一而再、再而三地動用軍隊去找晉國的晦氣,結果是越輸越慘,在彭衙(今陝西白水.東北)之戰中又讓晉軍殺得一敗塗地,慘不忍睹,使秦軍成了名副其實的“報賜”之師,距離當中原霸主的目標乃是越來越遠,遙不可及了。儘管他後來轉而同楚國結盟,企圖通過南北夾擊,將晉國從中原霸主的寶座—上掀翻下來,來一個“新桃換舊符”,但是他這麼做,除了讓楚國漁翁得利之外,對自己實現光榮的霸主夢想,可是半點兒幫助也沒有,幹的還是替別人火中取栗的傻事。到頭來,依舊是個跑龍套的角兒,一點兒長進都見不著。

遺憾的是,秦穆公過於樂觀了。晉文公爬上寶座後,一門心思追求“取威定霸”,絲毫沒有被秦穆公昔日的恩情束縛住自己的手腳。當然,他也不主動和秦穆公公開叫板,撕破臉面,在不觸及晉國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有時也不忘拉上秦穆公一把,讓秦穆公跟著自己露露臉兒,抖抖威風。但在晉文公心中,雙方的定位是明確無誤的,即我晉國是當仁不讓的主角,你秦國只能當插科打諢的配角。

這時候,秦穆公才發現,自己以前的籌碼都下錯了,所花費的心血都被風吹了。他三助晉君的努力,結果只是加速了晉文公成為諸侯霸主的進程;他多次參與盟會,多次投入軍事行動 (包括城濮之戰中派兵增援晉國,一起教訓楚國),也往往是名惠而實不至,全是在那兒替晉國的霸業添磚加瓦!

秦穆公的戰略失誤只是走到這一步,還不算是輸得精光,血本無歸。可是,秦穆公居然利令智昏,孤注一擲,想用武力來達到外交、政治所沒有實現的目的。

晉文公在世時,秦穆公深知對手的厲害,是不敢輕舉妄動的。天遂人願,機緣湊巧,晉文公死在了秦穆公的前頭。這一下,秦穆公便渾身上下來了精神,他蠻橫決斷地拒絕了大臣蹇叔的勸誡,決定趁著晉文公易簀之際,大起三軍,越過晉國境土,去襲擊鄭國,企圖佔領地處天下之中的戰略要地,以作為自己稱霸中原的前進基地。他一廂情願地認為,晉襄公(在名義上算是他的外孫)剛剛登基,正忙於穩定內部,無暇顧及秦國方面的軍事行動。所以,他在沒有向晉國借道的情況下,派遣孟明視等三位大將,統率300輛戰車的兵力去偷襲鄭國,以圓自己的霸主之夢。

勞師襲遠,兵家大忌;棄信背盟,庸人短視。結果可想而知,不但沒有把鄭國給打下來,反而偷雞不著蝕把米,秦軍在崤山一帶讓晉國的伏兵殺得大敗,300輛戰車全部報銷,“匹馬只輪不返”,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這三位統帥一個不曾走掉,悉數做了晉軍的俘虜。而秦晉兩國之間保持多年的傳統友誼,也隨著崤函山谷中刀戟喊殺聲的響起而煙消雲散了。

更為糟糕的是,秦穆公偏激固執。為報崤山慘敗之仇,他又一而再、再而三地動用軍隊去找晉國的晦氣,結果是越輸越慘,在彭衙(今陝西白水.東北)之戰中又讓晉軍殺得一敗塗地,慘不忍睹,使秦軍成了名副其實的“報賜”之師,距離當中原霸主的目標乃是越來越遠,遙不可及了。儘管他後來轉而同楚國結盟,企圖通過南北夾擊,將晉國從中原霸主的寶座—上掀翻下來,來一個“新桃換舊符”,但是他這麼做,除了讓楚國漁翁得利之外,對自己實現光榮的霸主夢想,可是半點兒幫助也沒有,幹的還是替別人火中取栗的傻事。到頭來,依舊是個跑龍套的角兒,一點兒長進都見不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